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子缸葬去世父亲,三年后又塑金身供于家中,村民表示不敢去串门

孝道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中历来被认为是立身的根本,它不仅仅只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可以说没有孝道的人是自私无情的,这样的人只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从而被社会所遗弃。

孝也是人的天性,正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一样,人类历史中孝道的表现方式同样淋漓尽致,虽然二十四孝在今天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在极端的环境依旧无法动摇人们感恩的天性。

而这些行为是不需要学习而发自内心,正如王阳明所说,自己饥寒的时候自然联想到父母随后嘘寒问暖以求心安便是孝。不过人间百态,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孝道,而有的人的孝行却让人有些无法理解,其中就有一位将去世父亲缸葬于家中而让村民退避三舍的小伙子。

他叫林上水,出生于江西的一个小山村里。他的父亲叫林观荣,生前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平日里勤耕农活,得闲就以义工的身份去附近的寺庙里帮忙,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却不时的捐些香火钱表达心意。在父亲的影响下,林上水也深受佛教思想影响。

相比于当下时常出现的波旬口中的和尚而言,林观荣对佛教的信仰是极其朴素和真诚的,他的向佛之心从他的行动之中便可窥见一二,附近的灵山寺时常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除了参拜以外,寺庙里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是抢着做,他希望用自己的虔诚为家人带来福报。然而,往返一趟灵山寺要花很长时间,尤其是雨天泥泞更是寸步难行,为了能够兼顾农活与拜佛,他决定自己修一条方便行走的路。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乡村而言,林观荣只能单枪匹马,在没有人力资金材料的情况下,他省吃俭用挖土凿石,经过几年的坚持不懈,路总算修到了寺庙,虽然不是宽阔平坦的大道,但在下雨依旧能够稳步前行。

其虔诚之心不言而喻,而深受父亲行动及佛教思想熏陶的林上水自然也是同样虔诚,所以面对父亲临死前希望“缸葬”的遗嘱时,他也竭尽所能的予以满足。

“缸葬”虽然没有土葬那样普遍,但其历史同样悠久,它和一些少数民族中的水葬、火葬、天葬等等同样古老。后来在佛教与道教中较为常见,寓意修行者功德圆满,通常用一口陶缸来存放死者的遗体,再将木炭、石灰、香料等具有除湿防腐功效的物品放在遗体周围,随后再密封缸体进行安葬。

而古代的缸葬程序更为繁琐复杂,在入缸之前还需要沐浴更衣同时还需要专门的法师诵经。

虽然缸葬古已有之,但其特殊性使得林上水受到了村民与灵山寺的一致反对。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依旧坚持。为了给父亲一个圆满的缸葬,他做了很多功课,除了常用的干燥物木炭和石灰以外,他密封时用的浆液也是桐油与石灰搅拌而成,随后在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进行密闭存放。

过了三年,林上水开缸后看到父亲的遗体保存完好并全身泛黄,丝毫没见腐烂的迹象,林上水喜上心头,认为这是父亲虔诚的福报,也是佛的指引。随后找来工匠为父亲塑“真身像”,就这样,林上水将父亲的遗体封于石膏之内摆于家中供奉。

这些行为无疑让当地的村民难以接受,传统的丧葬习俗历来都是“入土为安”,只有的得道高僧才有肉身供奉的事例,而且都是专门存放于寺庙之中。这种将尸体存放在人们聚居的村庄里,瘆人是人之常情,前往林家串门的人也就少之又少了。

林上水的孝顺方式之所以让人难以接受,除了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以外,还有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佛教思想源于西方,和我们的传统观念难免矛盾与相悖,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杂糅在一起在着实让人觉得怪异。除此之外,塑金身的行为更是与当下的观念相悖。其孝行是无可厚非的,人们难以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00年,江西小伙遵遗嘱将父制成“木乃伊”,供奉家中无人敢拜访
缸葬
2000年,一孝子遵从遗嘱,为父“塑金身”,供奉在家却无人敢拜访
那一方净土——走进九华山
邯郸寺庙一具高僧遗体,上千年不腐烂,专家X光扫描后有惊人发现
【孝贤杯】【11号作品】杨海信丨半片琉璃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