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与子》里的三张画,是教育孩子的大智慧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经营好父母和子女关系呢?

德国著名画家埃·奥·卜劳恩深度思考了这个问题,还用《父与子》的系列漫画,展示了自己的感悟和做法。

任何时代,家庭都贯穿了人的一生,感情、财富等,都在一代一代传递。

以下三张画,若能悟透,就是育儿的大智慧。

01

“实例警告”:别说教,要实际行动。

一碗面条端上桌,孩子左右挑选,导致面条杂乱无章,满桌子都是汤汤水水。

如何让孩子知道错了?父亲拉着孩子去看一个特别的画面:一群人纠缠在一起,导致谁都动不起来,互相伤害。

就在孩子认错的时候,“言传身教”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反复唠叨,这是很多父母的习惯。唠叨太多了,儿女听不见,还会腻烦,从而体现出叛逆的习惯。

用实际行动去教育子女,会让子女见世面,也有自己的体会。

埃·奥·卜劳恩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个小公务员。虽然家境一般,但是父亲仍旧送他去游览,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

当父亲发现他有绘画天赋的时候,毫不犹豫送他去了莱比锡的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在那里学了五年时间。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行动一次。

不试一试,就不知道行不行。尝试了多次,还是很喜欢,哪怕失败了,继续下去,最后是要成功的。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手把手教会子女,尽可能去理解子女的选择,子女的天性才能发挥出来。

比方说,子女高中毕业,要上大学了,选择了数学专业。父母丢出一句:“数学,你学会了,又能去干嘛?”

几句话,让子女很难受。当父母强制让子女学计算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子女厌学开始了,两代人的隔阂也来了。

最可怕的是,事情还没有开始,因为父母的说教,导致子女没有了信心,失败的征兆也就冒出来了。

太多的道理,父母是道听途说的,并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只有父母和子女一起做了,才是硬道理。

02

“最大的力量”:别自私,要一起承担困难。

父亲开车,带着子女去兜风。

半路上,车坏了,父亲忙得焦头烂额,子女却在车上,享受着打盹的滋味。

忽然,子女顿悟了什么,马上拿出自己的滑板车,开始奔跑,减轻车辆的压力。

父亲推着车,往家里走去。虽然画面有些滑稽,但是体现了一种教育方式——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子女有困难,父母是两肋插刀的。可是当父母有困难的时候,往往不会求助子女,觉得难为情。

聪明的父母,会把压力传递给子女,一起承担。子女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反而会更快成熟,学会孝顺。

埃·奥·卜劳恩成为画家之后,有一段时间,失去了工作,总是借酒消愁。

在发愁的时候,他随手拿起一个笔记本,翻开看了看。原来,这是妻子和儿子一起写的日记。、

儿子在日记里说:“爸爸每天工作那么苦,还要喝酒,应酬,真的让人心疼。”

读到儿子的这句话,埃·奥·卜劳恩脸红了,也掉下了眼泪。儿子在默默关心自己,凭什么不能努力工作呢?

之后,他放下架子,去工厂打工。虽然收入少了,但是家庭的欢乐,又回来了。

作为70后的我,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去劳作,放牛、喂猪之类的事情,少不了。到了七八岁,就得和父母一起去插秧、割稻子,砍柴。

回头看,这些苦日子,也鞭策自己,要努力读书。现在,也知道,父母劳动很苦,应该好好休息,得到关照。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这是中年人的苦衷,也是很好的育儿方式。儿女分担父母的压力早一些,是父母的欣慰,也是自我的蜕变。

03

“有趣的书”:别懈怠,要一起学习。

一位父亲,推门进了儿子的房间,唤正在看书的儿子去吃饭。

没想到,儿子丢下书,去吃饭了,父亲却迷上了书,忘记了吃饭的事情。

为难的是母亲,怎么这对父子,都是书虫呢?

埃·奥·卜劳恩在临终前,给妻子写信:“我为德国而画画......请你抚养他长大,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埃·奥·卜劳恩的一生中,也多次因为绘画能力,被当局放过了。

一个家庭要发展,就得有书香味。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书香的家庭,就像房子没有窗户一样,是看不到光芒的。”

父母常常告诉子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道理,谁都会说,可是父母自己在做什么呢?看手机,打麻将,逛街?

聪明的父母,一定会陪着子女一起看书。不让子女被手机带大,也不让手机把父母绑架。

当父母和子女一起学习、成长的时候,家庭的风气就变好了,未来可期。

04

教育家颜之推说过:“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管教子女,不得不严。但是“严格”两个字,是从父母自身开始的。

唯有父母树立的榜样,才能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格局;只有父母和子女一起成长了,才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家庭教育,其根本是两代人的互动,从来不是父母对子女居高临下。

记住,做子女的引路人,不仅要披荆斩棘,还要给子女一把柴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中生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明明是给孩子爱,为何最后成了害?
中国式父母,为子女甘愿榨干自己最后一滴血汗
《父与子》读书心得体会5篇
父与子
我给一年级的儿子的寒假准备了哪些童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