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以能问于不能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与斯矣。”

曾子曰:曾子说。

以能问于不能

能:有能力的。

问:请教。

以有能力的身份,向没能力者请教。

以多问于寡

多:学识多的。

寡:学识少的。

以学识多的身份,向学识少者请教。

有若无

有:拥有知识、能力。

无:什么都没有。

明明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却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还在)

实若虚

实:殷实,这里指德才兼备。

虚:虚怀若谷,非常谦逊。

德才兼备却虚怀若谷、非常谦逊。

犯而不校

犯:冒犯,可引申为“直谏”。(《宪问篇第十四》第二十二章,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之,可犯之。”

校:对抗、抗衡。

直谏(犯),而不对抗。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

昔者:以往、过去。

友:志同道合者。

尝:通“常”。经常。

从事:致力于(某种事情)。

斯:指“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日我的志同道合者,常致力于这些事情。

本章直译:

曾子说:“以有能力的身份,向没能力者请教;以学识多的身份,向学识少者请教;德才兼备,却像什么都没有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明明满腹经纶、卓有才干,却虚怀若谷,低调谦逊;直谏当政者,而不与当政者对抗。昔日我的志同道合者,常致力于这些事情。”

本章诠释:

本章阐述了夫子及其追随者之德。

吾友:曾子所谓吾友,指的是与曾子志同道合者。与曾子志同道合的,就是夫子的追随者,夫子思想是践行者。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是对夫子“不耻下问、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理念的践行。《公冶长篇第五》子贡问夫子,为什么孔文子的谥号为“文”,夫子说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夫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第四》第十七章)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这些是夫子十分推崇的君子德性。而“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正是夫子上述思想的践行。所以,这种“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是君子之德。

“有若无”:是对夫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颜渊篇第十二》第十五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篇第八》第十七章)“敏而好学”(《公冶长篇第五》第十五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篇第七》第二章)、“发愤忘食,乐而忘忧”(《述而篇第七》第十九章)的最好践行。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持之以恒、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锻炼才干,是君子之德。

“实若虚”:有学问,有能力,却能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在藏。”(《述而篇第七》第十一章)如颜回,夫子,有机会为朝廷服务,就恪尽职守,勇当重任。没有机会,则潜心积累知识和才能。懂礼明事,却能做到“入太庙,每事问。”(《乡党篇第十》第二十一章),谨慎行事,不让自己有一点逾越规矩的行为。身居高位,却谦逊如童,“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篇第十》第十三章)“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乡党篇第十》第一章)这些都是君子应具备的德性。

“犯而不校”:《论语》中这类的例子太多了。对父母“犯而不校”,如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有敬不违,劳而无怨。” 对大夫“犯而不校”,如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颜渊篇第十二》第十七章)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颜渊篇第十二》第十八章)。对君王“犯而不校”,如定公问孔子,“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篇第十三》第十五章)再如,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以劝诫卫灵公不要试图以武力而征天下,要用礼来平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论语》:泰伯第八.5
《论语·泰伯第八·5》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每日学论语#8.5【2017-1-12】
《论语讲要·泰伯第八》3
论语做人智慧: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