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绪年间,清政府为何将留学生从美国接回?

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蓄人才。派遣之法初次可以选定120名额,以试行之。此120人中,又分四批,按年派递,每年派送30人,留学期限定为15年,学生年龄须以12岁至14岁为度。

 在曾国藩及李鸿章的运作下,清朝官派留学终于成行。1872年8月,第一批留学生共计三十人,从上海出发,前往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此后,在1873、1874、1875连续三年中,清政府每年均挑选出30名学生派往美国,这一百二十名学生,七成来自广东,两成来自江苏,其他还有浙江、山东等地,最大年龄十六岁,最小为九岁,平均十二岁。因此这几批学生在历史上被称为“留美幼童”。

到达美国后,这几批学生学习相当刻苦,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克服了语言问题,截止到1880年,已经有近六十名学生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对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他们亦是广泛参加。

《纽约时报 》对他们如此评价:

中国幼童机警好学、聪明智慧。像由古老亚洲帝国来的幼童那样能克服外国语言困难,且能学业有成,我们美国子弟是无法达到的。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改变了美国人对清朝的看法。

不过,这项计划在1881年却戛然而止了!

为何?

那些留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了!

在出发前,清政府和这些幼童定下契约:在留美期间,严禁加入美国国籍,严禁加入外国宗教,不得因为个人利益废止学业,每天必须学习中文与儒经,当然,学成后必须回国效力。

当时清朝施行的还是科举制,这也是大多数人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新式学校,不过,入学者寥寥无几,且多出自下层家庭。

这120名留学幼童亦是如此,他们在出国前并没有接受传统教育,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人生观还是一片空白,其可塑性非常强。

在进入美国后,为了尽快熟悉美国语言及各种文化习俗,他们三两一组,被分配到了不同的美国家庭。耳濡目染之下,这些学生的生活习性、思维方式等慢慢的向美国人靠拢。

举个例子,家庭女主人或许会对他们做出拥抱等亲昵举止,会带着他们进教堂......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害羞、不自在,下意识的做出躲闪动作,但时间久了,自然也就适应这一套礼仪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人受不了别人叫他“中国女孩”,便愤然将辫子剪掉,甚至有人直接皈依了基督教等宗教。

纸终究包不住火。

在出洋肄业局官员发现这些学生“美化”后,立即进行了戒谕,以期他们能够“回心转意”。

1879年吴嘉善掌管出洋肄业局后,将所有学生召集过来训话,转年4月又发布了新《谕示》,其主旨就是要求这些幼童加强儒家经典学习。

在闻知这些幼童在美国的表现后,保守势力对幼童及留学制度发起了攻击。

光绪六年(1880),江南道监察御史李士彬抓住这些幼童“习为游戏”、“流为异教”的表现,上奏弹劾出洋肄业局已经没有存在价值,在这种压力下,先后在出洋肄业局任职的陈兰彬、吴嘉善为撇清自己“失职”的职责,联名上奏请求终止幼童留美。

作为留美幼童主要发起人的容闳,自然是不希望看到即将有起色的留学制度被废,在他及美国朋友的努力下,美国各大学府的校长发起联名信,最后连美国总统格兰特都给清朝总理衙门写了封信,意欲对这些幼童进行挽留。

李鸿章本想采取折衷方案,想让这些已经入读大学的六十余人继续读下去,其余人等根据学业情况从中甄选,将不合格的勒令退学。

但总理衙门认为“与其逐渐撤还,莫若概行停止”,6月8日他们上呈了《奏请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 的奏折,朝廷很快准奏。

虽然那几年的留学生人数很有限,且大多没有完成学业,但是,这些人对当时的清朝及未来的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促进了晚清中国教育体系的近代化转型,为清朝及后来的民国政府的外交、矿业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幼童归国后,大多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花费120万两白银,派出120名幼童留美,去了120人,回来94人
中国历史上的首批留学生:留美幼童的喜与悲
晚清留美幼童
原来詹天佑除了会修铁路,还是暖男、法学博士、留美幼童……
李鸿章派遣留学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聂作平:祖国的杂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