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宠之恋:一对欢喜冤家

来源Humans and Animals -  An Ancient and Complex Bond - NYTimescom

绘图:Christopher Silas Neal

撰文:Natalie Angier

发表时间:2011年3月14日

巴舍特(Bashert)是一只温顺的栗色狮子狗,重达五十多公斤,留着金格尔·罗杰斯(Ginger Rogers)一般的发型。很明显,她觉得自己能通过舔舐来解决一切人为难题。没工作了,或者整天卧床不起?舔舔就好了;觉得压抑,无力,周身不适?试着舔下舌头吧。

“巴舍特让全家人凝聚在一起,”五十二岁的帕梅拉·菲尔兹(Pamela Fields)说,她是一位研究美日关系的政府专家。“甚至当我们彼此怨恨时,我们也能就爱狗问题达成一致。”菲尔兹的丈夫迈克尔·理查兹(Michael Richards)和她同龄,理查兹是位媒体律师,他对我们解释说,巴舍特这个名字来自于意第绪语(Yiddish),意为情人或命运。“不是我们挑的她,”他说。“而是她挑的我们。”夫妻俩十二岁的女儿阿拉娜说,“去外面露营时,我想念狗狗的时候比想念爸妈的时候要多得多,”而十四岁的儿子亚伦则表示,“在巴舍特来之前,生活无聊透顶。”

但巴舍特并不是生来就被如此溺爱的。华盛顿动物救援队(Washington Animal Rescue League)是从一家环境恶劣的幼犬滥育场(puppy mill:和养殖场差不多的宠物产业基地)中将其解救出来的,当时她在笼子里已经被关了好几年,一直无休止的充当生育机器。被收养的时候,身患重病的巴舍特不仅身体虚弱消化不良,而且基本不通人性。“她不知道该如何去当一只宠物,”菲尔兹太太说。“我们不得不教会她如何奔跑,如何玩耍,甚至如何吠叫。”

巴舍特的故事精炼概括了我们和动物之间旷日持久错综复杂且反复无常的爱恋关系,它们既是人类的好朋友兼灵魂伴侣,也是人类实验室中的试验对象,同时还是人类餐桌上的佳肴。我们喜爱动物,但每年我们会对500万只被遗弃的猫和狗实施安乐死。我们每年会在宠物身上花费480亿美元,还会在动物保护和保育项目上投入20亿美元;但我们每年花在肉食和狩猎上的开支高达3000亿美元,而为了驱除或根除那些我们认为是害虫的动物,我们更是花费了巨额财富,在这些天文数字面前,我们对动物的那点喜爱之情苍白得如同白煮肉一般。

“我们对宠物种类的选择非常挑剔,甚至那些我们溺爱的动物对象也身不由己,受制于人类各种各样的残酷行为,”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心理学专业的助理教授亚历山德拉·霍洛维兹(Alexandra Horowitz)说。“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爱恋之情。”

绘图:Duncan Walker

霍洛维兹博士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狗类认知的畅销书《狗狗的内心世界》(Inside of a Dog)。事实上,霍洛维兹属于一个特殊的研究团体,该团体密切关注着人宠关系之间有趣的不和谐天性,这项研究课题最近被有些荒诞的称之为人类动物互动科学(anthrozoology)。从我们对于其他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动物生命、感觉、感情和驱动力无休止的好奇之心中,科学家们看到了人性最本质部分的关键要素。此外,他们也将动物之情视为生物与文化之间呈螺旋交织状态的活教材。动物在人类最早期的艺术活动中随处可见,这表明我们对于兽类群体的基本迷恋很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如同史前动物大观园的法国拉斯考克斯(Lascaux)洞穴壁画就描绘了马、野牛、猫科动物、一只毛茸茸的犀牛、一只鸟、一只跳跃的母牛——以及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类。

但人类兽性冲动的自我表达方式是一种强烈的文化性偶发性事件。通过动物献祭或套上动物面具的行为,很多人类族群已经将动物囊括在自己的宗教仪式中。还有一些族群将动物运用到民俗和寓言中,他们赋予动物角色以合适的地方特色和教益需要。

德州基督大学(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的人类动物互动学家大卫·阿夫塔恩代连(David Aftandilian)在《动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What Are the Animals to Us?)一文中写到,在极地文化的民间传说中,熊是一种固有形象,”因为它会直立行走,食性和人类也大致相同”,熊的冬眠和苏醒如同死亡和再生。“拥有变化生活周期的动物通常是人类幻想中的明星角色。”而蝙蝠和猫类也享受到了同等待遇,蝙蝠是一种跨界动物,它身着皮毛却能飞翔于天空;而频繁夜出却也能在白天伴人左右的猫类尽管是出了名的睡神,但它在睡觉时却能机警的至少竖起一只耳朵,这种本领让人类觉得惊讶不已。

研究者们将人类的动物之爱追根溯源到我们感知他人精神状态的特有能力,考古学的证据表明,这种才能大约出现于5万至10万年前。这种新的认知工具不仅使得古人类开始参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交流,而且也能预测和操纵其他物种的活动,如确定猎物的行进方向,或通过在树桩上撒尿来诱惑舔盐的驯鹿。

很快,人类开始将拟人观的融入到所有行为中,他们认为自然万物的面容、声音和轨迹带有人类的特性和动机,这些自然万物包括熊、蝙蝠、雷暴和月亮。

国际人类动物互动学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nthrozoology)的主席詹姆斯·瑟普尔(James Serpell)曾经提出这样的看法:人格化意愿对于野生动物的驯化以及同它们建立联系非常关键,对人类来说,那些能对人类交流愿望主动作出回应的物种特别具有吸引力。

然而像狼这样的野生动物通常会躲避人类的直视,而猫狗则乐于回应我们的注目,而且还带有明显的情感表露,刺激了人脑中的叙事渴望。狗类甚至会在深情注视的同时让面部肌肉系统呈现特殊的运动。“它们面部特征的灵活性很强,它们会撅起嘴唇表示微笑,”霍洛维兹博士说。“人类最喜爱的动物是那些能对我们进行情感表达的动物。”

狗是人类在一万年前驯养的第一批动物之一,人类之所以驯养这种动物,部分是因为它们能够对人类的动作或语言命令作出显著回应,而且某些工作还必须由狗类去完成,当然它们也很乐意从事这些工作。作为忠实的狩猎伙伴,狗证明了自己的独特价值所在,在死后它们通常会被埋在主人身旁,主人遗体的另一边则是长矛一类的武器。

图片来源:Christophe Archambault/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要证明自己是人类永远的最好伙伴,其道路漫长艰辛。秉持独神论文明的主要宗教文本对狗类少有美辞,它们通常只是可有可无的选项。阿兹特克人繁育秃毛狗只是为了满足食欲,而剑桥大学的人类动物互动学家安东尼·帕德博萨克(Anthony L. Podberscek)甚至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在韩国的集市上,肉狗和宠物狗是摆在一起卖的,商贩会把宠物狗的笼子刷成粉红色,以示区分。

但一般说来,当动物被拔高为宠物之后,它就不会再被人类列入食物链。其他用于区别的信号包括给动物起名字,允许它们进入房屋内部。时代和文化差异会让宠物豢养模式变得面目全非,这种模式与时尚潮流(或称之为传染性的社会文化基因)非常近似。

西卡罗莱纳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哈罗德·赫尔佐格(Harold Herzog)在著作《爱恨交吃》(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中,详细描绘了十九世纪法国飞速增长的中产阶层是如何对骄纵宠物的行为趋之若鹜的。“到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奢华与宠物豢养被联系在一起,”他写道,一只时尚巴黎狗的全部行头包括“靴子、晨衣、泳衣、内衣和雨衣。”

而在美国,直到二战以后人们才开始认真看待宠物饲养。“很多人搬到郊外,‘灵犬莱西’出现在荧屏之上,大家普遍认为宠物对抚养小孩有好处,”赫尔佐格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你希望有个完整的童年,那肯定是要养宠物的。”

绘图:Stuart Bradford

从那时开始,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到今天约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至少拥有一只宠物。

人们对动物伴侣满怀激情:70%的宠物主人表示自己有时候会和自己的宠物睡在一起;65%的人会给宠物购买圣诞礼物;23%的人会为宠物烹制特殊食物;在拥有宠物的已婚女性中,40%的人认为爱宠对自己的情感支持比丈夫来得更多。甚至有人愿意为宠物献出自己的生命。“在研究为什么在卡特丽娜飓风来袭时有人拒绝撤出新奥尔良时,”赫尔佐格说,“很多人表示他们不愿意丢下宠物独自逃命。”

宠物会一如既往令人信赖,不管你说过什么过激之词或变得体重超标,它们都不会羞辱或冒犯你。当女儿长大以后,你不可能再像她三岁时那样和她交流,但你的宠物猫则会无条件的接受你的抱怨。当你的宠物摇摇尾巴或无所畏惧的注视着你时,你会对这些举动背后的深意作过多解读吗?它们会对你的解读作出回应吗?

“如果我们主观曲解它们,动物们也无法提出反对意见,”卫斯理大学哲学系的副教授洛里·格鲁恩(Lori Gruen)说。“这一点让我们觉得很是欣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是说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吗?
驯化动物成人类伙伴 狐狸如狗般摇尾撒娇(图)
什么是宠物?
【奇趣宠物秀】让我们与人类一直和平相处在地球上(图)
散文||宠物狗乐乐
圭亚那-2018狗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