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挥病证结合优势!实现冠心病中医全程干预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本报记者 张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在王阶团队的带领下,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和病证结合研究范式,不断提升心血管疾病救治疗效——

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永恒的主题。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临床应用研究,真正把中医的疗效说明白、讲清楚,是万千中医人努力的方向。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十年来,我们发挥病证结合体系的优势,借助现代医学新技术,激发中医药潜力以协同解决临床难题、突破临床困境,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王阶表示。

凝练经验,突出病证结合新优势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病证结合关键技术实验室成立,2009年7月该实验室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三级实验室。以该实验室为基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从临床出发,力图提升中医药的科研创新能力。

在实验室里,不仅有针对心血管疾病优势病种开展的临床研究,更有心血管疾病的基因组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成员通过深入讨论,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并试图建立行业内公认的标准、指南、规范和共识。与此同时,该实验室还注重成果转化,将多项名老中医验方和团队研究成果转化成院内制剂与中药新药,使理论性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推动产业链延伸,力图惠及更多患者。

在学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王阶及其所在团队深耕冠心病病证结合证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为心血管病的学科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历时数十年,王阶带领团队以冠心病“病证结合”为切入点,首次提出“冠心病证候要素”概念,以“证候要素诊断”和“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为关键技术突破口,建立了中医临床证据分级评分标准,构建了“证候要素诊断—证候要素演变—基于证据的诊疗指南”冠心病证治新体系,揭示了冠心病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以及中医干预影响。

同时,该团队还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中医诊疗指南》和《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指南成为行业标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更为规范化的中医医疗服务。

“过去我们是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现在在进行机制研究、机理研究以及中西药合用研究,中西医协同有了更深的进展。”王阶对于中医在心血管病诊疗方面的创新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们要做的是把疾病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然后进一步精准化、可视化,用现代科学的机理来指导临床的治疗。”

创新理论,实现冠心病中医全程干预

2019年,王阶带领团队继续深入研究,按照“核心病机—生物学基础—临床应用”思路,提出了冠心病全程防控方案,形成了中医药干预冠心病“痰瘀滞虚”诊疗规范,并基于循证依据构建了冠心病“痰瘀滞虚”核心病机相关标准、共识与指南,实现了冠心病中医全程干预。

团队首创初中后期“痰瘀滞虚”核心病机理论,并提出,冠心病初期,冠脉临界病变以“滞”“瘀”实证为主;冠心病中期,冠心病心绞痛呈现“痰瘀滞虚”兼夹存在的复杂病变;冠心病后期,介入术后主要表现为“虚”“瘀”。

在开展了16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后,团队试图探索中医药全程干预冠心病的解决方案,提出对于冠心病临界病变“滞”“瘀”,理气活血中药可以改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心肌供血,稳定斑块,减轻冠脉重构,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痰瘀滞虚”,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此期患者缺血总负荷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行气活血中药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介入术后“虚”“瘀”,中药能改善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不适症状,具有与西药等效的胃黏膜保护和止血作用,减少药物不良作用,减少出血并发症。

2021年,王阶带领团队参与科研攻关,创新性地从急性心肌梗死这一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入手,聚焦微循环障碍、侧支循环不良和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三个关键病理环节,试图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证候特征及活血化瘀法的干预机制。

王阶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心血管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日新月异。“特别是再灌注和血运重建等治疗方法极大降低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死亡率,然而临床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5年病死率不降反升。”王阶说,“《黄帝内经》指出心、肾、神皆与血脉相关,我们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存在血瘀、肾虚、神扰等病理因素,应用中药干预可以在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侧支循环不良、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此理论基础上,王阶团队发现活血通络法可抗炎、抑制心肌肥厚;活血补肾能法可促进血管新生,提高心功能;活血安神法能改善神经调节因子,改善“双心”结局。由此王阶团队初步形成三个活血化瘀方药——活血通络方、活血补肾方、活血安神方,分别作用于三个关键病理环节,试图探讨活血化瘀方药如何通过干预微循环障碍、侧支循环不良及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三个关键病理环节,发挥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

2022年9月8日,王阶团队研究的项目“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证候特征及活血化瘀法干预的机制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为当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难题提供了解决的新方案。

“申报期间我们也请了西医界的专家同仁给我们指导和帮助。”王阶说,“西医长于诊断疾病,在微观认识疾病病理、机制;中医胜在把握证候,从宏观判断人体状态。只有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药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新老结合,发挥学科发展新活力

为了持续推动学科发展,更好地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把中医药的疗效说明白、讲清楚,汇聚人才力量变得尤为重要。

王阶认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医学发展需要中西医协同并进,必须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方能更好地促进新专业、新学科的涌现。

在王阶所在的团队中,不仅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资历深厚的中医名家,也不断涌现出一批批年轻力量。“科研团队需要年轻化,老一辈的科学家是跟跑者,我们这一代人是并跑者,下一代将成为世界科研的领跑者。”王阶说,“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将走向世界,离不开这些年轻力量的推动。我也寄望所有的青年学者,勤勉践行,博极医源,知行合一,体验参照,深刻领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研制方药治病救人,传新理论济世救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中医药发展作贡献!”

除了人才培养上的“出新”,学科发展也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升级更新,团队开始挖掘中医大数据与名中医学术经验有机结合的科研潜力,力图通过构建人工智能研发创新平台、应用和服务平台,探索提高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常见病的服务能力,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2022年,王阶所在团队从冠心病单病种角度出发,以“中西医结合+人工智能”的研究为突破口,引入人工先验知识,通过临床症状及舌脉等信息分析其可能的证候要素,再以证候要素为核心获得可靠方药,完成了“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人工智能诊疗模型”设计,并运用小样本诊疗数据对此模型进行训练,力图实现较“中医大数据”形成的诊疗模型更高的人工智能处方精度。

针对未来规划,王阶认为,要凝练和梳理现代临床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深入探讨内在机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把中医治病的道理说明白、讲清楚。同时,要遵循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发挥病证结合的研究范式,在提升疗效、探索机制、加强转化方面寻找新领域、开创新局面、引领新发展,从而能够救治患者、助力健康、惠及民生。

中国中医药报开设抖音官方号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西名老中医集萃三十六: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汤益明
【CIHFC2018】毛静远教授:中药改善心肌重构的循证之路
巧用经方治疗复杂、难治性心脏病
参松养心胶囊 芪苈强心胶囊 通心络胶囊
梅国强教授《经方为主治疗冠心病临证撮要》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专家共识》发布 规范该药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