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汗症鉴别诊断:通身汗(二)汗不止 附极汗出

汗不止

1、概念

持续半日乃至一两日以上的通身大汗淋漓,不能自已者,称之为“汗不止”。

以下2种情况,患者“汗不止”均伴有身寒肤冷,甚至冷汗直流。此时,首先要注意的是,这很可能是古代认为的死证,即危重症。

2、主要病因病机

(1)厥阴主证,里证,阴寒甚,致阳脱 (死证)。

如《伤寒论》第345条:“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2)太阳兼少阴,寒风犯表,过汗伤阳。

如《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3、汗不止机理

(1)“乙癸同源”,虽说是肝肾之阴同源,但实则肝肾之阳亦同源,现肝肾之阴盛格阳于外,虽其里寒已深入“骨髓”,然其浮越于体表的阳气形成的“客热”却在“皮肤”,故导致体表发热的同时,亦可“阳加于阴”迫使体表阴津外泄而汗出;若患者真阳甚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可“汗出不止”,并很快造成阳气外脱而死亡。

(2)太阳表寒因发汗太过,过于发散了卫气而耗伤了卫气,且虚耗了“卫气之根”的肾阳,故卫与阳均难以固表,其即可“遂漏不止”。

4、病因病机鉴别

(1)此种危证,除了“汗出不止”及发热下利等症之外,往往会伴随着神志木然、淡然,精神极度虚疲;且只要伴随以下脉证之一者,即可判定为“肝肾阴寒,阳气欲脱”的危证:①脉浮大豁然而空;②脉大;③脉浮微;④发热或大热,面赤而不欲去衣被;⑤下利不止而无度;⑥下利清谷;⑦喘急欲脱;⑧时时自冒。

(2)此种证候虽稍重,且患者较痛苦,脉略细弱或兼浮涩,但患者神志清醒,且无上述8种危重证候。

5、病种举例

(1)下利,伤寒误治。

(2)伤寒误治,痛痹误治。

附:极汗出

1、概念

是指在疾病过程,患者突然通身暴汗出 (身背全湿),持续半天至一天以上的现象。

2、主要病因病机

厥阴兼阳明,里证,寒水误治,阳气暴伤。

如《伤寒论》第378条:“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万山讲伤寒论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发之。
伤寒杂病论之太阳病总结
伤寒论太阳病提纲
淼讲伤寒论条文40~41黄汗(九)
郝万山讲伤寒论7,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