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9.3,这部HBO华语原创剧,牛X大发了

戳影视攻略君一起玩耍吧!


HBO向来是美剧届的标杆。

但它的野心可远远不止于美剧。

比如,咱们华语剧。

早在1992年,HBO就成立了亚洲分部,意在助推优秀剧集。

近两年,HBO亚洲野心不断扩大,做起了原创剧。

这段时间,HBO亚洲宣布推出四部华语原创剧集

其中该剧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评分最高的华语剧——

《我们与恶的距离》

The World Between Us

导演: 林君阳 

编剧: 吕蒔媛

首播:2019-03-24(台湾)

集数: 10

单集片长: 55分钟

这是HBO台湾公视联合推出的一部剧集。

有些人可能对HBO不是很熟悉了,攻略君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HBO(英文名:Home Box Office)是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公司,是公认的“神剧制造机”,并以黄暴污高品质闻名。

台湾公视,是台湾唯一的非商业无线电视台,不受任何政府、政党及利益团体控制。

近年来,台湾公视出了不少高分电视剧,比如《麻醉风暴》、《一把青》等等。

往近了说,去年推出的高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胆揭露了中国式亲子关系的弊病,被誉为台版《黑镜》。

强强联合之下,这部《我们与恶的距离》(下文简称《与恶》)自播出就备受关注。

并在开播当天,就荣登Google台湾热搜排行第一名

不仅如此,它在豆瓣也获评9.3的高分,提前预定年度最佳华语剧。

一向重口味的“黄暴台”HBO这次一改往日风格,竟然严肃起来。

讲了个现实到令人发冷的故事。

甚至为了保证故事质量,剧本更是请来了曾获金钟奖(相当于美国的艾美奖)的编剧吕莳媛执笔。

吕莳媛

除此之外更有不少台剧的熟脸加盟,比如金钟视帝吴慷仁,以及温昇豪、周采诗、曾沛慈等等。

更是打动了十五年没出演台剧的贾静雯,和一向会挑本子的吴慷仁

作为她暌违台剧15年后的回归之作,贾静雯在采访中表示,之所以参演《与恶》,是因为剧本深深打动了她。

而这个打动她的故事,围绕着一桩“无差别杀人案”展开。

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无差别杀人案”——

它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杀谁的案件。

本剧的故事以曾经轰动一时的“5·21台北捷运案”为原型,探讨了“无差别杀人”这一类鲜为人知的特殊案件。

“5·21台北捷运杀人案”:2014年5月21日下午台北捷运发生随机砍人事件。21岁的东海大学生郑捷为一时泄愤,持刀伤害26人,平均6.8秒砍一人,造成4死21伤。

无差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杀谁的杀人案件。做案的目的一般是报复社会、挑起族群仇杀等。

郑捷案新闻图

在《与恶》中,这桩无差别杀人案的嫌犯,是一个名叫李晓明的学生。

一天,乔安(贾静雯饰)昭国(温升豪饰)带着俩孩子去戏院看戏。

哄闹的厅堂里,没有人注意到一个陌生的男子悄无声息的站在舞台中央。

而这歌陌生人就是无差别杀人案的嫌犯李晓明,没人注意到,他手里拿着一把枪。

轰鸣的枪声下,9死21伤

而乔安和昭国的儿子天彦就在其中……

最高法院对李晓明的判决是死刑,二审依旧维持原判。

但这仍然难以平民愤,来自社会各界的网友们,恨不得马上杀之而后快。

可以看出,《我们与恶的距离》从最开始就围绕着一起揪心的案件,以及激烈的矛盾展开。

但是,它又和以往犯罪主题的影视剧不同——

它所聚焦的,并非凶手本人,抑或其作案手法与作案经过。

它所关注的是在事发后,案件的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以及在旁边的审判者辩护者等人的不同态度,及其所面对的不同困境。

先来看看受害者家属,即贾静雯所饰演的乔安一家。

乔安是某新闻台的主管,他的大儿子死于李晓明的枪下。

戏院杀人案”发生之后,乔安性格大变。

既然在“无差别”面前任何人的生命都会成为随机数。

那耗费心力的关心好像就没什么必要了。

从前的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工作狂,在受到痛失爱子的刺激后,变得更加疯魔。

对待犯错误的实习生,可以骂到对方怀疑人生。

在她严厉的管理下,下属直到临盆还坚持工作,羊水破了仍然奋战在直播第一线。

但是在夜深人静时,乔安就暴露出了最脆弱的一面。

长期失眠和梦魇,靠酗酒才能勉强入睡,忘记悲痛的现实。

乔安的丈夫,逐渐和她生出嫌隙。

就连她的女儿,也和她关系冷淡,甚至说出“你还不如和哥哥一起死了”这样的话。

而作为加害者的亲属,他们的心理和生活也不好过,为了赔偿卖掉全部家产。

不仅如此,两人还搬离了老家,每天戴着口罩,如蝼蚁一般卑微生存。

一夕之间,一直疼爱的儿子就变成了残忍的变态。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儿子马上就要被送去刑场。

自责和疼惜两种矛盾的情感就这么一直折磨着他们。

一人犯法,全家遭殃,内忧外患,苦不堪言。

李晓明的妹妹李晓文,母亲不忍女儿背负了“杀人犯亲属”的罪名,和这个家一起堕落下去。

给她换了新名字——李大芝。

并告诉她:你的家人都死了,家里只剩下你自己。

得多无奈,才会选择改名,伪装成另一个身份生活。

即便如此,公众和媒体对他们的口诛笔伐并没有停止。

哪怕当着所有媒体下跪道歉,依旧会受到各种良心拷问:

不仅李晓明的家属受到全社会的攻击,就连为他辩护的律师王赦也难以避免。

刚出法庭,就遭到受害者家属泼粪

杀人者当诛,这是大多数人的逻辑。

但在律师王赦看来,罪犯也有人权,也应该受到司法程序的合理保障。

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去探究和调查杀人案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对于凶手的处置,法律自然有公正的判决。

但作为一个常年和凶案嫌犯打交道的律师,王赦想要的并不是将凶手绳之以法的快感。

他真正想做的是对这些凶案进行归因,从而在源头上,尽可能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当然,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必定充满了重重阻力。

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认同他,认为他是神经病。

被害者家属不理解他,认为他在揭伤疤。

就连加害者的家属也不愿配合调查,因为不想再无事生非。

发现了么,这正是《我们与恶的距离》的高级之处。

我们往往只专注于受害家庭的痛楚,却容易忘了考虑加害者家庭的痛苦。

在本剧中,对于李晓明一家的如此细致的描写正是它特别的地方。

它不再单纯地去讲述事情的发生和经过。

而是多角度的去还原“无差别杀人案”对整个社会造成的伤害。

它没有落入大多数犯罪题材影视剧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窠臼,去刻画加害方犯罪手段的凶残,抑或去呈现受害方昭彰正义的艰辛。

它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并非简单地谴责某一个恶人或某一次恶行,而是试图去探究人性中最源头的恶。

让观众撕掉这层标签,放下关于“善”与“恶”刻板印象的藩篱。

 正如主创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拍这个故事的初衷,是想撕掉标签。
我们没有定义谁是恶、谁是善,想认同谁,由观众自己决定。”

而剧中李晓明这起“无差别杀人案”,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2016年2月28日,一名母亲带着年仅三岁的女儿“小灯泡“逛街。

突然,一名男子冲上来,对着小灯泡连砍23刀致其死亡。

经调查,这名犯案男子患有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这起恶性杀人案引发了极大关注,网友群情激愤,要求将凶手立即处死

但让人意外的是,小灯泡母亲的态度却是,坚决不处死凶手

她向媒体表示:与其立即处死一个罪犯,不如好好了解这个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犯罪的。

他们在想什么?

为什么家庭、学校、亲人、朋友、社会,没能接住他?

我们要如何改善、预防?

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有继续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有继续速速执行死刑?

小灯泡妈妈抛出的这五连问,值得全社会深思。

而她的这种态度,其实就是《与恶》中王赦律师的态度。

这绝不是对恶的妥协,而是冷静客观地对恶行归因,从而在源头上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处死凶手确实是对逝者和生者的宽慰。

但,它也意味着社会失去了一个研究与了解的对象。

“无差别杀人案“最可怖的地方在于凶手精神状态正常,并不属于社会边缘人群。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他们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

这才是一个理智的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整个社会都对凶手持一种放弃的态度。

那恐怕很快会出现第二个李晓明、第三个、第四个……

而我们与恶的距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才看4集,我就知道为什么这部剧豆瓣评分9.4了。
豆瓣9.4分好剧里的-1分角色
两集9.4,HBO新出的华语剧,太惊喜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
恐怖降临时,把爱唤出来
豆瓣9.4分的国产剧,题材真实集集敏感,看得头皮发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