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痹病?如何产生的?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各对应哪个五脏?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痹病分析与治法(1)

【原文】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译文】

黄帝问道:痹病是怎样产生的呢?
岐伯回答说: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作用而形成痹病。其中风邪偏胜的叫行痹,即感受风邪出现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游走不定;寒邪偏胜的叫痛痹,即感受寒邪出现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相对固定,温热就缓解,寒冷就加重;湿邪偏胜的叫著痹,即感受湿邪以后肢体关节疼痛,痛点固定。

【注解】

痹,集韻】毗至切,音鼻。【集韻】病也。本作疒+鼻。本义为阻滞不通畅。痹是专属字,只谓“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說文】濕病也。《汉书·艺文志》。注:“风湿之病。”皆为妄说。

在阻滞不通意义上,延伸出来的通用意义,如,麻痹。因阻滞不通而胸气郁闷,动作迟滞。痹,通,痺。小兒麻痺又小儿麻痹症。通“卑”。低下。

本篇,为痹病专论。主要论述各种痹病的病因,病理,症状,分类,治疗以及预后。明确了痹病的定义,就是因风寒湿三邪侵袭而造成的肌肉、关节、经络麻痹、疼痛等病症。

杂至,合而为痹。这里的表述极为精准,并未明确必须三邪同至,抑或先风后寒再湿。合,汇合,结合,综合。

行痹,病名,由风胜一筹而形成的痹病,亦称“风痹”。风者,动也;动者,行也。所以,此病症状为游走不定,肢结疼痛。

痛痹,病名,主要病症就是肢体关节疼痛,且,遇热则缓,遇冷更剧。故与寒气有关,故亦称为“寒痹”。

著痹,病名。因湿性黏腻滞着故出现肢体关节重着酸痛。因为亦称为着痹病,着,黏着。与“行痹”相比,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阴雨加重,故为主要因湿气长时间附着而造成的。

********************************************************

素问·痹论篇:痹病分析与治法(2)


【原文】

黄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

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译文】

黄帝问道:痹病又可以分为五种,都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冬季遇邪气发病的,称为骨痹,因为冬天五行为水,对应肾脏,肾主骨;春季遇邪气得病的,称为筋痹,因为春天为木,对应肝脏,肝主筋;夏季遇邪气得病的,称为脉痹,因为夏天为火,对应心脏,心主血脉;在长夏遇邪气得病的,称为肌痹,至阴就是长夏,长夏为土,对应脾脏,脾主肌肉;秋天遇邪气得病的,称为皮痹,秋天为金,对应肺脏,肺主皮毛。

【注解】

骨痹,病名。症状为骨头痛,四肢沉重,抬不起来手脚。身体发沉。

筋痹,病名。症状为筋拘且痛,关节痛,难屈难伸。

脉痹,病名。症状为不明缘由地发热,肌肉灼热,疼痛,且皮表时见红斑。

至阴,太阴,尤指脾。太阴脉,包括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太阴为三阴之始,故太阴又可称为至阴。足太阴脾经属脾,至阴常作脾的代词。《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结合上下文,已有四季,唯缺长夏。长夏季节,脾经当值。此处的至阴指季夏或长夏。这样和前面的解释就可以连贯起来了。

肌痹,病名。肌肉麻木、酸痛、无力。时感倦困,易出汗。

皮痹,病名。皮肤麻木,颜色枯槁,微痛微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帝内经中痹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以及五脏痹的传变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49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学习笔记第一五四
风湿,类风湿与痛风病的区别是什么
痹论:痹病分析与治法
风湿关节疼痛,可用泡脚来缓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