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省桃江县竹笋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德兵 熊建军 熊艳辉 邓升彬 刘华

摘 要:本文总结了桃江县竹笋产业的基本现状,阐述了桃江县发展竹笋产业的有利条件(产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产品质量优良、交通便利以及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出了桃江竹笋产业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竹笋品类多但没有真正的强势品牌、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和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竹笋产业化、提升竹笋产业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业强势品牌、创新营销渠道、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等发展对策,以期为桃江县竹笋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桃江县有竹林面积7.71万公顷,立竹2.6亿株,楠竹蓄积量排名为全国第三、湖南第一,享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桃江县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立足本地楠竹资源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竹笋产业,竹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笋用林面积达到1.15万公顷,鲜笋年产量12.5万吨,烟笋、笋干等其他笋产品年产量2.3万吨,年综合产值32.5亿元。竹笋产业已成为桃江县主导特色产业,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桃江县竹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具有优势产区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已成格局、科技支撑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品牌建设加速推进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如何抓住机遇推进桃江县竹笋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至关重要。

1 桃江县竹笋产业的基本现状

1.1 竹笋优势产区初步形成

自2017年以来,桃江县将竹笋生产作为富民强县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产业,出台了支持竹笋产业发展的8条措施,启动了竹笋优势产区建设。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了以马迹塘为核心联结大栗港和武潭的优势产区、以三堂街为中心联结修山的优势产区和以松木塘为中心联结灰山港、牛田的优势产区,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3个优势产区笋用林面积达1.04万公顷,占全县笋用林面积的90.43%;鲜笋产量11.65万吨,占全县鲜笋总产量的93.20%。

1.2 产业化发展已成格局

1.2.1 培育和壮大了一批竹笋加工龙头企业。

在建设优势产区的同时,对主要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技术升级改造、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打造了桃江县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湖南惊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国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桃江县亿阳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等竹笋加工龙头企业41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全县竹笋年初加工能力达18.5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2.5万吨,其中湖南惊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初加工能力4万t、精深加工能力2万吨,桃江县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年初加工能力2.5万吨、精深加工能力0.5万吨。

1.2.2 企业联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

一是企业自建笋用林基地。如桃江县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农民林地经营权,加大竹林改造力度,投资建设高标准笋用林基地230公顷,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二是企业与农户共建笋用林基地。基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培育竹笋,所产鲜笋由企业按标准保障收购,如桃江县亿阳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与当地21.87 公顷竹笋基地订立协议,企业每年年初给基地配套生产资金或生产资料,基地按照企业的要求修山除草、施肥、采挖,企业按质论价,保障基地鲜笋收购。三是企业发展订单生产。采取“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收购标准”的服务模式,企业负责按质论价收购。如湖南惊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马迹塘镇和武潭镇3 382户农户的3 382 公顷竹笋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农户采挖的鲜笋交企业收购。

1.2.3 竹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凸显。

桃江县竹产业协会成立于2015年,其中一项重要职能是负责竹笋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发布,把全县各地竹笋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2017年组织协会会员开展了“桃江竹笋”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组织协会会员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桃江竹笋生产技术标准。另外,桃江县有竹笋专业合作社56家,入社会员1万余人,合作社组织社员技术培训、交流信息、指导生产,提高了竹笋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了全县竹笋生产的发展。

1.2.4以竹笋为主题的休闲康养旅游服务产业蓬勃兴起。

目前,县内建设有“壹方山水”“安宁竹谷”“桃花江竹海”“桃花江竹科技园”“桃花江竹文化博物馆”“黄金塘景区”“明灯山竹笋加工体验园”和“桃花湖森林公园”等以竹笋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景点8处,年接待游客能力达到800万人次,深受各地游客的青睐。

1.3 科技支撑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1.3.1 科技支撑有力有效。

桃江县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开展“桃江竹笋”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品研发,开发出了玉兰片、烤笋、烟笋、笋丝等20多个系列产品,获得发明专利4项,承担的竹产业重点研究课题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近年来,桃江县制定了《桃江竹笋生产技术规程》《桃江竹笋-玉兰片生产技术规程》《桃江竹笋-清水罐头生产技术规程》《复水毛竹笋加工技术规程》,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1.3.2 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在多年的实践中,培育了一支竹笋科技队伍,全县有竹笋专业人才32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有85人,分布在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能及时提供竹笋科技服务;竹笋产品线上线下营销平台日益成熟,桃江县竹笋生产经营企业在益阳、长沙、岳阳、福建等竹笋产品主要消费市场设有经销网点180余处,笋产品经销商达到5 500余人,湖南惊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鲜笋罐头直接销往日本。2019年构建了桃江竹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平台销售竹笋产品4 500万元;县内有农资经销商185家,机械维修点126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桃江竹产业协会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85家,社会服务体系覆盖竹笋产业生产加工、技术服务、营销推介等关键环节。

1.4 品牌建设加速推进

“桃江竹笋”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8年纳入湖南省农村耕作委员会(现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等3部门发布的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打造了“竹聚缘”“易笋王”“亿湘缘”“清溪竹缘”“益竹蔬”“竹如”等产品品牌,其中“竹聚缘”商标获评湖南省著名商标;有6个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认定面积0.7万hm2;打造了“安宁竹谷”“惊石农业”“竹缘林科”“国泰农业”等企业品牌。

全县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桃江竹笋”品牌营销。邀请湖南经视拍摄了“桃江竹笋”专题片,并在湖南经视、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播出;桃江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编辑出版了“桃江竹笋”宣传画册,请袁隆平院士为该书题词“桃江竹笋、健康臻品”,书籍在来桃江宾客中广为传阅;桃江县人民政府借助承办2019年第十届中国竹文化节的机会,组织与会人员参观竹笋基地、体验桃江竹笋文化,积极推介“桃江竹笋”产品;在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等人流较大的场所,树立了“桃江竹笋健康臻品”宣传牌。同时,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湘赣边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湖南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农博会、广交会、益阳市“绿色农业数字乡村”互联网大会等节会活动,扩大品牌知晓度。

2 桃江竹笋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产业资源丰富

桃江县现有笋用林基地1.15万hm2,全县竹林面积达7.71万hm2。目前,适宜发展笋用林的竹林面积在2万hm2以上,如果进一步改善林区交通条件,适宜发展笋用林的竹林面积将达3.33万hm2。

2.2 自然条件优越

桃江县境内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山地土层结构疏松、土质肥沃。竹笋产区终年云雾弥漫、鸟语花香,且远离城市和工业住宅区,无工矿企业及城乡“三废”污染,环境清新自然。当地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竹笋生长。

2.3 产品质量优良

竹笋自古就是“菜中珍品”,营养丰富。检测结果表明,桃江竹笋每100 g鲜笋中含有蛋白质3 g、脂肪0.2 g、糖类0.4 g,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磷、铁、钙、硒和18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等成分,是一种全天然营养食品和养生保健佳品。目前,桃江县开发出了玉兰片、烤笋、烟笋、笋丝等20多个系列产品,各类产品畅销各大竹笋市场;附加值更高的鲜笋清水罐头已由湖南惊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上市,投产后年产量将达100万罐,产品销往日本,年产值可达5亿元。

2.4 交通便利

桃江县有水路经资江入洞庭通江达海,有洛湛铁路、石长铁路、渝长厦高铁穿境而过,有4条高速(二广、益马、益娄、马安)、3条国道(G207、G234、G536)、6条省道(S223、S225、S319、S321、S538、S541)交织成网,交通便利。

2.5 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规划

“桃江竹笋”于2018年6月被列为湖南省农村耕作委员会等3部门《关于发布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湘农联[2018]94号)中的主导特色产业,符合《湖南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规划(2017—2021年)》《湖南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7—2020年)》《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2018年、2019年成功创建了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桃江竹笋)融合发展示范县,通过了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的验收。2019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财政厅认定桃江县为省级优质农副产品(桃江竹笋)供应示范县,2020年大栗港镇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农业产业(桃江竹笋)强镇建设。

3 桃江县竹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基础落后,基础设施薄弱

全县竹笋基地多数是由竹材林改造而来,当时种植竹林时没有进行系统的修山垦复和施肥,没有道路、蓄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基地基础较差;在竹材林改造成笋用林时,也没有很好地加强和改善林地道路和蓄排水系统建设。据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对现有1.157万hm2竹笋基地调查,林道、作业道和蓄排水系统完全配套的有0.057万hm2,占全部面积的4.93%;基本配套的有0.51万hm2,占全部面积的44.08%;不配套的有0.59万hm2,占全部面积的50.99%。同时,没有集中存放竹笋产品的大型冷库、烘干设备以及集散市场等。

3.2 竹笋品类多,但无真正的强势品牌

桃江县竹笋品类多样,但产品外形、内质一样,没有企业特色和核心技术。同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导致全县上市的竹笋产品品类多、市场混乱、不能形成合力,影响了名牌产品的开发。

3.3 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引领效果不明显

尽管近年来全县竹笋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但受资金、用地等因素的影响,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少。目前,还没有年加工产值上5 000万元的企业,也没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多数企业与竹笋基地农民没有建立契约式或股份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较少能从加工、销售等环节获得更多利益,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4 桃江县竹笋产业发展对策

4.1 进一步推进竹笋产业化

采取积极措施,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区域主导竹笋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一批与竹笋基地建设联系紧密、辐射面广、竞争能力强的竹笋加工、流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广泛参与竹笋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增强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发展精深加工[1]。加快发展各类竹笋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提高竹笋生产组织化程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管理,指导产业化生产[2]。

4.2 提升竹笋产业发展水平

构建优质、高产、稳产的竹笋生产结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互相配套,使产业进一步向现有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大力引进推广使用先进的竹笋生产加工以及贮藏、冷链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产品品质;积极采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生产各环节监控和与外界的沟通联系,用信息化带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全面推进竹笋基地“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实现产业绿色发展。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竹笋企业建立科研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竹笋高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健全理顺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竹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竹笋基地机耕道、作业道、蓄水池、排水沟、灌水渠、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的竹笋基地,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实现优质、高产、稳产[3]。一方面,针对低产竹笋基地,采取修山、垦复、增施肥料等技术措施,加大改造力度,尽快形成高产稳产基地;另一方面,选择交通便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现有竹林,修山垦复、深耕改土、施足底肥、合理间伐,高标准建设新的竹笋基地。

4.4 培育竹笋强势品牌

一是要引导竹笋龙头企业进行品牌整合,鼓励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统一品牌,形成合力;二是要制定“桃江竹笋”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桃江竹笋”,培育强势农产品区域品牌;三是要全面实行竹笋标准化生产、开展“二品一标”质量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产品品牌质量的风险评估预警,提升品牌质量。

4.5 创新营销渠道

整合全县各类涉农信息平台,打造以“桃江竹笋”及其他特色农产品销售、涉农信息发布为主的全县农产品电商综合平台,建立可追溯系统,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形成桃江整体品牌,以平台和区域品牌价值的提升带动竹笋产品价值的提升。在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同时,建立各级营销线下网店,以零售带动批发,进一步扩大桃江竹笋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4.6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县级财政增加对竹笋产业的资金投入,支持竹笋基地建设、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企业工艺改造与设备更新和品牌培育等投入[4];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和林业、交通、环保等涉农专项资金,支持竹笋产业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竹笋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贷款需求予以优先支持,桃江县财政部门对贷款利息给予补贴,担保机构对企业贷款担保的,担保费财政予以一定比例的补贴。加强竹笋产业用地保障,对直接用于竹笋种植的管护设施用地以及因生产需要建造保鲜冷藏、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简化审批手续。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竹笋产业项目。加强竹笋产业人才保障,研究出台竹笋产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参与竹笋产业建设,加大对技术型、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吸纳高新科技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从业农民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竹笋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

作者简介:张德兵(1976—),男,湖南桃江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江县“茶 竹”模式成金名片
雪峰山毛尖
桃江县发展和改革局|桃江县物价局
桃江新增7家规模工业企业
桃江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