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机运动天文原理概念

例如,风水勘测内气运行原理,实际上指的是地球自转模式,当然也是诸家易学易术内法阴阳所应用的法门之一。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古人观天窥道,以北极星为天顶,来观经纬顺逆。北半球来说,从北极天顶角度是逆时针,也就是自东向西,从右到左进行。那么南半球则是顺时针,即从西向东进行。需要注意,这是天文的概念。

下面模拟西风带的图例清晰的表达了内气运行的规律表现:


故而道家修炼所给的是下面这幅图:

在辩证环境风水,内经运气学,乃至各类易术上面,内气运动原理,以及具体辩证,需要具备不同的思维视角,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窥探问题。

一些相关的天文概念如下:

北极星

是指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北极星不是一直不变的,现阶段所指是“勾陈一”。

北极星距地球约434光年,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北极星又称北辰、紫宫、紫微垣。因为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自转的,而北极星与地轴的北部延长线非常接近,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几乎不动的,而且在头顶偏北方向,所以才可以指示北方。

一年四季里,我们看到在天空的北极星位置好像都是在正北方不动的,其实只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细微的变化,觉得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实际上,每两万年会有五度的运动偏差。平均下来为四千年一度偏差。例如从90度、89度、88度。随着运动周期的长度,未来在天文历法上面需要进行新的校对。对于人类历史来说,这个运动周期,可谓十分漫长。

张载和朱熹认为日月五星皆左行。东南西北,顺时针旋转,谓之左行,东北西南,逆时针旋转,谓之右行。自左向右,谓之左行,自右向左,谓之右行。这个视角属于观道模式,和前面的天文视角的气机运动概念是不同的,需要加以区别。

左行、右行都是针对起点来说,自下而上,谓之左行,自上而下,谓之右行。左行又称顺行,右行又称逆行,阳顺阴逆,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是千古不变的人站在地面进行天文观道的模式。

而天文学模式,与之相反。二者应用产生了内外的区别。所谓内,指内法,所谓外,指外象。在应用上面,则产生了正五行判断模式和阴阳判断模式。进一步来说,这也是易学各类术数,如三式,六爻,命理等正五行体系与内经阴阳体系诊断角度不同的机理。

天道视运动模型

天是指二十八宿恒星圈,天是左旋的,恒星相对来说是不动的,恒星左旋运动,是由地球公转,自西向东,右行造成的,所以恒星的年周视运动是左旋。

五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都是自西向东右行,所以从年周期的角度来讲,五星右行。由于月亮是绕地球公转,所以一年之中,月亮也是右行。

把天空比作一个钟,日、月、北斗都像三个针尖。

北斗无论是日周期,还是年周期,都是左旋的,日行一度。北斗是用来建月的,黄昏北斗指东方卯宫时,是春分,指向南方午宫时,是夏至,指向西方酉宫时,是秋分,指向北方子宫时,是冬至。

一年四季北斗顺行十二宫,十二宫在天文学上被称为十二辰,用十二地支来表达。

由于地球每天自转一周与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规律,因此北斗每天返回原来的位置的时间将会提前四分钟,每月提前两小时。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人们所見北斗七星約每30日,相當一個月,移動一地支,一年遍歷周天十二宮也。年復一年循環不已,此即斗綱所建之天象。

斗柄瑶光即破军,斗魁天枢即贪狼, 前四颗星叫“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星叫“斗杓”、“斗柄”。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在一年四季会逆时针旋转,一年旋转360度,所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北斗七星的'周年视运动',古人以'斗柄悬于下'(指北)为一个太阳年的开始。

另外,从日周期来观察,太阳是左旋的,日行359度(大约),每天少行一度,于是从年周期来观察,太阳是每日右行约1度。

太阳好比是表的时针,表一天顺时针转360度,太阳这个时针每天只转359度。

今年0点指向0点,明天0点就指向23点59分了,所以太阳每天左旋359度,实际造成每天右行1度,造成太阳每天左旋359度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按同一方向公转,于是造成地球的自转周期不足24小时,大致差3分56秒,也就是说地球每日东行(右行)1度,造成北斗西行(左行)1度,造成太阳每日东行(右行)1度,太阳和北斗两个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运动速度相同。

冬至日斗柄指向子宫,这时的太阳在丑宫,北斗每个月左旋约30度,太阳每月右旋约30度,北斗和太阳在大寒时在子丑之间会合,之后分道扬镳。丑月北斗指丑宫,太阳行子宫,寅月北斗指寅宫,太阳行亥宫,一年之中,北斗12指建12月,故斗柄所指为月建,太阳所躔12宫,称为月将,这是地支六合的天文学依据,也是五运六气起于大寒的天文依据。每月太阳与北斗总是在地支六合的两宫之中。

天干纪日,地支纪月,月一年盈亏十二周期,恰好是十二地支。

在天文空域上面,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所以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

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天干的十进制也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计量标准。一般认为,天干是源自于古人认识数列数序一般规律,用来记录生产,生活,天文历法。也有人通过天文角度去思考,例如记录金木水火土五星运动,进而分阴阳,从而五行分十干。

发现最完整的干支表要算《甲骨文合集》第37986片甲骨记录的六十甲子。

附录:

岁差

是指地球自转轴长期进动,引起春分点沿黄道西移,致使回归年短于恒星年的现象。原因是地球是一椭球体,赤道部分隆起;赤道面与黄道面不相重合。日月和其它行星对其赤道隆起部分施以附加引力,引起赤道面倾向的变化,即地轴进动。其结果,造成春分点沿黄道每年西移约50″.2,约26,000年移动一周。它使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中国古代称之为“岁差”。只是由日月的作用引起春分点西移并不改变黄赤交角,称为“日月岁差”;由其它行星作用则同时改变黄赤交角,称为“行星岁差”。二者的合量称为“总岁差”。太阳在黄道上每经过一个回归年的运行,比回到一年前的起点要差一段微小的距离,因此冬至点每年要向后(西)移动。这就是“岁差”。 

地球是一个椭圆球体,而非正球体,赤道部分较为突出,两极则稍扁,太阳和月亮对赤道突出部分的吸引力大,使地轴绕黄极缓慢移动,因而表分点沿黄道以每年50″24的速度西移,大概要26000年移动一周,这即为岁差。我国古代则以观测冬至点的移动来推求岁差。晋代以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并没有发现岁差现象,晋时虞喜研究了历史上冬至点的观测结果,比较自己的实地观测,发现“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也就是说唐尧时代冬至黄昏中天的星宿为昴宿,而2700年后的冬至黄昏中星却是东壁,于是他得出结论,认为冬至点每50年西移一度。这个结果虽然比现在得到的赤道岁差(每77年差一度)相差颇大。虞喜就此大胆地提出了“岁自为岁,天自为天”的结论,把太阳在一回归年内的运动与其在一恒星年中的运动区别开来,创立了岁差的概念(古人又称为恒星东行,或节气西退)。

南北朝时祖冲之在《大明历》中首次引入了岁差,虽然其数值误差较大。元时郭守敬在《授时历》中,采用的岁差数值是66年又八个月差一度,把岁差的精确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岁差的影响是北极星经常的改变。目前,勾陈一极适合指示天球北极点,因为勾陈一的视亮度(2.0等)足以担当此重责大任,而且距离真正的北极点只有不到半度的偏差。在天琴座内明亮的织女星过去也曾担任过北极星(在西元前12,000年,在西元14,000年将再任),但是却从未接近至北极点的5°以内。

当西元27,800年勾陈一再度成为北极星时,由于他的自行运动将会比现在离北极点稍远一些,在西元前23,600年的接近,是他最接近北极点的时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斗九星
二十四节气,岁差、岁差纪年法
宇宙天体系统的场结构、场作用与转动规律的探寻
飞矢不动:易学预测中为何要用24节气作为应期?
中国古代星象天文体系—“天球地心”
什么是岁差?什么是恒星年?为什么一年不等于一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