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与“大学、中庸”


《周易》约成书于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相传孔子或后学之手作《十翼》即《易传》,是对《周易》作注释的著作,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也有许多人研究者认为, 《大学》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中庸》是《礼记》的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中庸》通篇都在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乾),行乎当行(震),止乎当止(艮),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并且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例子,感情充沛地赞美“圣人之道”。

通过读学《周易》及《十翼》的乾卦和《大学》、《中庸》,我们自己可以进行一个比对和思考,会有一定的启迪意义,通过原文的对比思考,可以看到“大学之道与中庸之道”都与《周易》有着极深的源流关系,《大学》、《中庸》传承了“易道”精神,并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和表述。

乾卦当中讲到的进退存亡,以及相应的事物的从萌芽,到发生,到成长,到调整,到成熟,到没落几个周期的自然法则,反复强调君子以成德为行,以及“大人者”的四个相应,完全与大学中的本末、致知、格物、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对应,“大学之道”大人之学,对比易经当中的《彖》、《象》,就会清清楚楚的看到原文,“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而中庸当中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就是天人合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也正是对“易经64卦《彖》、《象》以及乾卦、艮卦的延伸应用和注解。

《周易》乾卦《彖》、《象》曰:

《彖》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寧。  

《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文言》曰:

元者,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嘉会足以合礼,

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

故曰:乾,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大哉乾乎!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潜之为言也,隱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

知进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

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易传》系辞·上篇: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机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机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礼记·中庸第三十一》节选

第二十章

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礼记·大学第四十二》全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一章  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大(tai)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二章  新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三章  止于至善

       《诗》云:“邦畿(ji)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缗(min)蛮黄鸟,止于丘隅(yu)。”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qi)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赡彼淇澳(yu),绿(lu)竹猗(yi)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xian)兮,赫(he)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xuan)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xun)溧(li)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呜)戏(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四章  本末

       子曰:“听讼(song),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五章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wu)自欺也。如恶(wu)恶(e)臭(xiu),如好(hao)好(hao)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掩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六章   格物致知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 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七章  正心修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en)懥(zhi),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八章  修身齐家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pi)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jin)而辟焉,之其所敖(傲ao)惰而辟焉,故好(hao)而知其恶(e),恶(wu)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e),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第九章  齐家治国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jiao),而能教(jiao)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jiao)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i)者,所以事长(zhang)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zhong),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i),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fen)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jie)纣(zhou)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shu)己(yi),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yu)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te),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第十章  治国平天下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zhang)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背);是以君子有絜(xie)矩(ju)之道也。所恶(wu)于上,毋以使下;所恶(wu)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hao)好之,民之所恶(wu)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he)赫师尹(yin),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lu)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bei)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ji)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chi)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mao)嫉(ji)以恶(wu)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bi)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dai)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wu)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fu)人之性,灾必逮(dai)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hao)仁,而下不好(hao)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xu)马乘(sheng),不察于鸡豚(tun);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lian)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国学300句(中)
中华国学300句(4)
论《周易》中的十种美“德”
300句中华国学经典名言(附译文)101
文言名句集锦
中华国学300句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