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末六大名著,其中五个都被翻拍,为何剩一个无人敢碰,不是聊斋

说起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相信各位读者都是耳熟能详。从初中开始,其就被定为中学生必看的小说。而这四大名著,也是目前在民间普及率最高的小说。小鱼赚钱

其实,四大名著的叫法最早从清末民初就有了。不过,那会不止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除了我们熟知的那四本外,还多了一本《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清末6大名著里,除了《儒林外史》很少搬上银幕外,其他5本都被各种影视作品改编烂了。拿最经典的《西游记》来说,光是在电视剧这一块,就被翻拍了13次。且不止是中国人在拍,连日本和美国人都在拍。更别提其还被无数次改编成电影,即使是没看过《西游记》原著,也能将书中的故事信手拈来。

同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这四个都是影视行业翻拍的重灾区,有古典名著做基础,还省去了麻烦的编剧工作,简直不要太方便。

不过,为何《儒林外史》却无人问津呢?直到现在,笔者也很少看到有关它的影视作品。相信不少人跟笔者一样,对里面的内容也是闻所未闻。

想要探寻其为何不被翻拍的原因,还是得从其内容入手。《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生活在乾隆年间,是一位以讽刺见长,喜欢针砭时弊的作家。里面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还对当时的腐败以及科举的弊端,甚至是儒家礼教但虚伪都统统批判了一番。可想而知,这样的书籍并不受封建统治者的喜欢。

由于官方的打压,《儒林外史》一直在民间流传不广。虽然早在乾隆14年便已成书,但直到嘉庆年间才开始初刻。民国大家胡适也如此评价道“这书是讽刺小说,带一点写实主义技术,没有神怪,又很少英雄儿女。而且书中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讲的是举业、选政,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说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广”。

胡适的话很直观地说明了《儒林外史》在民间传阅度不高的原因,一是统治阶级的打压,二是普通百姓读起来也颇有门槛。想比另外两部讽刺小说《西游记》和《聊斋》,将道理寓意在神鬼志怪故事里,更容易让百姓接受。

正是因为受众小,拍成电视剧没人看,所以才一直没人拍。另外,《儒林外史》要改编成剧本的难度相当大,它不像别的名著一样,有着明确的主角。譬如《西游记》里是孙悟空,《水浒传》讲宋江,就连看起来最不可能有主角的《三国演义》,也是从蜀国的角度切入,说的大半还是蜀国的故事。

这无不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任何文学作品要被影像艺术加工,必须存在一个特定的主角,有主角才有了主要矛盾,才有了戏剧冲突。反观《儒林外史》,整部书里人物线间断松散,可以说没有主角,又可以说人人都是主角。这样的叙述方式进行艺术加工,即便是强行拍成了影视作品,也是无比沉闷。

当然,虽然无人问津,但并不能否定这部小说的成就。其在批判官场黑暗,礼教吃人这一块,是另外五本名著难以企及的。尤其里面刻画的各种贪官污吏形象,更是让人咬牙切齿,但同时吴敬梓在描写底层小人物时又展现了人性的美好,虽然黑暗,但仍不放弃希望。

笔者衷心希望,这样优秀的小说有朝一日能搬上荧幕让国人一饱眼福。当然,需要影视工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别出心裁的剧本架构能力。而“好饭不怕晚”,相信各位读者也会愿意等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部名著,五部皆被翻拍,余下一部至今无人接拍,不是红楼
六大名著中的五部都被翻拍,为何仅剩一部无人敢拍?有三个原因
UC头条:六大名著中, 五部都被频繁翻拍, 为何剩下一部无人敢拍? 不是聊斋
四大名著原本是六大名著?因为误会少了两本,你知道是哪两本吗?
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因为误会少了2本,你知道是哪2本吗
建国后,为何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