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层形式主义

基层形式主义是基层普遍存在的顽疾,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基层治理资源,而且降低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在广大群众心中形成了十分负面的影响。

一、基层形式主义存在的根源:

1.乡村事务密度与基层体制空转。基层的大量年轻人口、中年人口都流动出去了,很多很规范的制度无法找到对应的人,例如每月的主体党日活动,留在村里的都是那几个老党员,其他的党员都在外地工作,那每月召开主题党日活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更多的是在基层体制内的一部分人空转,效果就比较差。当然像新农保这些还是可以全覆盖,其他的像乡风文明等,大量的人不在家里,基层大力推广的效果就不在明显。而相关的制度必须保持运转,而导致变成了 体制的空转和人员的空忙。比方说,过去邻里纠纷是个大问题,通过枫桥经验,通过村民自治来化解纠纷,就很重要。但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都空心化了,农村社会从拥挤的社会变成了稀疏的社会,人们都不怎么接触了,矛盾自然就少了。但有些地方却把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越来越正规化,不仅有专门的调解室,还有专门的文书,真是没必要。

2.权责失衡和基层避责。所有工作的落实都在基层,也就是乡村两级,市区两级都只是督查。我在乡镇工作5年,真的没有感觉到基层有的决策权,基本能按部就班完成上级的任务就是很好的了,而上级就是不断地督查,考核,他们为了避责,会把每一项任务都压实到基层,甚至压实到基层的每一个人,这样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就可以追究到最基层的那一撮人,责任全部在乡一级。因为权力和资源的控制权都在区县一级,乡镇也是没有办法。承受的压力也是最大,在处理好一部分必须要完成的事务之外,还要通过形式化的方式去应付那些完成不了的事情,通过形式主义来避责。例如打雷下雨得通知去看看老百姓家里的房屋安全不安全,冬天取暖有消防安全隐患,要搞“敲门行动”。“群众无小事”俨然成了狗屁工作的根源,把群众当作“巨婴”,把基层干部当作“保姆”,群众出点事,上级就要找基层干部的麻烦。

3.月讲评工作硬性考核。我曾特意调查周边的7个县市区,发现只有我们区在搞这个花里胡哨的月讲评。就是每个月个各乡镇都要进行考核排名。排名得第一的书记作经验发言,而排名靠后的直接安排到后进席,然后要当着全区一两百个正科级及以上干部做检讨发言。搞得每个乡镇都被迫打鸡血一样,想方设法出成绩,都想着要排名靠前一点,然后不停地内卷加码,最后严重地导致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乡村两级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应付一些“可有可无”的工作,第二个是乡镇一级到了月底不得不去和上级部门对接,搞得上级部门一些小小的股级部门都可以到乡镇一级颐指气使,他妈的,他们又不干活,只是督导,确摆出个鸡毛姿态,基层无权还要被无限压榨,真的建议取消我们区的这个月度讲评。

4.出亮点和打造特色。这一点是与上一点相通的,为了好名次,只能打造一些与其他乡镇不一样的特色,其实基层干实事就好,哪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的亮点。很多的时候都是新壶装旧酒,换个名字包装一下,然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写几个稿子,取个张扬一点的名字发表,就成了亮点,基本不考虑是不是真的有实效,名目繁多的基层创建活动大多变成了无意义的折腾,消耗基层人力物力,人为制造出形式主义。每个县,每个乡镇都要造出一两个点出来,让领导来了可以看。任何工作,基本上都是以点“代”面,把点弄好了,其他地方普普通通就算了。为了吸引领导的注意力,各地都在想方设法造点,各地普遍把具有试验性的示范点,变成了展演性的典型。示范点的目的要让别的地方学习,可复制,可推广。但展演性的典型,最大目标是无可超越。如果让人一下子就复制去了,那还搞什么搞呢?最简单的造点就是砸钱。只可惜,很多“点”,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砸了那么多钱下去,谁买单呢?因此,往往是,越是光鲜亮丽的村庄,负债就越多。

5.顶格管理和小概率事件。我们湖南出了个4.29住建房事故,然后全省往死里一样搞住建工作,各种APP安装,各种入户摸排,各种制定花里胡哨的方案,开了无数个会议,搞了无数的表格,做了几大个本子的会议记录,无外乎的就一个事,那就是避责。省里面的文件归结到底就是四个字:属地管理。他们倒是把锅甩得干干净净,市区一级可以甩,就是到了乡镇一级,没地方甩了,然后这个事就是由乡镇来落实。然后就是各种工作,各种应对来防止这种小概率事件。例如下一点小雨,要把那些住在家里的人全部请出来去住宾馆。没办法,责任都在基层,基层也不想去抗这个天大风险,结果就是耗费了基层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本就不多的财力区应付防止突发的小概率事件,基层负担好重。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意外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何必这样大张旗鼓地搞虚头巴脑的事情,体制越来越复杂,运转成本也越来越昂贵。现在的住建工作和全国各地展现出的农管一样,我很怀疑这是有意地误管理人员,看似是精细化管理,其实是制造社会矛盾。一个地方出漏子,影响的不仅是重要领导的仕途,还是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比如,出了一个安全事故,一次死亡超过三人,这个地方一整年肯定废了,两年都缓不过劲来。

二、破解基层形式主义的办法:

1.理顺县乡村关系。县级政府将具体任务安排下去,乡镇承担工作落实责任。这个本来也没有问题,但工作都是基层干,但乡镇待遇和县一级待遇差距太大,责任确重太多,造成了县乡的“头重脚轻”,县级部门膨胀,牛皮哄哄,乡村干部疲于应付,督查工作的超过落实工作的。要调整县乡资源配置,特别是要向乡镇一级倾斜,要加大乡镇队伍力量,减少下达指示的部门,充实基层治理队伍。

2.强化村民自治激活群众主体性。县乡一级很多时候一杆子撸到底,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极大地加强基层管控能力和组织能力,但已会导致群众巨婴,助长群众等靠要的思想, 同时也压缩了基层特别是村一级的自主治理空间,造成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弹性空间小时,容易出现高射炮打蚊子的现象。只有放权一部分给村一级,积极引导村民自己参与治理,当然在如今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边的情况下很难实现。但政府一定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给基层一点自主决定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够解放乡镇干部,而且也能激活群众自主性。

3.妥善对待小概率事件,给基层一点容错空间。有些意外总会发生,不能杞人忧天,不能因为有交通事故就不开车,有住建事故就不准建房。对待小概率的意外事故,不能形式化地处置,做好善后工作既可以,不能上纲上线,往死里整,要学会点到为止。例如煤矿出现了一个安全事故,你可以处理好善后,然后追几个人的责就可以,乡镇干部可以要求煤矿自己自查,每一天都注意,但乡镇干部真的没必要每天都要到矿山去督查巡逻,更不要每天都到 煤矿签到打卡,好像每天去折磨一下煤矿,就能阻止安全事故再次发生一样。自己欺人罢了,其实也是没有办法,谁都不想被追责,要给基层一点容错空间,更不能因为发生一个意外事故,就直接关闭企业。落实基层工作要坚持县乡村一体,共同担责,合理分工,协作推进。推动县级部门下沉,使之多多参与一线工作,避免县级部门变成官僚机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班要带五六部手机:基层干部被微信工作群“绑架”,这是谁的错?
减轻基层干部压力,提升工作实效
要强镇扩权还是要简政放权
在基层乡镇工作有多难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几点思考
听听网友讲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