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丽萍新舞遭质疑“擦边”,65岁连跳5场,为艺术“献祭”一生

文字 / 有范知识

编辑 / 有范知识

4月2日,杨丽萍的爱徒肖蓉浩在自己的抖音发布了一段和杨丽萍编排的新孔雀舞视频。

视频中,杨丽萍穿着一袭绿色的表演服,扮演雌性孔雀和肖蓉浩扮演的白孔雀翩翩起舞,交颈厮磨。

新孔雀舞美则美矣,然而因为动作过于亲密,还是引来不少网友议论。

有人批评两人的动作“擦边”,难登大雅之堂。

更多人则是认为,要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不要落入俗套。

还有网友用其他的艺术体操进行类比,表示这都只是表现形式,不应该被扣上低俗的帽子。

杨丽萍本人,对于这样的议论并不十分放在心上。

毕竟从她出道至今,争议就一直如影随形。

1958年,云南洱海白族的一个农户之家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杨丽萍。

杨丽萍小时候,他们的父母就分开了,而家里还有4个弟弟妹妹。

即使经济上过得捉襟见肘,但是在自然中肆意长大的她,灵魂充满着张扬的、自由的气息。

白族人刻在基因里的能歌善舞,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在杨丽萍的身上,似乎格外地耀眼。

她这颗小种子,在洱海的土地上悄悄地生长着。

直到13岁这年,小小杨丽萍考上了初中,被西双版纳歌舞团前来选拔的老师一眼相中,选进了歌舞团。

杨丽萍进入歌舞团,本该是如鱼得水,没想到歌舞团却成了阻拦她创作的第一道枷锁。

可惜歌舞团的规矩太多,自由自在惯了的杨丽萍很不适应。

从小没有接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她,常常跟不上同伴们的动作,对于那些专业的芭蕾舞蹈动作,更是从心底里抗拒。

她不喜欢这种“整齐”的舞蹈。

渐渐地,杨丽萍身上多了个“不服从管理”的标签,她在歌舞团里的境遇越发艰难。

当年那个满身光芒和灵性的女孩子,渐渐沉寂了下去。

8年的郁郁不得志,磨去了杨丽萍身上的锋芒,她变得沉稳起来,依旧努力地打磨着自己,她坚信总有一天,能够自由地舞蹈。

她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够证明自己不需要依靠教条、能够证明舞者可以表达真实自我的机会。

终于,杨丽萍等到了一鸣惊人的机会!

1979年《孔雀公主》选主演,杨丽萍凭借自己充满灵气的表演,成功拿到了这个角色,并且凭借这部作品,拿下了云南省表演一等奖。

一舞成名的杨丽萍,调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在这里,她的创作不再受到限制。

1986年,杨丽萍创作了《雀之灵》,又登上了一个创作的高峰,同时拿下了全国舞蹈比赛的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

1988年,《雀之灵》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同年,《北京日报》将杨丽萍列入了当年的十大人物。

至此,杨丽萍真正站上了中国舞蹈行业的顶峰,拥有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孔雀公主”。

一时之间,随着名声大噪,各类的商演、代言邀请如雪花般飞来。

身处名利的中心,杨丽萍仍然清醒,她心里的声音清晰地告诉她:她此生唯一挚爱只有舞蹈。

不同于许多开始影视歌三栖发展的明星,杨丽萍只想沉下心精心打磨好一支舞蹈。

“小时候,我奶奶在我手心上画了一只眼睛,她告诉我,跳舞是与神对话,所以我不敢马虎。”

她与夜深人静时反复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一个想法在心里开始萌芽:

她的根在云南,她的所有灵感都源自云南,所以她想要让世界都看到云南。

这个想法在2000年开始一步一步落实。

杨丽萍放下了所有的商演,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深入云南进行了一年多的采风。

2003年,一部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在昆明举办,杨丽萍再一次轰动全国。

她带着精心挑选来的60多个能歌善舞的孩子,回归到镜头前,将白族人骨子里的热烈与奔放呈现给世人。

《云南映象》一经推出,既引来了大片的赞美,也迎来了许多的质疑和批评。

对于艺术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杨丽萍从不执着于这些表面的鲜花与掌声,她遵从的,永远都是对舞蹈的热爱。

2009年,《云南映象》开始了年度世界巡演,杨丽萍真正做到了“将云南呈现给世界”。

此时的她,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应该从台前转向幕后,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将舞台更多地留给年轻人。

多年来,为了更好地呈现舞蹈效果,杨丽萍对自己身材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舞蹈,她坚持一生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

这也是她最为外界所诟病的一点。

杨丽萍曾有过两段婚姻,最终却都因为人生理念不同而黯然分别。

对于许多关心自己,担心自己万景凄凉的人,杨丽萍曾说:

“人会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谁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轻的,气息是美好的,就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味道。只要自己认为过得好,没有伤害其他人,就可以。望你们都能自在,如我。”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孕育生命的时候,杨丽萍娓娓道来:

“作为艺术家,你的作品就是你的孩子,亲手将它一点点创造出来的过程就像在孕育一个新的生命。”

“一朵花可以是你的孩子,一棵树也可以是你的孩子。”

在坚持跳了19年,累计演出7000多场之后,将舞蹈视作自己孩子的杨丽萍却不得不在2022年4月29日,含泪公布了两个坏消息:

陶身体舞团宣布解散,“云南映象”艺术团第二次解散。

解散的原因并不像外界揣测的那样复杂,就是简简单单的因为疫情影响,入不敷出,无力继续维持,只能忍痛解散。

说出这个消息的时候,杨丽萍再也忍不住内心的不舍,几度垂泪凝噎。

“我感到很难过,2003年因为非典,我们不得不解散团队。而今天,孩子们又一次失去了舞台。”

感到不舍的,不只是杨丽萍,还有许许多多热爱、欣赏民族舞蹈的观众:

对于杨丽萍来说,除了可惜不能继续向世人呈现舞蹈之美以外,也许更多的还是心疼那些她视作自己生命延续的年轻舞者们。

尽管环境变得艰难,杨丽萍却不是一个会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人。

对于将舞蹈重新带回舞台这件事,她仍旧充满希望。

哪怕舞团和艺术团暂时取消了,她对于艺术的执着和坚持还在。

2022年11月,人们从杨丽萍的社交平台发现她更新了一则动态:

据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这次演出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约经费,人员上只能精简再精简,常常一人身兼数职,甚至于需要舞者顶替音响师的位置。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观众的热情和喜爱是支持他们跳下去的最大动力。

哪怕体力消耗巨大,杨丽萍和舞者们也坚持用增加演出场数来回报观众们的喜爱。

这次南京的演出,杨丽萍表示自己会连续表演5场,接受采访的时间都是利用换装的间隙完成。

这样的表演强度,对于已经64岁的她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切都是值得的。”

杨丽萍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她用一个经典的孔雀舞手势表达了自己的欢欣之情。

有的人认为杨丽萍太偏执,为了艺术“献祭”了自己的一生。

有人只看到她驻颜有术,过了耳顺之年仍然窈窕如少女。

也有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将其视为伟大的化身。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这么多年,杨丽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心,不曾动摇。

她不曾过多地为自己辩解,更不曾向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做出解释。

就像多年前她说的那样:“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杨丽萍用她深刻的慈悲,理解并尊重每个生命来到世上都带着不同的使命。

她既不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她也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人生指指点点。

她用一种超然的视角,去广泛而平等地爱这世间的一切。

身体会衰老,生命会枯竭,但是,我们的灵魂可以永远地舞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舞蹈家杨丽萍进军商界:深创投入股计划上市
杨丽萍:春晚就像家乡的打谷场
“舞蹈疯子”杨丽萍:不要孩子,两段婚姻都失败,为艺术奉献一生
53岁杨丽萍最后一跳《云南映象》 将退居幕后
人物传记阅读:杨丽萍:用舞蹈养活灵魂的人
杨丽萍:婚姻只是契约,束缚不了我的心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