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亦姝夺冠 | 诗词不在于背了多少,在于孩子的内心与其有多少碰撞

这几天已经圈粉无数的16岁才女武亦姝在今晚的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夺冠。

春节期间,央视的《中国古诗词大会》犹如综艺界的一股清流,赢得了一众称赞。

紧跟着走红的,还有来自上海复旦附中这位高一女生——武亦姝。

年仅16岁的她,小小年纪就有了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习惯于捧着一本诗词集静静地看,仿佛就拥有了全世界。

也有人说,满腹诗书的武亦姝,“满足了人们对古典才女的全部幻想”。

台下的亦姝,跟台上的亦姝一样,喜爱中国古典文化,爱诗词,爱穿汉服,还写得一手好字。

去年年底,她还参加了China Thinks Big 的比赛,成为“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参赛项目队员之一,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向社会展现传统工艺的生存状况,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是什么原因让她脱颖而出赢得观众喜爱,她的表现又反映出大众在诵读诗词时的哪些期盼呢?

读诗最重要的

是培养孩子广博的内心

在自我介绍环节,武亦姝主动说起自己最喜爱的诗人是陆游。

著有《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等诗词的陆游,他的个人经历和写作风格长期以来给人留下了沉郁顿挫的印象。

尤其是他临终前对儿子嘱咐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他的人生更显几分灰暗。

可在武亦姝眼里,陆游却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差异呢?这与学生所接触的诗人作品面是否有关?

无独有偶,曾在播呀FM讲授《如何与孩子一起读古诗》(点击链接查看原文)的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老师,也做过相关的调查。

她发现,“大学里最喜爱的作家很少有人选杜甫。为什么呢?学生说,我们觉得杜甫可敬,但不够可亲可爱。我想这是因为通行的选诗版本选的杜甫诗多为“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一些忧国忧民的作品,可能比较强调杜甫的某一个形象,所以大家觉得杜甫很可敬,但不够可亲。”

只有全方位地涉猎作品,才会打破对作家的固有印象,发掘更立体和真实的形象(她)

“其实,伟大的作家,他的内心一定是广博的,他对大自然一定是融入的、赏爱的那么他对人世间也是充满了关怀,这并不矛盾。杜甫也写过很好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图。”

诗词不在于背了多少

在于孩子的内心与其有多少碰撞

武亦姝从第一轮的基础题,到飞花令,再到攻擂成功,这一路的过关斩将除了让人感叹她惊人的诗词储备量,更使观众真切体会到她对古诗词的挚爱。

在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一诗中,有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如果引发一下,“草木有本心”,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有所完成,都是美好的。


一个人只要你有了本心,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你有自己坚定的道路要走,“何求美人折”,我们为什么要寄希望于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评呢?为什么要寄希望于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呢?

这些正是我们需要训练和鼓励孩子成长的——他们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这是一种向内的自我完成,而不是向外的寻求。

赛程过半,观众越发见识到诵读古诗词对武亦姝性格的塑造。

答题时下意识表现出的自信笑容

得知自己好成绩后毫不掩饰的激动

这些表现,离不开经典诗词对她的影响。

诗词重要的是感发之力,不在于孩子背了多少,还在于有多大的力量跟他内心产生碰撞,有多少诗词能够积存在他心中对他的生命产生影响。

武亦姝进入到了经典诗词的世界,更体会到了其中的趣味。

《诗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要说这场比赛最精彩的部分,当属“飞花令”环节。

在这一环节,两位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接替说出含“月”的古诗词,超时即落败。

各战七八回合之后,轮到武亦姝答题,可她这次的回答竟然和前文重复了!要知道,人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最怕节奏被打乱,这下坏了,时间不等人。

可谁料想,转眼间,她就口吐莲花般答出了这句

这最后自信的一笑,最为迷人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豳风·七月》

不由得评委啧啧称赞。观众更是惊呼,“就连《诗经》也难不倒她?”

其实,要想了解李白、杜甫等唐宋诗词的情感源头,就需要回归《诗经》,这才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中国有诗教传统,而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诗经》。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花木之名。这里的“诗”,指的都是《诗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诗经》研究专家李山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学的起源,奠定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传统。

《诗经》是先民的歌唱,创作于夏商周,特别是周王朝时期,这也是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性的形成时期。

《诗经》是万花筒,折射了孔子一直想回归的理想社会——周王朝的政治、社会制度,以及民情。为什么中国没有西方的史诗传统?为什么中国很早就远离了宗教信仰?为什么同姓不婚?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重农主义得以持续几千年?为什么重农主义和天人合一的独特政治哲学观点互为表里?这些问题,以及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都可以从《诗经》中寻找到答案和源头。

今年已有94岁高龄的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老先生,曾在《给孩子的古诗词》的序言里写道:

曾有人问我 :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


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 ;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

2017,恰好是博雅小学堂重返经典年,多档古诗词节目正在热播,邀您追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重返经典年,开山力作”

《李山讲诗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大会上海小囡惊艳夺冠!这样的才女怎么养?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回望...
陪孩子读诗,是为了激活他那颗活泼的心
孩子学古诗
康震品读古诗词
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领略诗词风采,感悟生命真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