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文人七大意境——情趣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中国诗词中的天地奇观,概为格局之大,意境之高。其实在天地奇观之外,中国文人们也一直有他们情有独钟的十大文化意境。

一、渔樵问答

《三国演义》一开篇就引用了杨慎的那首《临江仙》,曰:“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西游记》在第 回中,也有非常有趣的渔樵问答一段,并且这段渔樵问答引发了整个《西游记》的剧情,有了这段问答,才有了后来的泾河龙王找袁天罡问卦,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李世民魂游地府等重要情节,虽然整体占据篇幅不大,却是全文的引子。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也巧妙的设计了一段渔樵的情节。郭靖背着黄蓉去找一灯大师治病,中途被一灯大师四个弟子“渔樵耕读”阻拦为难,却被郭靖和黄蓉巧妙化解,一读再难忘怀。

苏轼的《赤壁赋》也提到了“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高适《封丘县》写道:“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王维《桃源行》写道:“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杜甫也在《村夜》中写道:“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张 在《离亭燕》写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到了明代,在萧峦的笔下,渔樵问答变成了古琴曲,收录于《杏庄太音续谱》“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还有很多诗词中,也都提到了“渔樵问答”的典故,那么,为什么渔樵问答会是中国传统文人喜提乐道的典故呢?

中国最有名的渔者当属姜太公严子陵柳宗元,而三人中真正意义上的“渔者”就是东汉的严子陵。中国最有名的“樵者”应该就是汉武帝时的朱买臣和春秋时期的钟子期。

“渔樵问答”不管诗也好,词也好,曲也好,都是通过渔者和樵夫在青山绿水间悠然自得的情趣,远离世俗的洒脱,反映文人们对隐逸之士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也能够远离世俗之见的羁绊,是传统士大夫不得志后或者看破世俗的一种隐逸文化的表达。

放到更大的历史视野中,“渔樵问答“更反映出物是人非,人生沉浮、古今兴亡都只是历史沧海一粟的感慨,正所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当然,在邵雍的《渔樵问对》中,更论述了天地万物、阴阳化育的深刻哲理,不在本文的论述范畴之中。

二、蕉窗听雨

苏州耦园城曲草堂有一副楹联道:“卧石听涛,满杉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写出了一个”蕉下客“的悠然自得的心境。

几乎同时期的乾隆大帝也一直以文人自居,两万多首诗里,有不少就是描写蕉窗听雨的意境,说自己“尘嚣此焉浣,祈岁予心惬“,上朝的烦闷,听雨打芭蕉之后一扫而空。

李渔和李洪等文人也都偏爱芭蕉,认为芭蕉等同竹子一样,能让人脱俗变雅。李洪在《偶书》中写道:“世事悠悠莫问天,一觞且醉酒中贤。阶前落叶无人扫,满院芭蕉听雨眠”。

蕉窗听雨,心境不同。也有听着雨打芭蕉彻夜无眠之人。

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写道:“窗前谁种芭蕉树……伤心枕上三更雨“;

杜牧《芭蕉》写道:“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

晁补之《浣溪沙》写道:“一夜不眠顾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写道:“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蕉窗听雨,有人听出了超然自得,听出了悠然闲适,有人听出了羁旅忧愁,相识之苦。但是不管怎样心境,蕉窗听雨与小桥流水、青砖黛瓦永远是江南特有的风景和诗画。

三、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因为《列子·汤问》中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而名闻天下,也永远的冠上了“知音”的符号。

殊知,高山流水这种高山仰止,景适行之的巍峨景色,也正是中国文人们笔下的向往意境。

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中写道:“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高山流水抛去知音寓意,本身也是文人笔下重要的文化意境,巍峨群山,中间万丈碧水直下,何等的心目骋怀。

当然,更多的意境还是在知音的寓意之下,著名的如王安石的《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弦膝上桐。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凭江阁看飞鸿。”王安石变法为大多世人所不知不懂,更得罪了无数权官显贵,他的孤寂是显而易见的。

再如岳飞的《小重山》写道:“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蔡元定的《赠琴士邵邦杰》:“平生不作麒麟梦,且听高山流水音。”

“高山流水”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琴音如心声,意境如上,抚琴者托琴声言志,巍巍如高山,洋洋如流水。

四、剪烛夜话

说剪烛夜话,就必须要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说起。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商隐在一个深秋的雨夜,巴蜀深山里,应该是满怀沉痛的写下了这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此,剪烛夜话成了文人思念妻子,思念友人的一种情景寄托。

深山雨夜中,万籁俱寂,只有淅淅沥沥下不完的雨声,漆黑的深山里只有自己屋中的一盏孤灯,孤身一人的作者满怀焦虑的思念着自己千里之外的妻子,思念着自己千里之外的友人。

但是,如果是同自己妻儿在一起,与自己友人在一起,能够在巴山之中,剪烛夜话,那又是另外一番光景,秘境之下,可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

所以,不禁让人想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漂泊与漫长,快意与失意的此情此境。

五、晓风残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应该是一个凄美的清晨。

全句七个字,都是作者所见景象的排列。就如同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而且寓情于景,乃是“情境”的表达。

不禁也会让人想起《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想起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想起徐凝《忆扬州》的“天下三分明月夜”。

六、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典出孟浩然。

苏轼在《大雪青州道上》写道:“又不是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诗”;

于谦在《题孟浩然踏雪寻梅》写道:“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屦行寻卖酒家。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

唐彦谦在《忆孟浩然》写道:“郊外凌竞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

不知道孟浩然雪中寻到的到底是梅花,还是雪地上状似梅花的驴蹄子印,还是心中有梅花,寻的就是诗意,如张岱在《夜航船·卷一天文部·雪霜》所述,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红楼梦》中四次踏雪寻梅,也深深的折射出作者曹雪芹心中对踏雪寻梅文人雅事的向往,或者是对此中意境的想象和追寻。

附图1 孟浩然踏雪寻梅

七、曲水流觞

周公以降,曲水流觞就是流传于皇家贵族,文人士大夫,以至老百姓之间的民间习俗,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后来此习俗经秦汉进一步发扬为皇家贵族娱乐唱诵之用,到隋唐更是发展到极致,长安曲江更是文人乃是老百姓曲水流觞的胜地。

不过,真正让曲水流觞这个习俗闻名于世,流传至今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曲水流觞是把饮酒与和诗两桩雅事结合在一起,可谓雅中之雅,不过笔者认为,曲水流觞是否真有意境,也要看参与者的学术诗词唱和水准,否则极易就变成附庸风雅。

注:本想写足十条,但实在觉得其他意境与以上不相仿,故只写七条;

与王国维先生所言的诗词意境中的“千古奇观”,我们另做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雨打芭蕉
《苏园六记》之四 蕉窗听雨
广东民间器乐《雨打芭蕉》风格朴实清新,极富南国意境
一方小院,蕉荫纳凉
诗词摄影:如何拍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的意境?
蕉窗夜雨何处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