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脾之道,在于甘药———易水家法

师承很重要,一个人搞任何事业都要从头摸索,那么进步是非常慢的。能够上升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东垣因为《脾胃论》的巨大成就被后世医家极为推崇,但是没有老师张元素的几年教学基础,是不可能有那样的成就的。


元素的很多学术理论,东垣是完全接受了,所以在自己的著作中没有太多的赘述。东垣的很多用药思路,还是要在老师的著作中寻找根源。

之前给大家介绍了一期:元素论肝——易水家法;介绍了元素先生对于肝的看法与治疗,今天为大家介绍介绍元素先生对于脾胃的治疗方向与思路。

张元素《医学启源》下卷“用药备旨”为我们介绍了各脏腑用药升降浮沉补写方法。东垣先生也谈过升降浮沉的问题,只不过他只谈脾胃。东垣《脾胃论》有一个章节叫“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论”讲的是该升的时候不升,反降的误诊误治。

东垣老师元素先生是这样介绍的——

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热补,寒凉泻。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

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平是也。升麻,气平,味微苦。足阳明胃、足太阴脾引经药。若补其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能补。

热浮长: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也。益智仁,气热,味大辛,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治人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不可多服。

元素先生关于脾胃问题的治疗论述,基本可以在东垣《脾胃论》绝大部分的处方中看到影子。大师教学生治病,讲的多是原则,是方向。而不是一方一药。元素给大家讲的用药总的思路,基本原则,中药有那么多,我们该怎么选?

中药都有四气五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脾胃是喜温的脏腑,所以对于脾胃的虚证,我们配出来的处方得是温的,哪怕是苔黄腻,也要寒热并用,以温为主。元素讲气温热补,温和热是程度的不一样。

这两年抗击新冠,很多中医人给出了预防处方,隔离点和定点医院都在给大家派发中药,我待在隔离点时候,也收到了统发的中药,我看了下处方,用了很多芦根、金银花、连翘等寒凉药,我就没喝。太多的寒凉药对脾胃是不友好的。果然身边一起奉献的西医医生和护士小伙伴天天喝,喝了一个礼拜问我,你们中医院中药是不是有问题,为啥感觉胃里反酸,隐隐的痛。

东垣更是牢牢地把握了老师教的这一条原则,《脾胃论》中很少用寒凉药,直到东垣的学生罗天益,开始多用一些甘寒药物以后,大家都特地把这一点拿出来对比师徒的变化。

这是四气,五味中,元素先生强调,补要用甘药,人参、甘草之类。甘温建中同样是仲景《伤寒杂病论》拟定的原则,小建中汤、理中丸。还特地强调要饴糖补中脏。元素和弟子东垣,一个重要的创新是坚持“甘温”的基础上,加用辛散的风药,用风药来通。东垣的处方,动则十数味药,升麻、柴胡、独活、防风、蔓荆子、藁本,来个五六味,每味三两钱,份量是不多。因而被后世医家总结为擅用风药。

创新归创新,要坚持“甘”的主体,我给总结的《脾胃论》61个处方,东垣最喜欢用的四味药,取名为脾四味(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就是坚持甘的主体。

一般情况下,能够牢牢掌握“温、甘”这两大原则,一般情况治疗脾胃就没有太大的偏差。再加用灵动的风药,让肠胃动起来,这是元素先生为首的易水学派,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我常用的处方,晒一张给大家看看,基本上跟东垣先生的《脾胃论》中的处方很像了。

除了易学家法的内容,我额外谈些自己的体会。以前我给大家总结过《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七———脾与胃》,在东垣眼中,脾胃的地位,胃的地位不亚于脾的,跟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但是我越来越觉得,胃作为一个空腔器官,一个三层结构的袋子,确实是很重要,胃生病了,不能吃东西了,人就不行。

但是因为结构相对简单,回旋的余地并不多。血管也是一个三层空腔管子,与胃类似,因而与胃类似,同样回旋的余地并不大。

对于胃,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冷热适中的食物,尽量磨碎按时按量送进去。

现在也更关注一下心、肝、肾。拿简单的胃痛来说,很多时候,只要不是短时间的乱吃喝导致的急性胃炎,慢性的胃脘疼痛,基本治疗重点都不在胃,而在肝,柔肝必奏效,且持久。

思绪拉回来:

中医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多问题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粗暴。很多年前我就思考过,没有一个问题是单一的脏腑问题,必然有相关脏腑问题,能够跳出简单思维,考虑到脏腑相互之间的联系,也算是入门了。

关于肠胃问题要叮嘱的是,中医药跟西医西药一样,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害的。高老师讲质子泵抑制剂,就是奥美拉唑之类的抑酸护胃药是不能长期吃的,长期吃要引起胃黏膜萎缩的,确实是这样的。中药里的一些药也会这样,曾经一位老师找我诊治,我看了看舌,说他肠胃不好,他说起了自己有过一段时间,大便不成形,吃了较多的香砂六君子丸,后来查胃镜就是萎缩性胃炎了。你说这有没有联系?那是必然的。这就是中医中讲的,胃喜润恶燥,太过温燥的药久服是伤胃的。不能为了追求临床疗效,不能为了追求立竿见影,不管不顾药物的弊端。干姜能够温肠胃,腹泻的吃四君子+干姜、防风,能够立刻见效,但是干姜用了时间一长,舌头上就要裂出道道裂纹,是胃黏膜慢慢就要受损了。惨痛的教训,我们一般不轻易与人分享,愿大家珍惜。

博主理念:对于一心想要从事中医的来说,掌握原理,远比掌握一方一药要重要的多,对于中医爱好者来说,避免误区比吃很多药都重要。欢迎加入博主的知识星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中梓对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李时珍对易水之学的继承与发展
网易新闻
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与遣药制方论
营养不良(秘方数:5)
中医大家——“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