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歌与殷墟谁是都城?纣王为何不打首都保卫战?考古给出答案

商周决战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话题,那么其是否像传统神话中描述的那样一战定乾坤呢?而关于商朝的历史也因为《竹书纪年》的出现引起了普遍的怀疑,所以在追溯历史真相时如果有相应的考古佐证则显得更加势在必行。

史书中记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亲伐朝歌,这与此前的黎国、崇国之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足见武王早在进攻朝歌之前便已经逐步实现其周密的军事进攻,没了黎国、崇国的屏障,联军才得以如入无人之境,也是此时才正式与商军展开正面交战。结果在太史公的《史记》中也有非常生动的记载,纣王“吃着火锅唱着歌”,敌人突然就兵临城下,惊慌之余只好以奴隶代兵作战。仓促之师如何能抵挡士气正盛的联军精锐,不出一天商军大败。

为何说此次一战商军便回天乏力?原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早有说明“自朝歌至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牧野也”,“土地平衍”几乎奠定了商军的结局,这意味是当时的牧野一片开阔,此处一败更是无险无兵,联军一马平川,商君作鸟兽散,纣王这才因此绝望而自焚。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对朝歌与殷的关系多少有些迷惑,二者到底谁是商朝的都城呢?其实史书中对此记载非常清楚。商朝前期的都城因为尚未形成宗主之势所以都城迁移频繁,直到后期武丁大帝的出现,从西亳迁到一个叫沬(mei)的地方,并在此建都称之为武丁城也称为沬邑。后来由于战争武丁离开沬邑迁往北蒙并改北蒙为“殷”,其后两百多年武乙、帝乙、帝辛等帝王都是以此为都。及至纣王得四方来朝而扩建都城至沬邑,得灵感于城西朝歌山,故改沬邑为朝歌。后来《竹书纪年》的出现,更加说明殷在帝辛时期只是名义上的首都,朝歌名义上虽是商朝的陪都即行宫但实际上已成为国都。而已知的最早将朝歌与商朝都城同等起来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左转》。

由此可见,在帝辛之前,商朝后期都一直是以北蒙即殷为都城。而“殷”位于河南安阳,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殷墟。既然殷是商朝的实际首都,为何纣王牧野一战后不回都整军再战?除了后世史家的分析以外,殷墟的发掘也说明了原因。

殷墟考古发现的四期文化并未断层,并同时发现60多座宫殿遗址,而且发掘的墓葬中第四期贵族墓葬占了多半,也就是说帝乙、帝辛(纣王)时代的殷墟依旧人口众多繁荣鼎盛。而遗址中的窖穴与灰坑都是极为密集的分布,这些都充分说明纣王虽在朝歌,但殷地依旧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城市。而中国历来所说的“大都无城”便是三代时期的重要传统,而殷墟作为商朝由来已久的都城,周围无疑是被众多族裔众星捧月般围绕,商王的宫城到底有没成城墙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繁荣的殷墟是没有城墙保护的,因为殷墟从考古至今依旧没有发现城墙的迹象,唯一的城墙遗址是位于殷墟遗址东南方的洹北商城,考古推论这是中后期的又一座都邑遗址,而殷墟显然符合“大都无城”的三代传统的。

由此可见在三代时期土著部落战争中退守都城仗着高大城墙的首都保卫战很难出现,而牧野之战的“牧野”二字也有多重解读。尤其是“牧”字,到底是单纯的地名还是卫星城名还是军队驻地至今仍就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牧”无疑便是商朝当时的最后一道防线。

结语:

这场相约在牧的野外决战最终以商军的无兵无谋大败结束,后面的殷墟处于无险可守门户大开的状态,沦丧也成必然。后来的武庚叛乱震动周朝也足以说明商朝亡后仍有兵力,也从旁佐证了纣王当时的昏聩,至死才意识到武王的危险。而抛弃都城前往牧野的决定也与朝中内奸也不无关系,总的来说帝辛虽然文武双全,但依旧逃不掉末代君主晚年昏聩的诅咒,终究走进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宿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殷墟,揭开商亡谜团,难怪纣王不在首都而在朝歌抵抗周武王
只败了一场牧野之战,纣王为何就着急自尽?殷墟考古给出答案
商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揭露真相
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发现真相
中国历史地理系列之朝歌——商帝国的落日余晖
《封神演义》中的西岐与朝歌,是当今什么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