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个案工作的哲学基础

一、人本主义主义和宗教思想

 

    人本主义主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相对于中世纪神权统治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思潮。人本主义观念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从5世纪开始,整个欧洲不论是政治、哲学还是社会生活,都逐渐地被宗教所统治,人类生活和科学的发展进入了漫漫长夜,一直持续到14世纪。这种长达千年之久的宗教统治时代,就是所谓的中世纪。中世纪的来临,使人类对理性、民主和人本主义价值的追求被迫停滞了。经院哲学家不断对上帝的存在和万能进行着烦琐论证,政治家和统治者对世俗生活和科学活动进行严格限制和残酷镇压。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等地,一部分艺术家和文学家高举复兴古代文艺的大旗,开始挑战神学权威,捍卫人类尊严。他们在作品中大胆揭露和嘲弄神权统治的专制、虚伪和禁欲主义,提倡和歌颂人类的民主、理性和世俗生活。这种以人为本、反对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迅速波及全欧洲,直接触发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人类社会开始逐渐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社会,宗教对国家和社会的统治在欧洲也基本结束。同时,作为反抗宗教统治的哲学文化思潮,人本主义主义已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它所提倡和追求的社会的民主、平等和个人的自由、尊严、权利等理想却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就是人道主义。正是人道主义的深人人心,才使得社会工作活动在19世纪产生。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还有其宗教基础。文艺复兴以后,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思想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价值伦理依然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基督教思想中对博爱、平等和至善的颂扬使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互助行为变得更为自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层社会对平民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产生道德上的同情。事实上,不仅早期的社会工作活动含有明显的宗教价值,至今在西方许多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其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宗教文化依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中,实证主义和乌托邦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西方实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科学哲学流派,其基本观点是,如果理论不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验证,那它只能是种假设。换言之,真理不能仅仅依靠逻辑推论得出。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而言,实证主义的意义在于,社会工作不仅是在宣扬人道主义,它还必须将这种价值理念付诸实践,必须使处于困境的个人、家庭和弱势群体在社会发展中获益,改善其社会功能。这就意味着,同情和施舍并不是社会工作。而要达至这个目标,没有自身的理论和相关学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简言之,实证主义为社会工作专业化提供了科学基础。

 

    乌托邦思想即空想社会思想,自古以来就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既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是个人需求的正常表达。基督教的“天国”,佛教的“极乐世界”,伊斯兰教的“和平世界”,犹太教的“救赎日”,儒家的“大同世界”,道教的“神仙境界”以及柏拉图的“共和国”等等,都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对“至善”的期望和描述。近代欧洲有关乌托邦的著作更是数不胜数,如莫尔的《乌托邦》、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工作从产生到现在,虽然其目标和手段因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制度而有所差异,但实践活动中所蕴涵的追求至善的理想却基本一致。如果缺乏了对至善的追求,社会工作就会流于简单的程序,而失去了其发展动力和宝贵的人文情怀。因此,有学者认为,人道主义、实证主义和乌托邦思想是社会工作的三个精神支柱。(黄维宪、曾华源等, 1996)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影响

 

   对我国而言,虽然我们并不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有许多甚至是宝贵的经验,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社会工作是西方学科,我们应该从社会工作角度来反思我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将有助于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和专业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体系。

 

1.关于人与社会

 

    三纲五常、三从四是儒家道德的核心,儒家认为个人的存在不能脱离其社会关系,个人对社会应承担责任,人的一切作为都必须以道德为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一生应追求的目标。在我国传统里儒家道德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甚至大于法律制度。 

 

    道家认为人的行为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人们应维持朴素的自然关系。但道家的自然观强调变革,社会对佛家的接纳更容易一些。佛家虽然也认为发展变化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对社会制度往往持比较宽容的态度,而更注重个人修养。平等、博爱、慈悲,尤其是精神解脱法使得不论民间还是统治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

 

2.家庭

 

    儒家的“家庭”经常是家族的含义。儒家非常强调家庭对于社会的意义。家庭的稳固和完整一方面能够表明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同时也是个人步人仕途的基本条件。“孝”是维系家庭关系的核心条件,其意是家庭中的晚辈必须忠诚和顺从长辈。在南宋理学盛行时期,它比血缘关系具有更强的约束力。结婚、生育是孝,唯命是从是孝,侍奉尊长也是孝。不止孝顺生者,还要孝顺祖先。家庭中的父权地位自然不可动摇,不过,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女性,一旦“从媳妇熬成婆”,在家庭中也具有一定权威。从儒家的家庭人伦关系层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特性。

 

3.自由、平等和尊严

 

    道家崇尚自由,既包括精神自由,也包括行为自由。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本来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人类社会也不例外。而人的主观臆断和强行干预既蒙蔽了自身的认识,又破坏了自然的规律。脱离了宇宙中的生存和运行法则,人就失去了自由,同时也失去了尊严。对于生命,不论其存在形式如何,老子和庄子都予以歌颂。甚至生命的自然终结,在庄子看来,也同样值得“鼓盆而歌”。不过,在当时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面前,道家只能遁迹山林,去寻求有限的自由。

 

    佛家认为,人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为自由。一般人都脱离不了人生中的众多苦难,比如生、老、病,死、爱、恨、贪等等,所以佛家是以悲天悯人的态度来看待生命的。但是,不论是生理之苦,还是精神和情感之苦,都源于人的认识障碍,而这种障碍产生的原因就是不了解世界流动变化的本质。如果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掌握世界变化的真谛,自然苦尽甘来,进入所谓极乐世界。与基督教类似,佛家也讲究博爱和平等,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潜力脱离苦海,同时也有义务帮助他人。值得一提的是,佛家并不反对世俗生活,并将帮助世人脱离“苦海”视为最高理想。正是为此,佛家在民间的影响才远远超过了道家。

 

    至于儒家,其崇尚忠孝、权威和专制的价值,是与自由和平等对立的。

 

4.独立与依赖

 

    儒家虽然在对待人与社会关系方面持非常积极的态度,提出仁、义、礼、智、信五个个人道德标准,而这些道德标准是单向的,个人却往往具有单向的依赖性。比如,女性依赖男性,妻子依赖丈夫,子女依赖父母。这种依赖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从属方面,它对人们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加久远。而道家和佛家比较注重个人独立,其修行方法都强调自身的直觉思维。不过,这种独立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甚微。

 

       我国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体系有很大差异,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也可以相互兼容,共同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在目前,中国传统哲学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等领域的影响依然非常强大。它们与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哲学基础有很大的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化的三大传统
儒家是水,道家是云,佛家是空气
人活着的意义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
关于“佛道儒”三教的精辟解读,让我简单梳理了信仰和宗教的区别
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的联系与区别: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