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陂二程书院细述了洛学创始人的生平,原来他们和武汉颇有渊源

说起来有点惭愧,在参观黄陂“二程书院”之前,对这个地方并没什么耳闻,大概我也和多数国人一样,于生活的烦琐和世事的喧嚣中,已经渐渐对悠悠华夏的古风和国学越来越陌生。因为来的当天有雨,虽然是春天,竟然让人觉得有点冷,整体环境略显“清幽”,但是偶尔还是能遇见几位专门来此的游客。

原来大名鼎鼎的“洛学”,正是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有意思的是,我一直以为他们是洛阳人,没想到竟然出生于湖北黄陂。据史料记载:“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八月十五日,程颐出生于黄州黄陂县草庙巷(今武汉黄陂区前川街道)。”

作为北宋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朱熹(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的老师。为尊奉和凭吊“二程”,明景泰年间同知蔡绥修建了二程祠。在正德年间,又有人倡导:借重祠堂作为藏书讲学之所。于是换上“二程书院”的匾额,与当时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齐名。

创办“二程书院”以后,仰慕“二程”的学子就经常前往拜谒并听先生讲学。从此黄陂地区学风也日渐浓厚并且世代沿袭,直至清末。

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类似现在的大学。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 ,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

历代的书院都比较重视藏书,无不以藏书浩富为荣。二程书院的藏书在中国图书馆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书院藏书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有效地传播了民族科学文化。在二程书院,还埋着一块“晒书石”,想来在古代还没发明“樟脑丸”的时候,书籍是需要经常晒一晒防潮防虫咬的吧。

(图文作者:阿陆,谢绝转载哦,欢迎关注及合作)

程颐、程颢兄弟二人在黄陂生活了十六年,留下望鲁台、聪明池、花柳前川等十多处遗迹,其中,以郭沫若题写牌坊名的“双凤亭”最为有名!不过一时大意,不小心就错过了这个点。这里就用书院一侧的小景“替代”一下吧。

当然,如今的二程书院是2018年重修的,位于黄陂区前川街双凤公园鲁台山的北边,坐东北面西南,五进院落式仿宋建筑群,殿堂楼亭,轩榭台阁错落有致;曲径长廊,假山流水移步换景;斗拱飞檐,灰墙黛瓦古色古香;红柱朱枋,楹联牌匾相映成趣,如果仔细探究,你会发现其中不少题字都出自名家之手。

书院以二程文化展示为核心,集文化观光旅游、市民休闲娱乐、理学交流研讨、国学教育培训、历史文化展示、书院建筑鉴赏、艺术品交流、祭祀朝圣等功能于一体。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堪称不朽,这些古人读书的地方功不可没。如果到武汉黄陂区旅游,到这里参观和被“薰陶”一下还是挺有必要的,无论建筑还是人文,都非常有当地特色。

交通:

从市区自驾可以参考导航:中山路--武汉大道--金桥大道--黄陂大道--双凤大道--二程书院。

公共交通也是相当方便:

坐P100路,P10路,P121路,P12路,P19路在“双凤大道双凤公园”站下,再走两百多米即到。

坐P16路在“双凤大道东堤街口”站下,再走三百多米即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陂将修建一座主题公园,各位觉得该如何修建呢?
武汉最讲“理”的黄陂,走出两位名人大师,影响深远至今
裴高才做客甘露山文创城,向公司员工开讲人文黄陂-俞果 图/文
程颢
嵩阳书院
武汉有座百年名亭,苏轼朱熹都曾慕名而来,如今很多游客却错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