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醫古書 太平聖惠方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

敘為醫

夫清濁形分,陰陽位設,四時序矣。萬物生矣。滋味既興,疾恙斯作,神農嘗之百草,黃帝立以九針,岐伯雷公,備論診脈,華佗扁鵲,廣著群書,分弦鉤毛石之功,定君臣佐使之用,立神聖功巧,判虛實浮沉,邇後伎士分鑣,名醫接踵,皆窮玄奧,盡播聲光,自古迄今,更相祖述,道符濟國,志在救人也。夫為醫者,先須諳甲乙素問,明堂針經,俞穴流注,本草藥對,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虛實,陰陽盛衰,諸家方論,並須精熟,然後涉獵詩書,該博釋老,全之四教,備以五常,明希夷恬淡之門,達喜舍慈悲之旨,儻盡窮其大體,即無炫耀聲稱,泛濫名節,心中未了,指下難明,欲別死生,深為造次,故曰醫者意也。非常之意爾,是以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又曰上醫聽聲,中醫察色,下醫診脈,又曰上醫療未病,中醫療欲病,下醫療已病,夫如是則須洞明物理,曉達人情,悟造化之變通,定吉凶之機要,視表知裡,診候處方,常懷拯物之心,並救含靈之苦,苟用藥有準,則厥疾必瘳,若能留心於斯,具而學之,則為醫之道,盡善盡美,觸事皆通矣。

敘診脈法

夫脈者,醫之大業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為醫者哉,是以古之哲醫,寤寐俯仰,不與常人同域,造次必在於醫,顛沛必在於醫,故醫者必能感於鬼神,通於天地,可以濟眾,可以依憑,若與常人混其波瀾,則庶事隳壞,使夫物類,將何仰焉,由是言之,學人必當摒棄俗情經曰︰診脈之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乃可診脈,視其五色,察其精明,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可以決生死凡人稟形氣,有中適,有躁靜,各各不同,氣脈潮動,亦各隨其性韻,故呼而脈再至,吸而脈再至,呼吸之間複一至,合為五至,此為中適者也。春秋中,日夜正等,其呼而脈至多,吸而脈至少,或吸而脈至多,呼而脈至少,此則不同,為冬夏日夜長短之異也。凡氣脈呼吸,晝夜變通,效於四時;然於呼吸定息,應五至之限,無有虧僻,猶晷刻與四時長短,而歲功日數無遺也。若人狀貌有羸有壯,其呼吸雖相接續,而晝夜息度,隨其漏刻,是謂呼吸象晝夜,變通效於四時也。

分寸關尺三部脈位法

夫寸關尺位,多有不同,然脈法始於黃帝,難經起自扁鵲,此之二部,俱是祖宗,諸家所述。蓋並枝葉,今則分其尺寸,定其陰陽,的舉指歸,用明大要,俾令後學,免更狐疑。經曰︰凡寸關尺者,脈之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也。夫人之三部,寸口在上,關脈在中,尺脈在下。經云︰先言尺,後言寸,不從上而言,反從下起者,緣尺澤是人性命之根本,寸口者人身之本,故有命然後有身,所以先言尺澤在上。蓋取命之根本,然後及於身而言之也。凡十二經脈,有病之時,先於尺澤寸口而見之,故尺寸者,是脈之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者,夫三部之脈取中,而上下分之,從關中下至尺澤為內,是屬陰,故言內陰之所治也。言尺澤者,尺脈一寸之外,餘脈下入不見,如入深澤而沉,故曰尺澤也。凡診之者,若寸口關脈不見,唯尺脈在者,其人必不死,亦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其根氣元活,故寸關者枝葉也。尺澤者根本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者,夫自關而向上分之,上至寸口,故言關至魚際也。魚際者是掌骨後際,如魚之頸際,故曰魚際也。言從關上至魚際,下占一寸屬陽,是內陽之所治也。然寸口雖占一寸,而脈見九分者,言陽數奇,陰數偶故也。是以關上屬陽,故言九奇也。關下屬陰,故言寸偶也。故分寸為尺者,夫關以上,雖取一寸,而脈見九分,故曰分寸,為其先取一尺而言。蓋先從根本言之,故一尺內取一寸,一寸內取九分而診之,故言分寸為尺,從尺而取寸,從寸而取分是也。分尺作寸者,從關以下至尺澤也。蓋取脈長一寸而診之,其一寸之脈。蓋先取一尺之分,而其中除卻九寸,而更取一寸用之,故言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從始至終,寸尺位脈長一寸九分,此則尺寸始終之法也。凡寸後尺前,兩境之內生於關,為寸關尺也。上部屬陽故法天,下部屬陰故法地,中部陰陽相共,故法人,關者穿也。言上可以穿其天,下可以穿其地,上下關通,而取其中,故言關也。而分三部候天地人,以法三才也。

凡古法定尺寸者,皆先取一尺而言之,從尺而取寸,此則是其大綱也。又凡人長短不同,其形各異,又曰人長則脈長,人短則脈短,據此之言,豈可執其一概,必在醫者以意審詳,今則以魚際骨下為寸口,位占九分,更下行一寸為尺部,合成一寸九分,中間為關部,以安三指不欲備載,深為冗繁,故不可以依憑爾。

辨九候法

黃帝曰︰余聞九候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余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辰歷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立冬陰夏陽,以人應之奈何,願聞其方,岐伯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岐伯曰︰始於一終於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帝曰︰何謂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導之,乃以為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頭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三部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故神臟五,形臟四,合為九臟,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帝曰︰決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氣多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中

辨兩手五臟六腑脈所主法

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魂魄穀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人無與膽神門右手寸口者,肺與大腸脈之所出也。關上者,脾與胃脈之所出也。尺中者,命門三焦脈之所皆沉仿此

辨五臟六腑經脈所合法

肝脈曰足厥陰,與膽脈曰足少陽合,心脈曰手少陰,與小腸脈曰手太陽合,脾脈曰足太陰,足太二經

診五臟脈輕重法

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是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來疾

辨脈形狀

浮脈,按之不足,舉之有餘,但浮於指下,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重按乃得,澀脈,卻,細脈,小大於微,恆有但細爾,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弦脈,舉之無,按之如弓來但按伏一曰指下無,兩旁有,軟脈,極軟而浮細,曰軟,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下豁豁然,曰虛,實脈,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 然,曰實,促脈,去來皆疾,時止曰促,結脈,往來緩,時一止複來,脈結者生,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名曰代,不可治,散脈,大為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裡,革脈,有似沉伏,實大長微弦,弦與緊相類,浮與芤相類,軟與弱相類,微與澀相類,沉與伏相類,緩與遲相類,革與實相類,滑與數相類。

分別脈病形狀

凡診脈,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皆如其人形性則吉,反之者則凶。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理,短則氣病,數則心煩,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短而急者病在上,長而緩者病在下,弦而沉者病在內,浮而洪者病在外,滑而微浮病在肺。脈諸下脈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宜溫藥,緊數者,可發汗。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寸口脈沉細者,名曰陽中之陰,病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時汗出,陰氣不通兩臂不舉,尺脈沉細,名曰陰中之陰,苦兩脛酸疼,不能久立,陰氣衰,小便餘瀝,陰下濕癢,尺寸脈牢而長,關中無,此為陰乾陽,苦兩脛重,小腹引腰痛,寸口脈壯大,尺中無,此為陽干陰,苦腰背痛,陰中傷,足脛寒,尺脈浮而大,為陽干陰,苦小腹痛滿,不能溺,溺即陰中痛,大便亦然,寸口脈緊者中風,風攻頭痛,夫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初持脈如躁之狀,久久按之細而牢,苦腰腹相引痛,不能食,足脛重。

脈來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為禍祟,脈來但實者,為心勞,脈來洪大裊裊者,禍祟,寸口脈脈來者,脈來脈入有積聚,擊痛,脈沉而細,下焦寒,小便數,苦 痛,下重痢。脈滑而浮散者,有風,脈短而滑者,病酒;脈緊而滑者,吐逆;脈遲而緩者,脾胃有寒,脈弦而鉤,脅下如刀刺,狀如飛尸,至困而不死,脈沉而遲,腹藏有冷病,脈浮而細滑,傷於寒飲,脈沉而數,其人中水,冬時不治自愈,脈滑者,陽氣盛;脈微而緊者,有寒,脈澀細而緊者,痺病,脈沉而滑,為下重,背膂痛,脈短而數,心痛必煩,脈緊而數,寒熱俱發,必當下之乃愈;脈微弱者,有寒,少氣;脈實緊者,胃中有寒,苦不能食,時時利者,當難治,脈弦而緊,脅下痛,脈大細滑,中有短氣;脈微小者,血氣俱少,脈澀者,少血多氣;脈滑者,多血少氣;脈大者,氣血俱多;兩手脈前部陽絕者,苦心下寒,口中熱,脈洪大緊急,病在外,苦頭痛,發癰腫,脈細小緊急,病在中,寒疝,瘕積聚,腹中痛,脈浮大,中風,頭重鼻塞,脈微浮,秋吉冬病,脈來疾者為熱,遲者為寒,滑為鬼疰,弦為切痛;脈沉重而直前絕者,病血在腹間,脈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脈沉而急,病傷暑暴發虛熱;脈來中散絕者,病 渴,脈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絕者,病在肌肉遁尸,脈累累如貫珠不前至,有風寒在大腸,伏留不去,脈來累累而止,不至寸口,軟者結熱在小腸膜中,伏留不去,脈微,即陽氣不足,沾熱汗出,凡無陽即厥,無陰即嘔,陽微不能呼,陰微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氣促,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陽邪來,見浮洪,陰邪來,見沉細,水穀來,見實堅,浮而滑者宿食,洪大傷寒熱病,弦小者寒癖,浮滑之脈速疾者,食不消,脾不磨也。關脈堅而滑者,蛔(音回)蟲也。尺脈沉滑者,寸白蟲也。三部或至或不至,冷氣在胃中,故令脈不通也。脈緊而急者,為遁尸,脈緊而長過寸口者,疰病,關脈浮,積熱在胃中,尺脈浮者,客熱在下焦。

諸浮,諸緊,諸弦,諸沉,諸澀,諸滑,若在寸口,膈以上病,若在關上,胃以下病,若在之所關為

平寸口脈法

寸口脈沉緊,苦心下有寒,時痛,即有積邪。
寸口脈偏絕,則臂偏不遂,其人兩手俱絕者,不可治,
寸口脈 如羹上肥,陽氣微。
寸口脈連連如蜘蛛絲,陰氣衰。
寸口脈沉而緊,病在中,浮而盛,病在外。
寸口脈沉而弱,寒中疝瘕,小腹痛。
寸口脈滑而遲,不沉不浮,不長不短者,為無病。
寸口脈沉大而滑,沉即為血實,滑即為氣實,血氣相搏,入臟即死,入腑自愈。
寸口脈弦而緊,弦即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即惡寒,水下流走腸間。
寸口脈緊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氣。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血實目腫。
寸口脈雙弦,兩脅下拘急而痛,淅淅惡寒。
寸口脈浮而滑,頭中痛。
寸口脈緩而遲,緩即為虛,遲則為寒,虛寒相搏則欲溫食,食冷即咽痛。
寸口脈遲而澀,遲即為寒,澀為少血。
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滯氣宿食。
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即為悸。
寸口脈微弱,氣血俱虛,男子即吐血,婦人即下血。
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
寸口脈緊,傷寒頭痛。
寸口脈緩,皮膚頑痺不仁,風寒入肌肉。
寸口脈滑,陽氣實,胸中壅滿,吐逆。
寸口脈弦,心中,微頭痛,胃脘痛,心下有水氣。
寸口脈弱,陽氣虛,自汗出。
寸口脈澀,是胃氣少虛竭不足。
寸口脈芤,即吐血,微芤者衄血。
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不通,是諸氣上沖胸中也。
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膈有水氣。
寸口脈軟弱,汗自出,是虛損病。
寸口脈遲,上焦有寒。
寸口脈實,上焦生熱。

平關脈法

關脈時來時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數者,胃中寒熱羸弱,不欲食,如瘧狀。
關脈澀堅大實,按之不減有力,為中焦實,有伏結在胃中。
關脈滑,乍大乍小不勻,必吐逆。
關脈浮大,風在胃中,張口肩息,心下澹澹,食即欲嘔。
關脈微浮,有積熱在胃中,嘔吐蛔(音回)蟲,心神健忘。
關脈弦而長,有痛如刀刺之狀,在臍左右上下。
關脈浮,氣虛腹滿,不欲飲食。
關脈緊,心下苦滿痛,脈緊為實也。
關脈微,胃中有冷氣,心下拘急。
關脈數,胃中有客熱。
關脈緩弱,脾胃氣不足,不能食。
關脈浮滑,胃中有熱,熱氣滿則不欲食,食即吐逆。
關脈弦,胃中有虛冷氣,心下厥逆。
關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大虛小熱,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即寒生。
關脈澀,血氣逆冷為血虛也。
關脈芤,大便下血。
關脈伏,腹內有氣溏泄。
關脈洪,胃中有熱,必煩渴。
關脈沉,心下有冷氣,苦滿吞酸。
關脈軟,苦虛冷,脾氣弱,重下痢。
關脈遲,胃中有寒。
關脈實,即脾胃氣塞,熱盛腹滿。

平尺脈法

尺脈弱,下焦冷,無陽氣。
尺脈牢小者,足脛寒痿痺。
尺脈細,溏泄下冷痢。
尺脈細而急者,筋攣痺不能行。
尺脈大者,熱在腹中,小便赤痛。
尺脈按之不絕,若與關脈相應和滑者,男子氣盛血實,婦人即為妊娠。尺中來而斷絕者,男子小腹有滯氣,婦人月水不利。
尺脈浮,下焦熱,大小便難。
尺脈堅,臍下及小腹結痛。
尺脈微,厥逆,小腹有寒氣。
尺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
尺脈緩,腳弱下腫,小便難,有餘瀝。
尺脈滑,血氣寒,經絡不利。
尺脈弦,小腹疼,腹中拘急。
尺脈澀,足脛逆冷,小便頻。
尺脈芤,下焦虛,小便脫血。
尺脈伏,小腹痛,寒疝瘕有水穀不化。
尺脈沉,腰背痛。
尺脈軟,腳弱風痺,小便難。
尺脈遲,下焦有寒。
尺脈緊,臍下切痛。
尺脈微牢,腰胯冷,小腹痛,小便不禁。

辨七表八裡脈法

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遲緩澀微沉伏濡弱為八裡。浮為中風,左手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關脈浮,腹脹胃虛,尺脈浮,大便難,右手寸口脈浮,肺風鼻塞,關脈浮,食不消化,尺脈浮,小便澀也。
芤為失血,及血實,左手寸口脈芤,則吐血或衄血,關脈芤,大便下血,尺脈芤,小便赤滑為吐逆,寸口滑,胸滿氣逆,關脈滑,胸中寒吐逆,不欲食,尺脈滑,為下痢,婦人月信不通,滑脈但在寸關,皆主吐逆也。
實為下痢,寸口實,胸中熱,關脈實,腹中滿,寒疝,氣急下痢,尺脈實,小腹滿痛,小便澀。
弦為拘急,寸口脈弦,胸中急痛,關脈弦,胃中寒,心下拘急,尺脈弦,小腹急滿,左右弦皆主拘急也。
緊為痛,寸口脈緊,頭中痛,關脈緊,心下痛,尺脈緊,臍下痛,左右緊皆主痛也。
洪為熱,寸口脈洪,胸脅熱滿,關脈洪,胃中有積熱,吐逆無常,尺脈洪,小腹滿,陰中痛,左右洪皆主熱也。
遲為寒,寸口脈遲,上焦有寒,關脈遲,中焦有寒,尺脈遲,下焦有寒,左右遲皆主寒也。
緩為風結,寸口脈緩,皮膚不仁,關脈緩,腹中有風結,尺脈緩,下焦有寒,左右緩皆主風寒也。
澀為血滯,寸口脈澀,陽氣虛,衛氣不足,關脈澀,心血氣虛,榮氣不足,尺脈澀,足脛逆冷,腹中雷鳴,左右澀皆主氣不足也。
微為氣痞,寸口脈微,上焦寒氣痞結,關脈微,胃中寒,心下痛, 然,尺脈微,小腹有寒積聚,左右微皆為氣痞也。
沉為水,寸口脈沉,胸中有寒飲,關脈沉,心下滿短氣,尺脈沉,腰痛腳弱有急水氣,左右沉皆主水也。
伏為物聚,寸口脈伏,胸中有物聚也。關脈伏,有水氣,溏泄,尺脈伏,有水穀不化,左右伏皆有物聚也。
濡為虛損,寸口脈濡,氣少,虛損多汗,關脈濡,苦重下虛弱,尺脈濡,發熱惡寒,左右濡俱主虛損也。
弱為筋萎,寸口脈弱,陽氣虛,汗自出,關脈弱,胃氣不足,小熱大虛,尺脈弱,骨肉酸疼,左右弱皆主虛也。
浮芤相搏,中風衄血,浮滑相搏,中風吐逆,浮實相搏,中風下痢,浮弦相搏,中風拘急,浮緊相搏,中風體痛,浮芤相搏,中風發熱。

辨陰陽脈法

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味也。其脈在中,浮肺也。其脈在脈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何謂也?然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陽脈見寸口浮而實大,今輕手按之更減損小,故言陽虛,重手按之反更實大,故曰陽實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凡此六脈者,謂也。
一陰時凡脈浮大數動滑,陽也。沉澀弱弦微,陰也。長者為陽,短者為陰,陽病見陰脈者,逆也。即腹

辨營衛經脈與漏刻相應度數法

凡人營衛之氣與經脈,漏刻相應,陰氣為營,營者血也。行於經脈之中,陽氣為衛,衛者氣營吸三刻衛

辨脈虛實法

人有三虛三實者,謂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有虛實者,脈來濡者為虛急者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又邪氣盛則實,精氣脫則虛,何者是重實大熱病,氣熱脈滿者是也。浮之損小,沉之實大,名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名曰陽盛陰虛,
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為五實,
脈細,皮寒,氣少,泄痢前後,飲食不入,為五虛。

辨損至脈法

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困,六至此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則不能營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則食飲不為病也於肺腎者

辨奇經八脈法

脈有奇經八脈者何謂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衝,有督,有任,有帶之脈,何獨十二既夫一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養之本,故曰任脈中極之下,長強之上也。此是奇經之二脈也。
衝脈者,起於氣衝,並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夫衝脈者陰脈之海也。衝者通也。言此脈下至於足,上至於頭,通受十二經之氣血,故曰衝焉,此奇經之三脈也。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夫帶者,言束也。言總束諸脈,使得調柔也。季脅在肋下,下接髖骨之間是也。回,繞也。繞身一周,猶如腰帶焉,此奇經之四脈也。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夫蹺者捷疾也。言此脈是人行走之機要,動足之所由也。故曰蹺脈焉,此奇經之五脈也。
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其陰蹺義與陽蹺同,此奇經之六脈也。
陽維陰維者,經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溉灌諸經者也。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陰維起於諸陰經之入於內,故奇經之為病何如,然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相維,則悵然失志,容容不能自收持,夫悵然者其人驚,驚即病,維脈緩,故令人不能自收持,驚即失志,喜忘恍惚也。
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陽蹺在外踝,病即其脈,當從外踝上急,內踝以上緩也。
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陰蹺在內踝,病即其脈,當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也。
衝脈之為病,逆氣而裡急,衝脈從關元至咽喉,故其脈為病,逆氣而裡急也。
督脈之為病,脊強而厥,督脈在脊,病則其脈急,故令脊強也。
任脈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任脈起於胞門子戶,故其病結為七疝瘕聚也。
帶脈之為病,苦腹滿,腰容容若坐水中,帶脈者,回帶人之身體,病即其脈緩,故令腰容容也。
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陽為衛,衛為氣,氣主肺,故寒熱,陰為營,營為血,血主心,故心痛,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又云︰衝脈者起於關元,循腹裡,直上至咽喉中,任脈者起於胞門子戶,夾臍上行至胸中,二本雖不同,亦俱有所據,並可以依用也。
寸口脈,來大而漸小者,陰絡也。苦風痺癰時自發。
寸口脈,來小而漸大者,陽絡也。苦皮膚淫痛汗出惡寒。
寸口脈,來緊細而長至關者,任脈也。苦繞臍及橫有痛。
診得任脈,橫寸口遲遲者,苦腹中有氣上搶心,不得俯仰拘急也。
診得陽維浮者,暫起即目眩,陽氣盛實,苦肩息洒洒如寒。
診得陰維沉大而實者,苦胸中痛,脅下支滿心痛也。
診得陰維如貫珠者,男子兩脅實,腰中痛,女子陰中痛,如有熱也。
診得帶脈左右繞臍,腰脊痛,衝陰股也。
兩手脈浮,陰陽皆盛實者,此為衝督之脈也。衝督之脈者,十二經之道路,衝督用事者十二經不複朝見於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不定也。
兩手脈細微綿綿,陰脈亦微細綿綿,此為陰蹺陽蹺之脈。
尺寸俱浮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癇也。
診得陽蹺病則急,陰蹺病則緩。
尺寸牢,直上直下,為衝脈,胸中有寒疝也。

診四時脈及太過不及法

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耶,將病脈耶,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春者心脈毛輕虛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其脈來,累累如環,如循琅 曰平,來而益數,如雞舉足者曰病,前曲後居死,夏以胃氣為本,秋脈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索消如風吹毛曰死,秋脈脈脈來上大下銳,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
冬脈四時,故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善不可得見。衰乃見爾,來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見也。

辨妊娠分別男女及將產脈法

尺中之脈,按之不絕,婦人妊娠也。婦人懷妊離經,其脈浮數,腹痛引腰脊,為今欲生也。但離經者不病也。
婦人欲產,其脈離經,夜半覺痛,日中則生,婦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左右俱疾必懷二子。
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必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必生二女。
婦人右俱大產二子者,其脈如實狀也。
左右俱浮為產二男,不爾則回女作男,左右俱沉為產二女,不爾則回男作女也。
左右尺中浮大者為男,尺中沉細者為女,若尺中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也。
凡脈得太陽為男,得太陰為女,太陰則沉,太陽則浮也。

辨小兒脈法

夫小兒脈,三歲以上,五歲以下,然可看候,與大人有異,呼吸八至,是其常也。九至者病,十至者困。
小兒脈緊者,必風癇也。脈沉者,乳不消,脈弦急者為客忤,脈沉數者骨間有冷,脈浮而數長乍小兒變蒸之時,身熱而脈亂,汗出,不欲食乳,食乳則吐逆,不可用藥,必自瘥矣。
小兒病困,汗出如珠,著身不流者不可治。
小兒久下痢,脈浮而腹痛者,不可治。
小兒有病,胸陷,口唇乾,目直,口中氣冷,頭低,臥不舉身,手足垂軟,身體強直。掌中冷,皆不可治。

辨脈動止投數法

脈一動一止二日死,一經云一日死,脈二動一止三日死,脈三動一止四日死,或五日死,脈一止一經云死,脈脈來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臟皆受氣,是榮衛不失,即無病也。脈來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臟無投而脈一來而久住者,病在心主中,脈二來而久住者,病在肝支中,脈三來而久住者,病在脾下,脈四來而久住者,病在腎間,脈五來而久住者,病在肺支間。
五脈病虛羸,人得此者死,所以然者,藥不得而治,針不得而及,如是盛人可治,氣全故也。

扁鵲診諸反逆脈法

脈病,人不病,來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絕止時時複起,而不相連者也。雀啄者,頓來其數而疾也。又經云:得病七八日,脈如屋漏雀啄者死,脈彈人手如黍米也。
脈來如彈石,去如解索者死,彈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動數而隨散亂,無複次緒也順則生,逆則死,所謂順者,手足溫,逆者手足冷也。病患脈如蝦之游,如魚之翔者死,如蝦游者,苒苒起尋複退沒,不知所在,久乃複起,起輒遲,而沒去速者是也。魚翔者,似魚不行而但掉尾動頭,診而久住者是也。
脈浮短者其人肺傷諸氣微少,不過一年死,法當嗽也。脈如轉豆者死,脈如偃刀者死。似側刀刃也。脈涌涌不去者死,脈分絕者死,而上下分散也。
脈有表無裡者死,經名曰結去,何謂結去,在指下如麻子動搖而去,屬腎,名曰結去。不可而微脈來洪大,盛而堅硬者,血氣俱盛實也。
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脈當得汗脈強急而長,而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反得濡而微者死。
病若吐血複鼻衄,脈當得沉細,而反浮大牢者死。
病若譫言妄語,身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四逆,脈細而微者死。
病若大腸而泄,脈當微細澀,而反得緊大而滑者死。又形脈與病相反者死。
病頭痛目痛脈反短澀者死。
病若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
病若腹滿而喘,脈反滑利者死。
病若四肢厥逆,脈反浮大而短者死。
病若耳聾,脈反浮大而澀者死。
病若腦痛,脈反大而緩者死。
左有病右痛,下有病上痛,此為逆,逆者不可治。
脈來沉之絕濡,浮之不止,推手者半月死。
人形病脈不病者生,脈病形不病者死。
人病尸厥,呼之不應,脈絕者死,脈當大反小者死。
肥人脈細小如絲欲絕者死,羸人得躁脈者死,人自澀,而脈來往滑者死,人自滑,而脈來澀者死,人自小,而脈來往大者死,人自短,而脈來往長者死,人自長,而脈來往短者死。
人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為死候也。

辨七診脈法

七診脈,諸家經論,不盡分別,今顯脈形狀,並疾病有可療者,不可療者,同論於中,將明未顯爾。
獨大者,皮膚壯熱,喘息上衝,其脈通度三關,多出少入,與太過相似,兩手並極,此乃不治之疾。
獨小者,四體微寒,中膈氣閉,複衝兩脅,其脈沉沉度於三關,名曰獨小,小者氣也,不治之疾。
獨寒者,惡寒也。四肢俱冷,伏陽在內,其脈指下沉沉如爛練線,按之不知所在,此不治之疾。
獨熱者,四肢俱熱,臟腑亦熱,其脈洪數,故曰獨熱,可治之疾。
獨遲者,其脈三部俱遲,氣在皮膚,致有不安,可治之病。
獨疾者,寸關急數,尺脈微虛,熱在於胃,致使口乾心躁,鼻塞頭疼,可治之疾。
獨陷者,其脈軟,隱在肌肉,陰陽並然,四肢不舉,疼痛在骨,名曰獨陷,可治之疾。

診百病決死生法

診人溫病,三四日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難得者死。
診人溫病, 大熱,其脈細小者死。
診人病甚而脈不調者,難瘥。
診人病甚而脈洪,易瘥。
診人頭痛目痛,卒視無所見者死。
診人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診人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診人病瘧,腰脊強急瘈瘲 者,不可治。
診人熱病七八日,氣不喘,脈不數者,當後三日溫汗,汗不出者死。
診人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赤黃,口燥,舌焦乾黑者死。
熱病不得汗,脈盛躁,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難瘥。
熱病已得汗,脈靜安者生,脈躁者難治。
熱病脈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陽之極也。十死不治。
熱病已得汗,脈常躁盛,氣之極也。亦死。
熱病已得汗,常大熱不去者死。
熱病已得汗,熱未去,脈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熱病發熱,熱甚者,其脈陰陽皆竭,慎勿刺,汗不出,必不治。
診癲病,脈實堅者生,脈沉細小者死。
診人心腹積聚,其脈堅急者生,虛弱者死,若腹大脹,四肢逆冷,其人脈形長者死。
診人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緊大疾者死。
診腸 下膿血脈沉小流連者生,數疾大熱者死。
診人腸 下膿血,脈沉者生,浮者死。
診洞泄,食不化,下膿血,脈數微小者生,堅急者死。
診腸 下膿血,脈弦絕則死,滑大則生,凡腸 之屬,身不熱,脈不弦絕,滑大皆生,弦澀皆死。
診諸 下膿血,有寒者生,有熱者死。
診諸腸,其脈滑者生,浮者死,弦絕澀者皆死。
診咳嗽,脈沉堅者死,浮直者生。
診吐血衄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
診唾血,脈堅強者死,滑者生也。
夫病吐血而嗽上氣,其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
夫病咳嗽羸瘦,脈堅大者死。
診傷寒咳嗽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
診嗽脫形發熱,脈堅急者死。
診嗽而嘔,腹脹而泄,其脈弦弦欲絕者死。
診諸咳嗽,其脈浮軟者生,沉伏者死。
診人肌瘦脫肛,形熱不去者死。
診上氣脈數者死。
診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大不可治,加利必死。
診人消渴,其脈數大者生,細小浮短者死。
診人消渴,脈實大病久可治,脈小堅急不可治。
診人病 蝕肛陰,其脈虛小者生,脈堅急者死。
診人腸癖筋攣,其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堅者死。
診人被風不仁痿厥,其脈虛者生,堅急疾者死。
診人上氣喘急低昂,其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
診人汗出苦衄,其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診人寒熱瘈瘲,其脈代絕者死。
診金瘡血出太多,脈虛細者生,實大者死。
診人陰陽俱竭者,見其齒上如熟小豆,其脈躁者死。
診人從高跌仆,內傷,脹滿,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診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診傷寒已得汗,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診心腹積聚,其脈勁強者生,沉小者死。
診厥逆汗出,脈堅急者生,虛緩者死。
診水病,脈洪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
診水病陰閉,其脈浮大者生,沉細虛小者則死。
診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
診泄注脈緩時小結者生,浮大數者死。
診人內外俱虛,身體冷而汗出,微嘔而煩擾,手足厥逆,體不得安靜者死。
診寒氣上攻,脈實而順滑者生,實而逆澀則死。
診金瘡出血,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診人卒得中惡,脈大而緩者生,堅而浮者死,堅細而微者亦生。
診中惡吐血數升,脈沉細者死,浮大而疾者生。
診人為百藥所傷,脈微細者死,洪大而速者生。
診老人脈微微,陽羸陰強者生,脈躁大加息者死,陰弱陽強,脈至而代,奇月而死。
診熱病三五日,身體熱,腹滿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八日死。
尺脈澀如堅,為血實氣虛也。其發病,腹痛逆滿,氣上衝,此為婦人胞中絕傷,有惡血久成結瘕,黍 赤而死,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不足,細而來有力者,穀氣不充,得節轉動,棗葉生而死,左手寸口脈偏動,乍大乍小不齊,從寸口至關,關至尺,三部之位,處處動搖,各異不同,其人仲夏得之,此脈桃葉落而死,右手寸口脈偏沉伏,乍大乍小,朝來浮大,暮夜沉伏,浮即太過魚際,沉伏即不至關中,往來無常,時複來者,榆葉枯落而死,左手尺部脈三十動一止,又須臾還,三十動一止,乍動乍疏,不與息數相應,其人雖食穀,猶不愈,蘩草生而死,右手尺部脈三十動而一止,止而複來,來如循直木,如循張弓弦, 然如兩人共引一索,至立春而死。

診三部虛實決死生法

三部脈實,長病得之不治,
三部脈虛,長病得之不治,虛而澀,長病亦死,虛而滑亦死,虛而緩亦死,虛而弦急癲癇亦死矣。
三部脈浮而結,長病得之死,浮而滑,長病亦死,
三部脈弦而數,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微而伏,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粗,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 如羹上肥,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連連如蜘蛛絲,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軟,長病不治自愈,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如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累累如貫珠,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如水淹然流,長病不治自愈,
三部脈如水之流者,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實而滑,長病得之瘥,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羸,非其人得之死,
三部脈堅而數,如張弓弦,蠱毒病必死,
三部脈數軟,蠱毒病得之生,
三部脈如屋漏,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如雀啄,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浮而數,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細長軟,長病得之生,微而緊亦生,
三部脈芤,長病得之生,
三部脈細而數,長病得之生,
三部脈弦急,長病得之生,
三部脈如釜中湯沸,朝得暮死,半夜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
三部脈實而滑,長病得之死,實而緩則生,實而緊亦生,
三部脈緊急,癲病可治。

察聲色決死生法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凡人赤者欲如帛裹朱砂,不欲如赭色也。白者欲如白璧之色,不欲如白堊也。青者欲如蒼璧之色,不欲如藍也。黃者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也。黑者欲如漆,不欲如炭也。
凡色青如草滋,黑如,黃如枳實,赤如 血,白如枯骨,有此五色者,並為死候也。
凡青如翠羽,黑如鳥羽,赤如雞冠,黃如蟹腹,白如豚膏,有此五色者,並為生候也。
病患耳目鼻口有黑色起,入口者必死,
病患兩目皆有黃色起者,其病當愈,病患耳目及頰顴上赤者,五日死,
病患有黑色出於額上及髮際,至鼻脊兩顴上,五日死,
病患及健人,黑及白色入目鼻口者,五日而死,
病患及健人,面目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病患口如魚口,不能複閉,而氣出多不返者死,
病患妄語錯亂,及不能語者,不可治,熱病者可治,
病患循衣縫譫言者不可治,
病患尸臭甚者不可治,
病患目回回直視,肩息者一日中死,
病患背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病患面無精光,似土色,不能食者四日死,
病患目無精光,及牙齒黑色者不可治,
病患面黃目黑者,九日死,
病患面白目黑者,不可治,
病患面赤目白者,十日死,
病患但張口不能閉者,三日死,
病患面赤目青者,立即死,
病患面黑目白者,八日死,
病患面青目黃者,五日死,
病患眉系傾者,七日死,
病患齒忽變黑者,十三日死,
病患發直者,十五日死,
病患遺尿不覺者死,
病患唇口忽乾者必死,
病患爪甲青者必死,
病患頭目久痛,卒視物不見者必死,
病患舌卷及卵縮者死,
病患面黑目直視,惡風者死,
病患面色黃目赤者不死,
病患面青目白者死,
病患面黃目白者不死,
病患面黃目青者死,
病患面目俱黃即不死,
病患面目俱白者即不死,
病患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患面青唇黑者死,
病患發如干麻,喜怒者死,
病患面色黑,兩脅下滿,不能自轉反者死,
病患發與眉衝起者死,
病患卒腫,面色蒼黑者死,
病患手掌腫無紋者死,
病患臍腫反出外者死,
病患陰囊莖俱腫者死,
病患手足爪甲下肉黑者死,
病患汗出不流,舌卷者死,
病患唇反人中滿者死,
病患陰陽絕,目眶陷者死,
病患五臟已奪,神氣不守,聲嘶者死,
病患陰結陽絕,目精脫,恍惚者死,
病患陰陽俱絕,裂衣掇空,妄言者死,
病患陰陽俱泄,失音不能言者死,
病患榮衛竭絕,面浮腫者死。

論形氣盛衰法

凡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骨方長是其盛已平,腠理始薄,榮華漸落,發鬢斑白,氣血平減,而不搖動,故好坐,五十歲,肝氣衰,肝葉始薄,膽汁減少,目則不明,六十歲,心氣衰,喜多悲憂,血氣懈惰,故多臥,七十歲,脾氣衰,膚肉枯槁,飲食減少,八十歲,肺氣衰,魄魂始離,其言多誤,九十歲,腎氣焦竭,根本萎枯,經脈空虛,是以不聽,百歲五臟俱絕,神氣不守,魂魄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又有不盡天壽,未滿百年而終者,皆由臟腑不堅,肌肉不實,數中風邪,氣血不通,真邪相攻,根葉相亂,是以不壽而終矣。

論女子盛衰法

凡女子七歲腎氣盛,更齒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發壞而無子也。

論丈夫盛衰法

凡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有子,三八腎槁,形體皆精髓

卷第二

論處方法

夫處方療疾,當先診知病源,察其盈虛,而行補瀉,辨土地寒暑,觀男女盛衰,深明草石甘候各治陰損益在用此人風氣濕痺,表裡移走,居無常處,散當平之,次當用丸,丸藥者,能逐風冷,破積聚,消諸堅症,進飲食,調和榮衛,能參合而行之者,可謂上工,故曰醫者意也。大抵養命之藥則多君,養性之藥則多臣,療病之藥則多使,審而用之,則百不失一矣。夫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鬼疰蠱毒以蠱毒藥,癰腫瘡瘤以瘡瘤藥,有新藥草其大

論合和

凡合和湯藥,務在精專,甄別新陳,辨明州土,修製合度,分兩無差,用得其宜,病無不愈療疾非一又多度兩也病屬或生相依方刀劍。凡煮湯,當以井華水,極令淨潔,其水數依方多少,不得參差,常令文火小沸,令藥味出之,病凡搗羅丸藥,用重密絹令細,於蜜中和則易熟,若羅草藥為散,以輕細絹,於酒中調服則不泥,其石藥亦用細絹羅然後研理,數百過,視色理和,同為佳也。

凡湯酒中,用諸石藥,皆細搗羅之如粟米,亦可以葛篩令調,並新綿裹,內湯酒中同煎凡冬小也凡漬藥酒,皆須細銼,用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必待服至酒盡也。滓可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為散服。

凡合膏藥,初以酒或醋漬令淹浹,不用多汁,密覆勿泄,從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微火煎之,令三上三下,以泄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幣,幣沸乃下之使沸,靜良久乃上寧,欲小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兩頭微焦黃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色也。豬肪皆勿令經水,臘月彌佳,絞膏以新布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可酒煮飲之,可摩之膏,膏滓則宜以敷病上,此蓋欲兼盡其藥力故也。膏中用雄黃朱砂麝香之輩,皆別研如粉,候絞膏畢,乃可投中,以物疾攪至於凝強,勿使沉聚在下不調,有水銀胡粉者,於凝膏中研令消散,

凡修煉神仙延年丸散,皆須先淨其室,燒香洒掃,勿令浪語,當使童子搗之,務令細熟杵不效也。其逐急諸小湯散,則不在此限爾。

論服餌

夫藥有君臣,人有虛實,服餌之法,輕重不同,少長殊途,強羸各異,或宜補宜瀉,或可湯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凡藥勢與食氣不欲相逢,食氣消即進藥,藥氣散即進食,如此消息,即得五臟安和,非但藥性之多方,其節適早晚,複須調理,今所雲先食後食。蓋此義也。凡服湯,欲得稍熱服之則易消。

下若冷相去,如步行十裡久再服,若太促者,前湯未消,後湯來衝,必當吐逆,仍問病者腹中藥消散否,乃更進服。

凡服丸藥,補者,皆如梧桐子大,以二十丸為始,從一服漸加至四十丸為限,過多亦損人,餌名藥獲益甚少也。凡服浸酒藥,欲得使酒氣相接,無得斷絕,斷絕則不得藥力,多少皆隨性飲之,以知為度,不可令大醉至吐,大損人也。

凡服藥治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今藥中單行一兩種有二味服豈同附子芫花之輩耶,則凡此之類,皆須量用也。

凡餌湯藥,其粥食肉菜,皆須大熟,熟則易消,與藥相宜,若生則難消,複損藥力,仍須少首,已。

論用藥

夫濟時之道,莫大於醫,去病之功,無先於藥,人居五行四氣,病生暑濕風寒,藥分三品七若率自胸襟,深為造次,是以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斯言信有之矣。豈不慎思者哉?又不得用土地所無,貴價難市,珠珍諸寶,稀罕所聞,縱富貴而無處搜求,設貧下而寡財不及,或於遠邦求藥,或則確執古方,不能變通,稽於致辯,病既深矣。藥何療焉,由是醫者,必須舍短從長,去繁就簡,卷舒有自,盈縮隨機,斟酌其宜,增減允當,察病輕重,用藥精微,則可謂上工矣。

凡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者,須相咸甘新

分三品藥及反惡

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病既榮時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其中品藥性應人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病者應地經三明品

卷第二 分三品藥及反惡

玉石上部

玉泉(畏款冬花) 玉屑(惡鹿角) 丹砂(惡磁石畏咸水) 曾青(畏菟絲子) 石膽〔水英為使母〔菀) 芒硝(石為使畏脂〔曾青畏鐵落菖

玉石中部

水銀(畏磁石) 孔公孽(木蘭為使惡細辛) 殷孽(惡防己畏術) 凝水石(畏地榆解巴豆毒) 陽惡牡丹柏子仁菌桂)

玉石下部

青琅 (得水銀良畏雞骨殺錫毒) 石(得火良棘針為使惡虎掌鬼臼鷺屎細辛畏水) 特生石(得火良畏水) 方解石(惡巴豆) 代赭(畏天雄) 大鹽(漏蘆為使)

草藥上部

六芝(薯蕷為使得發良惡恆山畏扁青茵陳) 天門冬(垣衣地黃為使畏曾青) 麥門冬(地黃車麥門冬清酒龍骨良殺天花(術枸杞使惡(熒火龜甲陸白前) 細辛(曾青棗根為使惡野狼毒山茱萸黃 畏硝石滑石反藜蘆) 獨活〔蠡(音禮)實柴胡(半夏為使惡皂莢畏女藜蘆) (音淹) (音閭)子(荊子薏苡仁為使) 菥(音子(得荊子細辛良惡乾薑苦參) 龍膽(貫眾為使惡防葵地黃) 菟絲子〔宜丸不宜煮得酒松脂為使惡雲 (音桓)菌(音郡)〕 巴戟(覆盆子為使惡朝生雷丸丹參) 蒺藜子(烏頭防風(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殺附子毒) 絡石(杜仲牡丹為使惡鐵落畏菖蒲貝母) 黃芩龍骨理石為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蘚畏款冬勝烏頭解巴豆毒) 沙參(惡防己反藜蘆) 丹參(畏咸水反藜蘆) 天名精(垣衣為使) 決明子(蓍實為使惡大麻子) 芎 (白芷為使) 續斷(地黃為使惡雷丸)黃耆(惡龜甲) 杜若(得辛夷細辛良惡柴胡前胡) 蛇床子(惡牡豆貝母)茜根(畏鼠姑) 飛廉(得烏頭良惡麻黃) 微銜(得秦皮良) 五味子(蓯蓉為使勝烏頭)

草藥中部

當歸〔惡 (音閭)茹(音如)畏菖蒲海藻牡蒙〕 秦艽(音膠)(菖蒲為使) 黃芩(山茱萸龍骨為薑〔秦朴為使惡辛(濃朴白薇為使惡桃反烏頭) 玄參蘆) 石龍芮(大戟(薏苡為旋複花)薇(惡黃 乾薑干漆大棗山茱萸) 紫參(畏辛夷) 仙靈脾(薯蕷為使) 款冬花(杏仁為使得紫菀良為使惡細藻(反甘

草藥下部

大黃(黃芩為使) 桔梗(節皮為使畏白芨龍膽龍眼) 甘遂(瓜蒂為使惡遠志反甘草)葶藶(戟(反烏喙(許穢切膽為使惡蜈蚣(音夜)干為使惡皂莢惡貫眾) 恆山(紫石英為使惡理石甘草為使惡麥門冬垣衣)

木藥上部

茯苓茯神(馬藺為使惡白蘞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 柏子仁(牡蠣桂心瓜子為使畏菊花羊烏頭石膏)玄參) 黃柏(惡干漆) 辛夷(芎 為使惡五石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 酸棗仁(惡防己) 槐子(景天為使) 牡荊實(防風為使惡石膏)

木藥中部

濃朴(乾薑為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山茱萸(蓼實為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吳茱萸(蓼實為使躑躅毒)

木藥下部

黃環(鳶尾為使惡茯苓防己) 石南(五加皮為使) 巴豆(芫花為使惡蓑草畏大黃黃連藜蘆殺溲(音搜

獸上部

龍骨(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龍角(畏干漆蜀椒理石) 牛黃(人參為使惡龍骨地黃龍膽飛畏牛膝) 白膠(得火良畏大黃) 阿膠(得火良畏大黃)

獸中部

犀角(松脂為使惡 菌雷丸) 羊角(菟絲子為使) 鹿茸(馬勃為使) 鹿角(杜仲為使)

獸下部

麋脂(畏大黃)

蟲魚上部

蠟蜜(惡芫花齊蛤) 蜂子(畏黃芩芍藥牡蠣) 牡蠣(貝母為使得甘草牛膝遠志) 蛇床子(良芫花)龜甲(惡沙參蜚蠊)

蟲魚中部

伏翼(莧實雲實為使) 皮(得酒良畏桔梗麥門冬) 蜥(音錫)蜴(音亦)(惡硫黃斑蝥蕪荑)使惡附子) 鱉魚甲(蜀漆為使畏狗膽甘遂芫花) 烏賊魚骨(惡白蘞白芨) 蟹(殺莨菪

蟲魚下部

蛇蛻(音稅)(惡磁石及酒) 蜣螂(畏羊角石膏) 斑蝥(馬刀為使畏巴豆丹參空青惡膚青)

果上部

大棗(殺烏頭毒)

果下部

杏仁(得火良惡黃 黃芩葛根解錫胡粉毒畏蓑草)

菜上部

冬葵子(黃芩為使)

菜中部

蔥實(解藜蘆毒)

米上部

麻 麻子(畏牡蠣白薇惡茯苓)

米中部

大豆及黃卷(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良殺烏頭毒) 大麥(食蜜為使)上一百九十九種,有相製使,其餘皆無,故不備錄。

藥相反

烏頭,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蘆,反五參細辛芍藥。

服諸藥忌

有術勿食桃李,反雀肉胡荽大蒜青魚 等。
有藜蘆勿食狸肉。
有巴豆,勿食蘆筍及野豬肉。
有黃連桔梗,勿食豬肉。
有地黃,勿食蕪荑。
有半夏菖蒲,勿食飴糖羊肉。
有細辛,勿食生菜。
有甘草,勿食菘菜。
有牡丹,勿食生胡荽。
有商陸,勿食犬肉。
有恆山,勿食生蔥生菜。
有空青朱砂,勿食生血物。
有茯苓,勿食醋物。
有鱉甲,勿食莧菜。
有天門冬,勿食鯉魚。
服藥,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雜生菜,又不可食諸滑物果實等,又不可多食肥豬犬肉,油膩肥羹,魚膾腥燥等物。

肝臟用藥

蕤仁(溫微寒) 空青(大寒) 石膽(寒) 決明子(平微寒) 青葙子(微寒) 曾青(小寒)升麻膽(寒大寒) 苦兔肝(寒平) 酸膽(寒)青羊肝

心臟用藥

麥門冬(平微寒) 遠志(溫) 丹參(微寒) 紫石英(溫) 犀角(寒微寒) 玉屑(平) 鐵粉(大寒) 菖蒲(溫生地黃(大寒

脾臟用藥

黃 (微溫) 柴胡(平微寒) 附子(溫大熱) 枳實(寒微寒) 陳橘皮(溫) 人參(微寒微溫) 木通(平) 濃朴(溫大溫) 乾薑(溫大熱) 曲(大熱) 大麥 (溫平) 大棗(平)黃石脂榔(溫) 胡椒(大(平微溫)

肺臟用藥

款冬花(溫) 桔梗(微溫) 百合(平) 杏仁(溫) 紫菀(溫) 射(音夜)干(平微溫) 紫蘇子(天門冬(平大寒大熱) 車前子(寒)葶藶(寒大寒)

腎臟用藥

肉蓯蓉(微溫) 巴戟天(微溫) 山茱萸(平微溫) 牛膝(平) 菟絲子(平) 石斛(平)鹿茸螵蛸(平)澤瀉(微溫) 天雄(溫

諸疾通用藥

防風(溫) 漢防己(平溫) 秦艽(音膠)(平) 獨活(平微寒) 芎 (溫) 羌活(平微溫)麻黃(溫微溫) 天門冬(平大寒) 附子(溫大熱) 杜若(微溫) 麥門冬(平微寒)犀角(寒微寒) 細辛(溫) 羚羊角(溫微寒) 本(溫微寒) 天雄(溫大溫) 黃耆(微溫) 蒺藜子(溫微寒) 菖蒲(溫) (私以切)耳(實溫葉微寒) 牡荊子(微寒平) 菊花(平)狗脊(平微溫) 巴戟(微溫) 莽草(溫) 柏子仁(平) 蔓荊子(微寒微溫) 天麻(平)薏苡仁(微溫) 當歸(溫大溫) 麻黃(溫微溫) 萆 (平) 烏喙(許穢切)(微溫) 側子(大溫) 躑躅(溫) 欒荊(溫) 海桐皮(平) 小天蓼(溫) 辛夷(溫) 乾蠍(溫) 天南星(溫) 烏頭(溫大熱) 白花蛇(溫) 烏蛇(溫) 酸棗仁(平) 威靈仙(溫) 鼠粘子(平) 牛膝(平) 牛黃(平)

卷第二 諸疾通用藥

風眩

菊花(平) 飛廉(平) 躑躅(溫) 虎掌(溫微寒) 杜若(微溫) 茯神(平) 茯苓(平)白芷薯蕷(溫平)朮

頭面風

芎 (溫) 薯蕷(溫平) 天雄(溫大溫) 山茱萸(平微溫) 莽草(溫) 辛夷(溫) 牡荊子(溫) 蔓荊子(微寒微溫) 本(溫微寒) 蘼蕪(溫) (私以切)耳(實溫葉微寒) 蜂子(平微寒) 杜若(微溫)

中風腳弱

石斛(平) 鐘乳(溫) 殷孽(溫) 孔公孽(溫) 硫黃(大熱) 附子(溫大熱)豉(寒)丹參熱) 牛膝(平) 胡麻(平)

久風濕痺

菖蒲(溫) 茵芋(溫微溫) 天雄(溫大溫) 附子(溫大熱) 烏頭(溫大熱) 細辛(溫)蜀椒茵陳(平寒)寒) (私以切)耳

賊風攣痛

茵芋(溫微溫) 附子(溫大溫) 側子(大熱) 麻黃(微溫溫) 芎 (溫) 杜仲(平溫)萆微寒) 豬椒(溫)

風瘙癢

蛇床子(平) 蒴 (溫) 烏喙(許穢切)(微溫) 蒺藜子(溫微寒) 景天(平)茺蔚子(微溫微寒) 青葙子(微寒) 楓香(平) 藜蘆(寒微寒) 枳殼(微寒)

傷寒

麻黃(溫微溫) 葛根(平) 杏仁(溫) 前胡(微寒) 柴胡(平微寒) 大青(大寒) 龍膽(寒微寒) 術(溫)犀角(寒微寒夏(生微寒熟溫)

時氣

牡蠣(平微寒) 龍膽(寒大寒) 犀角(寒微寒) 蔥白(平) 栝蔞(寒) 大黃(寒大寒)石膏(平大寒)白蘚(微溫) 茵陳(平石(寒) 水牛胡(平微寒)

熱病

犀角(寒微寒) 葛根(平) 白蘚皮(寒) 小麥(微寒) 知母(寒) 玄參(微寒) 理石(寒大寒) 大青(大寒寒大寒)滑石(寒大寒)茵陳(寒大寒)

大熱

凝水石(寒微寒) 石膏(微寒大寒) 滑石(寒大寒) 黃芩(平大寒) 知母(寒)白蘚皮(寒) 玄參(微寒) 茵陳(平微寒) 鼠李根皮(微寒) 竹瀝(大寒) 梔子(寒大寒) 蛇莓(音母)參(微寒)

勞熱

鱉甲(平) 柴胡(平微寒) 茵陳(平微寒) 秦艽(音膠)(平) 訶梨勒(溫) 天靈蓋(平)青寒溫) 梔子(溫) 木通(平)

勞複

鼠糞(微寒) 豉(寒) 竹瀝(大寒) 龜甲(平) 柴胡(平微寒) 麥門冬(平微寒)

瘧病

恆山(寒微寒) 蜀漆(平微溫) 牡蠣(平微寒) 鱉甲(平) 麝香(溫) 麻黃(溫微溫)大青(大寒) 防葵(寒) 豬苓(平) 漢防己(平溫) 茵芋(溫微溫) 巴豆(溫生溫熟寒) 白頭翁梅(平) 雄黃(

霍亂

人參(微寒微溫) 術(溫) 附子(溫大熱) 桂心(大熱) 乾薑(溫大熱) 陳橘皮(溫)濃朴(溫) 肉豆蔻(溫)

轉筋

小蒜(溫) 木瓜(溫) 陳橘皮(溫) 雞舌香(微溫) 肉豆蔻(溫) 生薑(微溫) 杉木(微溫) (音扁)豆(微溫)

濃朴(溫大溫) 香 (溫) (居筠反)舌(微溫) 人參(微寒微溫) 附子(溫大溫) 術(溫香(溫) 枇杷葉(

大腹水腫

大戟(寒大寒) 甘遂(寒大寒) 澤漆(微寒) 葶藶(寒大寒) 芫花(溫微溫) 巴豆(溫生溫熟寒) 豬苓(平) 漢防己(平溫) 澤蘭(微溫) 桑根白皮(寒) 商陸(平) 澤瀉(寒)郁禮)魚(寒)鯉魚(

腸下利

赤石脂(大溫) 龍骨(平微寒) 牡蠣(平微寒) 乾薑(溫大熱) 黃連(寒微寒)黃芩(平微雲實(溫) 礬石(寒) 阿膠(平微溫) 艾葉(微溫) 陟厘(音離)(大溫) 硫黃(大熱) 烏梅(平)石(溫) 柏葉(

大便不通

朴硝(寒大寒) 芒硝(大寒) 大戟(寒大寒) 檳榔(溫) 牽牛子(寒) 郁李仁(平) 大黃(寒大寒) 巴豆(溫生溫熟寒) 蜜(微溫) 大麻子(平) 牛膽(大寒) 豬膽(微寒)

小便淋

滑石(寒大寒) 冬葵子(寒) 茅根(寒) 瞿麥(寒) 榆皮(平) 石韋(平) 葶藶(寒大寒)燕糞(平)衣中白齒(平) 硝石(寒

小便利

牡蠣(平微寒) 龍骨(平微寒) 鹿茸(溫微溫) 桑螵蛸(平) 漏蘆(寒大寒) 土瓜根(寒) 雞 (微寒) 雞腸草(微寒) 山茱萸(平微溫)

溺血

戎鹽(寒) 鹿茸(溫微溫) 龍骨(平微寒) 蒲黃(平) 乾地黃(寒) 牛膝(平)車前子(寒) 梔子並葉(微溫)

消濁

白石英(微溫) 石膏(微寒大寒) 茯神(平) 麥門冬(平微寒) 黃連(寒微寒)知母(寒)瓜根(寒)葛根(微寒) 羊乳(溫)

黃疸

茵陳(平微寒) 梔子(寒大寒) 紫草(寒) 白蘚皮(寒) 牡鼠(微溫) 大黃(寒大寒)瓜蒂(寒) 秦艽(音膠)(平) 栝蔞(寒)

上氣咳嗽

麻黃(溫微溫) 杏仁(溫) 白前(微溫) 陳橘皮(溫) 紫菀(溫) 桂心(大熱) 款冬花(溫)桃仁(平)紫大熱) 貝母

肺萎

蒺藜子(溫微寒) 人參(微寒微溫) 茯苓(平) 天門冬(平大寒) 麥門冬(平微寒) 豬蹄(小寒) 白石英(微溫) 蛤蚧(平) 薏苡仁

嘔吐

濃朴(溫大溫) 陳橘皮(溫) 人參(微寒微溫) 半夏(生微寒熟溫) 麥門冬(平微寒)生薑附子(大熱)

痰飲

大黃(寒大寒) 甘遂(溫大寒) 芒硝(大寒) 茯苓(平) 柴胡(平微寒) 前胡(微寒)術微寒) 陳橘皮(溫) 半夏(生微寒熟溫) 生薑(微溫) 甘竹葉(平大寒) 蕘花(寒微寒) 高良薑(大溫)烏頭(溫大熱) 芫花(溫微溫)

宿食

大黃(寒大寒) 巴豆(溫生溫熟寒) 朴硝(寒大寒) 柴胡(平微寒) 術(溫) 桔梗(微溫) 濃朴(溫大溫) 皂莢(溫) 曲(熱) (溫) 檳榔(溫)

腹脹滿

麝香(溫) 甘草(平) 人參(微寒微溫) 皂莢(溫) 術(溫) 乾薑(溫大熱)百合(平)濃皮(寒) 大豆黃

心腹冷痛

當歸(溫大溫) 芍藥(平微寒) 桔梗(微溫) 乾薑(溫大熱) 桂心(大熱) 蜀椒(溫大熱)溫熟熱)術(溫)子(平微寒)肉豆蔻

腸鳴

丹參(微寒) 桔梗(微溫) 海藻(寒) 昆布(寒) 半夏(生微寒熟溫)

心下滿急

茯苓(平) 枳實(寒微寒) 半夏(生微寒熟溫) 術(溫) 生薑(微溫) 百合(平) 青橘皮(微溫) 子(微寒微溫) 杏仁(溫)

虛冷氣

蓽茇(音撥)(大溫) 胡椒(大溫) 阿魏(平) 吳茱萸(溫大熱) 濃朴(溫大溫) 桂心(木香(溫) 乾薑(溫大熱) 白豆蔻(大溫) 丁香(溫) 術(溫) 京三棱(平) 蓽澄茄(溫)

心煩

石膏(微寒大寒) 滑石(寒大寒) 杏仁(溫) 梔子(寒大寒) 茯苓(平) 貝母(平微寒)木草(平) 知母(

積聚症瘕

空青(寒大寒) 朴硝(寒大寒) 芒硝(大寒) 硫黃(大熱) 胡粉(寒) 石(大熱生溫熟熱)大熱) 苦參(寒)馬溺(微寒)(

中惡

鬼箭(寒) 芍藥(平微寒) 牛黃(平) 雄黃(平大溫) 朱砂(微寒) 麝香(溫)芎(溫)溫) 耳(微寒

鬼疰

芫青(微溫) 獺肝(微寒平) 龍齒(平微寒) 雷丸(寒微寒) 白蘚皮(寒) 牛黃(平)鹽葛(溫)虎

尸疰病

鸛骨(平) 虎骨(平) 麝香(溫) 狸骨(溫) 卷柏(溫平微寒) 野葛(溫) 雄黃(平大溫)

驚邪

雄黃(平大溫) 朱砂(微寒) 紫石英(溫) 茯神(平) 龍膽(寒大寒) 龍齒(平微寒)防葵寒) 桔梗(微草(溫) 卷柏(溫角(寒微寒)羊角(溫微寒) 蚱(音窄又音側)蟬(寒) 茯苓(平)

驚悸

朱砂(微寒) 人參(微寒微溫) 茯神(平) 龍齒(平微寒) 柏實(平) 沙參(微寒) 龍膽金屑(平)

癲癇

龍齒角(平微寒) 牛黃(平) 防葵(寒) 牡丹(寒微寒) 白蘞(平微寒) 莨菪子(溫)雷丸馬目(平)鉛丹麻(平微寒)

喉痺痛

升麻(平微寒) 射干(平微溫) 杏仁(溫) 蒺藜子(溫微寒) 棘針(寒) 絡石(溫微寒)

噎病

羚羊角(溫微寒) 木通(平) 青竹茹(音如)(微寒) 頭垢(微寒) 蘆根(寒)牛(丑之切) 舂杵頭細糠(平)

骨鯁

狸頭骨(溫) 獺骨(平) 鸕 骨(平微寒) 獺足(平)

齒病

當歸(溫大溫) 獨活(平微溫) 細辛(溫) 蜀椒(溫大熱) 芎 (溫) 附子(溫大溫)莽草車下李根(平)

口瘡

黃連(寒微寒) 黃柏(寒) 龍膽(寒大寒) 升麻(平微寒) 大青(大寒) 苦竹葉(大寒)

吐唾血

羚羊角(溫微寒) 鹿角膠(平溫) 戎鹽(寒) 柏葉(平) 艾葉(微溫) 雞蘇(微溫) 生地黃馬通(微溫)

鼻衄血

礬石(寒) 蒲黃(平) 天名精(寒) 刺薊(溫) 雞蘇(微溫) 艾葉(微溫) 桑耳(平)竹茹(微寒) 皮(微溫) 溺 (平) 藍(大寒) 狗膽(平) 亂髮(微溫) 生地黃(大寒)

木通(平) 細辛(溫) 桂心(大熱) 蕤核(溫微寒) 薰草(平) 瓜蒂(寒)

耳聾

磁石(寒) 菖蒲(溫) 蔥涕(平溫) 雀腦(平) 白鵝膏(微寒) 鯉魚腦(寒)絡石(溫微寒) 白頸地龍(寒大寒) 烏雞膏(平) 土瓜根(寒) 龍腦(微寒)

鼻息肉

藜蘆(寒微寒) 礬石(寒) 地膽(寒) 木通(平) 白狗膽(平) 雄黃(平大溫) 礬石(大熱生溫熟熱)

目赤熱痛

黃連(寒微寒) 蕤仁(溫微寒) 石膽(寒) 空青(寒大寒) 曾青(小寒) 決明(平微寒)黃膽(寒) 田中螺

目膚翳

秦皮(微寒大寒) 細辛(溫) 真珠(寒) 貝齒(平) 石決明(平) 麝香(溫)鬼臼(溫微溫) 伏翼(平) 青羊膽(溫) 蠐螬汁(微溫微寒) 菟絲子(平) 珊瑚(平)

明目

車前子(微寒) 菟絲子(平) 柏子仁(平) 細辛(溫) 菥 子(微溫) 秦椒(生溫熟寒)地微寒) 青羊膽實(寒大寒)茺

通聲

菖蒲(溫) 鐘乳(溫) 孔公孽(溫) 皂莢(溫) 苦竹葉(寒) 麻油(微寒) 木通(平)

菟絲子(平) 麝香(溫) 熊脂(微寒微溫) 葳蕤(平) 本(微溫微寒) 木蘭皮(寒)梔子(寒大寒) 紫草(寒) 冬瓜子(平寒) 白僵蠶(平) 蜀水花(平) 白附子(平)

發禿落

桑上寄生(平) 秦椒(生溫熟寒) 蔓荊子(微寒微溫) 桑根白皮(寒) 麻子仁(平) 桐葉根(溫平) 浮萍

滅瘢

鷹糞白(平) 白僵蠶(平) 衣中白魚(溫) 白附子(平) 密陀僧(平)

金瘡

石膽(寒) 薔薇(溫微寒) 地榆(微寒) 艾葉(微溫) 王不留行(平) 白頭翁釣樟根(平) 水楊花(寒) 鍛石(溫) 狗頭骨(平) 桑根白皮(寒) 突厥白(寒)

牡鼠(微溫) 生龜(平) 生地黃(大寒) 烏雄雞血(平) 烏雞骨(平) 李核仁(平) 無名異(平) 自然銅(平)

瘀血

蒲黃(平) 琥珀(平) 羚羊角(溫微寒) 牛膝(平) 大黃(寒大寒) 乾地黃(寒) 朴硝(寒虻蟲(微寒)名精(寒)

火灼

柏白皮(微寒) 胡麻(平) 鹽(寒) 豆醬(寒) 井底泥(寒) 醋(溫) 黃芩(平大寒)牛膝(平) 梔子(寒大寒)

癰疽

絡石(溫微溫) 黃耆(微溫) 白蘞(平微寒) 烏喙(許穢切)(微溫) 木通(平)敗醬(平微寒)(溫微寒)鹿角(溫寒平)

惡瘡

雄黃(平大溫) 雌黃(平大寒) 胡粉(寒) 硫黃(溫大熱) 礬石(寒) 松脂(溫) 蛇床子柏(寒) 占斯(寒) 及己(平)微寒) 鍛石(溫)

漆瘡

蟹(寒) 茱萸皮(溫大熱) 苦 (烏老切)(微寒) 雞子白(微寒) 鼠查(微溫) 井中苔萍(大寒) 秫米(微寒) 芒硝(大寒) 黃櫨木(微寒平) 杉木(微溫)

癭瘤

小麥(微寒) 海藻(寒) 昆布(寒) 文蛤(平) 半夏(生微寒熟溫) 貝母(平微寒) 木通(平) 松蘿(平) 連翹(平) 白頭翁(溫) 海蛤(平) 生薑(微溫)

雄黃(平大溫) 石(大熱生溫熟熱) 恆山(寒微寒) 野狼毒(平) 側子(大熱)連翹(平)蟆(寒) 漏蘆(

五痔

桐葉(寒) 蓄(平) 皮(平) 豬懸蹄(寒平) 黃耆(微溫) 槐實(寒) 槐鵝(微寒) 柏葉(平) 艾葉(微溫) 赤石脂(大溫) 龜甲(平) 鱉甲(平)

脫肛

鱉頭(平) 卷柏(溫平微寒) 鐵精(微溫) 東壁土(平) 蝸牛(寒) 生鐵(微寒)

青葙子(微寒) 苦參(寒) 蚺(音髯)蛇膽(寒) 蝮蛇膽(寒) 大蒜(溫) 戎鹽(寒)艾葉(微溫) 馬鞭草(平)

蛔蟲

薏苡根(平) (音桓)菌(音郡)(平微溫) 干漆(溫) 楝根(微寒) 茱萸根(溫大熱)

寸白

檳榔(溫) 蕪荑(平) 貫眾(微寒) 野狼牙(寒) 雷丸(寒微寒) 青葙子(微寒) 青橘皮(微溫) 吳茱萸根(溫大熱) 石榴根(平) 榧(音匪)子(平)

虛勞

朱砂(微寒) 空青(寒大寒) 鐘乳(溫) 紫石英(溫) 白石英(微溫) 磁石(寒) 龍骨(平蕷(溫平)石斛(平) 沙參(微寒) 人參(微寒微溫) 玄參(微寒) 五味子(溫) 肉蓯蓉(微溫) 續斷(微溫) 澤瀉(寒) 牡丹(寒微寒) 芍藥(平微寒) 牡桂(溫) 遠志(溫) 當歸(溫大溫)牡蠣(平微寒) 五加皮(溫微溫) 棘刺(寒) 覆盆子(平) 巴戟(微溫) 牛膝(平)杜仲(平溫) 柏子仁(平) 桑螵蛸(平) 石龍芮(平) 石南(平) 桑根白皮(寒) 地膚子(寒)車前子(寒) 麥門冬(平微寒) 干漆(溫) 菟絲子(平) 蛇床子(平) 枸杞子(微寒) 大棗(平) 麻子(平) 胡麻(平) 枸杞根(寒大寒)

陰萎

白石英(微溫) 陽起石(微溫) 巴戟(微溫) 肉蓯蓉(微溫) 五味子(溫) 蛇床子(平)地(平) 雀卵(溫)

海藻(寒) 鐵精(微溫) 狸陰莖(溫) 狐陰莖(微寒) 蜘蛛(寒) 蒺藜(溫微寒) 鼠陰(平)

囊濕

五加皮(溫微寒) 槐皮(微寒) 黃柏(寒) 虎掌(溫微寒) 子(微寒微溫)蛇床子(平) 牡蠣(平微寒)

泄精

韭子(溫) 龍骨(平微寒) 鹿茸(溫微溫) 牡蠣(平微寒) 小草(溫) 桑螵蛸(平) 車前子葉(寒) 澤瀉(寒) 石榴皮(平) 獐骨(微溫) 菟絲子(平) 棘刺(寒) 鐘乳(溫)

好眠

木通(平) 孔公孽(溫) 馬頭骨(微寒) 牡鼠目(平) 茶茗(微寒) 沙參(微寒)

不得眠

酸棗仁(平) 榆葉(平) 細辛(溫) 乳香(溫)

腰痛

杜仲(平溫) 萆 (平) 狗脊(平微寒) 梅實(平) 鱉甲(平) 五加皮(溫微寒) 菝(蒲八熱) 鹿角膠(平

諸疼痛

當歸(溫大溫) 子(微寒微溫) 芎 (溫) 續斷(微溫) 骨碎補(溫) 沒藥(平)質汗(溫) 芍藥(平微寒)

血氣

乾地黃(寒) 延胡索(溫) 蒲黃(平) 荷葉(平寒) 艾葉(微溫) 大黃(寒大寒) 騏竭(平)花(溫) 白瓷末(平)芍藥(平微寒) 牡

崩中

石膽(寒) 禹余糧(平寒) 赤石脂(大溫) 代赭(寒) 牡蠣(平微寒) 龍骨(平微寒)蒲黃生地黃(大寒)膠(溫平) 丹雄雞((微溫) 伏龍肝(

月閉

鼠婦(溫微溫) 蟲(寒) 水蛭(平微寒) 蠐螬(微溫微寒) 桃仁(平) 狸陰莖(溫)土瓜桃毛(平)白微寒) 干漆(溫) 大黃(寒大寒) 茅根(寒)

無子

紫石英(溫) 鐘乳(溫) 陽起石(微溫) 紫葳(微寒) 桑螵蛸(平) 艾葉(微溫) 秦皮(微寒大寒) 卷柏(溫平微寒)

安胎

紫葳(微寒) 鹿角膠(平溫) 桑上寄生(平) 鯉魚(寒) 烏雌雞(溫) 蔥白(平) 阿膠(平微溫)

墮胎

雄黃(平大溫) 雌黃(平大寒) 水銀(寒) 胡粉(寒) 朴硝(寒大寒) 飛生蟲(平) 溲疏微寒) 牡丹心(大熱) 皂莢(溫) 茹(寒微寒) 羊躑躅(溫) 鬼箭(寒) 槐苡仁(微寒) 瞿麥(寒) 附子(溫大熱)天雄(溫大溫) 烏頭(大熱溫) 烏喙(斑蝥(寒) 芫菁(微溫) 葛上亭長(微溫) 水蛭(平微寒) 虻蟲(微寒) 蟲(寒) 螻蛄(寒) 蠐螬(微溫微寒) 皮(平) 蜥蜴(寒)蛇蛻(平) 蟹爪(寒) 芒硝(大寒) 蕘花(寒微寒) 麝香(溫) 蚱蟬(寒) 代赭(寒) 野狼牙(寒) 射罔(溫大熱) 生鼠(微溫) 桃仁(平) 附子(溫大熱) 虎掌(溫微溫) 鬼臼(溫微溫) 野狼毒(平) 莽草(溫) 土瓜根(寒) 半夏(生微寒熟溫) 砂(大熱)

難產

槐子(寒) 桂心(大熱) 滑石(寒大寒) 貝母(平微寒) 蒺藜子(溫微寒) 皂莢(溫)酸漿弓弩弦(平)寒) 榆皮(平) 蛇蛻(平) 冬葵子(寒) 兔頭(平) 海馬(平) 伏龍

產後腹痛

羊肉(溫微寒) 大豆(平) 秦椒(生溫熟寒) 羚羊角(寒微寒) 紅藍花(溫)乾地黃(寒) 當歸(溫大溫) 豉(寒) 芍藥(平微寒) 地榆(微寒) 澤蘭(微溫)

下乳汁

鐘乳(溫) 漏蘆(寒大寒) 蠐螬(微溫微寒) 栝(音括)蔞(音婁)(平) 土瓜根(寒) 豬四足(小寒) 冬葵子(寒) 木通(平) 狗四足(平)

中蠱

桔梗(微溫) 鬼臼(溫微溫) 犀角(寒微寒) 斑蝥(寒) 芫菁(微溫) 葛上亭長(微溫)射罔(溫大熱) 鬼督郵(平) 白 荷(微溫) 敗 皮(平) 藍子(寒) 羊角(溫微寒)

出汗

麻黃(溫微溫) 蔥白(平) 乾薑(溫大熱) 葛根(平) 石膏(微寒大寒) 貝母(平微寒)吳蜀椒(溫大

止汗

麻黃根(微寒) 術(溫) 半夏(生微寒熟溫) 牡蠣(平微寒) 杜仲(平溫) 枳實(寒微寒) 松蘿(平)

吐藥

恆山 松蘿(平) 烏梅(平) 鹽(寒) 砒霜(平)

卷第三

肝臟論

論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臟為在臭謂之神,隨神往來謂之魂,魂者,神氣之輔弼也。又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故肝者木也余則則宜如人是肺病當母死

治肝虛補肝諸方

夫肝虛則生寒,寒則苦脅下堅脹,寒熱,腹滿,不欲飲食,悒悒情不樂,如人將捕之,視物診其

治肝氣虛寒,兩脅脹滿,筋脈拘急,腰膝小腹痛,面青,口噤,宜服補肝柏子仁散方。
柏子仁(三分) 細辛(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茯神(三分) 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心(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氣虛寒,兩脅下滿,筋急,不得大息,四肢厥逆,心腹痛,宜服補肝白茯苓散方。
白茯苓(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柏子仁(三分) 細辛(三分) 當歸(半兩銼微炒)檳榔殼(三分去瓤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

治肝臟虛寒,胸膈氣滯,四肢厥逆,兩脅疼痛,宜服補肝細辛散方。
細辛(一分)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前胡(三分去蘆頭) 當歸(三分銼微炒)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人參(三分去蘆頭) 柏子仁(半分)焙) 桂心(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虛寒,頭目昏疼,四肢不利,胸膈虛煩,宜服補肝防風散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 芎 (三分) 黃耆(三分銼) 五味子(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茯神棗仁(半兩微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風虛,胸膈不利,視物不明,心煩頭眩,宜服補肝薯蕷散方。
薯蕷(三分) 防風〔一(三)分去蘆頭〕 山茱萸(半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菊花頭) 熟乾地黃腦(半兩)麝
上為細末,研入龍腦麝香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一錢,忌酒濕面等。

治肝虛,頭目不利,心膈多煩,筋脈急痛,宜服補肝菊花散方。
甘菊花(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 防風(三分去蘆頭) 決明子(三分) 黃(三分銼)沙杞子(三
上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錢。

治肝虛寒,面色青黃,胸脅脹滿,筋脈不利,背膊酸疼,羸瘦無力,補肝柏子仁丸方。
柏子仁(一兩) 黃耆(一兩銼) 白茯苓(一兩) 赭實(一兩) 覆盆子(一兩) 五味子(一兩去毛塗醋炙令黃(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溫酒下,空心及晚食前服,忌生冷油膩。

治肝實瀉肝諸方

夫肝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致心下堅滿,兩脅痛引小腹,忿忿如怒,氣逆頭眩,為血有餘,即目痛,眼 赤,生息肉,陽毒所攻,悒悒先寒而後熱,頸直背強,筋急,不得屈伸,診

治肝實熱,目痛,胸滿心煩,宜服瀉肝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秦皮(一兩) 細辛(一兩) 黃芩(一兩) 赤茯苓(一兩) 蕤仁(一兩)子仁(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一(二)七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實熱,夢怒驚恐,宜服瀉肝防風散方。
防風(三分去蘆頭) 犀角屑(半兩) 赤茯苓(半分) 葳蕤(半兩) 射干(半兩)人參(半兩兩)白蘚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肝實熱,頭疼目眩,心膈虛煩,大腸不利,宜服瀉肝柴胡散方。
柴胡(三兩去苗) 玄參(半兩) 甘菊花(半兩) 地骨皮(半兩) 羌活(半兩) 細辛(半兩)荊子(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忌炙爆壅毒物。

治肝氣壅實,四肢煩悶,眼目赤疼,宜服瀉肝黃芩散方。
黃芩(三分) 赤茯苓(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羚羊角屑(三分) 細辛(三分) 前胡(半兩去蘆頭) 決明子(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忌炙爆熱面等。

治肝臟實熱,頭目昏疼,肢節不利,項強心煩,胸中滿悶,宜服瀉肝升麻散方。
川升麻(三分) 蕤仁(半兩) 前胡(半兩去蘆頭) 秦皮(半兩) 川芒硝(一兩)甘菊花(半羊角屑(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實熱,心膈壅滯,虛煩,宜服瀉肝散方。
甘菊花(半兩) 決明子(半兩) 黃芩(半兩) 川升麻(半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防兩銼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馬牙硝(一分碎) 龍腦(一分研) 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入後三味更同研,合勻,每於食後,煎麥門冬湯,調下一錢,忌炙爆熱面。

治肝氣不足諸方

夫肝臟虛損,氣血不榮,內傷寒冷,致使兩脅脹滿,筋脈拘急,四肢厥冷,心腹疼痛,眼目昏暗,手足常青,胸中不利,不能大息者,是肝氣不足之候也。

治肝臟不足,兩脅脹滿,筋脈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利,宜服防風散方,
防風(三分去蘆頭) 細辛(三分) 白茯苓(三分) 柏子仁(三分)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一分炙微赤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棗三枚,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氣不足,筋脈不遂,心膈壅滯,左肋妨脹,不思飲食,宜服白茯苓散方。
白茯苓(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 黃芩(一兩銼) 白朮(一兩)沉香(一兩) 兩麩 炒微黃)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

治肝氣不足,虛寒,胸脅下痛脹滿,氣急,目昏濁,視物不明,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 五味子(一兩) 白朮(一兩) 桔梗(一兩去蘆頭) 酸棗仁(一兩微炒) 附子(橘皮(半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

治肝氣不足,則傷膽,膽傷則恐懼,面色青白,筋脈拘急,目視不明,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色) 五味子(一兩) 白朮(一兩) 白茯苓(一兩) 澤瀉(一兩) 芎 (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黃耆(一兩銼) 甘草(半兩炙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氣不足,兩目昏暗,熱氣衝上,淚出,疼痛,兩脅虛脹,筋脈不利,宜服覆盆子丸
覆盆子(一兩) 細辛(半兩) 當歸(半兩銼微炒) 決明子(半兩) 芎 (半兩)五味子(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茯苓(半兩) 羌活(半兩) 桂心(半兩) 柏子仁(半兩) 防風赤銼)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粥飲下三十丸,忌酒濕面炙爆等。

治肝臟中風諸方

夫肝中風者,是體虛之人,腠理開疏,肝氣不足,風邪所傷也。其候筋脈拘攣,手足不收

治肝臟中風,氣壅語澀,四肢拘急,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黃耆(一兩銼) 子芩(三分) 酸棗仁(半兩微炒) 防風(半兩去蘆頭)羚羊殼(三分麩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三七片,同煎至五分,去滓,入荊瀝半合,更煎一二沸,不計時候,溫服,忌雞豬炙爆等。

治肝中風,語澀,煩躁,或四肢拘急,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茯神(三分) 木通(三分銼) 犀角屑(三分) 川升麻(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獨活(半兩) 玄參(半兩) 川朴硝(一兩半)漢防己(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荊瀝半合,更煎一二沸,不計時候,溫服,忌酒熱面炙爆等。

治肝中風,語澀,筋脈舒緩,面上浮氣,行履不穩,宜服秦艽散方。
秦艽(三分去苗) 茯神(三分) 桑根白皮(三分銼) 犀角屑(三分) 木通(三分銼) 麥門冬微炒) 甘草(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中風,致筋脈舒緩,舉腳不知高下,目多冷淚,肢節無力,宜服枸杞子散方。
枸杞子(一兩) 薯蕷(一兩) 牛膝(一兩去苗) 天麻(一兩) 萆 (一兩) 茯神(三分)羚羊角屑(三分) 芎 (三分) 茵芋〔三(一)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生乾地黃(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中風,四肢攣急,身體強直,宜服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三兩) 防風(二兩去蘆頭) 麻黃(二兩去根節)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芎(一羊角屑(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雞貓魚蒜等。

治肝中風,筋脈拘急,言語謇澀,頭項強直,四肢不利,心膈煩壅,頭目旋眩,宜服羚
羚羊角屑(三分) 防風(半兩去蘆頭) 前胡(半兩去蘆頭) 犀角屑(半兩) 麻黃(三分去根(三分)羌分麩炒微黃去瓤仁(三分微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二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中風上攻,頭目旋暈,心驚悸悶,四肢筋脈拘急,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酸棗仁(半兩微炒) 防風(半兩去蘆頭) 羚羊角屑(半兩) 人參蘚皮(半兩)茯神(三分) 薯蕷〔三(一)分〕 黃芩(半兩) 龍齒(一兩) 芎 (半兩) 天麻(半兩) 黃(半兩銼)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中風,筋脈拘急,肢節疼痛,起臥艱難方。
獨活(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桂心(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五加皮(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荊芥(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豬肉毒魚等。

治肝中風,心神煩熱,言語謇澀,少得眠臥,宜服此方。
竹瀝(三合) 荊瀝(二合) 生薑汁(半合) 白蜜(一合) 葛根汁(二合)
上件藥相合令勻,每溫一合服,宜頻服。

治肝中風,流注四肢,攻頭面(疼),心神煩熱,言語謇澀,上焦風熱,口眼喎斜,腳膝犀角屑(一兩) 羌活(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人參(半兩去蘆頭) 甘菊花(半兩) 獨活(兩) 防風(半兩兩) 當歸(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中風,筋脈拘急,口眼偏斜,四肢疼痛,宜服羌活散方。
羌活(三分) 天麻(三分) 芎 (三分) 酸棗仁(三分微炒) 鹿角膠(三分搗碎炒令黃燥)膝(三分去苗)角屑(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不計時候,以豆淋酒調下一錢,忌雞豬魚蒜等。

治肝臟中風,筋脈攣急,口眼喎斜,言語謇澀,神思昏憒,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研入) 龍腦(一分研入) 烏犀角屑(半兩) 天麻(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麻兩微炒)桂兩微炒)烏分微黃)
上為細末,次入研了藥,更研令勻,每服一錢,以豆淋酒調下,不計時候,服。

治肝臟中風,口眼不正,四肢抽掣,語澀昏沉,宜服龍腦丸方。
龍腦(半兩研入) 犀角屑(半兩) 秦艽(半兩去苗) 防風(半兩去蘆頭) 麻黃(一兩去根節)箭(一兩)獨活羊角屑(半令黃)干
上件藥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以薄荷溫酒下,不計時候服。

治肝臟中風,攻手足緩弱無力,口眼喎斜,精神不定,行步艱難,宜服此赤箭丸方。
赤箭(半兩) 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 犀角屑(半兩) 天南星(半兩炮裂) 白花蛇(半兩酥升麻(半兩細辛(半兩)(一分研)龍腦(一上搗羅為末,研入生薑牛黃等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豆淋酒下三(二)十丸,忌濕面豬肉羊血毒魚等。

治肝中風,筋脈拘急,舌強語澀方。
羚羊角屑(一兩) 獨活(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二沸,溫服。

治肝風筋脈拘攣諸方

夫足厥陰肝之經,肝主諸筋,其氣虛弱,則風邪外侵,搏於筋脈,流入經絡,則關機不利,故令筋脈拘攣也。

治肝風筋脈拘攣,四肢煩疼,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 川升麻(三分) 梔子仁(半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 酸棗仁(三分微炒) 羌活(一分) 桑根白皮(三分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熱面豬肉大蒜等。

治肝風筋脈拘攣,四肢疼痛,心神煩不得睡,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 羌活(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桑根白皮(半兩銼) 芎〔一(半)炙微赤銼)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風筋脈拘攣,目暗,四肢無力,疼痛,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半兩) 石南(三分) 羌活(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 丹參(半兩)黃(半兩分去根節)天分) 酸棗蒺藜(三分(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不計時候,溫酒調下一錢,忌雞豬魚蒜等。

治肝風濕痺,四肢拘攣,急痛,心胸壅,氣喘促,宜服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一兩) 芎 (一兩)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赤茯苓(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赤芍藥(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風四肢拘攣,急痛,不可轉側,宜服萆 散方。
萆 (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細辛(一兩) 牛膝(一兩去苗) 酸棗仁(一兩微炒)附子兩) 茵芋(一苓(一兩)甘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二沸,不計時候,溫服,忌雞豬魚蒜等。

治肝風手足拘攣,百骨節疼痛,宜服側子散方。
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一兩去根節) 獨活(三分) 細辛(三分) 五加皮(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熱面炙爆等。

治肝風,筋脈拘攣,四肢疼痛,心膈痰壅,不欲飲食,宜服防風散方。
防風(三分去蘆頭) 麻黃(二分去根節)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朮(半兩)赤茯苓(歸(半兩銼微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拘攣,不可屈伸,薏苡仁浸酒方。
薏苡仁(半斤) 牛膝(五兩去苗) 赤芍藥(三兩) 酸棗仁(三兩微炒) 乾薑(三兩炮裂)附子(三兩炮裂去皮臍) 柏子仁(三兩) 石斛(三兩去根) 甘草(二兩炙微赤)上細銼,和勻,以生絹袋盛,用酒二斗,浸七宿,每服不計時候,暖一小盞服,其酒旋添,味薄即止,忌豬肉毒魚等。

治肝臟風,筋脈拘攣,不可屈伸,茵芋浸酒方。
茵芋〔一(二)兩〕 白芨(二兩) 薏苡仁(二兩) 赤芍藥(二兩) 桂心(二兩)牛膝(二兩去兩炙微赤)上細銼和勻,以生絹袋盛,酒二斗,浸七宿,每服不計時候,溫一小盞服。

治肝風筋脈拘攣,骨節疼痛,腑臟久虛乏弱,宜服酸棗仁煎方。
酸棗仁(一兩一半生用一半炒熟用) 敗龜(二兩塗酥炙令黃) 琥珀(三分細銼如粉)海桐皮(斛(一兩去根兩) 芎(一兩黃) 附子(二兩握銼) 桑嫩枝(一
上為細末,用清酒五升,於銀鍋內,先煎桃柳桑枝,令黃色後,去滓下藥末,更煎二三十沸,下蜜酥,慢火煎成膏,用瓷器內盛,每服不計時候,溫酒調下一茶匙。

治肝風筋脈拘攣,腳膝疼痛,心神虛煩,宜服天麻丸方。
天麻〔一(二)兩〕 肉桂(三分去皺皮) 白僵蠶(半兩微炒) 白附子(三分炮裂)朱砂(三分乾薑(一分炮
上為細末,研入朱砂 麝香等,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溫酒下十丸,忌雞豬魚蒜等。

治肝風筋脈拘攣,不得屈伸,恍惚,或多喜忘,有時恐怖,宜服防風丸方。
防風(半兩去蘆頭) 犀角屑(三分) 茯神(一兩) 遠志(半兩去心) 人參(三分去蘆頭)白活(半兩)
上為細末,入研了朱砂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酒下二(三)十丸,忌豬肉毒魚等。

治肝風筋脈拘攣,骨髓疼痛,宜服白芥子丸方。
白芥子(一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 安息香(一兩) 沉香(半兩) 補骨脂(一兩炒) 檳榔(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溫酒下二十丸。

治肝風筋脈拘攣,急痛,舉體不仁,宜服烏犀角丸方。
烏犀角屑(半兩) 羚羊角屑(半兩) 天麻(三分) 防風(半兩去蘆頭) 人參(一分去蘆頭) 細辛(半兩)兩微炒)獨活(半兩) 乾薑兩) 赤茯苓(三分) 麻黃(浸去骨皮炙微黃)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溫酒下二十丸,忌雞豬魚蒜等。

治肝風,筋脈攣急疼痛,益血長肌肉,除瘦弱,悅顏色,桃仁朱砂煎酒方。
桃仁(二升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銼) 朱砂(二兩細研)
上以無灰好清酒三斛(斗),取瓷瓶三只盛酒,逐斗分桃仁朱砂入瓶內,封頭,一依煮酒法度,不計時候,溫飲一小盞,忌羊血。

治肝風筋脈抽掣疼痛諸方

夫肝含於血,而主於筋,肝血既虛,不能榮養,致風邪所侵,搏於筋脈,榮衛虛弱,氣血不行,故令筋脈抽掣疼痛也。

治肝臟風毒流注,筋脈抽掣,急痛,頭目眩悶,四肢無力,宜服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一兩) 羌活(一兩) 防風(一兩去蘆頭) 漢防己(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桂心歸(一兩銼微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豬雞肉毒魚溫(濕)面。

治肝臟風,筋脈抽掣,口眼偏斜,四肢疼痛,宜服羌活散方。
羌活(三分) 白朮(三分) 麻黃(三分去根節) 側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丹參(三分)當歸防風(二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風,上焦虛熱,腹下堅滿,關節疼痛,筋脈抽掣,宜服柏子仁散方。
柏子仁(一兩) 羌活(一兩)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 前胡(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甘兩微炒去刺)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風,筋脈抽掣,背膊疼痛,宜服芎 散方。
芎 (三分) 麻黃(三分去根節) 丹參(三分) 酸棗仁(一兩微炒) 側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茯神(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甘菊花(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豬肉毒魚大蒜等。

治肝臟風,心神煩,四肢拘急,筋脈抽掣,疼痛,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石膏(二兩) 芎 (一兩)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 當歸(一兩銼微炒)風(一兩去蘆頭)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風,筋脈拘急,抽掣疼痛,不得睡臥,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 防風(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白蘞(一兩) 獨活(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酸棗仁(三分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不計時候,溫酒調下一錢。

治肝臟風,四肢筋脈抽掣疼痛,不欲飲食,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三分微炒) 薏苡仁(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 黃松節(三分銼) 五加皮(三分) 茯神(三分) 桂心(三分) 羌活(三分)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為細末,每服不計時候,溫酒調下一錢。

治肝臟風,筋脈抽掣,疼痛不止,宜服側子散方。
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赤箭(一兩) 酸棗仁(一兩微炒) 海桐皮(一兩) 芎(三分)漏香(三分)枳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以溫酒調下,不計時候。

治肝臟風,筋脈抽掣疼痛,身強語澀,肢節不利,天麻丸方。
天麻(二兩) 芎 〔一(二)兩〕 天南星(三分炮裂)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烏蛇(二兩酒兩微炒)麝朱砂(半兩微研)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薄荷熱酒下十丸。

治肝壅熱頭目不利諸方

夫頭者,諸陽之會也。眼者,肝之竅也。臟腑壅滯,陰陽不和,風熱搏於諸陽之經,攻於肝臟,則上衝於目,而入於腦,則頭目不利也。

治肝臟壅熱,上攻頭目不利,心煩口乾,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黃芩(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前胡(一兩去蘆頭) 甘菊花(一兩) 地骨皮(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忌炙爆等。

治肝臟壅熱,頭目不利,胸膈煩躁,體痛,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石膏(二兩) 赤芍藥(一兩) 車前子(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肝臟壅熱,心胸煩躁,頭目不利,多渴,體熱,宜服前胡丸方。
前胡(三分去蘆頭)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黃芩(三分) 沙參(三分去蘆頭)犀角屑(冬(一兩去心焙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溫漿水下三十丸。

治肝臟壅熱,心膈煩悶,頭目不利,宜服大黃丸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羚羊角屑(三分) 川升麻(三分) 生乾地黃(三分) 犀角屑(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竹葉湯下二十丸,忌酒熱面等。

治肝臟壅熱,心膈煩躁,恍惚,頭目不利,宜服升麻丸方。
川升麻(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 茯神(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一兩) 黃連( 半草(半兩炙
上件藥,為細末,入牛黃等同研合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竹葉湯下十五丸,忌豬肉羊血。

治肝氣逆面青多怒諸方

夫肝屬木,其色青,肝含血,其主怒,邪熱傷於肝,伏留不除,則肝氣壅實,實則氣逆,故令面青多怒也。

治肝氣逆,四肢沉重,面色青,不欲見人,多嗔怒,宜服龍骨散方。
龍骨(一兩) 赤茯苓(一兩)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人參(一兩去蘆頭) 羚羊角屑(一兩) 薏苡仁(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氣逆,心煩,面青,多怒,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 五味子(三分) 葳蕤(三分) 茯神(三分) 遠志(三分去心)龍骨(一兩) 沙參(三分去蘆頭) 酸棗仁(三分微炒)上搗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氣逆,不欲見人,面青多怒,宜服柏子仁散方。
柏子仁(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虎頭骨〔一兩塗醋(酥)炙令黃〕 知母(三分) 茯神(三草(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氣逆,面色青,多饒恐怒,胸膈煩滯,心神不安,宜服沙參散方。
沙參(三分去蘆頭) 甘菊花(三分) 酸棗仁(三分) 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桔梗(三分 去蘆(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風毒流注腳膝筋脈疼痛諸方

夫肝主於筋,而藏於血,臟腑和平,榮衛調適,表裡充實,則邪不能侵也。若肝氣久虛,腎臟寒(衰)冷,則風邪乘虛,乃攻搏於筋脈,流注腳膝,故令疼痛也。

治肝臟風毒流注腳膝,筋脈拘急,疼痛不可忍,宜服海桐皮散方。
海桐皮(一兩銼)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赤箭(半兩) 桂心(半兩) 牛膝(半兩去苗)防風(半兩去蘆頭) 石斛(半兩去根節銼) 獨活(半兩) 當歸(三分銼微炒) 仙靈脾(五兩)兩) 赤芍藥(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酒各半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忌豬肉毒魚酒蒜等。

治肝臟風毒,流注腳膝,筋脈拘急,疼痛,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半兩) 檳榔(半兩) 木香(半兩) 海桐皮(半兩) 酸棗仁(半兩) 防風(半兩去兩) 赤芍藥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忌炙爆雞豬等。

治肝臟風毒,流注腳膝,筋脈拘急,疼痛,大便秘澀,心胸壅悶,宜服疏風調氣利四肢
檳榔(一兩)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防風(三分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羌活兩) 芎(三銼) 羚羊角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肝臟風毒,流注腳膝,疼痛,心神煩悶,筋脈拘急,宜服五加皮散方。
五加皮(一兩) 羌活(一兩) 芎 (一兩) 黃芩(一兩) 防風(一兩去蘆頭) 酸棗仁(一兩微炒) 羚羊角屑(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威靈仙(一兩) 赤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忌炙爆魚毒物等。

治肝臟風毒,流注腳膝,筋脈拘急,疼痛,行履不得,宜服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二兩) 羌活(一兩) 五加皮(一兩) 海桐皮(一兩銼) 當歸(一兩銼微炒) 虎脛骨(一兩塗酥炙令黃) 芎 (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赤芍藥(一兩) 牛膝(一兩去苗)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肝臟風,流注腳膝疼痛,筋脈不利,行立無力,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一兩半微炒) 獨活(半兩) 牛膝(一兩去苗) 仙靈脾(一兩) 山茱萸(半兩) 芎 黃) 羚羊角屑 木香 (半兩)上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合勻,每服二錢,以溫酒調下,食前服。

治肝臟風毒,流注腳膝,筋脈疼痛,及四肢緩弱無力,宜服豆淋酒煎附(側)子丸方。
黑豆(一升炒令熟入酒五升煎二三十沸濾去滓煎令稠) 附(側)子(二分炮裂去皮臍)石南(半去皺皮)萆茵芋(半兩) 獨活(半兩) 天麻(半兩) 當歸(半兩銼微炒) 烏蛇(一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上搗細羅為散,以黑豆煎,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溫酒下三十丸,忌豬肉毒魚等。

治肝臟風毒,流注腳膝,筋脈攣急,疼痛,宜用野葛膏摩之方。
野葛(二兩銼) 蛇銜(二兩) 犀角屑(一兩) 川烏頭(一兩去皮臍) 桔梗(二兩去蘆)茵芋去殼) 川升麻(黃(二兩)雄黃
上件藥,細銼,以酒五升,漬藥一宿,以不中水豬膏五斤,以前藥同於鐺中,炭火上煎之,令

治肝風冷轉筋諸方

夫轉筋者,肝臟氣虛,風冷搏於筋故也。手足之三陰三陽之筋,皆起於手足指,而並絡於身

治肝虛風冷所搏,轉筋不止,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沉香(一兩) 桂心(一兩) 木瓜(一兩半) 高良薑(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忌雞豬毒魚大蒜等。

治肝風冷,兩腳轉筋,攣急疼痛,宜服雞舌香散方。
雞舌香(一兩) 白豆蔻(半兩去皮) 木香(半兩) 木瓜(一兩)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炒)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肝臟風冷,轉筋不止,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一兩) 草豆蔻(一兩去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丁香(半兩) 檳榔(半兩)木瓜(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忌豬肉毒魚等。

治肝虛,轉筋入腹,悶絕,體冷,宜服此方。
雞糞(一合微炒) 白豆蔻(一分去殼) 胡椒(一錢) 桂心(半兩) 木瓜(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肝風冷轉筋,四肢厥冷,宜服白豆蔻散方。
白豆蔻(一兩去皮) 高良薑(一兩銼) 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木瓜〔一兩(三分)〕沉香(一兩) 當歸(三分銼微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忌雞豬魚蒜等。

治肝風冷,轉筋入腹,手足逆冷,宜服木瓜丸方。
木瓜(五顆大者)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熟艾(半兩銼微炒) 木香(半兩) 桂心(一兩) 訶黎勒皮(一兩煨) 人參(半兩去蘆頭) 肉豆蔻(半兩去殼) 濃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 白朮(一兩) 高良薑(半兩銼) 鹽(二兩濕紙裹燒令赤通)
上件藥,搗羅為末,切木瓜頭,去卻瓤,內諸藥末,卻以截下木瓜蓋卻,以竹丁簽定,於甑薑湯

治肝虛冷,轉筋不止,宜用高良薑湯淋蘸方。
高良薑(三兩) 木瓜(二枚) 杉木節(五兩) 川椒(一兩去目) 蒴 (五兩) 蓼葉(五兩)上細銼,以水一斗五升,煎取八升,去滓,入醋半升,攪令勻,及熱,內於杉木桶中,淋蘸兩腳,兼以綿 藥汁,裹轉筋處,立止。

治肝風虛,轉筋入腹方。
上以雞糞白,乾者,為末,每服一錢,以熱酒調下。

治遍體轉筋入腹,不可奈何者方。
上用熱湯三斗,入鹽半升,稍熱漬之,極效。

治肝虛轉筋方。
赤蓼莖葉(切三合)
上以水一大盞,酒三合,煎至四合,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膽虛冷諸方

夫膽合於肝,足少陽是其經也。為清淨之府,謀慮出焉,若虛則生寒,寒則恐畏,不能獨臥數好

治膽虛冷,目眩頭疼,心神恐畏,不能獨處,胸中滿悶,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 遠志(三分去心) 防風(三分去蘆頭) 細辛(三分) 白朮(三分)前胡(三分殼(半兩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膽虛冷,精神不守,頭目昏眩,恆多恐畏,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 羌活(一兩) 柏子仁(三分) 白芍藥(半兩) 茯神(三分)熟乾地黃蘆頭) 黃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豬魚等。

治膽虛冷,恆多恐畏,不能獨臥,心下澹澹,如人將捕,頭目不利,胸中滿悶,宜服人參
人參(一兩去蘆頭)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五味子(三分) 桂心(三分) 柏子仁(一兩) 山茱萸(三分) 甘菊花(三分) 茯神(三分) 枸杞子(三分) 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以溫酒調下,不計時候服。

治膽虛冷,精神不守,喜多恐懼,目暗頭昏,四肢不利,宜服薯蕷丸方。
薯蕷(一兩) 白茯苓〔一(三)分〕 決明子(三分) 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焙乾別搗為末) 天山茱萸(三分)棗仁(三分微炒)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溫酒下,空心及晚食前服。

治膽虛冷,神思昏沉,頭旋目暗,宜服決明丸方。
決明子(一兩)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 柏子仁(一兩) 熟乾地黃(一兩) 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焙乾別搗為末) 枸杞子(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溫酒下,空心及晚食前服

治膽實熱諸方

夫膽是肝之府,若肝氣有餘,膽實,實則生熱,熱則精神驚悸不安,起臥不定,胸中冒悶,身體習習,眉頭傾萎,口吐苦汁,心煩咽乾,此是膽實熱之候。

治膽實熱,胸中冒悶,精神不守,宜服瀉熱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半兩去心) 地骨皮(半兩) 黃芩(半兩) 茯神(半兩) 川大黃(半兩銼微炒)川升麻(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羚羊角屑(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忌炙爆物。

治膽實熱,精神不守,宜服梔子散方。
梔子仁(二十一枚) 川升麻(三分) 黃芩(三分) 大青(三分) 茯神(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篩搗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三二沸,每於食後溫服,忌熱面炙爆等。

治膽實熱,心神驚悸,小便不利,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葵子(半兩) 黃芩(三分) 赤茯苓(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膽實,久有伏熱,精神驚悸不安,宜服甘菊花散方。
甘菊花(一兩) 牛黃(半兩細研如粉) 犀角屑〔三(二)分〕 鐵粉(半兩) 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黃連(三分去鬚) 鉛霜(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搗細羅為散,入牛黃,更同研令勻,每於食後,以竹瀝調下一錢,或金銀煎湯,調下亦得。

治膽實熱,精神不安,起臥不定,口中多苦,宜服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一兩) 青羊角屑(半兩) 熊膽(一分) 蛇黃(半兩搗碎細研如粉) 青黛(一分 別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更同研令勻,用黃牛膽汁和丸,如無黃牛膽,即用大羊膽和丸,如綠豆大,每於食後,煎竹葉湯下七丸,忌炙爆壅熱物。

治膽虛不得睡諸方

夫膽虛不得睡者,是五臟虛邪之氣,干淫於心,心有憂恚,伏氣在膽,所以睡臥不安,心多衛未

治膽虛不得睡,神思不寧,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 柏子仁(半兩) 酸棗仁(一兩微炒) 黃耆(一兩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熟乾地黃(半兩) 遠志(半兩去心) 五味子(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治膽虛不得睡,宜服酸棗仁丸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 地榆皮(一兩) 茯神(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糯米粥飲下三十丸。

治膽虛不得睡,四肢無力,宜服鱉甲丸方。
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 ) 酸棗仁(一兩去苗) 羌活(一兩) 黃耆(一兩銼) 牛膝(一兩去苗) 人參(一兩去蘆頭) 五味子(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暖酒下二十丸,忌莧菜。

治膽虛不睡,酸棗仁煎方。
酸棗仁(五兩微炒搗羅為末取二兩半其滓不用) 乳香(三兩研如粉) 蜜(四兩) 牛黃(一分研) 糯米(二合炒黃杵末) 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用酒一中盞,和蜜等一處,慢火煎如稀餅(餳),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一茶匙。

治膽虛睡臥不安,心多驚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茯苓(一兩) 朱砂(半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朱砂同研令勻,每服一錢,以竹葉湯(清粥飲)調下(二錢),不計時候。

又方。
酸棗仁(一兩炒令香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竹葉湯調下,不計時候。

治膽熱多睡諸方

夫膽熱多睡者,由榮衛氣澀,陰陽不和,胸膈多痰,臟腑壅滯,致使精神昏濁,晝夜耽眠,此皆積熱不除,肝膽氣實,故令多睡也。

治膽熱,心胸煩壅,多睡,頭目昏重,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木通(三分銼) 甘草(半兩(半兩湯浸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忌羊血。

治膽熱,神思不爽,昏悶如睡(醉),多睡少起,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蘚皮(半兩) 地骨皮(一兩) 黃芩(一兩)酸棗仁(半兩生用) 沙參(半兩去蘆頭) 羚羊角屑(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膽熱,心神昏悶,多睡,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牛黃(一分細研如粉) 羌活〔三(一)分〕 遠志(三分去心) 川升麻(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犀角屑(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薄荷溫水,調下一錢,忌豬肉溫(濕)面等。

治膽熱多睡,遠志丸方。
遠志(三分去心) 人參(一兩去蘆頭) 苦參(三分銼) 馬頭骨灰(三分) 茯神(三分)菖蒲(半兩) 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鐵粉(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朱砂等令勻,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木通湯下十丸。

又方。
馬頭骨灰(一兩) 鐵粉(一兩) 朱砂(半兩研水飛過) 龍腦(半分)
上件藥,同研令勻,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竹葉溫湯下,食後服。

卷第四

心臟論

論曰︰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征,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在臭為焦,在蟲為羽,在液為汗,在性為禮,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其在臟為神,兩精相搏謂之神,神者精氣之化成也。故心者火也。王於夏,手少陰是其經,與小腸手陽明合,小腸為腑,而主表,心為臟而主裡,心氣盛為神有餘,則病骨肉痛,胸中多滿,脅下及腰背肩胛兩臂間痛,喜笑不休,是心氣之實也。則宜瀉之,心氣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喜憂悲,是心氣之虛也。則宜補之,夏心脈來,浮大而數者,是平脈也。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心,水之克火,大逆不可治也。反得弦而長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克子,雖病當愈,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心,子之克母,雖病可治,反得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克火,雖病不死,心脈來,累累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死,真心脈至,牢而搏,如循薏苡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澤,毛折者,死矣。

治心虛補心諸方

夫心虛則生寒,寒則陰氣盛,陰盛則血脈虛少,而多恐畏,情緒不樂,心腹暴痛,時唾清涎,心膈脹滿,好忘多驚,夢寐飛揚,精神離散,其脈浮而虛者,是其候也。

治心氣虛,驚悸喜忘,不思飲食,宜服遠志散方。
遠志(半兩去心) 菖蒲(半兩) 鐵精(半兩) 桂心(三分) 黃耆〔一兩(銼)〕防風(三分去蘆頭 地黃(三分)味子(半兩) 麥門冬(三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氣虛,憂恐恍惚,心腹痛,脹滿,食少,宜服熟乾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三分) 遠志(半兩去心) 菖蒲(一兩)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芎(半兩) 桂心(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茯苓(一兩) 白芍藥(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氣虛損,志意不定,腰脊腹脅相引痛,不能俯仰,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當歸(三分銼微炒) 白茯苓(三分) 遠志(半兩去(三分炮裂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飴糖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心氣虛苦悲,恐驚悸恍惚,謬忘,心中煩悶,面目或赤、或黃,羸瘦,宜服紫石英散
紫石英(二兩細研如粉) 桂心(二兩) 白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朮(半兩)黃耆(半兩銼) 熟乾地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氣虛寒,心膈脹滿,悲思憂愁,宜服白茯苓散方。
白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防風(半兩去蘆頭) 桂心(三分) 遠志(半兩去心)桔 兩) 半夏(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虛恐畏,脅腹暴痛,志意不樂,宜服薯蕷丸方。
薯蕷(一兩半) 遠志(半兩去心) 柏子仁(一兩) 沉香(一兩) 茯神(一兩) 熟乾地黃(一兩半)兩炙微赤銼) 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心實瀉心諸方

夫心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盛則衛氣不行,榮氣不通,遂令熱毒稽留,心神煩亂,面赤身熱,口舌生瘡,咽燥頭疼,喜笑,恐悸,手心熱,滿汗出,衄血,其脈洪實相搏者,是其候也。

治心實熱,驚悸喜笑,心神不安,泄熱安心沙參散方。
沙參(一兩去蘆頭) 白薇(一兩) 石膏(二兩半) 川芒硝(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茯神(一兩) 梔子仁(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羚羊角屑(一兩) 子芩(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黃汁一合、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每於食後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心實熱,多驚夢(多)喜,畏懼不安,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鬚) 石膏(二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知母(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梔子仁(一兩) 赤芍藥(一兩) 犀角屑(一兩) 茯神(一兩) 紫菀(一兩去苗土) 川芒硝(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生地黃半合,更煎一兩沸,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氣實熱,煩悶不安,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木通(三分銼) 川升麻(三分) 葳蕤(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紫菀(三分去苗土)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子芩(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實熱,或欲吐,吐而不出,煩悶,喘急頭痛,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四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葛根(半兩銼) 地骨皮(二兩) 梔子仁(三十枚) 赤茯苓(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小麥與豉各五十粒,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實熱,口乾煩渴,眠臥不安,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 木通(一兩銼) 黃連(一兩去鬚) 麥門冬(一兩去心) 川升麻(一兩) 知母(一兩) 子芩(一兩) 川芒硝(一兩) 羚羊角屑(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臟實熱,上焦壅滯,口舌生瘡,恆多煩渴,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地骨皮(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葛根(一兩銼)黃連(一兩去鬚) 赤芍藥(一兩) 黃芩(一兩) 川升麻(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臟實熱,身體煩疼,口乾多燥,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赤芍藥(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知母(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臟實熱,驚怖,痰隔不下食,宜服遠志散方。
遠志(一兩去心) 生乾地黃(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旋複花(半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氣不足諸方

夫人臟腑充實,氣血和平,榮衛通流,陰陽調順,則心神安靜,疾無所生也。若血脈虛損,神性勞傷,則多恐畏,喜怒,心煩,咽痛口乾,精神恍惚,此皆心氣不足之所致也。

治心氣不足,或喜或悲,時時嗔怒煩悶,或鼻衄,眼目黃赤,或獨言語,不自覺知,咽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茯苓(一兩) 子芩(半兩) 桂心(半兩) 白朮(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射干(半兩) 川升麻(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紫石英(一兩細研如粉)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心氣不足,恍恍惚惚,朝差暮甚,驚悸,心中憧憧,胸滿,不下食飲,陰陽氣虛,脾
熟乾地黃(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龍骨(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遍,去滑)茯神(一兩) 遠志(半兩去心)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朮(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白粳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悲怒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嘔吐,舌
紫石英(一兩細研如粉) 熟乾地黃(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紫蘇莖葉(半兩)遠志(半兩小豆(一合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於溫漸漸服之。

治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怒,獨話(語),多夢,不自覺知,咽喉痛,時吐血,舌本強
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茯苓(一兩) 紫菀(三分去苗土)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赤小豆(半兩炒熟) 紫石英(一兩細研如粉) 桂心(三分) 人參〔二(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微溫漸漸服之。

治心氣不足,虛悸恐畏,悲怒恍惚,心神不定,惕惕而驚,宜服紫石英散方。
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 遠志(去心) 赤小豆(炒熟) 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心地黃(以上各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心氣不足,驚悸多忘,宜服遠志丸方。
遠志(一兩去心)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赤石脂(一兩) 熟乾地黃(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茯神(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朮〔一(三)分〕 薯蕷(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心氣不足,多驚悸,耳目不明,及健忘,宜服人參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茯神(一兩) 龍齒(一兩) 遠志(一兩去心) 黃耆(一兩銼) 菖蒲(一兩) 赤石脂(一兩) 熟乾地黃(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心臟中風諸方

夫體虛之人,腠理疏泄,風邪外傷,搏於血脈,入於手少陰之經,則心神顛倒,言語謇澀,舌強口乾,面赤頭痛,翕翕發熱,胸背拘急,手心熱盛,但多偃臥,不得傾側,忪悸汗出,恍惚不安,此皆風邪傷於心經,致有斯候,故曰︰心中風也。

治心臟中風,虛寒寒顫,心驚掣悸,語聲混濁,口 冒昧好笑,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白朮(一兩) 防風(一兩去蘆頭) 桂心(三分) 川升麻(三分) 芎(一兩)歸(三分銼,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荊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語澀昏悶,四肢沉重,精神不守,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 羌活(一兩) 蔓荊子(三分) 龍齒(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薏苡仁(三分) 防風 犀角屑(三分)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語澀昏昧,四肢不利,翕翕發熱,胸中煩悸,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沙參(三分去蘆頭) 羌活(三分) 甘菊花(三分)麻黃(二 湯浸,去皮尖、雙門冬(三分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言語謇澀,恍惚驚悸,神志錯亂,面赤心煩,四肢不利,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獨活三分 赤茯苓三分 黃耆(三分銼) 黃芩(三分去心) 葛根(三分參(三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虛煩,目旋眩,恍惚不定,宜服沙參散方。
沙參(三分去蘆頭) 麥門冬(半兩去心) 石膏(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人參(三分去羊角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冒昧不知,胸背拘急,心煩語澀,翕翕發熱,時自汗出,四肢不利,宜服
茯神(三分) 獨活(三分) 當歸(三分銼,微炒) 桂心(三分)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精神昏昧,煩熱多汗,口乾面赤,驚悸頭痛,宜服葳蕤散方。
葳蕤(一兩) 薏苡仁(一兩) 白蘚皮(三分) 麥門冬(一兩去心) 茯神(三分)犀角屑(三分) 石膏(一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 遠志(三分去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心神恍惚,恐畏悶亂,不得睡臥,志意不定,言語錯誤,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 犀角屑(一分) 朱砂(半兩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羚羊角屑(一分)防沙參(一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一錢,煎麥門冬湯調下,不計時候服。

治心臟中風驚悸,言語混濁,煩熱恍惚,心神不安,宜服防風丸方。
防風(三分去蘆頭) 茯神(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麥門冬(一分去心,焙) 天麻(三分) 白蘚皮(一兩) 薏苡仁(三分) 小草(三分) 犀角屑(一兩) 天竺黃(三分) 牛黃(一分研入)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牛黃,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糯米飲下二十丸。

治心臟中風,手足驚掣,心神狂亂,恍惚煩悶,言語謇澀,宜服朱砂丸方。
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龍齒(一兩) 犀角屑(一兩) 天麻(一兩去蘆頭) 秦艽(三分去 芩(半兩)鐵霜(三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入乳缽內,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粳米粥飲下二十丸。

治心臟中風,言語顛倒,神思錯亂,頭面心胸煩熱,或時舌強語澀,忪悸不安,宜服犀
犀角屑(三分) 天麻(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遠志(三分去心) 羌活(三分) 沙參(三分葳蕤(三分)黃(一分細研) 朱砂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十五丸。

治心臟風邪諸方

夫心為帝王,神之所舍,諸臟之主,不受外邪,若人動止非宜,寒暄失節,臟腑內損,氣血外傷,風邪乘虛入於心經,則令人心神不定,性識失常,乍喜乍驚,或歌或笑,散,悲樂不常,故名風邪也。

治心臟風邪,有如鬼語,悶亂恍惚,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犀角屑(三分) 赤茯苓(三分) 菖蒲(三分) 鬼箭羽(三分) 龍齒(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風邪,見鬼妄語,有所見聞,心悸恍惚,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菖蒲(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赤小豆(四十五粒炒熱熟) 遠志(半兩去心) 黃連(半兩去鬚) 沙參(半兩去蘆頭)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風邪,恍惚迷悶,飲食不下,宜服柏子仁散方。
柏子仁 桂心 赤芍藥 半夏〔湯浸(洗)七遍,去滑〕 人參(去蘆頭) 當歸(銼,微炒)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風邪,神思恍惚,悲愁憂恚,喜怒失常,宜服楊上寄生散方。
楊上寄生 菖蒲 細辛 附子(炮裂,去皮臍) 乾薑(炮裂,銼) 天雄(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

治心臟風邪,恍惚失常,言語錯亂,宜服防葵散方。
防葵 人參(去蘆頭) 貫眾 遠志(去心) 茯神 犀角屑 天雄(炮裂,去皮臍) 防風(去蘆頭) 桂心(以上各一兩) 甘草〔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風虛邪氣,恍惚悲泣,狂走如有神鬼之狀,身體強直,或疼痛,口噤喉痺,水漿
菖蒲 秦艽(去苗) 桂心 當歸(銼微炒) 蔓荊子 人參(去蘆頭) 附子(炮裂,去皮臍)脂白茯苓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放溫漸漸服之。

治心臟風邪,發動無常,驚悸叫喚,不避水火,宜服虎睛散方。
虎睛(一對酒浸一宿,微炙) 赤茯苓 桂心 防風(去蘆頭) 獨活 人參(去蘆頭)甘露蜂房(微炙) 石長生 楓上寄生(以上各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煎金銀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風邪,神魂恍惚,心煩語澀,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細研) 龍腦(細研) 朱砂(細研) 雄黃(細研) 麝香(細研以上各一分)沙參(去蘆頭) 獨活 羚羊角屑 犀角屑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黃) 蟬殼 天竺黃(細研)防風(去蘆頭) 柏子仁 細辛 麥門冬(去心,焙) 茯神 人參(去蘆頭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煎金銀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風邪氣,神思不安,悲啼歌笑,志意不定,精神恍惚,宜服禹余糧散方。
禹余糧(一兩半燒醋淬三遍) 白芍藥(一兩半) 石膏(一兩半) 牡蠣(一兩半燒為粉)秦艽參(去蘆(細研如粉以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麥門冬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風邪,狂亂失志,不得安定,宜服牛黃丸方。
牛黃(三分細研如粉) 鐵精(三分細研如粉) 金銀箔(各五十片細研如粉) 石膏(三分)龍齒(三分細研如粉) 地骨皮(三分) 茯神(一兩) 川升麻(三分) 玄參(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藥(三分)生乾地黃(睛(一對酒浸一宿,微炙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煎地骨皮湯下十丸。

治心臟風邪,恍惚,夜臥驚恐,不得眠臥,宜服真珠丸方。
真珠(一兩細研如粉) 玳瑁(一兩) 雄黃(半兩細研如粉) 虎睛(一對酒浸一宿,微炙)黃(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溫酒下十丸。

治心臟風邪,恍惚狂言,意志不定,宜服此方。
金箔(二百片) 鐵粉(半兩)
上件藥,以新小鐺子中,先布金箔重重,以粉隔之,然用牛乳一小盞子,用文火煎至乳盡,金箔如泥,即成,便以火上焙乾,研為末,用蒸餅和,丸如小豆大,每服,食後用新汲水下五丸。

治心風狂言諸方

夫風熱搏於陽經,入於血脈,血實則生熱,榮氣溢塞,不能通流,遂使心神煩亂也。心主於神,候於舌,神是心主,舌是心官,語言機關,皆由心出,今神(心)既壅熱,又風邪相攻,故令真性錯亂,精神不守,遂則狂言也。

治心風狂言,恍惚恐懼,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川升麻 白蘚皮 沙參(去蘆頭以上各半兩) 龍齒(一兩) 石膏(二兩) 遠志(一兩去心) 犀角屑(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心風煩躁狂言,胸膈壅滯,神思不安,宜服朱砂散方。
朱砂(一兩細研如粉) 牛黃(一分細研) 龍腦(一分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茯神(一兩)門冬(一兩 黃(一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煎金銀湯調下一錢。

治心風熱狂言,神思不定,口乾煩悶,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 朱砂(三分細研如粉) 犀角屑(三分) 茯神(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分) 天竺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於食後,以薄荷湯調下一錢。

治心風狂語,神思不安,如見鬼神,宜服真珠散方。
真珠(一分細研) 水精(一分細研) 鉛霜(一分細研) 人參(一兩去蘆頭,為末)朱砂(一分細研
上件藥,都令勻,每於食後,薄荷湯調下半錢。

治心風狂言多驚,迷悶恍惚,宜服此鎮心丸方。
犀角屑(一兩) 天竺黃(半兩細研) 朱砂(半兩細研如粉) 鉛霜(一分細研) 牛黃(一分(半兩去心)生乾地黃(半兩) 龍膽(半兩去蘆頭) 鐵粉(三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豆大,每服不計時候,煎竹葉湯下七丸。

治心風狂語錯亂,似如邪魔,發作有時,宜服七寶鎮心丸方。
玉屑(一兩) 真珠(半兩細研如粉) 琥珀(半兩細研如粉) 金屑(一兩) 銀屑(一兩)雄黃(半志(一兩去丹(半兩)龍齒門冬(一兩去心,焙黃(一分細研) 麝香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五丸。

治心臟風熱,上衝頭面,心系攣(牽)急,時時驚恐,狂言不定,神志不安,宜服犀角丸方。
犀角屑(三分) 防風(半兩去蘆頭) 人參(半兩去蘆頭) 川升麻(半兩) 檳榔(半兩)天竺黃兩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溫水下二十丸。

治心風恍惚諸方

夫心臟者,神之所止也。安靜則神爽,煩亂則病生,是以虛損之人,血氣不足,風邪所乘,入於手少陰之經,則神思不安,志意錯亂,故令恍惚也。

治心風恍惚驚恐,心氣不安,宜服龍齒散方。
龍齒(三分細研如粉) 漢防己(三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 黃耆(三分銼) 人參(一兩去心(三分)生乾地仁,麩炒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先以水一大盞,入銀一兩,煎至六分,去銀;次入藥末四錢,又煎至四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風虛悸,恍惚多忘,驚恐,宜服沙參散方。
沙參(三分去蘆頭) 白茯苓(三分) 遠志(半兩去心) 犀角屑(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防風(半兩去蘆頭) 龍齒(一兩) 天門冬(一兩去心) 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風虛煩,神思恍惚不安,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 龍骨(一兩) 防風(一兩去蘆頭) 遠志(一兩去心) 茯神(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牡蠣(一兩半燒為粉)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風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寐驚厭,宜服大定心散方。
人參(去蘆頭) 茯神 熟乾地黃 遠志(去心) 龍齒 白朮 琥珀 白芍藥 紫菀(淨去苗土) 防風(去蘆頭) 赤石脂(以上各一兩) 柏子仁(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風煩熱,恍惚,狂言妄語,時複驚恐,不自覺知,發作有時,宜服小草散方。
小草(一兩) 柏子仁(一兩) 犀角屑(半兩) 赤茯苓(一兩) 鐵精(一兩細研)龍齒(三分細研) 天竺黃(一兩細研) 生乾地黃(一兩) 琥珀末(一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竺黃(竹葉)湯調下一錢。

治心風恍惚,驚恐妄語,忽喜忽,悲傷不樂,宜服龍骨散方。
龍骨(一兩) 牡蠣粉(一兩半) 遠志(三分去心) 白茯苓(一兩) 柏子仁(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寒水石(一兩) 犀角屑(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金銀湯放溫,調下一錢。

治心風恍惚妄語,有所見聞,心悸,志意不定,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小豆(半兩) 菖蒲(三分) 龍骨(角)(一兩) 犀角屑(一兩) 鐵粉(半兩研) 金箔(三十片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金銀湯放溫,調下一錢。

治心風恍惚,驚恐失常,或 恚悲愁,情意不樂,宜服鎮心丸方。
紫石英(細研,水飛過) 朱砂(細研,水飛過) 白石英(細研,水飛過) 龍齒(細研)人參(去蘆頭) 細辛 赤箭 天門冬(去心,焙) 熟乾地黃 白茯苓 犀角屑 沙參(去蘆頭) 菖蒲 防風(去蘆頭)(以上各一兩) 遠志(半兩去心)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入乳缽內,更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心臟風虛驚悸諸方

夫心虛則多驚,膽虛則多恐,此皆氣血不實,腑臟虛傷,風邪所干,入於經絡,心既不足,膽氣衰微,故令神思恐怯而多驚悸也。

治心臟風虛,驚悸好忘,恍惚,安定神志,白茯苓散方。
白茯苓(一兩) 遠志(三分去心) 甘草(二分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三分銼)麥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風虛,驚悸失常,或喜或怒,神思不安,宜服龍齒散方。
龍齒(一兩) 遠志(半兩去心) 茯神(一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人參(三分去蘆頭) 麥門冬(三分去心) 羚羊角屑(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風虛,四肢驚掣,心忪恐悸,或狂呼(叫)急(妄)走,如見鬼神,狀似癲癇,時時
茯神(一兩) 龍齒(二兩) 川升麻(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白蘚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三分)羚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風虛,驚悸失志,或 恚悲愁,志意不樂,惕惕若驚怖,宜服紫石英散方。
紫石英〔一(半)兩細研,水飛過〕 防風(三分去蘆頭) 朱砂(一兩細研如粉) 龍骨(一兩)屑(三分)遠志(細研如粉)牛黃(一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煎棗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風虛驚悸,恍惚悲愁,妄語失志,宜服鐵精丸方。
鐵精(一兩細研如粉) 人參(三分去蘆頭) 白茯苓(三分) 遠志(三分去心) 龍齒(一兩乾地黃(一兩)石脂(三分)白朮(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粥飲下三十丸。

治心臟風虛,驚悸心忪,常多健忘,宜服茯神丸方。
茯神(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熟乾地黃(一兩) 龍齒(一兩半角屑(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粥飲下二十丸。

治心臟風虛,多驚悸,喜怒不安,宜服遠志丸方。
遠志(三分去心) 白朮(三分) 龍骨(一兩) 牛黃(半兩細研) 紫葳(半兩) 虎睛(一對酒浸兩) 麥門冬(三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牛黃,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二十丸。

治心臟風虛,心忪驚悸,或因憂慮之後,時有恍惚,心神不安,宜服人參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茯神(一兩半) 龍齒(一兩細研如粉) 白朮(半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乾地黃(一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心臟風虛,多驚悸,神思昏亂,志意不定,鎮心熟乾地黃丸方。
熟乾地黃(三分) 前胡(半兩去蘆頭) 柏子仁(半兩) 鐵精(一兩細研) 白茯苓(三分)澤瀉(三分) 人參(焙) 遠志(半兩研,水飛過)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十丸。

治心臟風虛,驚悸心忪,或夜間狂言,恆常憂怕,或如見鬼神,恍惚不定,宜服虎睛丸
虎睛(一對酒浸一宿微炙搗) 金箔(五十片細研) 銀箔(五十片細研) 光明砂(半兩細研) 雄黃(半兩細研)齒(半兩細研) 麝香(半兩細研
上件藥,都研如面,以煮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七丸。

治心臟風熱諸方

夫心屬火,主於血,血實則生熱,風邪搏於陽經,傷於血脈,榮氣不行,心臟壅滯,邪熱之氣,稽留不散,則令心胸煩亂,語錯多驚,故名風熱也。

治心臟風熱,心煩舌澀,口乾語錯,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 犀角屑(半兩) 龍膽(半兩去蘆頭) 麥門冬(三分去心) 玄參(三分)黃芩頭) 石膏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心臟風熱,口乾舌澀,心神煩悶,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半兩細研) 犀角屑(半兩) 川升麻(半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玄明粉(三分) 鉛霜(半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更都研令勻,食後,煎麥門冬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風熱,心神恍惚,煩躁多驚,不得眠臥,宜服龍齒散方。
龍齒(半兩細研) 朱砂(一兩細研如粉) 牛黃(一分研入) 細辛(一兩) 龍腦(一分細研)麩炒微黃,去麻(一兩)子芩(一花(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食後煎竹葉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久積風熱,臟腑壅滯,口乾舌縮,神思不安,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 朱砂(細研如粉) 防風(去蘆頭) 細辛 天竺黃(細研) 茯神 龍腦(一分細研) 川大黃(銼碎微炒) 羌活 麥門冬(去心焙) 赤芍藥 白僵蠶(微炒) 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煎竹葉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風熱頭痛,面赤心煩,時多驚恐,精神錯亂,宜服鐵粉散方。
鐵粉(一兩細研) 金箔(五十片細研) 人參(半兩去蘆頭) 龍齒(一兩細研) 琥珀(一兩蕤(半兩)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薄荷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風熱,胸中煩滿,神思不安,宜服牛黃丸方。
牛黃〔三(一)分細研如粉〕  朱砂(三分細研如粉) 天竺黃(一兩細研) 龍腦(一錢細研)分去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湯嚼下十丸。

治心臟風熱,多驚恍惚,煩躁語澀,宜服朱砂丸方。
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龍腦(一分細研) 牛黃(一分細研) 龍齒(一兩細研) 天竺黃(一兩細研) 金銀箔(各一百片細研) 虎睛(三對酒浸一宿微炙) 馬牙硝(一兩)麝香心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湯嚼下十丸。

治心熱多汗諸方

夫血脈充塞,榮衛不行,心氣壅實,上焦煩熱,即多汗也。心象於火,其液為汗,今陽氣發泄妄行,故令汗出也。

治心氣壅熱,手心頭面多汗,胸中煩滿,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龍骨 麥門冬(去心) 黃耆(銼) 地骨皮 茯神 人參(去蘆頭)麻黃根遠志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忌炙烤熱面。

治心實熱,血脈壅滯,口乾心燥,常多汗出,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寒水石(一兩) 川升麻(半兩) 犀角屑(半兩) 生乾地黃(半兩) 天竺黃(半兩細研) 麻黃根(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竹葉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壅滯,或時煩熱,頻多汗出,宜服地骨皮丸方。
地骨皮(三分) 柴胡(一兩去苗) 子芩(一兩) 生乾地黃(一兩) 麻黃根(一兩) 麥門冬(半兩參(一兩去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淡竹葉湯下三十丸。

治心臟壅熱,口舌乾燥,常多汗出,宜服石膏丸方。
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 栝蔞根(一兩) 烏梅肉(一兩) 葛根(一兩銼) 牡蠣粉(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天竺黃(一兩細研) 麻黃根(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下二十丸。

治心熱汗出不止,宜服牡蠣散方。
牡蠣粉(一兩) 寒水石(一兩) 鉛霜(半兩細研) 朱砂(半兩細研如面) 甘草末(半分生用) 故扇灰(半分)
上件藥,同入乳缽,研令細,每服半錢,以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服。

治心胸煩熱諸方

夫心氣盛實,氣血壅澀,陰陽不通,榮衛隔塞,上焦壅滯,故令心胸煩熱也。(按︰以下第一方缺方名及症狀,)地骨皮(一兩) 葳蕤(一兩) 玄參(一兩) 黃耆(一兩銼) 子芩(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川升麻(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用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蜜各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胸煩熱,渴逆頭痛,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 葛根(半兩銼) 黃芩(半兩) 赤芍藥(半兩) 石膏(二兩) 麥門冬(三分去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柴胡(一兩去苗) 赤茯苓(一兩) 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豉三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胸煩熱,眠臥不安,或大小腸不利,口舌生瘡,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黃芩(三分) 大青(半兩) 黃連(半兩去鬚) 川芒硝(一兩) 犀角屑(半兩) 升麻(半兩) 小草(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心胸煩熱,頭疼目澀,煩渴不止,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 赤茯苓(一兩) 石膏(二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半兩銼) 甘菊花(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二七粒,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胸煩熱,不思飲食,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沙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黃耆(一兩銼) 地骨皮(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 柴胡(一兩去蘆頭) 羚羊角屑(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胸煩熱,口舌乾燥,心神不利,宜服真珠散方。
真珠粉 琥珀末 寒水石 天竺黃 馬牙硝(半分) 鐵粉 朱砂 甘草末(半分生用)栝
上件藥,同研令細,每服半錢,不計時候,以竹葉湯放溫調下。

治心胸煩熱,口乾舌澀,心神壅悶,宜服含化玉液丸方。
寒水石(一兩研) 石膏(一兩研如粉) 葛根(一兩) 栝蔞根(一兩) 烏梅肉(半兩炒)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赤茯苓(一兩) 龍腦(一錢研入)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薄棉裹,含化咽津。

治心胸煩熱,不得安定,宜服甘露散方。
甘草(半斤) 不灰木(半斤)
上件藥,須是臘月內預辦,修合取冰雪水浸過,陰乾,又投入水中,如此三、二十度後,陰令極乾,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一錢。

補心益智及治健忘諸方

夫心者,精神之本,意智之根,常欲清虛,不欲昏昧,昏昧則氣濁,氣濁則神亂,心神亂則血脈不榮,氣血俱虛,精神離散,恆多憂慮,耳目不聰,故令心智不利而健忘也。

補心虛,治健忘,久服聰明益智,茯神散方。
茯神(三分) 熟乾地黃(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龍骨(三分) 菖蒲(三分)遠志(半兩去心) 天門冬(一兩去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孔子大聖智補心虛健忘助神枕中方。
龜甲(塗酥炙令黃) 龍骨 遠志 菖蒲(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一錢。

補心定志,益智明目,遠志散方。
遠志(一兩去心) 人參(一兩去蘆頭) 菖蒲(一兩) 白茯苓〔一(三)分〕 決明子(三分) 薯蕷(三分) 桂心(半兩) 熟乾地黃〔二(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一錢。

補心益智,安神強記,薯蕷丸方。
薯蕷(一兩) 牛膝(一兩去心) 遠志(三分去心)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桔梗(三分去蘆頭)兩炮裂,去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補心益智,治健忘,除虛損,菖蒲丸方。
菖蒲(一兩) 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 熟乾地黃(一兩) 白茯苓(三分) 人參(三分志(三分去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溫粥飲下二十丸。

補心益智,強記助神,令身體光潤,人參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石脂(一兩) 杜仲(一兩去粗皮炙令微黃銼) 遠志(一兩去心) 黃耆(三分銼) 白茯苓(二分) 菖蒲(一兩) 桂心(三分) 柏子仁(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溫粥下二十丸。

補心虛,治健忘,令耳目聰明,宜服此方。
菖蒲(二兩) 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如粉) 人參(一兩去蘆頭) 茯神(二兩) 薯蕷(二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遠志(一兩去心) 熟乾地黃(二兩) 赤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

又方
丁酉日,取遠志一分,著衣中,常帶,令人不忘。

又方
甲子日,取一寸九節菖蒲,搗細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一錢。

又方
麻勃(一升取七月七日者) 人參(二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煎(蒸)一炊久,夜欲臥時,以溫粥飲調下一錢。

又方
戊子日,取東引桃枝二七寸,入於枕中枕之,令人不忘。

又方
常以五月五日,日未出時,取東引桃枝三寸,刻作木人,著衣帶中,令人不忘。

治小腸虛冷諸方

夫小腸合於心,手太陽是其經也。為受盛之府,主水液下行也。若虛則生寒,寒則腸中痛,驚跳,乍來乍去,小便數,此則小腸虛冷之候也。

治小腸虛冷,小腹如刀刺,或繞臍結痛,冷汗出,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濃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芎(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小腸虛冷,臍下急痛,小便滑數,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龍骨(一兩) 木香(三分) 當歸〔二(三)分銼,微炒〕 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小腸虛,冷氣,小腹卒痛如刺,胸脅氣滿悶亂,不忍,濃朴散方。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高良薑(一兩銼) 當歸(三分銼,微炒)桂心(一兩) 芎 (三分) 白芍藥(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小腸虛,冷氣,小腹疼痛不可忍,附子丸方。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川烏頭(三分炮裂,去皮臍) 當歸(半兩銼,微炒) 桂心(一香(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小腸虛冷,小便數多,鹿茸丸方。
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 白龍骨(一兩燒過) 桑螵蛸(三分微炒) 椒紅(一兩微炒) 附子(一兩半炮裂,去皮臍) 山茱萸(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鹽湯下二十丸。

治小腸實熱諸方

夫小腸實則生熱,熱則心下急痺,口張,舌上生瘡,身熱來去,汗出,心煩身重,小腹脹急,小便赤澀不利,則是小腸實熱之候也。

治小腸實熱,則心下急痺,口舌生瘡,宜服鬱金散方。
鬱金(一兩) 白附子(三分炮裂) 羌活(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黃連(一兩去鬚) 黃芩(三分)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川升麻(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後煎,麥門冬湯,調下一錢,忌炙爆熱面。

治小腸實熱,小便黃赤,澀結不通,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去鬚) 車前子 木通(銼) (以上各一兩) 漢防己 瞿麥 犀角屑(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小腸實熱,頭面赤,汗多出,小腹不利,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 麥門冬(去心) 赤芍藥 檳榔 生乾地黃 木通(銼) 黃芩(以上各三分)甘草〔二(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小腸實熱,心煩,滿口生瘡,小便赤澀,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瞿麥(三分) 麥門冬(一兩去心) 梔子(三分) 赤茯苓(三分)木通(三分銼)浸,去皮尖、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小腸實熱,心胸煩悶,小便澀,小腹中急痛,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 檳榔 羚羊角屑 赤芍藥 黃芩 當歸(銼,微炒) 車前子(以上各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小腸實熱,口乾舌燥,心胞(胸)煩悶,小便不利,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 黃柏(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犀角屑 栝蔞根 葵子桑根白皮(銼) 木通(銼) 葳蕤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三分) 甘草(半兩炮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小腸實熱,心中煩悶,小便出血,宜服此方。
生地黃(一兩) 蔥白(五莖) 白茅根(一兩)
上件藥,細切,以水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治小腸實熱,小腹脹滿,小便赤澀,宜服海蛤丸方。
海蛤(三分) 漢防己(半兩)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香熟) 檳榔(半兩) 木通(半兩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冬葵根湯,下二十丸。

卷第五

脾臟論

論曰︰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在其於氣也脈微病曰脾病,堅而銳,如鳥之啄,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溜,曰脾死,真脾脈弱而乍疏乍數,然其色青黃不澤,毛折者死矣。

治脾虛補脾諸方

夫脾者,位居中央,王於四季,受水穀之精氣,化氣血以榮華,周養身形,灌溉臟腑者也。霍細

治脾虛身重如石,四肢不舉,食少無力,腹脹腸鳴,神思昏悶,宜服補脾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石斛〔二(三)分去根〕 黃耆(三分銼) 桔梗(三分去蘆頭)白朮(三分分湯浸去白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氣下焦冷,胸中滿悶,不思飲食,脅下痛,宜服此補脾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 五味子(半兩) 白芍藥(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三分) 訶黎勒(半兩煨用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高良薑(三分銼) 熟乾地黃(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氣虛,大腸下泄,腹痛,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宜服補脾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半兩煨用皮) 草豆蔻(三分去皮)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 濃朴(三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氣虛,食飲難消,腹脅氣脹,少思飲食,宜服補脾白豆蔻散方。
白豆蔻(三分去皮) 乾薑(半兩炮裂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術(三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之。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食即欲嘔,水穀不消,或時下痢,四肢無力,宜服補
肉豆蔻(一兩去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朮(三分) 石斛(一兩去根) 肉桂(一兩半砂(三分去皮) 人參〔三兩(分)去蘆頭〕 當歸(半兩銼微炒) 高良薑(三分銼) 木香(半兩) 濃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生薑汁煮棗肉,相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脾虛,肌肉消瘦,面色黃萎,心腹脹滿,水穀不化,飲食無味,四肢少力,或時自利,宜服補脾黃耆丸方。
黃耆(一兩銼) 石斛(一兩去根) 五味子(三分) 肉桂(一兩半去粗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朮(一兩沉香(三分) 高良薑(三分銼) 濃朴浸七遍炒) 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煮棗肉和搗三五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脾虛,心腹脹滿,食少無力,宜服補脾神曲丸方。
神曲(一兩炮微黃)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參(一兩去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酒煮棗肉,和搗三二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治脾實瀉脾諸方

夫脾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氣盛則心胸煩悶,唇口乾焦,身熱頰疼,體重不能轉側,語四

治脾實,胸中滿悶,腹脅壅脹,身熱煩疼,咽喉不利,宜服瀉脾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赤茯苓(三分)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黃湯洗七遍去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頭痛胸滿,腹脅壅滯,不思飲食,宜服瀉脾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二(三)分〕 旋複花(半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石膏(一兩) 桑根白皮(三兩銼) 赤芍藥(半兩)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前胡(半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壅實,口內生瘡,食少心煩,宜服瀉脾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 茯神(一兩) 黃連(一兩去鬚) 柴胡(一兩半去苗)黃芩(三分) 麥門冬(一兩去心) 大青(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脾實熱,頭痛脅滿,煩悶,或渴,唇口乾燥,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柴胡(一兩去苗) 犀角屑(一兩) 栝蔞根(一兩)地骨皮(一兩) 葛根(十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入蜜半合,生地黃汁二合,攪令勻,食後分溫二服。

治脾氣實,四肢不利,頭重目疼,腹脅脹悶,心膈壅滯,少思飲食,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大腹皮(三分銼) 赤芍藥(半兩) 赤茯苓(半兩) 桔梗(半兩去蘆頭) 羚羊角屑(半兩) 旋複花(半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氣實,心腹壅滯,四肢痛悶,兩脅脹滿,大小便不利,宜服羚羊角丸方。
羚羊角屑(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木通(一兩銼) 大麻仁(一兩) 赤茯苓(半兩) 檳榔(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前胡(半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以溫水下二十丸

治脾臟壅實,心胸煩悶,唇口乾燥,喝水不止,宜服麥門冬煎方。
麥門冬汁(半升) 生地黃汁(半升) 蜜(半升) 栝蔞根(二兩) 地骨皮(一兩)黃(一兩兩) 甘草(半兩
上件藥,栝蔞根等搗篩為散,先以水七升,煎取三升,濾去滓,入麥門冬汁等三味,內鍋中,慢火熬如稀餳,以瓷合盛,不計時候,溫服。一合。

治脾氣不足諸方

夫脾受水穀之精,化為氣血,養於臟腑,充於肌膚,若其氣不榮,則不能與胃行其津液,周化。

治脾氣不足,腹脅脹滿,四肢無力,少思飲食,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 五味子(半兩) 白茯苓(一兩) 丁香(半兩)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氣不足,心腹脹滿,不欲飲食,若食則氣滯體重,四肢無力,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丁香(三分) 人參(一兩去蘆頭) 草豆蔻(三分去皮)(三分微炒)黃) 甘草〔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氣不足,心腹脹痛,喜噫吞酸,食則欲嘔,四肢少力,宜服濃朴散方。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肉桂(一兩去粗皮) 當歸(半兩銼微炒) 人參(半兩遍炒令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濕面粘食。

治脾氣不足,四肢不和,腹脅脹滿,或時下痢,飲食難消,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人參(一兩去蘆頭) 當歸(三分銼微炒) 白朮(三分) 乾薑(半兩炮去粗皮塗生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之。

治脾氣不足,體重胸滿,腹脅虛脹,食少無力,水穀不消,或時自痢,宜服白豆蔻丸方
白豆蔻(一兩去皮)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黃耆(一兩銼) 沉香(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實(一兩麩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二丸,空心及晚食前服,忌生冷油膩粘食。

治脾臟中風諸方

夫脾氣虛弱,肌肉不實,則腠理開疏,風邪乘虛入於足太陰之經,則令身體怠惰,多汗惡風不能

治脾臟中風,手足緩弱,舌強語澀,胸膈煩悶,智意恍惚,身體沉重,宜服防風散方,
防風(三分去蘆頭) 麻黃(三分去根節) 人參(三分去蘆頭) 芎 (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棗仁(二分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中風,語音沉濁,舌強不能轉,身重拘急,四肢不舉,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石膏〔一(二)兩〕 赤茯苓(三分) 獨活(三分) 山茱萸(三分)秦艽(薑(半兩炮裂銼杏仁(三分湯浸去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中風,胸膈痰涎,言語不利,翕翕發熱,智意昏濁,宜服獨活散方。
獨活(一兩) 茯神(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羚羊角屑(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中風語澀,四肢難舉,智意不安,心膈煩熱,頭目昏悶,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三分) 犀角屑(三分) 羌活〔三(一)分〕 麥門冬〔三(一)分去心〕 蔓荊子(三分)防風(三分去蘆炒微黃去瓤) 甘草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中風,四肢不舉,心胸痰滯,言語謇澀,頭痛煩熱,咽喉不利,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 茯神(一兩) 羌活(一兩) 薏苡仁(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麥門冬(一兩去心) 旋複花(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中風,肉熱肌痺,淫淫如蟲行,或腠理開,汗大泄,皮膚肉色不澤,唇鼻黃色。
細辛(一兩)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防風(一兩去蘆頭) 石膏〔一(二)兩〕 白朮(一兩) 麻黃(二兩去根節)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粘滑豬雞肉。

治脾臟中風,心腹煩壅,頭面微腫,冷汗出,宜服七聖散方。
天麻(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芎 (半兩) 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地骨皮(半兩) 薏苡仁(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用溫水調下二錢,忌生冷油膩豬雞肉。

治脾臟中風,口面偏斜,語澀虛煩,手臂腰腳不遂,宜服羚羊角丸方。
羚羊角屑(三分) 漢防己(三分) 白芍藥(二分) 檳榔(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茯苓兩炮裂去皮臍)乾地黃(一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忌豬雞肉粘滑物。

治脾臟中風,身體怠惰,四肢緩弱,惡風頭痛,舌本強直,言語謇澀,皮膚頑痺,宜服
天麻(一兩) 獨活(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防風(三分去蘆頭)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三分)羚羊角茯神(三分)分細研)烏蛇肉(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更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十丸,加至十五丸,不計時候服。

治脾臟風壅多涎諸方

夫脾受水穀之精,化為氣血,以養臟腑,灌溉身形,若其氣虛弱,則氣血不榮,肌肉疏泄,風邪乘之於經絡,致陰陽不和,中焦壅疏,痰飲積聚,伏留脾間,故令多涎也。

治脾臟風壅,氣滯多涎,胸膈滿悶,不下飲食,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旋複花(半頭) 麥門冬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濕面飴糖。

治脾臟風壅多涎,心胸不和,頭目昏重,旋複花散方。
旋複花(半兩) 細辛(半兩) 前胡(三分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 犀角屑(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檳榔(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粘食飴糖。

治脾臟風壅痰滯,睡即多涎,頭目胸膈不利,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 旋複花(半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 赤茯苓(三分)前胡(草(半兩炙微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風壅,胸膈痰滯,多吐稠涎,不能下食,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三分) 旋複花(三分)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細辛(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蔓荊子(三分) 桔梗(三分去蘆頭) 羚羊角屑(三分) 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風壅,語澀多涎,宜服牛黃丸方。
牛黃(一分細研) 白附子(一兩炮裂) 天竺黃(一兩細研) 天麻(一兩半) 犀角屑(三分) 鉛霜(半兩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竹瀝下七丸。

治脾臟風壅,胸膈氣滯,痰涎煩悶,神思昏濁,宜服前胡丸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旋複花(半兩) 檳榔(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牛蒡子(一兩微炒) 皂莢(三分去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赤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薄荷湯下二十丸。

治脾臟風壅,咽喉內涎唾如膠,心胸妨悶,語聲不利,宜服壞涎丸方。
白礬(燒灰半兩) 天竺黃(半兩) 半夏〔一兩湯浸(洗)七遍去滑麩炒微黃〕 金箔(五十片) 朱砂(一兩細研以水飛過) 皂莢子仁(半兩微炒)
上件藥,以半夏及皂莢子仁,搗羅為末,與諸藥同研令勻,用爛粟米飯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七丸。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諸方

夫脾與胃,合為受載之府,化穀精氣,灌溉身形,二氣調平,則四肢安暢,若臟腑虛弱,飲食不消,陰陽交爭,冷熱相搏,故令脾胃不和也。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中滿悶,不能下食,四肢少力,宜服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三分去皮) 赤茯苓(一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朮(半兩〔二(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飴糖。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滿悶,四肢無力,痰逆,不思飲食,藿香散方。
藿香(半兩) 訶黎勒(半兩煨用皮) 人參(三分去蘆頭)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半夏豆蔻((一兩去粗皮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飴糖。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虛脹,痰逆,少思飲食,四肢無力,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半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赤茯苓(三分) 白朮(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木花(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薑棗湯調下一錢,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氣滯,不下飲食,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半兩銼) 檳榔(半兩)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桑根白皮(半兩銼)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腹脅脹悶,少思飲食,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 草豆蔻(一兩去皮) 檳榔(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二分) 桔梗(茯苓(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腹脅脹滿,不能飲食,宜服桔梗丸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 白朮(一兩) 檳榔(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二分) 乾薑(陳橘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二十丸。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 痛,脅肋氣滯,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宜服神曲丸方。
神曲(一兩微炒令黃色) 乾薑(半兩炮裂銼) 檳榔(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歸(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橘皮湯下二十丸。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不利,三焦閉塞,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桂心(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兩)檳榔(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痛,不欲飲食,宜服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白朮(半兩) 木香(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乾薑(半兩炮裂銼) 芎 (三分) 當歸(三分銼微炒) 縮砂(半兩去皮)
上件藥,搗篩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二十丸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 痛,嘔逆,不欲食,四肢少力,宜服白豆蔻丸方。
白豆蔻(三分去皮) 黃耆(半兩銼) 赤茯苓(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桂心(半兩)白朮子(半兩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忌生冷油膩飴糖。

治脾氣虛腹脹滿諸方

夫人臟腑不和,脾胃虛弱,陽氣衰於外,陰氣積於內,風冷之氣,搏於脾胃之間,伏留而不散,則食飲不消,故令腹脹滿也。

治脾氣虛,腹脅脹滿,吃食難消,面色萎黃,四肢少力,宜服濃朴丸方。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丁香(半兩) 木香(半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薑(三分炮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粘滑等物。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大腸不調,少思飲食,四肢無力,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白瓤焙) 胡椒(半兩) 桂心(三分)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高良(一兩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食前,以清粥飲調下一錢,忌生冷油膩。

治脾氣虛,腹脅脹滿,四肢不和,面色青黃,不納飲食,宜服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一兩去皮)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兩去粗皮塗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不思飲食,體重無力,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丁香(半兩) 白朮〔二(一)兩〕 草豆蔻(一兩去皮) 枳殼實(半兩麩炒微黃) 木香(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氣虛滯,心腹脹悶,四肢煩疼,少思飲食,宜服益智子散方。
益智子(一兩去皮) 沉香(三分) 赤茯苓(三分)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朮(三分) 檳榔(三分) 紫蘇子(三分微炒)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木香(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不能食,檳榔散方。
檳榔(三分) 白朮(一兩) 草豆蔻(半兩去皮)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丁香(一分) 人參(湯浸去白瓤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一錢,忌生冷油膩。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少思飲食,宜服此方。
蘿卜子(揀子好者五兩炒令熟搗細羅取末一兩餘者有油別爛研如膏) 沉香(一分) 白朮(一分) 草豆蔻(一分去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前蘿卜子末,及別入白砂糖一錢半,同研令勻,每服一錢,抄在口棗大

治脾胃氣虛冷水穀不化諸方

夫人臟腑充實,脾胃和平,則能摧化水穀,而無積滯也。若臟腑不足,為邪冷之氣所乘,雖然飲食,脾胃虛弱,不能消磨,故令水穀不化也。

治脾胃氣虛,積有冷氣,食不消化,面色萎黃,四肢無力,或時吐逆,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半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人參(三分去蘆頭)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柴胡(薑汁炙令香薑(三分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飴糖。

治脾胃虛冷,水穀不化,心腹疼痛,四肢無力,少思飲食,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煨(炒)〕 當歸(三分銼微炒) 乾薑(三分炮裂銼) 濃朴(二兩蘆頭)甘草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之

治脾胃虛冷,食即欲嘔,心腹脹悶,水穀不消,四肢無力,宜服蓽澄茄散方。
蓽澄茄(半兩) 木香(半兩) 白豆蔻(半兩去皮) 白朮(半兩) 檳榔(半兩) 草豆蔻(半兩苓(半兩)(三分) 丁香(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濃朴(一兩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脾胃虛冷,食不消化,腹脅氣脹,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神曲(一兩微炒令黃) 白朮(三分)麥(一熟)干兩去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虛,冷氣,宿食不消,吃物無味,四肢少力,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半兩) 桂心(三分) 白豆蔻(一兩去皮) 乾薑(半兩炮裂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皮塗生薑汁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冷,水穀不化,腹脅脹滿,或時寒極,四肢逆冷,宜服白朮丸方。
白朮(一兩) 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訶黎勒(一兩煨去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細辛(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胃氣虛冷,水穀不化,食即腹脹,胸膈不利,宜服濃朴丸方。
濃朴(三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草豆蔻(一兩去皮)白朮(一兩) 縮砂(一兩去皮)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桂心(一兩) 乾薑(一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脾胃氣虛冷,腹脅氣脹,不思飲食,四肢無力,睡恆不足,宜服神曲丸方。
神曲(一兩炒令微黃) 胡椒〔一分(兩)〕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一兩)訶黎勒術(一兩) 附兩去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冷油膩濕面。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諸方

夫脾者臟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氣以為表裡,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盛水穀也。脾主磨而消之,則能嗜食,今脾胃俱虛弱,故不能飲食也。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食即妨悶,四肢少力,疼痛,宜服紅豆蔻散方。
紅豆蔻(三分去皮) 白朮(三分) 桂心(三分)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銼) 當歸(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胃氣虛,不思飲食,精神恐悸,上氣頓絕,身心昏昧,口乾舌焦,四肢無力,宜服
木香〔一(二)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茯苓(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白芍藥(半兩)棱(半兩炮銼) 白橘皮(一兩湯浸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吃食,或時痰逆,四肢不和,宜服濃朴散方。
濃朴〔一(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白朮(一兩) 陳遍去滑〕丁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飴糖。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背心常冷,四肢不和,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朮(一兩) 濃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高良薑(一兩銼)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食飲即吐,心腹時痛,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紅豆蔻(三分去皮) 白朮(半兩)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弱,嘔逆,不能飲食,宜服草豆蔻撥刀方。
草豆蔻(二枚去皮) 高良薑(半兩) 生薑汁(半合)
上件藥,前二味細銼和勻,以水一中盞,煮取二合,並生薑汁溲白面四兩,為撥刀,以羊肉 汁內,煮令熟,空腹食之。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宜服生薑煎方。
生薑(半斤研取汁) 白蜜(十兩) 人參(四兩末)
上件藥,用銀鍋子內,都攪令勻,以慢火熬成煎,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粥飲調下一茶匙。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肌膚瘦瘁,面色萎黃,宜服白朮丸方。
白朮(二兩) 神曲〔一(二)兩微炒令黃〕 人參(一兩去蘆頭) 乾薑〔一(三)分炮裂銼〕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蓽茇(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三)十丸。

治脾實熱咽喉不利諸方

夫脾胃之氣,候於唇口,通於咽喉,連於舌本,咽喉者水穀之道路,神氣之往來,若脾氣壅實,則上焦生熱,故令頭痛心煩,口舌乾燥,咽喉不利也。

治脾實熱,舌本強,咽喉不利,體重不能行步,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赤茯苓(三分) 玄參(三分) 大青(一兩) 龍膽(三分去蘆頭)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川芒硝(二兩) 絡石(二兩) 川升麻(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脾實熱,咽乾頭痛,心神煩渴,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 石膏〔一(二)兩〕 大青(三分) 葳蕤(二分) 赤茯苓〔二(三)分〕 川升麻(三仁(半兩湯浸去皮尖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生地黃一分,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脾實熱,喉中腫痛,熱塞不通,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 射干(一兩) 羚羊角屑(半兩) 木通(半兩銼) 赤芍藥(半兩)絡石(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炙) 川芒硝(一兩) 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咽喉乾,頭痛心煩,四肢壅悶,宜服枳殼散方。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石膏(二兩) 子芩(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玄參(一兩)赤茯炙微赤銼)麥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舌本強,唇口腫,咽喉窒塞,心神煩熱,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獨活(三分) 黃芩(一兩) 川升麻(一兩) 馬牙硝(一兩) 玄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淡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唇腫心煩,咽喉不利,體熱煩疼,宜服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三分) 麥門冬(一兩去心) 柴胡(一兩半去苗) 川升麻(一兩) 赤芍藥(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蒡汁一合,更煎一兩沸,食後溫服。

治脾臟實熱,咽喉不利,口舌乾燥,宜服犀角丸方。
犀角屑(一兩) 牛蒡子(半兩) 射干(半兩) 川升麻(二分)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訶黎勒甘草(半兩炙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竹葉湯下二十丸,食後服,忌生果炙爆熱面。

治脾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諸方

夫脾與胃為表裡,胃者脾之腑,脾者胃之臟,候於肌肉,主水穀,水穀之精,化為氣血以為榮衛,養於臟腑也。若脾胃虛弱,受於邪氣,則氣逆腹脹,水穀不消,故令嘔吐也。

治脾胃氣虛弱,胸中滿悶,氣促,嘔吐不能下食,宜服白茯苓散方。
白茯苓(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朮(三分) 五味子(三分) 草豆蔻(半兩去皮) 半夏〔三(二)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弱,嘔吐不能食,四肢少力,心腹妨悶,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桂心(三分)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蔻(一兩去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四肢無力,宜服此方。
白茯苓(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朮(一兩) 五味子(一(一分炙微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食即嘔吐,四肢羸瘦,少力,宜服此薤白湯方。
薤白(七莖) 粳米(半兩) 大棗(四枚) 陳橘皮(三分湯洗去白瓤焙) 枳實(四枚麩炒微黃) 生薑(一分) 豉(四十九粒)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二服。

治脾胃氣虛弱,臟腑積冷,嘔吐宿食,四肢少力,面無顏色,宜服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二兩去皮) 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 肉桂(三分去皴皮) 人參(三分去蘆頭)木炮裂去皮臍)甘草(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弱,食即嘔吐,人參飲子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薤白(十四莖)
上件藥,細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二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

治脾胃氣虛弱,見食嘔吐,半夏散方。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紅豆蔻(三分去皮) 茅香花(三分)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朮(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氣弱虛,不思飲食,胸中氣滿,四肢不和,食即嘔吐,宜服蓽澄茄散方。
蓽澄茄(三分) 白豆蔻(三分去皮) 丁香(三分) 沉香(半兩) 木香(半兩) 高良薑(半兩去白瓤焙)干黎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虛弱,胸膈氣滯,吐逆不下食,宜服白豆蔻丸方。
白豆蔻(一兩去皮) 乾薑(一兩炮裂) 半夏(一兩半湯洗七遍去滑微炒) 桂心(二分)白朮(三分) 細辛(三分) 木香(一兩) 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計時候,用後方濃朴湯下。

濃朴湯方。
濃朴(四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人參(四兩去蘆頭)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散(末),每服三錢,用煎成小麥汁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下前丸藥。

治脾胃氣虛弱,食即嘔吐,四肢不和,心腹妨悶,宜服丁香丸方。
丁香(半兩)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藿香(半兩) 草豆蔻(一兩去皮) 蓽茇(三分)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茯苓(三分)桂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二十丸

治脾胃氣虛弱,腑臟積冷,或時嘔吐,不能飲食,宜服蓽茇丸方。
蓽茇(一兩) 胡椒(一兩) 檳榔(一兩)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白茯苓(一兩)肉桂(一兩去皴皮) 人參(一兩去蘆頭) 乾薑(一兩炮裂銼)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忌生冷。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諸方

夫臟腑氣虛,脾胃衰弱,陽氣不足,陰氣有餘,邪冷之氣,內搏於足太陰之經,伏留而不去,脾積冷氣,乘之於心,正氣與邪氣交爭,上下相擊,故令心腹疼痛也。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或脅下氣聚不散,面色萎黃,手足常冷,不欲飲食,宜服京
京三棱(一兩炮銼) 白朮(一兩) 桂心(半兩)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木香(半兩) 芎 兩去蘆頭)附子 炒) 濃朴(一兩去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二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臟冷氣,時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常多嘔逆,四肢虛乏,宜服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三枚去殼) 白朮(半兩) 木香(半兩) 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丁香(半兩)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蓬莪朮(半兩)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芎(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當歸(三分銼微炒) 桂心(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濃朴(一兩去粗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不可忍,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 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青橘兩銼微炒)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不可忍,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高良薑(半兩銼) 桂心(三分)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當歸(半兩銼微炒) 木香(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或吐清水,不思飲食,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芎 (三分)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三分)肉桂塗生薑汁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宿食不消,及腹脅脹悶,不思飲食,宜服紅豆蔻散方。
紅豆蔻(一兩去皮) 木香(半兩) 當歸(三分銼微炒) 桂心(半兩) 高良薑(一兩銼)芎(三分) 訶黎勒(半兩煨用皮) 草豆蔻(六枚去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陳橘皮(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臟久積虛冷,氣攻心腹脹痛,胃氣不和,見食即嘔,面色萎黃,四肢無力,宜服阿
阿魏(麵裹煨麵熟為度) 檳榔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胡椒 丁香 蓽茇 白豆蔻(去皮)(煨用皮)(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脾臟久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宜服蓽茇丸方。
蓽茇(三分) 木香(半兩) 桂心(半兩) 白茯苓(三分) 檳榔(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胡椒(三分)炒) 乾薑(半兩炮裂銼) 訶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粥飲下三十丸。

治脾臟虛冷,心腹有積滯氣,發歇疼痛,心膈不利,兩脅脹滿,不能飲食,宜服硼( )
硼( )砂(二兩白色不夾石者研) 阿魏(一分) 神曲(一兩別搗羅為末) 訶黎勒(一兩用皮)瓤焙)白芥子
上件藥,訶黎勒以下,搗細羅為末,以好酒一升,先煎硼( )砂,次入阿魏,同煎五七沸,杵。

治脾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能飲食,四肢無力,宜服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茯苓(一兩) 木香(半兩)(一兩炮裂去皮臍) 桔梗(一去白瓤焙)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
上件藥,搗羅為散,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脾臟冷氣,及夙有積塊,時攻心腹疼痛,嘔逆不思飲食,四肢羸瘦,宜服京三棱丸方
京三棱(一兩炮裂)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 ) 木香(半兩)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茯苓(芍兩湯浸去白(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橘皮湯下三十丸。

治脾臟冷氣腹內虛鳴諸方

夫人臟腑不和,脾胃虛弱,不能消於水穀,則腹脹虛鳴也。此皆陽氣不足,陰氣有餘,邪冷之氣,伏留在臟,流走往來不散,故令腹內虛鳴也。

治脾臟冷氣,胸膈不利,腹內虛鳴,少思飲食,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三分) 白朮(三分) 桔梗(三分去蘆頭) 檳榔(半兩)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木香(半兩) 沉香(半兩) 當歸(半兩銼微炒) 枳實(一分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忌生冷油膩。

治脾臟久積冷氣,流走腹內虛鳴,兩脅脹滿,少思飲食,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 白朮(一兩) 丹參(一兩去蘆頭) 白豆蔻(三分去皮) 附子(三分炮裂(一兩半用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脾臟冷氣,壅滯脹悶,腹內鳴轉,不思飲食,宜服白朮丸方。
白朮(三兩生薑二兩同搗令爛慢火炒令黃色) 桂心(半兩) 檳榔(一兩) 高良薑(一兩銼)兩湯浸七遍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煎醋浸蒸餅,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薑橘皮湯嚼下十丸。

治脾臟冷氣積滯,醋心嘔逆,宿食不消,腹臟虛鳴,時時疼痛,宜服吳茱萸丸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神曲(一兩炒令微黃)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兩炮裂銼)訶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忌生冷。

治脾臟冷氣,腹內虛鳴,胸膈氣滯,不能飲食,雖食不消,又頻嘔逆,宜服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朮(一兩) 桂心(三分)人參紅豆蔻(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三(二)十丸。

治脾臟冷氣,腹內虛鳴,內寒外熱,宿食不消,大便乍秘乍泄,腑臟不調,少思飲食,
濃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朮(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桔梗(一兩去蘆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二)十丸,忌生冷油膩。

治脾胃壅熱嘔噦諸方

夫脾氣壅實,胃中有熱,則陽氣盛,陽氣盛則胸膈煩滿,痰飲積聚,則成嘔噦,此皆體力強盛之人,肌膚充滿,脾胃之中,久多積熱,致上焦不利,故令嘔噦也。

治脾胃氣壅痰滯,嘔噦,見食即吐,宜服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 木通(半兩銼) 前胡(半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麥苓(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壅熱,嘔噦煩渴,不下食,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羚羊角屑(半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人參(一兩去蘆頭) 葛根〔二(一)兩〕 蘆根(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微炙)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脾胃積熱,胸膈煩壅,嘔噦不下食,宜服蘆根飲子方。
蘆根(二兩銼) 麥門冬(三兩去心) 人參(一兩去蘆根) 黃耆(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淡竹茹(一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一兩,以水一中盞半,入生薑半兩,煎至一盞,去滓,入蜜一茶匙,生地黃汁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脾胃壅熱,嘔噦不下食,縱食,良久即吐,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二)兩去心〕 赤茯苓(一兩) 半夏〔一兩湯浸(洗)七遍去滑〕 人參(一兩去蘆頭杷葉(一兩拭去毛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壅熱嘔噦,煩渴不止,宜服茅香散方。
茅香花(一分) 蘆根(一兩) 麥門冬(三分去心) 赤茯苓(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茹一分,粳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壅熱,嘔噦不能下食,心神煩亂,宜服蘆根散方。
蘆根(一兩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 茯神(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壅熱,氣滿不能食,縱食嘔噦,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前胡(一兩去蘆頭) 生薑(半兩) 粟米(半合) 薤白(七莖) 豉(半合)
上件藥,細銼和勻,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一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脾胃壅熱,嘔噦不下食,心膈煩躁,宜服此方。
糯米(半合水淘生研) 綠豆(半合水淘生研) 生薑(三分研取汁) 蜜(一合)新汲水(三合)
上件藥相和,研濾取汁,入蜜調令勻,不計時候,分為三服。

治脾胃氣虛弱肌體羸瘦諸方

夫脾胃者水穀之精,化為氣血,氣血充盛,榮衛通疏,潤養身形,榮於肌肉也。若臟腑不足,脾胃虛傷,不能飲食,則令氣血減少,肌體羸瘦也。

治脾胃氣久虛,四肢無力,腑臟虛損,不欲飲食,日加羸瘦,體虛顫掉,宜服草豆蔻散
草豆蔻(半兩去皮)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 附子(兩麩炒微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豬犬肉。

治脾胃氣虛弱,不思飲食,肌體羸瘦,四肢無力,宜服思食補益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朮(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五味子(一兩) 黃(一兩銼)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木香(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久虛,腹脅脹滿,肌體羸瘦少力,大小便不調,或加氣促,吃食減少,宜服訶黎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木香(三分) 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 ) 川大黃(三分銼微炒)乾薑(半兩草(一分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忌生冷油膩牛犬肉莧菜。

治脾胃氣久弱,肌體羸瘦,或加勞氣,大腸不調,有時痰逆,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宜
人參(一兩去蘆頭) 柴胡(一兩半去苗) 白茯苓(一兩)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兩)黃分) 半夏(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氣虛弱,肌體羸瘦,四肢少力,或時痰逆,不思飲食,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三兩(分)〕 高良薑(三分銼)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草豆蔻(三分去皮)白朮(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 黃耆(三分銼) 白茯苓(三分) 肉桂(三分去皴皮) 附子(二分炮裂去皮臍)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氣虛弱,令人身重,不欲飲食,四肢少力,肌體羸瘦,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三分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 白朮〔一(三)兩〕 熟乾地黃(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茯苓(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犬肉。

治脾胃氣久虛,不思飲食,肌體羸瘦,少力,腹脅疼痛,面色萎黃,宜服白朮丸方。
白朮(一兩) 檳榔(三分)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半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芷(半兩) 肉豆蔻(三分去殼) 桂心(三分) 丁香(半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乾薑(半兩炮裂銼) 縮砂(三分去皮) 黃耆(一兩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 濃朴〔一(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胃氣虛弱,肌體羸瘦,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宜服補益黃耆丸方。
黃耆(三分銼) 白茯苓(三分) 桂心(半兩) 山茱萸(三分) 白朮(三分) 麥門冬(半兩去子(二分炮蕷(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三十丸,忌生冷油膩牛犬肉。

治脾胃氣虛弱,肌體羸瘦,不能飲食,食不消化,宜服附子丸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半分)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甘草(一分炙炒出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丸,忌生冷油膩犬肉。

治脾臟虛冷泄痢諸方

夫脾胃及大腸虛弱,則邪冷之氣乘之,食飲留滯不消,而成痢也。脾主消水穀,胃為水穀之令泄

治脾臟虛冷,不思飲食,腹內 痛,大腸泄痢,水穀不化,宜服濃朴散方。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人參(半兩去蘆頭) 當歸(三分銼微炒) 乾薑(半兩桂心(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

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內疼痛,心腹(四肢)不和,少思飲食,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一兩) 肉豆蔻(一兩去殼)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 當歸(二兩蒼朮(二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之。

治脾臟虛冷,吃食減少,大腸泄痢,腹痛,四肢乏力,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桂心(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兩去皮)歸(一兩銼微炒)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熱服。

治脾氣虛冷,大腸泄痢,腹痛,食不消化,阿膠散方。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香燥) 艾葉(一兩微炒) 乾薑(三分炮裂銼) 赤石脂(三分)當歸(一子(一兩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熱粥飲下二錢,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食不消化,腹內疼痛,手足多冷,面色青黃,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半兩炮裂銼) 龍骨(一兩燒過)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熱粥飲調下二錢。

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內疼痛,四肢羸瘦,少力,或渴,不思飲食,宜服濃朴丸方。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蒼朮(一兩) 訶黎勒(一分煨用皮) 當歸(三分銼微子(一兩炮裂去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食前,以薑棗粥飲調下二錢。

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痛,水穀不化,面色青黃,少思飲食,宜服木香丸方。
木香(半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赤石脂(一兩)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縮瓤焙)當歸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熱粥飲下三十丸,忌生冷油膩。

治脾臟虛冷,食即嘔逆,穀食不化,或多泄痛,宜服濃朴丸方。
濃朴(四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乾薑〔一(二)兩炮裂銼〕 人參(一兩半去蘆頭)吳茱萸〔二(一)兩半湯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薑棗湯下三十丸,不計時候服之。

治胃虛冷諸方

夫胃合於脾,足陽明是其經也。為水穀之海,凡五味五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若(足經寒不

治胃虛冷,淅淅惡寒,目中急痛,耳鳴脛寒,不得臥,心腹多冷氣,身體無澤,補胃黃耆
黃耆(一兩銼) 防風(一兩去蘆頭) 柏子仁(一兩) 細辛(一兩) 桂心(一兩)陳橘皮(一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忌生冷油膩。

治胃中虛冷,胸膈腹脅脹滿,四肢不利,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白朮(半兩) 赤茯苓(半兩) 黃耆(半兩銼)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橘皮(一兩湯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胃中虛冷,肌肉不榮,身體枯燥,骨節皆痛,宜服熟乾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一兩) 白茯苓(三分) 當歸(一分銼微炒)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乾薑(半兩炮裂心(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忌生冷。

治胃中虛冷,氣攻腹脅,妨悶,食久不消,宜服濃朴散方。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肉豆蔻(三分去殼) 木香(三分)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檳榔(三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胃中虛冷,氣上奔,胸中憤悶,腹 痛,吐利宿水,宜服人參丸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茯苓(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兩)木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胃實熱諸方

夫胃實則熱,熱則恆渴引水,頭痛如瘧,唇口皆干,喜噦,或生乳癰,及缺盆腋下腫,腹脹,身熱心懸,消穀喜飢,溺色黃者,則是胃實熱之候也。

治胃實熱,苦頭痛,汗不出,狀如溫瘧,唇口皆干,或生乳癰,及缺盆腋下腫,名曰胃
梔子仁(一兩) 赤芍藥(一兩) 犀角屑(一兩) 赤茯苓(一兩) 黃芩(一兩) 射干(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蜜一大盞,攪令勻,更煎一兩沸,食後分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胃實熱,苦頭痛,汗不出,口中乾燥,子芩散方。
子芩(三分) 赤茯苓(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柴胡(一兩去苗) 葛根(半兩銼)麻黃(半兩去根節) 石膏(三分) 五加皮(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胃實熱,常渴引飲水,宜服泄熱蘆根散方。
蘆根(一兩銼) 赤茯苓(三分) 栝蔞根(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知母(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小麥五十粒,竹葉二七片,生地黃一分,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放溫服之。

治胃實熱,多渴心煩,黃連丸方。
黃連(一兩去鬚) 栝蔞根(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知母(三分) 茯神(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後,以粥飲下三十丸,或牛乳汁下亦得,忌炙爆熱面。

治胃實熱,嘔逆不下食,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 葛根(三分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胃中實熱,吐逆不受飲食,心神煩渴,宜服此方。
生薑(半兩研取汁) 糯米(半合淘細研) 蜜(一合)
上件藥相和,入新汲水一中盞,分為二服。

卷第六

肺臟論

論曰︰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竅為充在於秋則喘不能大而之克肝之毛。

治肺虛補肺諸方

夫肺為華蓋,覆於諸臟,若肺虛則生寒,寒則陰氣盛,陰氣盛則聲嘶,語言用力,顫掉緩弱診

治肺氣虛,惡寒咳嗽,鼻有清涕,喘息氣微,四肢少力,宜服補肺白石英散方。
白石英(一兩細研如粉) 五味子(一兩) 麥門冬(三分去心) 乾薑(半兩炮裂銼)白茯苓 兩搗碎炒 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等。

治肺臟氣虛,胸中短氣,咳嗽聲微,四肢少力,宜服此補肺阿膠散方。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薯蕷(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五味子(一兩) 麥門冬〔一(半(一兩)桂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錢。

治肺臟氣虛無力,手腳顫掉,吃食減少,宜服補肺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茯神(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朮(三分) 五味子(一兩) 桂心(一兩) 熟乾地黃(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分銼微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芍藥(三分) 牛膝(三分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氣虛,咳嗽少力,言語聲嘶,吃食全少,日漸羸瘦,宜服補肺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紫菀(半兩洗去苗土) 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黃耆(一兩銼)桂心仁(半兩湯浸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氣虛,傷冷咳嗽,怯寒無力,不思飲食,宜服補肺杏仁散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桂心(一兩)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乾薑(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氣虛,失聲,胸中痛,喘急鳴,宜服補肺鐘乳丸方。
鐘乳粉(一兩)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桂心(一兩) 五味子(一兩) 桑根白皮(半兩銼)白湯浸去白瓤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肺實瀉肺諸方

夫肺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氣盛則胸膈煩滿,口赤鼻張,飲水無度,上氣咳逆,咽中不利,體背生瘡,尻陰股膝 脛足皆痛,診其脈滑實者,是肺實之候也。

治肺實氣實,心胸壅悶,咳嗽煩喘,大腸不利,宜服瀉肺大麻仁散方。
大麻仁(二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 檳榔〔二(一)兩〕 天門冬(二分去心) 赤茯苓(三分)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漢防己(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大蒜。

治肺臟氣實,上焦痰滯,不下飲食,宜服瀉肺散方。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旋複花(半兩) 川芒硝(一兩) 前胡(三分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氣實,心胸煩壅,咳嗽喘促,大腸氣滯,宜服瀉肺大黃煎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生地黃汁(三合)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牛蒡根汁(二合) 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蜜四兩,酥二兩,入前二味汁,同於銀鍋子內入諸藥末,攪令勻,慢火煎令成膏,收於瓷盒內,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一茶匙。

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喘促咳嗽,面目浮腫,宜服瀉肺丸方。
馬兜鈴(一兩) 款冬花(半兩)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 赤茯苓(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肺臟氣實,胸膈壅滯,大腸不利,宜服牽牛子丸方。
牽牛子(一分生用) 馬牙硝(一兩煉令汁盡) 雞 (半兩生用陰乾)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黃(紫)色〕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咳嗽喘促,大腸氣滯,葶藶丸方。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三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牽牛子(一兩微炒) 漢防己(一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

又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五味子(一兩) 車前子(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肺氣不足諸方

夫臟腑之精,皆上注於肺,肺主於氣,氣為衛,流行於諸陽之經,榮華於皮毛,若其氣不足皆

治肺氣不足,煩滿喘嗽,氣逆上衝,唾血,或自驚恐,皮毛自起,或嘔逆歌哭(笑),心
白石英(一兩細研如粉) 鐘乳粉(一兩) 款冬花(二兩) 桂心(一兩) 天門冬(一兩去心)兩) 白茯苓(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糯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不足,胸中短氣,咳嗽惡寒,白朮散方。
白朮(三分) 紫菀(半兩洗去苗土) 乾薑(半兩炮裂銼) 人參(三分去蘆頭) 熟乾地黃(三 少黃燥)白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糯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喉中閉塞,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者吐血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五味子(一兩) 款冬花(一兩) 桂心(一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不足,心胸煩滿,喘促咳嗽,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一兩) 白石英(一兩細研如粉) 鐘乳粉(一兩) 桂心(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半湯浸去白瓤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糯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虛損不足,氣乏,胸中煩悶,宜服此方。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麻黃(二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中風諸方

夫肺中風者,由腠理開疏,氣血虛弱,風邪所侵,攻於臟腑也。肺主於氣,氣為衛,衛為陽掉。

治肺臟中風,氣攻,背痛項強,皮毛焦枯,頭疼鼻塞,四肢不利,遍身瘙癢,宜服防風
防風(三分去蘆頭) 人參(三分去蘆頭) 赤茯苓(三分) 貝母(三分煨令微黃) 前胡(三分去蘆頭) 半夏(三分湯浸七遍去滑) 芎 (三分) 木香〔二(三)分〕 天麻(三分) 羌活(三分) 桂心(三分) 甘菊花(三分) 細辛(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麻黃(二分去根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薄荷二七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熱麵雞豬魚等。

治肺臟中風,項強頭旋,胸滿短氣,嗌乾,噓吸顫掉,語聲嘶塞,四肢緩弱,宜服芎
芎 (一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 獨活(三分) 桂心(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 甘菊花(分) 黃(半茱萸(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毒滑油膩。

治肺臟中風冷,頭疼項強,背痛鼻乾,心悶,語聲不出,胸中少氣,四肢無力,疼痛,
獨活(一兩) 細辛(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菊花(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木兩) 白朮(一去皮尖雙仁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中風,項強頭旋,中如蟲行,腹脅脹滿,語聲不出,四肢頑痺,大腸不利,宜服
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羌活(三分) 沙參(三分去蘆頭) 丹參(三分) 麻黃(三分去根節分) 五味子(三蒲(三分)去皮臍)桂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毒滑魚肉。

治肺臟中風,項強,皮毛焦瘁,口乾心煩,頭目不利,四肢無力,疼痛,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 天竺黃(細研) 人參(去蘆頭) 卷柏 赤箭 本 羌活 防風(去蘆頭)芎桂微炒) 枳兩) 牛黃(半分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薄荷湯調下一錢

治肺臟中風,心胸氣促,項背強硬,皮膚不仁,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天麻(三分) 白花蛇肉(三分酥拌炒微黃)防根白皮(三分銼)研)麝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薄荷湯調下一錢。

治肺臟中風,項強背痛,四肢緩弱,言語不出,胸(冒)悶咽乾,手足顫掉,心胸短氣,
牛黃(半兩細研) 赤箭(半兩) 羌活(半兩) 細辛(半兩) 桂心(半兩) 當歸(半兩銼微炒)根節)蔓荊子神(半兩)(半兩) 五味子(半(半兩炮裂) 白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湯下十五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生瘡瘙癢諸方

夫肺主於表,榮於皮毛,若熱毒結伏在於臟腑,積蓄日久,不能宣通,則攻於表也。或觸冒間。

治肺風,皮膚瘙癢,搔之成瘡,心神虛煩,頭目不利,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細研) 犀角屑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防風(去蘆頭) 細辛 天竺黃(細(微炒)檳榔 羚羊角屑 甘草(炙微赤銼 以上各半兩) 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麝香,更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湯調下一錢,忌熱麵雞豬魚蒜等物。

治肺臟風毒,攻皮膚,生瘡腫疼痛,心神煩熱,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 赤茯苓 防風(去蘆頭) 麥門冬(去心焙) 犀角屑 白蒺藜(微炒去刺)苦參(殼(麩炒微黃微赤銼)(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湯漿水調下二(一)錢,忌雞豬毒滑物。

治肺臟風毒,皮膚生瘡,欲似大風者,宜服五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沙參(一兩去蘆頭) 玄參(半兩) 〔苦參(二兩)〕 丹參(一兩)赤箭(微赤銼)(以上白皮(一兩)
上件藥,桑根白皮等四味,並細銼,用生薑汁煮三二十沸,取出焙乾,搗細羅為散,與前九味藥末相和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治肺臟風毒壅滯,皮膚及面上,或如麻豆,苦癢,搔之即赤痛,或破為瘡,楓香散
楓香 景天花 薺 貝母(煨令微黃) 甘草(炙微赤銼) 天麻 防風(去蘆頭) 細辛牡枳實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溫漿水調下一錢。

治肺臟風毒,遍身生瘡,或生白癜,或生斑點,及皮膚皴裂,宜服白花蛇散方。
白花蛇〔三(二)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天麻(一兩) 槐子(一兩微炒) 羌活(一兩)防風(兩) 枳殼(一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治肺臟風毒,鼻塞,面癢生瘡,宜服獨活散方。
獨活(一兩) 蔓荊子(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黃芩(三分) 玄參(三分) 秦艽(三分去(三分)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調下一錢。

治肺臟風毒壅熱,鼻塞乾燥,大腸秘澀,宜服枳實散方。
枳實(一兩麩炒令黃) 川大黃(一兩半銼微炒) 川朴硝(一兩半) 郁李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微炒) 芎 (三分) 牛蒡子(三分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蜜水調下一錢。

治肺臟風毒,皮膚生瘡疹,宜服玄參丸方。
玄參(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木香(三分) 羌活(三分) 白蘚皮(三分) 沙參(三分去蘆(三分)白芷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龍腦等,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薄荷湯嚼下十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遍生瘡,頭頷生結核,宜服犀角丸方。
犀角屑(半兩) 連翹(三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子芩(半兩) 川升麻(三分) 地骨皮(半兩)漏殼(三分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五十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瘡癬,心神煩躁體熱,宜服烏蛇丸方。
烏蛇(二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秦艽(三分去苗) 犀角屑(一兩) 川升麻(三分)子芩(三大黃(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瘙癢,瘡疥癮疹,宜服白花蛇丸方。
白花蛇(二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人參(一兩去蘆頭) 玄參(一兩) 沙參(一兩去蘆頭)丹兩去蘆頭)白兩去苗)白蘚皮(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肺臟風毒,攻皮膚瘙癢,搔之成瘡,或生風疹,鼻塞,頭目昏悶煩熱,宜服天麻丸方
天麻(三分) 防風(半兩去蘆頭) 烏蛇肉(一兩酒浸炙微黃) 人參(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屑分微炒)麥銼) 秦艽(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治積年肺臟風毒,遍身生瘡,大腸壅滯,心神煩躁,宜服皂莢煎丸方。
皂莢(二斤不 肥好者用一斤生搗碎以水一斗浸一宿揉取汁) 梨(一十枚) 生薄荷(一斤) 生荊芥(一斤)以上三味,入在皂莢水內,同揉洗令極爛,以生絹絞取汁煎,皂莢(一斤刮去黑皮以酥三兩薄塗慢火炙令黃焦酥盡為度) 防風(去蘆頭) 威靈仙 獨活羌活 甘菊花(以上各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一半入在煎藥汁內,於銀鍋中,慢火熬,看稀稠得所,入餘一半藥,同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結硬,及遍身瘙癢生瘡,大腸不利,宜服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銼研如膏) 防風(一兩去蘆頭)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旋複花(一兩)川湯浸去皮尖雙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不 皂莢二十梃,碎捶,用水四升,揉取汁,慢火熬成膏,入前藥末,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赤癢,生瘡腫疼,宜服五參丸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丹參(一兩) 玄參(一兩) 〔沙參(一兩去蘆頭)〕 苦參(一兩銼)茯神羌活(三分)蘚皮(三分) 防風〔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治肺臟風毒,攻皮膚生瘡,黃連丸方。
黃連(去鬚) 川大黃(銼碎微炒) 苦參(銼) 防風(去蘆頭)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川升麻 牛蒡子(微炒) 木通(銼) 秦艽(去苗) 黃芩(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治肺臟風毒,外攻皮膚,瘙癢生瘡,宜服此方。
天麻(一兩) 蟬殼(一兩) 皂莢(三兩去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精白羊肉爛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湯下二十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生瘡疥,宜服此方。
牡荊子(二兩) 防風(三兩去蘆頭) 皂莢(一十挺去皮塗酥炙黃焦去子) 桑螵蛸(二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湯下二十丸。

治肺臟傷風冷多涕諸方

夫臟腑虛弱,氣血不足,則風冷之氣傷於肺也。肺主氣,氣之所行,循環經絡,若氣虛則外邪所侵,真氣與邪氣相搏,故令咳逆惡寒,語聲散失,目眩頭旋,鼻多涕也。

治肺臟外傷風寒,頭目不利,多涕,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三分) 白朮(三分)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人參(三分去蘆頭)陳橘茯苓(三分)去皮尖雙仁麩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豬魚油膩等。

治肺臟外傷風冷,時有咳嗽,頭目不利,多涕,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三分) 芎 (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兩去蘆頭)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濕面油膩。

治肺臟傷風冷,頭目昏重,常多清涕,少思飲食,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肉桂(半兩去皴皮) 桔梗(半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甘瓤焙)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因傷風冷,痰嗽不止,心膈煩滿,或時嘔逆,鼻中多涕,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桔梗(半兩去蘆頭)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朮(三分)人參(三橘皮(一兩湯薑汁炙令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咳嗽,頭痛不可忍,及多涕,濃朴散方。
濃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前胡(一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石膏(一兩)赤芍尖雙仁麩炒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咳嗽多涕,心膈痰逆,不欲飲食,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 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茯苓(半兩) 白橘皮(一兩湯浸去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鼻中多涕,四肢疼痛,不思飲食,當歸散方。
當歸(半兩銼微炒) 人參(三分去蘆頭) 桂心(三分) 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朮(半兩)白辛(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氣頭面四肢浮腫諸方

夫肺者,內主於氣,外應皮毛,若肺氣不足,邪氣所攻,則經絡痞澀,臟腑壅滯,胸膈痰飲也。

治肺氣,面目浮腫,咳嗽煩熱,心腹壅滯,胸滿氣促,宜服郁李仁散方。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漢防己(一兩) 赤茯苓(一兩)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商陸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雞魚尖蒜。

治肺氣壅盛,攻頭面,四肢浮腫,胸膈痰逆,不下飲食,宜服澤漆散方。
澤漆(一兩) 羌活〔二兩(三分)〕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旋複花(三分)貝胡(三分去蘆頭隔紙炒令黃(紫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攻注,遍身虛腫,按之沒指,心氣滯,大小便澀,狀如水氣,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漢防己(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檳榔(三分) 柴胡(一兩去苗)橘皮(一兩湯浸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肺氣攻四肢,腫滿疼痛,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射干(三分) 漢防己(半兩) 赤茯苓(一兩) 大腹皮(一兩銼) 澤瀉(三分) 澤漆(半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黑豆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肺氣壅滯,關膈不通,四肢浮腫,喘息促急,坐臥不得,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三分銼) 漢防己(半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 木通(三分銼) 赤茯苓(一兩)郁李心(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咳嗽,喘急妨悶,面目浮腫,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漢防己(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半夏(三分湯浸茯苓(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喘促煩熱,面目浮腫,大腸不利,宜服葶藶丸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馬兜鈴(一兩)漢防己者小便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治肺臟氣壅,面目四肢浮腫,喘促咳嗽,胸膈滿悶,煩熱,漢防己丸方。
漢防己(一兩) 商陸(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赤茯苓(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半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蛤蚧(一對頭尾全者塗酥炙微黃)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粥飲下亦得。

治肺氣咳嗽,頭面虛腫,小便秘澀,宜服此方。
甜葶藶(二兩以水淨過日晒乾卻用漿水浸一炊久取出又晒乾) 漢防己(半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 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又方。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 前胡(二分去蘆頭)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二三)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

治肺氣喘急諸方

夫肺為四臟之上蓋,通行諸臟之精氣,氣則為陽,流行臟腑,宣發腠理,而氣者皆肺之所

治肺氣喘急,時嗽,坐臥不得,喉中鳴,心胸滿悶,宜服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三分) 桑根白皮(三分銼) 漢防己(半兩) 麻黃(三分去根節) 白茯苓柴胡(三分去蘆頭)浸去皮尖雙仁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肺氣喘急,不思飲食,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銼) 赤茯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桔梗(去蘆頭) 人參(去蘆頭) 陳橘皮(湯浸炒微黃)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壅滯,咳嗽,發即氣喘,妨悶,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一兩) 豬苓(一兩去黑皮)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馬兜鈴(七顆細銼和皮枳殼(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喘急,腹脅疼痛,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赤茯苓(一兩) 桂心(一兩) 桔梗(一兩半去蘆頭) 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喘急,下焦虛傷,宜服阿膠膏方。
阿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搗末) 白羊腎(三對去筋膜切細研)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四兩煮去滓
上件藥相和,於瓷瓶內貯之,蒸半日,令藥成膏,每服,不計時候,以暖酒調下一茶匙

治肺氣喘急,咳嗽,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 桑根白皮(三分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訶黎勒皮(三分)花桑葉(半兩) 貝母(半兩煨令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糯米粥飲調下一錢。

治肺氣喘急,不得眠臥,頭不著枕,無間晝夜,長倚物坐,唯食稀粥,服此藥,其氣急,當日便減,更經三五日,臥穩頭著枕,小便通,心腹氣散,二十日外,平複如故,兼治十種
川朴硝(二兩煉熟) 川芒硝(二兩煉熟) 硝石(一兩)(以上三味同研令細)犀角屑(一兩)椒目卻炒令黑味同搗如膏)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棗肉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棗湯下十五丸。

治肺氣,定喘嗽,牛黃丸方。
牛黃(半兩細研)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蛤蚧(一對頭尾全者塗酥炙令微黃)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牛黃更研令勻,煉蜜蠟同和丸,如雞頭實大,不計時候,含一丸咽津。

治肺氣喘急,坐臥不得,宜服漢防己丸方。
漢防己(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 豬牙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桑根白皮湯下十丸。

治多年肺氣,累療不瘥,心膈煩熱,喘促,宜服此方。
砒霜(一兩以熟絹裹用大蘿卜一枚開一竅入砒霜又用蘿卜塞卻以線纏系內鐺中以水入燈心五藥(半兩
上件藥,同研令勻,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沙糖溫水,研化一丸,食後服之。

治久患肺氣喘急,痰壅悶亂,宜服葶藶丸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別研如膏)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搗末)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皂莢(二兩捶碎以酒五合揉取汁煎成膏)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皂莢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

治肺氣喘急,睡臥不安,宜豬□酒方。
豬□(三具細切) 大棗(五十枚去核)上二味,以無灰酒五升,浸經三日,每服,不計時候,溫服。一小盞,兼治經年嗽病。

治肺傷風冷聲嘶不出諸方

夫臟腑皆受氣於肺,肺主於氣,氣為陽,陽氣和平,則聲音通暢也。若形寒飲冷,兩寒相感,則傷於肺,是以風冷為陰之邪,搏於陽,陰陽不調,氣道不通,故令聲嘶不出也。

治肺臟,外傷風冷,聲嘶言不能出,胸膈氣滯,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細辛(三分) 桔梗(半兩去蘆頭)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半兩去蘆頭(半兩煨令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熱面。

治肺傷風冷,背寒,語聲嘶不出,咳嗽氣急,宜服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半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款冬花(半兩) 桔梗(半兩去蘆頭) 紫蘇莖葉(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聲嘶不出,或吃食後虛喘,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一兩去根節)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兩湯浸去白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語聲嘶不出,喘促痰逆,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 五味子(三分) 桂心〔三分(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半夏(半兩白瓤焙)杏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語聲嘶不出,喘息不得,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五味子(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麻黃(半兩去根節)赤茯苓((兩)湯浸去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喘促咳嗽,言語聲嘶,咽喉不利,宜服貝母丸方。
貝母(半兩煨令微黃) 細辛(三分) 桂心(一兩) 菖蒲(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百合兩湯浸去
上件藥,搗篩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肺臟傷風冷,聲嘶,宜服溫肺順氣通聲,含化菖蒲煎方。
菖蒲(一兩末) 桂心(二兩) 生薑(半兩絞取汁) 白蜜(十二兩)
上件藥,先以水一大盞,煎菖蒲桂心取五分,次入薑汁,並蜜,煉成膏,不計時候,取一茶匙含化咽津。

治肺臟氣壅,外傷風冷,語聲嘶不出,咽喉乾痛,宜服生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一升) 生薑汁(二合) 生麥門冬汁(半升) 牛酥(五兩) 白蜜(半斤) 棗肉(三十枚研)以上六味,相和於銀鍋中,慢火熬令稀稠得所,入後藥,桂心(一兩)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 細辛(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菖蒲(一兩) 皂莢子仁(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前地黃煎中,攪令勻,不計時候,取一茶匙含化咽津。

治肺臟痰毒壅滯諸方

夫痰毒者,由肺臟壅熱,過飲水漿,積聚在於胸膈,冷熱之氣相搏,結實不消,故令目眩頭旋,心腹痞滿,常欲嘔吐,不思飲食,皆由痰毒壅滯也。

治肺臟久積痰毒,在於胸膈不散,少思飲食,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木香(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檳榔(三分) 桔梗(半兩去蘆頭)兩)旋複花(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豬犬肉等。

治肺臟痰毒,胸膈壅滯,宜服甘菊花散方。
甘菊花 人參(去蘆頭) 大腹皮(銼)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木香 白朮 威靈仙枳殼草(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痰毒壅滯,頭旋目眩,宜服旋複花散方。
旋複花(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赤茯苓(一兩)蔓荊子(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肺臟痰毒壅滯,心胸滿悶,肩背煩疼,不欲飲食,宜服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大腹皮(三分銼) 白朮(半兩) 木香(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痰毒壅滯,氣逆咳嗽,不思飲食,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麻黃(三分去根節)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洗去苗土)草(半兩炙微赤銼) 赤茯苓(半兩) 款冬花(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痰毒壅滯,心膈昏悶,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蘆頭) 紫菀(洗去苗土) 訶黎勒皮 枳實(麩炒微黃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溫水調服。

治肺臟壅熱吐血諸方

夫肺居膈上,與心臟相近,心主於血,肺主於氣,氣血相隨,循環表裡,若臟腑久積熱毒,度。

治肺壅熱,吐血不止,宜服紅藍花散方。
紅藍花(一兩) 犀角屑(三分) 茅根(三分銼) 麥門冬(三分去心) 伏龍肝(半斤以水五大盞浸濾取汁)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浸伏龍肝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壅熱,吐血不止,宜服刺薊散方。
刺薊(半兩) 川升麻(半兩) 鹿角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 羚羊角屑(半兩) 青竹茹(半兩) 當歸(半兩銼微炒) 生乾地黃(一兩) 甘草(一分生用)
上件藥,搗篩為散,都以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五服,不計時候。

治肺臟壅熱吐血,心膈煩悶,宜服天竺黃散方。
天竺黃 人參(去蘆頭) 側柏葉(微炙) 川大黃(銼碎微炒) 鹿角屑 黃耆(銼)赤茯苓馬兜鈴(以上各半兩) 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暖生地黃汁,調下一錢。

治肺壅熱氣逆,吐血,宜服蒲黃散方。
蒲黃(三分) 當歸(半兩銼微炒) 人參(半兩去蘆頭) 天門冬(半兩去心焙) 麥門冬(半兩令黃燥)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錢。

治肺壅熱,吐血後咳嗽虛勞少力,宜服百花煎方。
白蜜(五合) 生地黃汁〔三分(合)〕 生薑汁(一合) 黃牛乳(五合) 藕汁(三合) 秦艽(一(二兩湯浸去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與蜜及諸藥汁,兼乾柿,同於銀鍋子內,以慢火煎成膏,別收於合器中,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茶匙。

治肺壅熱極,肺脹喘,吐血不止,宜服此方。
生藕汁(二合) 生地黃汁(二合) 刺薊根汁(二合) 牛蒡根汁(二合) 生蜜(一合) 生薑汁(半合)
上件藥汁,調和令勻,每服一小盞,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黃明膠〔一合(兩)搗碎炒令黃燥〕 桑葉(一兩) 伏龍肝(一兩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糯米粥飲調下一錢。

又方。
生地黃(四兩研取汁) 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為末)
上件藥,以童子小便一中盞,於銀器中,下地黃汁及膠末,攪令勻,煎三兩沸,分溫三服。

治肺臟壅熱諸方

夫肺主於氣,氣為陽,陽盛則生熱也。又臟腑氣血充實,久積熱毒在內,致胸膈煩滿,口舌乾燥,衛氣壅滯不通流,故令肺壅而生熱也。

治肺臟壅熱,心胸不利,少欲吃食,宜服枳殼散方。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前胡(半兩去蘆頭) 川升麻(半兩) 赤茯苓(半兩) 子芩(半兩草(半兩炙微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豬雞犬肉。

治肺臟壅熱,胸膈煩悶,四肢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 桔梗(去蘆頭)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麥門冬(去心)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熱面炙爆莧菜等。

治肺臟壅熱,心胸悶,嗽逆,食少,大腸不利,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桔梗(一兩去蘆頭) 茅(蘆)根(二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朴硝(一兩) 木通(一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壅熱,煩躁喘粗,不思飲食,宜服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一兩) 赤茯苓(一兩) 白前(一兩) 桔梗(一兩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兩) 天門冬(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壅熱,心胸不利,吃食全少,四肢煩疼,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銼) 赤茯苓 人參(去蘆頭) 麥門冬(去心)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川升麻 前胡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壅熱,喘促心煩,食少,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柴胡(二兩去苗)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石膏(三兩)草(半兩炙微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壅熱,喘逆胸滿,仰息不食,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石膏(一兩)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旋複花(半兩) 半夏(半節) 甘草(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壅熱,喘促咳嗽,心神煩悶,宜服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一兩去心焙)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百合(一微黃)貝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食後,綿裹一丸含化咽津。

治肺臟壅熱,久嗽,涕唾稠粘,氣促不能食,宜服天門冬煎方。
天門冬(二兩去心以水一升半煮令極爛候水盡細研)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桔梗(一兩去銼)(以上同白蜜(三
上件藥,先下地黃麥門冬藕汁,煎六七沸,次下前散攪令勻,即下酥,緩火煎如餳,收於盒中,每於食後,及夜間,含一茶匙,細細咽津。

治肺臟壅熱,煩悶口乾,宜服犀角丸方。
犀角屑(一兩) 川升麻(三分) 黃連(三分去鬚) 赤茯苓(三分) 梔子仁(半分) 木通(一兩銼) 子芩(三分) 玄參(三分) 天門冬(三分去心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及夜臨臥時,煎淡竹葉湯下二十丸。

治肺臟壅熱煩悶,宜服此方。
新百合(四兩)上用蜜半盞,拌和百合,蒸令軟,時時含如棗大,咽津。

治肺萎諸方

夫肺主於氣,為四臟之上蓋,其氣通於皮毛,故令風邪易傷也。若人氣血虛弱,動作勞傷,多吐利者

治肺萎咳嗽,涕唾稠粘,小便不利,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桔梗(三分去蘆頭) 木通(三分銼) 旋複花(半兩) 桑根白皮(二分銼) 赤茯苓(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茅根(半兩銼) 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雞豬等。

治肺萎咳嗽,涕唾稠粘,咽喉不利,心神煩熱,宜服百部散方。
百部(一兩) 桔梗(一兩去蘆頭) 射干(一兩) 川升麻(一兩) 天門冬(一兩去心) 木通(一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沙參(半兩去蘆頭)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萎咳嗽,涕唾稠粘,胸膈壅滯,咽喉不利,宜服桑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半兩銼) 桔梗(三分去蘆頭) 木通(三分銼)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檳榔(三分)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萎咳嗽,吐膿血,胸脅脹滿,短氣羸瘦,不思飲食,宜服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半兩去心) 赤茯苓(一兩) 半夏(三分湯(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萎咳嗽,日月久遠,喘息促,肩胛高,仰臥不安,宜服白前散方。
白前(三分) 旋複花(半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 漢防己(半兩) 麻黃(半兩去根節)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五味子(半兩) 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食。

治肺萎,咳唾如稠膠,日夜計升以上,坐臥不安,脅肋疼痛,宜服赤芍藥散方。
赤芍藥(三分) 赤茯苓(一兩) 桔梗(三分去蘆頭)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款冬花(半兩) 獺肝(半兩微炙) 紫菀(半兩洗去苗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萎多涎唾,小便數者,此肺已中冷,必多頭眩,若小便數,不渴不咳者,宜服此方
白芍藥(一兩半) 乾薑(一兩炮裂銼) 甘草(一兩半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萎吐涎沫,宜服此方。
皂莢(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 桂心(一兩半) 甘草(一兩半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萎損敗,氣喘,咳嗽有血,宜服阿膠散方。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熟乾地黃(三分) 白茯苓(半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蛤蚧(一只頭尾全塗酥炙令微黃) 側柏葉(一兩塗酥炙令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錢。

治肺萎咳嗽,胸中滿而振寒,脈數,咽乾或渴,時時出唾,又吐膿如米粥者,宜服桔梗
桔梗〔三分(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赤茯苓(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萎,唾多出血,心中溫溫,宜服此方。
生甘草(二兩)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大腸虛冷諸方

夫大腸合於肺,手陽明是其經也。為傳導之府,化物出焉,若虛則生寒,寒則腸鳴泄痢,食不消化,皮膚乾燥,則是大腸虛冷之候也。

治大腸虛冷,乏氣拘急,腰痛羸瘦,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半炮裂去皮臍) 人參(一兩去蘆頭) 乾薑(一兩炮裂銼) 赤芍藥(一兩)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忌熱麵雞豬魚等。

治大腸虛冷,腸鳴泄利,腹脅氣痛,飲食不化,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當歸(三分銼微炒) 桔梗(半兩去蘆頭)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大腸虛冷,腸鳴腹痛,食不消化,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縮砂(一兩去皮) 神曲(一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大腸虛冷,腸鳴腹痛,下痢,不思飲食,宜服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一兩去皮) 高良薑(三分銼) 桂心(半兩) 丁香(半兩) 木香(半兩)白朮(半兩)蔻(半兩去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食前,以薑棗湯調下一錢。

治大腸虛冷,腹痛腸鳴,食不消化,宜服木香丸方。
木香(一兩) 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 白朮(一兩) 附子〔二(一)兩炮裂去皮臍〕 蕪荑(一蔻(半兩去殼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神曲末煮作糊,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薑棗湯下二十丸。

治大腸實熱諸方

夫大腸實實則生熱,熱則腸結脹滿,喜氣喘咳,身面熱,喉中噎,乍實乍虛,乍來乍去,大腸有宿滯,則發熱寒栗如瘧之狀,秘澀不通,則是大腸實熱之候也。

治大腸實熱,頭痛目眩,驚狂,喉痺,腹脅滿悶,手足煩痛,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 犀角屑(三分) 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麥門冬(一兩去心)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石膏(一兩) 丹參(半兩) 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忌熱面炙爆

治大腸實熱,上氣喘咳,心神煩悶,宜服杏仁散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三分) 細辛〔二(三)分〕五味草(一兩炙微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三(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大腸實熱,心神煩躁,口內生瘡,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 青竹茹(一兩) 黃芩(三分) 梔子仁(三分) 紫蘇莖葉(三分) 杏仁(三硝(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分(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大腸實熱,腸脹不通,熱氣上衝,口內生瘡,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二兩銼) 柴胡〔二(一)兩去苗〕 訶黎勒皮(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羚羊角屑(三分) 川朴硝(二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大腸實熱,氣壅不通,心腹脹滿,發歇寒熱,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赤芍藥(一兩) 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草(半兩炙微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大腸實熱,秘澀不通,心煩悶亂,宜服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 羌活(一兩) 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木香(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微兩銼研如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卷第七

腎臟論

論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在味為鹹,在志為恐,在臭為腐,在液為唾,在蟲為鱗,在性為智,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其在神精與志,骨髓之液謂之精,意有所存謂之志,生性之本,元氣之根,神精所舍,故曰精志也。夫腎者水也。主於冬,足少陰是其經,與膀胱足太陽合,膀胱為腑主表,腎為臟主裡,腎氣盛為志有餘,則病腹脹發泄,體重脛腫,喘咳汗出,惡風,面目黑,小便黃,是為腎氣之實也。則宜瀉之,腎氣不足則腰背冷,胸內痛,耳鳴或聾,足冷厥,小腹痛,是為腎氣之虛也。則宜補之,冬腎脈來沉濡而滑者,是平脈也。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腎,土之克水,為大逆不可治,反得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腎,母之克子,雖病可治,反得弦而長者,是肝之乘腎,子之克母,雖病自愈,反得浮而洪者,是心之乘腎,火之克水,其病可治,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真腎脈至堅而沉,如彈石辟辟然,其色黃黑不澤毛折者,乃死矣。

治腎虛補腎諸方

夫腎臟者,足少陰之經也。左則為腎,上為命門,腎與命門者,神精之所舍,元氣之所系也疼,臍腹結痛,面色黧黑,兩耳虛鳴,肌骨乾枯,小便滑數,診其脈浮細而數者,是腎虛之候也

治腎虛,兩脅下脹,小腹急痛,胸中短氣,宜服補腎磁石散方。
磁石〔一(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 當歸(一兩銼微炒) 黃耆(一兩銼) 五味子(一兩)牛膝斛(一兩去苗)枳殼(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腎虛少氣,腹脹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萎黑,百節酸疼,日漸
熟乾地黃〔一(二)兩〕 五味子(一兩) 桂心(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白芍藥(一兩) 牛兩去蘆頭)附子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腎氣虛,腰胯腳膝無力,小腹急痛,四肢酸疼,手足逆冷,面色萎黑,虛弱不足,宜
石斛(一兩去根銼) 當歸(半兩銼微炒) 人參(半兩去蘆頭) 杜仲(一兩去粗皮微炙銼)五味(一兩)黃(風(半兩去蘆頭)去赤汁)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春季補腎腎瀝湯方。
牛膝(一兩去苗) 人參(三分去蘆頭) 五味子(三分) 白茯苓(三分)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分去蘆頭)磁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棗三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夏季補腎腎瀝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半) 白茯苓(一兩) 石南(三分) 山茱萸(三分)石斛微炒)五味干) 磁石(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以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棗三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秋季補腎腎瀝湯方。
黃耆(三分銼) 牛膝(三分去苗) 五味子(三分) 桂心(三分) 白茯苓(半兩)白芍藥(半微炒) 磁石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以羊腎一對,切去脂膜,生薑半分,棗三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冬季補腎腎瀝湯方。
石斛(一兩去根) 五味子(三分) 黃耆(三分銼) 熟乾地黃(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桑蓯蓉(一口者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以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棗三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久虛,體瘦骨疼,腰痛足冷,視聽不利,食少無力,宜服補腎腎瀝湯方。
磁石(五兩燒醋淬七遍搗碎以帛包之) 肉蓯蓉(一兩酒浸去皴皮微炙) 黃耆(一兩銼)人參當歸(一兩裂銼) 附子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以羊腎一對,切去脂膜,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腎虛勞損,咳逆短氣,四肢煩疼,腰背相引痛,色黧黑,骨間多疼,小便赤黃,耳目
白茯苓(一兩) 澤瀉(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五味子(一兩) 芎 (一兩)甘草(半兩心(一兩半)兩搗碎水淘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水二大盞,以羊腎一對,細切去脂膜,入生薑一分,棗五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一大盞,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治腎虛,噓吸短氣,腰背疼痛,體重無力,食少羸瘦,宜服補腎腎瀝湯方。
黃耆(一兩銼) 五味子(一兩) 沉香(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巴戟(一兩) 人(一兩去蘆頭) 澤瀉(一兩) 石斛(一兩去根銼) 牛膝(一兩去苗) 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桂心(一兩半) 石南(一兩) 丹參(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棘刺(一兩半銼)茯包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水二大盞,以羊腎一對,細切去脂膜,入生薑一分,棗五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一大盞,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治腎臟久虛,面色萎黑,足冷耳鳴,四肢羸瘦,腳膝緩弱,小便滑數,宜服補腎肉蓯蓉
肉蓯蓉(二兩酒浸去皴皮微炒炙) 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 熟乾地黃(二兩)(一兩去苗)石令微黃)五兩微炒)萆別杵為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腎臟氣虛,肌膚羸瘦,面色黧黑,腳膝無力,小便滑數,宜服補腎膃肭臍丸方。
膃肭臍(一兩微炙) 補骨脂(一兩微炒) 牛膝(三分去苗)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茯苓石斛(一鹿(麋)酒浸一宿刮去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氣虛,胸中短氣,腹脅腰腳疼痛,心(志)意不樂,視聽不明,肌膚消瘦,體重無
巴戟(一兩) 石斛(半兩去根銼) 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當歸(三分銼微炒) 白石英兩炮裂去皮臍)兩) 肉蓯蓉〔(三分)牡蠣(一兩燒為粉) 柏子仁(三分)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補骨脂(一兩微炒) 薯蕷(三分) 沉香(一兩) 蓽澄茄(三分) 熟乾地黃〔二(一)兩〕 黃耆(三分銼) 川椒(三分去目及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

治腎實瀉腎諸方

夫腎主水,而藏於精,若實則陽氣盛,若陽氣盛則生熱,熱則舌燥咽腫,心煩嗌乾,胸脅時其脈

治腎臟實熱,心胸煩悶,腹脅脹滿,腰脊強急,四肢不利,宜服瀉腎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一兩半) 丹參(一兩) 赤茯苓(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檳榔(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實熱,小腹脹滿,足下熱疼,耳聾,腰脊離解,夢伏水中,宜服瀉腎大黃散方,
川大黃(二兩蜜水浸一宿曝乾) 赤茯苓(一兩) 黃芩(一兩) 澤瀉(一兩) 菖蒲(一兩)甘兩) 玄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食前分溫二服。

治腎臟實熱,好忘,耳聽無聲,四肢滿急,腰背動轉痛強,宜服瀉腎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 赤茯苓(一兩) 黃芩(一兩) 澤瀉(一兩) 川升麻(一兩) 川芒硝(一兩)磁皮尖雙仁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半,入生地黃半兩,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治腎臟實熱,腹脅不利,心膈煩滿,腰背拘急,足下熱痛,宜服瀉腎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二兩) 丹參(三分) 牡丹(三分) 生乾地黃(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豬苓(羊角屑(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氣實,肩背拘急,小腹脹滿,煩熱,胸脅時痛,腰脊強直,小便赤黃,宜服瀉腎
澤瀉(一兩) 黃芩(三分) 赤茯苓(三分) 木通〔一(三)分銼〕 赤芍藥(半兩) 羚羊角屑(半兩) 黃耆(三分銼) 檳榔(三分) 玄參(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實熱,小腹壅滯,腰脊疼痛,肩背拘急,宜服瀉腎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 赤茯苓(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澤瀉(三分) 柴胡(三分去苗)赤芍藥(三分) 木通(三分銼) 桃仁(三分湯洗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地黃各半兩,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實熱,膀胱氣滯,小便赤黃,澀痛不通,宜服榆皮散方。
榆白皮(三分銼) 葵根(三分銼) 澤瀉(三分) 木通(三分銼) 瞿麥(三分) 赤茯苓(三分炒) 子芩(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治腎氣不足諸方

夫腎臟者,元氣之根,神精所舍,若其氣虛弱,則陰氣有餘,陽氣不足,故令心懸少氣,小則

治腎氣不足,胸中少氣,目常茫茫,小腹脹疼,腰背急痛,陽氣衰弱,兩耳虛鳴,心煩
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 五味子(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熟乾地黃(一兩)黃(三(三分) 桂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治腎氣不足,胸脅時痛,骨節酸疼,目常茫茫,耳不審聽,背膂拘急,體重嗜臥,宜服
熟乾地黃(一兩) 天門冬(一兩去心) 五味子(三分)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當歸(三分分去根)沉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治腎氣不足,體重嗜臥,骨節酸疼,目暗耳鳴,多恐喜唾,腰背強痛,小腹滿急,食飲
肉蓯蓉(一兩半酒浸去皴皮微炙) 石斛(一兩去根) 五味子(一兩) 黃耆(一兩銼) 丹參〔歸(一兩銼(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絹包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熱服。

治腎氣不足,風冷所攻,臟腑氣虛,視聽不利,肌體羸瘦,腰腳酸疼,飲食無味,小便
石龍芮(一兩) 石斛(三分去根銼) 牛膝(三分去苗) 續斷(三分) 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酒浸一宿銼附子(一(半兩)山茱澤瀉(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腎氣不足,體重無力,腰背強痛,腳膝酸疼,耳目不聰,忽忽喜忘,悲恐不樂,陽氣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 石斛(三分去根銼) 五味子(三分) 巴戟(一兩) 白茯苓(三分)床子(一兩)裂去皮臍)沉香((一兩) 菟絲子宿刮去皴
上件藥,搗羅為散,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中風諸方

夫腎氣虛弱,風邪所侵,則踞而腰疼,不得俯仰,或則冷痺,或則偏枯,兩耳虛鳴,語聲渾曲不

治腎臟中風,腰脊疼痛,不得俯仰,兩腳冷痺,緩弱不遂,頭昏耳聾,語音混濁,四肢
獨活(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防風(半兩去蘆頭) 芎 (半兩) 丹參(半兩)萆兩銼微炒)細殼(半兩麩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腎臟風邪所傷,語音謇急,腰脊不可轉側,腳膝緩弱疼痺,頭旋耳鳴,身體沉重無力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 石龍芮(三分) 獨活(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麻黃(一兩去根心(一兩)微炒) 人參(三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腎虛中風,腰腳緩弱,頑痺不仁,顏色蒼黑,語音混濁,志意不定,頭目昏疼,腰背
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一兩去根節) 漢防己(三分) 當歸(三分銼微炒)海桐皮心(一兩)甘菊花(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茵芋(三分) 五加皮(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腎臟中風,臥踞而腰痛,腳膝偏枯,皮膚頑痺,語聲謇澀,兩耳虛鳴,舉體乏力,面
萆 (一兩銼) 茵芋(半兩) 杜仲(半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臍) 石南去皮臍) 狗脊兩微炒)菖(二分) 麝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腎臟中風,腳膝麻痺無力,腰背強直疼痛,言語不利,面色萎黑,肌體羸瘦,宜服 丸方。
(三分微炒) 白附子(三分炮裂) 防風(三分去蘆頭) 天麻(三分) 天雄(三分炮裂去兩)獨活骨脂(三分兩細研)肉蓯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三十丸,日二服。

治腎臟氣虛,風邪所中,腰腳緩弱無力,視聽不聰,腰脊酸痛,臍腹虛冷,顏色不澤,
天麻(一兩半)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巴戟(一兩) 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菖蒲皴皮) 牛膝微炒) 杜仲通赤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風冷氣諸方

夫人臟腑虛損,腎氣不足,則內生於寒,風邪之氣乘虛所侵,入於足少陰之經,風冷相搏,伏留在臟,久而不除,攻於臍腹,脹滿疼痛,故謂之風冷氣也。

治腎臟風冷氣,腹脅脹滿,心胸壅滯,腰腳無力,脾胃虛弱,少思飲食,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三分(兩)〕 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香子(三分) 羌活(三分) 赤茯苓(三分) 青兩)附子(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腎臟風冷氣,腰脊相引痛,腳膝疼痺,體虛無力,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 白朮(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石龍芮(三分) 細辛(三分) 天雄(三分炮炒) 石斛(一子(半兩)人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腎臟風冷氣,腰腳疼痛,頭目昏悶,耳鳴腹脹,四肢無力,宜服附子丸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五加皮〔三(二)分〕 丹參(三分) 麋角霜(一兩) 石斛(一兩去根(三分)木香(三遍搗碎細研水飛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腎臟風冷氣,腹脅疼痛,四肢無力,宜服 砂丸方。
砂(一兩) 肉豆蔻(一兩去殼) 木香(一兩) 檳榔(一兩) 雄(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橘皮(一兩湯浸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無灰酒三升,調藥末,於銀鍋內,以慢火熬,看硬軟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風冷氣,臍腹虛脹疼痛, 香丸方。
香子(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砂(三分) 天麻(三分) 木香(三分) 白附子研) 乾蠍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酒煮麵糊,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蔥白煎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風冷氣攻,心腹疼痛,宜服此 丸方。(一兩微炒) 砂(半兩) 木香(半兩) 肉豆蔻(一兩去殼)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仁麩炒微黃淬七遍搗碎細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浸蒸餅,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一(二)十丸。

治腎臟風虛耳鳴諸方

夫足少陰腎之經者,是宗脈之所聚也。其氣上通於耳,耳者腎之竅,若經脈虛損,氣血不足,為風邪所乘,入於耳脈,則正氣痞塞,不能宣通,邪正相擊,故令耳虛鳴也。

治腎臟風虛,兩耳常鳴,腰背痛強,小便多利,虛羸無力,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石斛(三分去根銼) 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 五味子(三分)(一兩)沉香(石(二兩搗碎水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耳中常鳴,或如風雨聲,宜服菖蒲散方。
菖蒲(一兩) 遠志(三分去心)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兩)天麻(淘去赤汁以帛包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磁石包子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兩耳常鳴,宜服腎瀝湯方。
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巴戟(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沉香(半兩) 石斛(半兩膝(三分去苗) 黃(半兩去蘆頭) 熟乾地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耳鳴,四肢羸瘦,小便滑數,夜臥多寒,吃食減少,宜服腎瀝湯方。
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肉蓯蓉〔一兩酒浸(洗)去皴皮微炙〕 人參(三分去蘆兩微炒)桂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生薑半分,棗三枚,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兩耳常鳴,宜服腎瀝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三分) 熟乾地黃(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 山茱萸(三分) 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去皴皮炙令乾)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薤白三莖,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耳內常鳴,宜服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銼去皴皮炙令乾) 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 熟乾地黃令黃燥)五皮臍) 澤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漸加至五十丸。

治腎臟風虛,耳內恆鳴,腰腳疼痛,宜服鹿茸丸方。
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 天雄(一兩半炮裂去皮味子(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風虛耳鳴,腰脊強直,小便數滑,桑螵蛸丸方。
桑螵蛸(三分微炒) 菖蒲(三分) 山茱萸(三分) 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味子(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諸方

夫表裡俱虛,臟腑衰弱,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內生於寒也。若人腎臟氣虛,下焦積冷,寒冷之氣,伏留在臟,乘虛上攻於心腹,故令疼痛也。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兩脅脹滿,不思飲食,宜服白豆蔻散方。
白豆蔻(半兩去皮) 香子(半兩) 檳榔(半兩) 木香(半兩) 乾薑(一分炮裂銼) 附子(黃(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發歇不定,宜服木香煎方。
木香(一兩) 乾蠍(半兩微炒) 桂心(一兩)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阿魏(半兩麵裹煨麵熟為度)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童子小便二大盞,煎藥成膏,收於不津器中,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調下一茶匙。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四肢逆冷,不思飲食,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檳榔(一兩)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附子(一兩半炮裂去皮臍) 香子(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喘促悶亂欲絕,或出冷汗,宜服 砂散方。
砂(一兩) 木香(一兩)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香子(一兩) 桂心(一兩)蓽澄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薑汁少許,熱酒一中盞,攪和令勻,調下一錢,不計時候服。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或吐冷沫,不思飲食,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 丁香(半兩) 乳香(半兩) 香子(半兩) 桂心(三分) 硫黃(半兩細研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以炒生薑熱酒調下一錢,不計時候服之。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四肢逆冷,面色青黃,或時嘔吐,不思飲食,宜服 丸
(三分) 木香(三分) 當歸(三分銼微炒)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肉桂(半兩去皴皮)為度)硫黃香子(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 磁石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將硫黃水銀同結為砂子,細研,入諸藥末和勻,醋煮麵糊,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四肢逆冷,宜服硫黃丸方。
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 檳榔(一兩) 木香(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半兩炮干炒令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煮軟飯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積冷,下焦久虛,邪冷氣攻,心腹疼痛,汗退場門干,陰縮聲散,手足逆冷,宜服
砂〔二(一)兩細研〕 乾蠍(三分微炒) 阿魏(半兩研入)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附子(半兩炮裂皮臍)磁石(三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酒下十丸,至十五丸。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可忍,阿魏丸方。
阿魏(一分麵裹煨麵熟為度)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木香(半兩) 乾蠍(半兩微炒) 砂(一分) 自然銅(一分細研) 白礬(半兩燒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熱生薑酒下二十丸,不計時候服。

治腎臟虛冷,氣攻心腹 痛,狀如錐刀所刺,宜服此方。
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 〔朱砂(三分細研水飛過)〕 木香(三分) 砂(半兩)香子(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軟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面青足冷,宜服此方。
砂(二兩)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上先以酒一小盞,煎 砂十餘沸,候消化,澄濾取清,去砂石後,卻入銚子內,與桃仁膏旋以熱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可止,宜服綠玉丹方。
青古錢三十文,燒醋淬七遍,後鋪於淨地上,遍摻 砂末二兩令勻,用盆子合二七日,刮取 砂,研為末,用熱醋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五丸,或十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氣欲絕,宜服雄黃丸方。
雄黃(一分) 朱砂(一分) 黃丹(半兩)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麝香(一錢)
上件藥,同細研如粉,用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五丸。

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頻發不止,宜服麝香丸方。
麝香(半兩細研) 阿魏(半兩麵裹煨麵熟為度) 乾蠍(三分微炒) 桃仁(五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疼痛諸方

夫腎主於腰腳,榮於骨髓,若臟腑不足,陰陽虛微,風冷所侵,傷於足少陰之經,經絡既虛,為邪所搏,久而不除,流注腰腳,故令疼痛也。

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疼痛,筋脈拘急,宜服萆 散方。
萆 (一兩銼) 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牛膝(一兩去苗) 五加皮(一兩) 檳榔(一兩子(一兩炮裂兩) 枳殼(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疼痛,宜服羌活散方。
羌活(一兩) 牛膝(一兩去苗) 桂心(三分) 附子〔二(一)兩炮裂去皮臍〕 萆(三分銼) 海桐皮(三分銼) 防風(半兩去蘆頭) 五加皮(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入酒二合,更煎三兩沸,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筋骨疼痛,行立艱難,宜服牛膝丸方。
牛膝(二兩去苗) 虎脛骨(一兩塗酥炙微黃) 羌活(一兩) 海桐皮(三分) 當歸〔三分(兩)頭〕 桂心(三分子(一兩炮皮炙乾)(三分微炒) 乾蠍(三分微炒) 天麻(三分) 木香(三分) 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疼痛,宜服杜仲丸方。
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續斷(一兩) 丹參(半兩去蘆頭) 萆 〔三兩(分)銼〕芎(膝(三分去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疼痛,四肢少力,不能飲食,宜服石斛丸方。
石斛(一兩去根銼) 防風(一兩去蘆頭) 仙靈脾(三分) 牛膝(二兩去苗) 鹿茸(一兩去毛銼微炒)附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疼痛,及腹脅滯悶,宜服沉香丸方。
沉香(一兩) 桂心(三分) 海桐皮(三分) 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萆 (三分銼) 乾蠍(半兩微炒) 牛膝(一兩去苗) 檳榔(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疼痛,行立無力,宜服虎骨浸酒方。
虎脛骨(二兩塗酥炙令黃) 熟乾地黃(二兩) 續斷(一兩) 赤箭(一兩) 石斛(一兩去根銼歸(一兩銼微子(一兩)漏兩) 荊芥(刮去皴皮
上件藥,都細銼,用生絹袋盛,以無灰酒三斗,浸經七日後,每於食前,暖一小盞服之

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膝拘急疼痛,宜服薏苡仁浸酒方。
薏苡仁(三兩) 防風(二兩去蘆頭) 牛膝〔三(二)兩去苗〕 獨活(二兩) 生乾地黃(二兩)參(一兩去蘆
上件藥,細銼,以生絹袋盛,用清酒二斗,漬五七宿後,每於食前,暖一小盞服之。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諸方

夫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者,由腎氣虛弱,宿有冷疹,或久坐濕地,強力入水,或食生冷過忍也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不可忍,手足逆冷,沉香散方。
沉香〔一(二)兩〕 附子〔二(一)兩炮裂去皮臍〕 肉豆蔻(一兩去殼) 肉桂(三分去皴皮)裹煨麵熟為度)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及兩脅疼痛不可忍, 散方。
(三十六枚頭足全者掘一地坑子面闊四寸深五寸用炭火五斤燒坑子令通赤便淨去卻灰土胡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脹滿壅悶,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三分) 乾薑(三分炮裂銼) 香子(三分) 桂心(三分)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腎臟氣虛,觸冒風寒,冷氣卒攻,臍腹疼痛,宜服桃仁丸方。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硫黃(三分細研水飛過)香子(三分) 木香〔三(二)分〕 高良薑(三分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煎醋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不可忍,宜服阿魏丸方。
阿魏(半兩麵裹煨麵熟為度別研)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 桂心〔三兩(香(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童子小便二升,入桃仁阿魏,於銀鍋子內,以慢火煎令稠,入諸藥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冷氣攻,臍腹疼痛,兩脅脹悶,飲食不下,宜服硫黃丸方。
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 木香(半兩) 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檳榔(半兩)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香子(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熱酒下十丸,不計時候服之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撮痛不可忍,宜服胡椒丸方。
胡椒(三分) 木香(三分) 沉香(三分) 桂心(三分) 〔二(三)分微炒〕阿魏(一分麵裹煨麵熟為度)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熱生薑酒下二十丸,不計時候服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甚者,神效 砂丸方。
砂(三分) 雄黃(一分) 朱砂(一分) 黃丹(一分微炒) 麝香〔三(一)錢〕巴豆(十枚去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都入於乳缽內,順日研半日,用,煎醋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酒下五丸,不計時候服。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不可忍,宜服阿魏丸方。
阿魏(一分麵裹煨麵熟為度) (一分微炒) 木香(一分) 肉豆蔻(一分去殼)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 砂(半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桃仁,以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 香酒下(十)五丸,不計時候服。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日夜不止,宜服 砂丸方。
砂(半兩) 乾蠍(一分微焙) 桃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及雙仁研如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桃仁同研令勻,以酒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熱酒下十丸。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不可忍方。
銅綠(三分研了) 蓽澄茄(半兩) 木香(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熱酒下十丸,不計時候服之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拘撮甚者,宜服此方。
檳榔〔一分(兩)〕 棘針鉤子(一合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都作一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又入好酒半中盞,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二服。

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至甚,定痛丸方。
乾蠍〔三分(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清酒及童子小便各一升,同煎如稠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虛冷氣攻腹脅疼痛脹滿諸方

夫腎臟虛冷氣者,由腎氣不實,下焦久寒,陽氣外虛,陰氣內積,邪冷之氣,在於臟腑積蓄不散,上攻於脾,脾虛受之則脹,冷搏於陰經則痛也。而又足少陰支脈行於兩脅,今腎與脾俱虛,為邪冷所攻,致正氣與邪氣相擊,故令腹脅疼痛脹滿也。

治腎臟虛冷,氣攻腹脅疼痛,或多嘔吐,不思飲食,兩脅脹滿,四肢羸瘦,宜服沉香散
沉香(半兩) 白豆蔻(半兩去皮) 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高良薑(三分銼)附子(三歸(半兩銼微濃朴(一兩去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腎臟虛冷,氣攻心腹疼痛,兩脅脹滿,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三分) 香子(三分)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三分) 當歸(三分微炒)芎香(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腎臟虛冷,氣攻心腹疼痛,或時吐逆,兩脅虛脹,不思飲食,四肢乏力,宜服蓽澄茄
蓽澄茄(一兩) 木香(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肉桂(一兩去皴皮) 肉豆蔻(一兩去殼)子〔一兩(半茯苓(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二錢。

治腎臟虛冷,氣攻,心神悶亂,四肢逆冷,腹脅脹滿疼痛,喘促嘔吐,宜服沉香丸方,
沉香(一兩) 木香(一兩) 檳榔(一兩) 苦楝子(一兩) 桂心(一兩) 香子(一兩)當歸(一兩微炒) 丁香(二兩)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肉豆蔻(一兩去殼)乾薑(半兩炮裂銼)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乾蠍(半兩微炒) 阿魏(一兩麵裹煨麵熟為度) 青橘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虛冷,氣攻心腹疼痛,脅肋脹滿,宜服蓽澄茄丸方。
蓽澄茄(半兩) 木香(半兩) 桂心(一兩) 香子(三分)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沉香(半兩湯浸去白瓤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熱生薑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虛冷氣攻,腹脅脹滿,發歇疼痛,足脛逆冷,骨節酸疼,食少無力,宜服硫黃丸
硫黃(一兩細研) 砂(一兩細研) 蓽澄茄(一兩) 香子(一兩) 補骨脂(一兩) 石斛(心(一兩)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酒煮麵糊,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十五丸。

治腎臟氣虛,下焦積冷,氣攻,腹脅脹滿,臍下疼痛,面色青黑,足脛多冷,宜服胡蘆
胡蘆巴(一兩) 香子(一兩) 木香(半兩) 桂心(半兩) 當歸(半兩銼微炒)附子(一兩香(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好酒一升半,先熬桃仁膏令稠,拌和諸藥末,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虛冷,氣攻,兩脅脹滿,腹內疼痛,四肢不和,宜服 香丸方。
香子(三分) 木香(一分) 蘿卜子(半兩微炒)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別研如膏)濃兩湯浸去白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虛損多唾諸方

夫腎主於水,其液為唾,膀胱是腎之腑,主於津液,二經既象於水,故為表裡也。若臟腑和熱。

治腎臟虛損,冷氣所攻,下焦虛,上焦壅滯,多唾稠粘,四肢不利,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五味子(三分) 白朮(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細辛(三分)半夏實(半兩麩炒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腎臟虛損,上熱下冷,心胸壅滯,痰毒結實,唾如筋膠,飲食減少,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湯浸七遍去滑) 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 防風(半兩去蘆頭) 旋複花(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治腎臟虛損,脾氣乏弱,津液不榮,上焦生熱,多唾稠粘,胸膈壅滯,不欲飲食,宜服
前胡(一兩去蘆頭) 大腹皮(三分銼)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杏仁(一兩湯浸) 陳橘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治腎臟虛損,上焦煩壅,痰飲結聚,常唾不休,胃虛食(氣)少,宜服澤瀉散方。
澤瀉(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旋複花(三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 枳殼(實)(半兩麩炒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半夏(一兩湯浸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虛損,心膈痰癖,壅滯多唾,腹脅妨悶,宜服白朮丸方。
白朮(一兩) 赤茯苓(一兩)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紫菀(三分洗去根土)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檳榔(半兩)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炒令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枳殼湯下三(二)十丸

治腎臟虛損,上焦痰滯,多唾稠濁,腹脅脹滿,吃食微少,宜服赤茯苓丸方。
赤茯苓(一兩) 甜瓜子(三分微炒) 人參(三分去蘆頭) 桂心(一兩) 旋複花(三分)半夏皮) 前胡(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薑棗湯下二十丸。

治腎臟虛損骨萎羸瘦諸方

夫腎臟者,神精之所舍,元氣之所系,若其氣強實,則骨髓滿溢,故令肌體充盛也。若氣血羸瘦

治腎臟虛損,頭昏耳鳴,目暗茫茫,心中喜忘,恍惚不定,飲食無味,心恆不樂,多有
石斛(一兩去根銼) 天門冬(半兩去心焙) 五味子(三分) 巴戟(半兩) 牛膝(一兩去苗)三宿焙乾別盆子(半兩)皮(三分)萆(三分銼) 狗脊(半兩) 石南(半兩) 杜仲(二分去粗皮炙微黃銼) 天雄(三分炮裂去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五十丸。

治腎氣虛損,骨萎羸瘦,耳鳴心煩,小腹裡急,氣引膀胱,連腰膝疼痛,不欲飲食,宜
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細研水飛過)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乾) 鐘乳粉(二兩)兩) 杜仲〔一味子〔半(浸三日曝乾別搗去皮臍)澤瀉(三漆(三分搗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五十丸。

治腎氣虛損羸瘦,食飲不為肌膚,骨萎無力,腰疼痛,宜服補暖益氣力,令人充健,紫
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銼去皴皮炙令乾) 白石英(一兩細研水飛子(一兩酒乾地黃(二兩) 附子〔一(冬(一兩去心焙)床子(一兩)棘刺(一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五十丸。

治腎臟虛損,肌體羸瘦,骨萎無力,腰腳酸疼,小便混濁,宜服熟乾地黃丸方。
熟乾地黃〔一(二)兩〕 山茱萸(一兩) 薯蕷(一兩) 白茯苓(一兩) 石斛(一兩去根)桂心兩) 澤瀉(一碎炒令黃燥)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虛損,骨萎無力,坐而難起,目視茫茫,(短)氣不足,肌體羸瘦,宜服牛膝丸方
牛膝〔一兩(半)去苗〕 柏子仁(三分) 桂心(一兩) 白茯苓(三分) 白石英(一兩細研水飛分去蘆頭)(三分)芎斛(一兩補骨脂(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諸方

夫腎者,元氣之本,精志之藏,內主於骨,氣通於陰,若人動作勞傷,情欲過度,氣血衰損,陰陽不和,臟腑既虛,精氣空竭,不能榮華,故令陽氣萎弱也。

治腎臟虛損,膝無力,陽氣萎弱,宜服天雄散方。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 蛇床子(一兩) 遠志(一兩去心) 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杵酥炙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腎臟虛損,精氣衰竭,陽道萎弱,宜服肉蓯蓉散方。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日刮去皴皮炙乾) 菟絲子(一兩半酒浸三宿曝乾別搗) 鐘乳粉(二兩)茸(二兩去毛塗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腎臟虛損,精氣不足,腰腳酸疼,羸瘦無力,陽道萎弱,宜服此方。
麋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巴戟(一兩) 天雄〔二(一)兩炮裂去皮臍〕 五味子(一兩) 蛇絲子(一兩酒炒) 石龍芮(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腎臟衰乏,陽氣萎弱,腰腳無力,宜服助陽補虛,硫黃散方。
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 白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 白馬莖(一兩塗酥炙微黃) 鹿茸(一兩(一兩炮裂南(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服。

治腎臟虛損,陽氣乏弱,鹿茸散方。
鹿茸(二兩半去毛塗酥炙令微黃) 菟絲子(二兩半酒浸三日曝乾別杵為末) 雄蠶蛾(二兩微(一)兩〕(二兩)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三(二)錢。

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天雄散方。
天雄(二兩炮裂去皮臍) 遠志(一兩去心) 續斷(一兩) 蛇床仁(一兩) 桂心(一兩)菟絲石龍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三(二)錢。

治腎臟虛損,肌體羸瘦,腰腳無力,志意昏沉,陽氣萎弱,小便滑數,宜服菟絲子丸方
菟絲子(二兩酒浸三宿曝乾別杵為末)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乾) 鹿茸(一兩去兩炮裂去皮兩去粗皮炙微黃雄雞(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四雄丸方。
雄雀肝(十具微炙) 雄雞肝(三具微炙) 雄蠶蛾(五十枚微炙) 天雄(二兩炮裂去皮臍)龍砂(一炒令黃黑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精泄不禁,宜服鹿茸丸方。
鹿茸(二兩去皮毛塗酥炙令微黃) 莨菪子(一兩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乾炒黃黑色)磁石硫黃(細研) 龍骨(一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羊腎一對,去脂膜,研如泥,以酒二升,煎成膏,入諸藥末,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虛損,陽氣全乏,宜服保壽丸方。
麋茸(二兩去毛酒洗炙微黃) 鐘乳粉(二兩) 補骨脂〔一(二)兩微炒〕 天雄(二兩炮裂去皮為末)陽戟(一兩)黃(一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雀肉膏,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宜服陽起石丸方。
陽起石(一兩酒煮半日) 白礬灰(一兩) 鐘乳粉(一兩) 硫黃(一兩) 龍腦(一兩) 伏火砂(一兩) 伏火砒霜(半兩)
上件藥,都研如粉,用軟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十丸,日二服。

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手足不和,莨菪子丸方。
莨菪子(一兩半水淘去浮者水煮芽出焙乾炒令黃黑色別杵為末) 蛇床子(一兩) 菟絲子(一研) 黃(雄
上件藥,搗,先取莨菪子雄雀糞 砂三味,用白蜜四兩,同以漿水三升煮,勿住手攪,煎如餳,即入諸藥末,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鹽湯下十丸。

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宜服助陽氣,神效鐘乳丸方。
鐘乳粉(一兩) 硫黃(一兩) 陽起石(一兩) 磁石(一兩) 朱砂(一兩半)
上件藥,都研如粉,用琅 石一斤,搗羅為末,分為三分,先入一分於瓷內,即以紙裹前藥滿,丸。

治腎臟衰弱絕陽,手足多冷,宜服附子丸方。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 蛇床子(二兩) 鐘乳粉(二兩) 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杵為末) 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肉蓯蓉(二兩酒浸去皴皮炙乾)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盲腸氣諸方

夫腎者內藏於精,精含於志,與膀胱為表裡,俱主於水液,其氣貫於小腸,而通於陰,若人連陰

治盲腸氣,小腹連陰疼痛, 香散方。
香子(一兩) 苦楝子(一兩炒微黃) 木香(半兩) 檳榔(一兩)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盲腸氣疼痛,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半兩) 胡蘆巴(半兩) 肉豆蔻(半兩去殼) 檳榔(三分) 木香(三分) 桂心(半兩) 香子(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盲腸氣,小腹疼痛不可忍,宜服蓽澄茄散方。
蓽澄茄(一兩) 檳榔(一兩) 木香(一兩) 苦楝子(一兩) 香子(一兩) 乾蠍(半兩微炒)微炒)桃仁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調下二錢。

治盲腸氣八仙丸方。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阿魏(半兩麵裹煨麵熟為度) 桂心(半兩) 木香〔二橘皮(三分湯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盲腸氣,久患不瘥,宜服磁石丸方。
磁石(一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 陽起石(三分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 砂(一兩)(半兩細研)阿
上件藥,先研 砂,以醋調塗於銅葉上,以新盆蓋七日,刮取綠,細研,諸藥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用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熱生薑酒下十丸。

治盲腸氣,疼痛不可忍,桃仁丸方。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阿魏(半兩麵裹煨麵熟為度) 木香〔二(三)分〕乾蠍(半兩微炒) 檳榔(一兩) 苦楝子(半兩) 桂心(半兩) 芫花(半兩醋拌炒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一十丸。

治盲腸氣疼痛,手足逆冷,宜服綠雲丸方。
砂(一兩) 硫黃(半兩) 雄黃(半兩) (半兩為末) 青鹽(半兩) 阿魏(半兩)
上件藥,同研令勻細,入釅醋調令稠,塗於銅鈔鑼裡,合於淨地上,日畔以泥密封,經五日後,刮取藥細研,以醋煮麵糊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五丸。

治盲腸氣,發歇疼痛不可忍,宜服 丸方。(一兩) 補骨脂〔二(一)兩〕 香子(半兩) 木香(半兩) 阿魏(半兩)馬藺花(半兩) 苦楝子(半兩) 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細研以童子小便三升熬成膏)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桃仁膏和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十丸。

又方。
砂(一兩研為末以醋煎調塗於多年銅照子面上用新盆蓋七日刮取綠細研) 檳榔(一兩)木香(一兩) 沒藥(半兩) 香子(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 砂研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七丸。

又方。
阿魏(一兩) 砂(一兩用酒一大盞與阿魏同熬如膏) 木香(三分) 苦楝子(一兩炒微黃)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 砂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十丸

又方。
砂(一兩) 朱砂(半兩) 雄黃(半兩)
上件藥,同研如粉,入頭醋調令稀稠得所,用青銅錢一百文,洗刷令淨,沒以鹽水煮過,措以雞後取

又方。
苦楝子(一兩) 蓬莪朮(一兩) 香子(一兩) 桂心(一兩) 木香(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漆和,先以生油塗手,丸如梧桐子大,陰乾,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十丸。

又方。
馬藺花(一兩以瓷器內炒令微黃) 芫花〔一兩酒(醋)拌微炒〕 胡蘆巴(半兩) 苦楝子(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醋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十丸。

治膀胱虛冷諸方

夫膀胱者,脬囊也。合於腎,足太陽是其經,為津液之府,凡五臟六腑,五味五穀之津液,面

治膀胱虛冷,飢不欲食,面色萎黑,腰脅疼痛,宜服磁石散方。
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 黃耆(一兩銼) 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五味子(一兩)炒) 沉香(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生薑半分,棗五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膀胱虛,冷氣攻注,腰胯疼痛,宜服杜仲散方。
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石斛(三分去根銼) 檳榔(三分)當分) 青橘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膀胱虛,冷氣攻腰間,及腹脅疼痛,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 木香(三分)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蓽澄茄(三分)桂心(三分)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香子(三分) 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檳榔(一兩)
上件藥,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生薑熱酒調下二錢。

治膀胱虛冷,兩脅脹滿,腳脛多疼,腰脊強痛,小便滑數,宜服石斛散方。
石斛(一兩去根銼)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五味子(三分) 澤瀉(三分) 當歸(三分銼微心(三分)磁香子(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膀胱虛冷,面色萎黑,小便不禁,腰膝酸疼,兩脅脹滿,不能飲食,肌膚消瘦,宜服
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肉蓯蓉(一兩酒浸去皴皮微炙)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桑螵骨(一兩)沉研)木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服。

治膀胱虛冷,氣攻腹脅脹滿,腰腳冷疼,面色多黑,體重無力,宜服蓽澄茄丸方。
蓽澄茄(一兩) 安息香(一兩) 木香(一兩) 肉桂(一兩半去皴皮)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兩) 肉豆蔻(仁(半兩湯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酒煮麵糊,和搗三二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膀胱虛冷,氣攻腹脅,脹滿疼痛,宜服 香子丸方
香子(一兩) 木香(一兩)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安息香(一兩) 胡蘆巴(半兩)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熱生薑酒下二十丸。

治膀胱實熱諸方

夫膀胱者,貯諸臟之津液,若實則生熱,熱則膀胱急,口舌燥,咽腫痛,小便不通,尿黃赤色,舉體沉重,四肢氣滿,面腫目黃,少腹偏痛者,則是膀胱實熱之候也。

治膀胱實熱,心腹煩悶,小便不利,宜服梔子散方。
梔子仁(一兩) 石膏(二兩) 白茅根(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 犀角屑(一兩)木通(一兩銼) 黃芩(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地黃半兩,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膀胱實熱,小便赤澀,宜服榆皮散方。
榆白皮(三分銼) 車前子(三分) 葵根(三分) 木通(三分銼) 瞿麥(三分) 白茅根(三分銼) 桑螵蛸(一兩微炒) 赤茯苓(一兩) 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膀胱實熱,腹脹,小便不通,口舌乾燥,咽腫不利,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子芩(三分) 桑螵蛸〔三(二)分微炒〕 漢防己〔一(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青(二分)木通(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膀胱實熱,腹脅脹滿,小便不利,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芩(三分) 赤茯苓(三分) 冬葵子(一兩) 紫蘇莖葉(三分)檳榔〔二(三)分〕 瞿麥(一兩) 木通〔二(三)分銼〕 白茅根(三分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膀胱實熱,小便不通,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一兩) 海蛤(半兩) 滑石(一兩) 葵子(半兩) 豬苓(半兩去黑皮) 瞿麥(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濃煎木通湯調下二錢。

治膀胱實熱,腹脹,小便赤澀,水氣流腫方。
上取浮萍草晒乾,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煎蔥白湯調下一錢。

治膀胱虛冷小便滑數白濁諸方

夫膀胱者腑也。腎者臟也。二經以為表裡,俱主於水,而開竅於陰,水行於小腸,入於脬而也。

治膀胱虛冷,小便滑數,其色白濁,宜服 (菝) 散方。
(菝) (二兩銼) 土瓜根(一兩) 黃耆(一兩銼) 白龍骨(二兩燒過) 牡蠣(二兩燒如粉皴皮微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膀胱虛冷,小便白濁滑數,日夜出無節度,宜服韭子散方。
韭子(一兩微炒) 赤石脂(一兩) 土瓜根(一兩) 狗脊(一兩) 牛膝(一兩去苗) 牡蠣(二黃) 肉蓯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膀胱虛冷,小便滑數,漏精,白濁如泔,宜服雞 散方。
雞 (一兩微炙) 熟乾地黃(一兩) 牡蠣(一兩燒為粉) 白龍骨(一兩燒過) 鹿茸(一兩(一兩酒浸一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丹雄雞腸三具,納散在腸中,縫系了於甑內蒸一炊久,取出焙乾,搗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二錢。

治膀胱及腎臟虛冷憊傷,小便滑數,白濁不止,菟絲子散方。
菟絲子〔三分(兩)湯浸三宿焙乾別搗為末〕 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 肉蓯蓉(一兩雞(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膀胱虛冷,小便滑數,色如泔澱,桑螵蛸散方。
桑螵蛸(一兩微炒) 赤石脂(二兩) 補骨脂(二兩微炒) 狗脊(三分) 萆 (一兩銼)白龍一宿刮去皴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膀胱及腎臟虛冷,小便色白稠濁,日夜數無常,腰脅疼痛,宜服腎瀝湯方。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乾) 漢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五味子(半兩)銼) 澤瀉(三分去根銼)磁石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每用磁石包子,及入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治膀胱虛冷,小便滑數,白濁,夢中失精,宜服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乾) 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白龍骨(二兩燒過) 澤兩) 椒紅(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膀胱虛冷,腎氣衰微,小便滑數,白濁,宜服牡蠣丸方。
牡蠣(二兩燒為粉)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狗脊(一兩) 白龍骨(二兩燒過) 椒紅(一兩兩酒浸一宿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膀胱及腎臟久虛積冷,上焦煩熱,小便滑數,如米泔,宜服黃耆丸方。
黃耆(一兩銼) 熟乾地黃〔二(一)兩〕 土瓜根(一兩) 玄參(三分) 栝蔞根(一兩)白龍骨螵蛸(三分微炒) 五味子(一兩) 沉香(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卷第八

傷寒敘論

論曰︰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冰冽,此四時正氣之序也。冬時嚴寒,萬類深而以至春者,反大之病帝興人慮故立時然此病也。俗人謂之橫病,多不解療,皆云日滿自瘥,以此致枉者天下大半,凡始覺不佳,便須救療,若至於病,即湯食兢進,折其毒勢,自然而瘥,必不可令病氣自長,恣意攻人,拱手待斃,斯為誤矣。夫得病一日在皮,當摩膏火灸,淋浴發汗則愈,若不解者,二日在膚可法針,服解肌散發汗,汗出則愈,若不解至三日,複一發汗則愈,若不解者,則勿複發也。至四日在胸,宜服赤小豆瓜蒂散吐之,則愈,至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則可下之,若熱在胃外,如誤下之,其熱乘虛入胃,然病要須下者,又不得留於胃中也。若胃實者,熱毒為病,三死一生,若胃虛者,熱毒入胃即胃爛矣。其微者赤斑出,此候五死一生,劇者黑斑出此候十死一生,以病患各有強弱,人有難易效相倍也。若得傷寒病無熱,但狂言躁煩不安,精氣言語,與人不相主,當勿以火迫之,但以五苓散三二錢服之,可與新汲水一升,或一升半,可至二升,強飲之,指刺喉中吐之,隨手便愈,若不便吐者,此病皆多不善,勿以餘藥吐也。又此病,不急以豬苓散及吐解之者,其斃速,亦可先以發表之藥尤佳,病者過日不已則不是熱,不可下之者,熱毒承虛入胃,亦令胃爛斑出也。又春夏無大吐下,秋冬無大發汗,若冬及始春天寒,宜服神丹丸,亦可摩膏火灸,若末春夏月初秋,凡此熱月,不宜火灸,又不宜濃覆,宜服六味青散,若無丸散及煎,但用柴胡數兩煎服,傷寒時行,皆可服也。亦可以發汗藥發汗,不但一也。直至再三發汗不解者,當與陽實者宜轉下之,其脈朝夕快者為實癖也。朝平夕快非癖也。轉陽可早與服,但當少與,勿令下多,其間諸虛煩熱者,與傷寒相似,然不惡寒,身不疼痛,故知非傷寒也。不可發汗,若頭不痛,脈不緊數,故知非裡實,不可下也。如此外內皆不可攻,而醫強攻之,必致危損,多死難痊也。虛煩者但當與竹葉湯,若嘔者與橘皮湯,不愈可重與服之,若得病連服湯藥發汗,汗不出者皆死病也。凡難得汗者可蒸之,如蒸中風法,蒸濕之氣於外迎之,不得不汗出也。凡病發熱惡寒脈洪者,便宜發汗,後以粉粉之,勿令著風,若當發汗而其人適已失血,及大和裡甘可變診內食小以滋鮮有日而渴欲飲水者,未宜多與也。為腹中熱氣尚少,不能消之,便更與人作病深矣。若至七八日大滿,也。者,

辨傷寒脈候

夫脈有陰陽何謂也?凡脈洪大浮數動滑皆為陽也。脈沉澀弱弦微緊皆為陰也。凡陰病見陽脈實,日當脈微則發衰也也。綿曰縱熱,本虛此本不虛也。病若欲自解者,但而數,故自汗出而解,又病有不血,內無津液,陰陽自和,必自者何也?凡有此候,為欲解也。而解者,大汗出也。病欲知愈及(俱)等,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身體若疼痛者,有須大發汗也。若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病在脾也。法當下利,何以知之足,胃氣大虛也。以少陰脈弦而寸口脈浮,浮即為風,緊即為寒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其汗,又數下之,其人亡血,病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以陰浮而大,身汗如粘,喘而不休,受其病,若汗出發潤而喘不休者四肢 習者,此為肝絕也。環口此為腎絕也。又未知何臟陰陽絕,陽氣後竭者,死必肉色赤無血,大即為寒,寒氣相搏,相搏,其人即,趺陽脈浮,浮鼻口燥者,必衄也。諸脈浮遲,面熱如赤顫惕者,六七必癢,寸口脈及陰陽俱緊,法中於下名為渾也。陰中於邪必熱,項強腰痛脛酸,所為陽中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裡微蝕也。中焦不治,胃氣上衝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搏,不和,清涼重下,大便數難,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寒八日以上,大發熱者,此三部脈皆大,心煩口噤不能為熱,虛為寒,寒風相搏,疾,此衛氣失度,浮滑之脈者死。

傷寒受病日數次第病証

傷寒一日,足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也。為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於腰脊,主肌之間,故可摩膏火灸發汗而愈也。凡五臟不和,六腑不通,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何滿其脈循於脅,上於頸耳,故得病三日,胸脅熱而耳聾也。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於臟,可汗而解也。傷寒四日,足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也。為三陰之首,是故三日以後,陽受病訖,傳之於陰,而太陰受病焉,其脈絡於脾,主於喉嗌,故得病四日,腸滿而嗌乾,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傷寒五日,足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也。其經貫腎絡肺系於舌,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引水也。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矣。傷寒六日,足厥陰受病,厥陰者肝之經也。其脈循陰絡於肝,故得病六日,煩滿而陰縮也。此則陰陽俱受病,毒瓦斯在胃可下而愈矣。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小愈,又傷寒七日,病法當小愈,陰陽諸經傳經終故也。今七日以後病反甚者,欲為再經病也。再經病者,經絡重受病也。傷寒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小愈,又八日不解者,或是諸陰陽經絡重受於病,或因發汗吐下之後,毒瓦斯未盡,所以病証猶在也。傷寒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又傷寒九日以上,病不除者,或動(初)一經受病,則不能相傳,或已傳三陽訖,而不能傳於陰,致停滯累日,病証不解,放日數多,而病候改變也。傷寒十日,太陰病衰,腹胃如故,則思欲飲食,傷寒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煩滿,舌乾已也。傷寒十二日,厥陰病愈,囊縮,小腹微下,毒瓦斯皆去,病日已矣。

辨太陽病形証

傷寒一日,太陽受病,若脈靜者未傳諸臟,煩(躁)欲吐,脈急數者,乃傳別臟也。宜桂枝湯,太陽為病,頭痛項強而惡寒,其脈浮數,宜桂枝湯,太陽中風發熱而惡寒,宜桂枝湯,太陽病中風脈,其陽浮而弱,浮者熱自發,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宜桂枝湯,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為榮弱衛強,故便汗出,欲去其邪,更宜服桂枝湯,太陽病若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止者,其人必惡寒,小便難,四肢拘急者,宜桂枝附子湯,太陽病若下之,其脈促,胸中滿,宜桂枝湯,太陽病外証未解,不可下也。宜服桂枝湯發其汗,太陽病下之不愈,其脈浮者為在外,汗之則愈,宜桂枝湯,太陽病服桂枝湯煩熱不解者,當先針風池風府穴,乃與桂枝湯即愈,太陽病自汗出,此為榮氣和,衛氣不和,榮行脈中,衛行脈外,複發其汗,表和即愈,宜桂枝湯,太陽病時自發熱,汗出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當更發汗即愈,宜桂枝湯,太陽病發汗已解,半日後複煩躁,其脈浮數者,可複發其汗,宜桂枝湯,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也。宜麻黃湯,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痛,心煩目瞑,劇者必衄,衄者欲解也。宜麻黃湯,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宜麻黃湯,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宜朮附湯,太陽與陽明病而不利,但嘔者,宜葛根半夏湯,太陽病項背強無汗,而惡風者,宜麻黃湯,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宜大青龍湯,太陽病脈浮緩,其身不痛,但重,或有輕時,無少陰証者,可大青龍湯,太陽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或渴或利,小腹滿或喘者,宜小青龍湯,太陽病發汗,汗解後,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體 動,宜玄武湯,太陽病不解,結熱在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其外不解,尚未可攻,當解其外,宜桂枝湯,外已解小腹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太陽病反下之,遂痢不止汗出者,宜葛根黃連湯,太陽病吐下發汗後,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可小承氣湯,太陽病發汗,大汗出,胃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飲水,當稍稍飲之,令胃氣和即愈,脈浮,小便利,微熱渴者,宜五苓散,太陽病發汗後,脈浮而數,複渴者,宜五苓散,太陽病汗出而渴,宜五苓散,不渴宜茯苓散,太陽與少陰合病,而自痢者,宜黃芩湯,嘔者加半夏生薑湯,太陽病發汗後,腹脹滿者,宜濃朴湯,太陽病汗後,心下痞滿,宜瀉心湯,太陽病汗出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痢,宜半夏瀉心湯,太陽病外未解,數下之,遂夾熱而痢,痢不止,心下痞滿,表裡不解,宜桂枝人參湯。

辨陽明病形証

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中寒是也。宜桂枝湯,太陽病而發汗,汗雖出複不解,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宜麻黃湯,陽明病外証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惡熱,宜柴胡湯,陽明中風,頭痛口苦,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下之即小便難,宜桂枝麻黃湯陽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欲作堅症也。所以然者,胃中水穀不化故也。宜桃仁承氣湯,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者,胃中虛冷也。宜半夏湯,陽明病脈遲發熱,頭眩,小便難,此欲作穀疸,下之必腹滿,宜柴胡湯,陽明病當多汗而反無汗,身如蟲行皮中之狀,此為久虛故也。宜朮附湯,冬陽明病反無汗,但小便利,嘔而咳,手足厥,其頭必痛,宜建中湯,冬陽明病脈浮而緊,必發潮熱,其脈浮者,宜黃芩湯,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熱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陽明病被火灸,其額上微有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陽明病口乾,但漱水不欲咽者,必鼻衄也。宜黃芩湯,陽明病若小便少者,津液當還入胃中故也。凡發汗太過,故令大小便難,宜茯苓湯,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之,宜半夏湯,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腹滿而喘,有潮熱,可攻其裡,手足 然汗出,為大便已堅,宜承氣湯,陽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惡寒,為外未解,無潮熱,不可與承氣湯也。若腹大,便難,可與小徐徐脹,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乾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宜與大承氣湯,陽明病譫語妄言,發潮熱,其脈滑疾者,宜承氣湯,陽明病脈浮,咽乾口苦腹滿,汗出而喘,不惡寒反惡熱,心躁,譫語不得眠,胃虛,客熱舌燥,宜梔子湯,陽明病若脈浮發熱,渴而欲飲水,小便不利,宜豬苓湯,陽明病若脈浮遲,表熱裡寒,下痢水穀,宜四逆湯,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能食,飲水即噦,脈浮發熱,口鼻中燥能食者,必衄,宜黃芩湯,陽明病汗出而多渴者,不可與豬苓湯,汗多者胃中燥也。汗少者宜與豬苓湯,利其小便陽明病固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心中煩壅,飢而不能食,頭有汗出,宜梔子湯,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利,胸脅煩滿不止,宜小柴胡湯,陽明病脅下堅滿,大便秘而嘔,口燥,宜柴胡湯,陽明病中風,其脈浮大,短氣心痛,鼻乾嗜臥,不得汗,一身悉黃,小便難,有潮熱而噦,耳前後腫,刺之雖小差,外若不解,宜柴胡湯,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為表未解,宜桂枝湯,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當須發汗,宜麻黃湯,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為熱退,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為瘀熱在裡,必發黃也。宜茵陳湯,陽明病其人喜妄,必有蓄血,為本有瘀熱,大便必秘,宜抵當湯,陽明病脈實者當下,脈浮虛者當汗,下者宜承氣湯,汗者宜桂枝湯,陽明病發作有時,汗不解,腹滿痛,宜承氣湯,陽明與少陰合病,而自痢脈浮者,為順也。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陽明病脈浮,發熱無汗,表不解,渴欲飲水,宜白虎湯。

辨少陽病形証

傷寒三日,少陽受病,口苦乾燥目眩,宜柴胡湯,少陽病,脅下堅滿,乾嘔不能飲食,往來寒熱,若未吐下,其脈沉緊,可與柴胡湯,少陽病若已吐下,發汗譫語,服柴胡湯,若不解,此欲為狂病,隨其証而治之,少陽中風,兩耳生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宜柴胡湯,傷寒病脈弦細,頭痛而發熱,此為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為屬胃,胃和即愈,不和即煩而悸,宜柴胡湯,傷寒三日無大熱,其人煩躁,此為陽去入陰故也。宜茯苓湯。

辨太陰病形証

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若脈浮者,可發其汗,沉者宜攻其裡也。發汗者宜桂枝湯,攻裡者宜承氣湯,太陰中風,四肢煩痛,其脈陽微陰澀而長,為欲愈也。宜青龍湯,太陰病痢而不渴者,其臟有寒,當溫之以四逆湯,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是為系在太陰,小便不利,其人當發黃,宜茵陳湯,太陰病不解,雖暴煩下利,十餘行而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已去故也。宜橘皮湯,太陰病下之後,腹滿時痛,宜桂心芍藥湯,若太實腹痛者,宜承氣湯下之。

辨少陰病形証

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其脈微細,但欲寐,其人欲吐而不煩,五日自利而渴者,屬陰虛故引水以自救,小便白而利者,下焦有虛寒,故不能製水而小便白也。宜龍骨牡蠣湯,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為心臟有積熱故也。小便必難,宜服豬苓湯,少陰病脈細沉數,病在裡,不可發其汗,宜承氣湯,少陰病下利止,惡寒而蜷,手足溫者可治也。宜建中湯,少陰病惡寒而蜷,時時自煩,不欲濃衣,宜大柴胡湯,少陰病而一身手足盡熱,熱在膀胱,必便血也。宜黃芩湯,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宜葛根半夏湯,少陰病始得之其人發熱,脈反沉者,宜麻黃附子湯,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脈沉者宜四逆湯,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逆,煩躁者,宜吳茱萸湯,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宜豬苓湯,少陰病咽痛者,宜甘草桔梗湯,少陰病下利,宜白通湯,少陰病下利服白通湯止後,厥逆無脈煩躁者,宜白通豬苓湯,其脈暴出者死,微微續出者生,少陰病四肢心腹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嘔,此為有水氣,宜玄武湯,少陰病下利水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時利止,而脈不出者,宜四逆湯,少陰病下利,咳而嘔,煩渴不得眠臥,宜豬苓湯,少陰病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少陰病利清水色青者,胸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宜大柴胡湯,少陰病其人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少陰病其脈沉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少陰病其人飲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複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宜吐之,宜瓜蒂散,少陰病若膈上有寒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以四逆湯。

辨厥陰病形証

傷寒六日,厥陰受病,其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也。宜建中湯,傷寒六日渴欲飲水者,宜豬苓湯,傷寒六日煩滿而囊縮,此則毒瓦斯在臟,可下而愈,宜小承氣湯,傷寒六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宜小柴胡湯,傷寒六日陽脈澀,陰脈弦,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宜大柴胡湯,傷寒六日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心神顛倒,宜梔子湯,傷寒六日已發汗,及下之其人胸脅滿,大腸微結,小腸不利,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為未解,宜小柴胡桂枝湯,傷寒六日發熱,微惡寒,肢節順疼,心下支滿,外証未去,宜柴胡桂枝湯,傷寒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為欲解,宜梔子湯,傷寒六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宜柴胡湯,傷寒六日不解,結熱在裡,但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乾煩躁,宜白虎湯,傷寒六日風寒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轉側,脈浮虛而澀,宜朮附湯,傷寒病六日後,至八日九日,如瘧,熱多寒少,一日再發,其脈微緩者為欲愈,脈微而惡寒者,為陰陽俱虛,不可複吐下也。發汗面色赤有熱者,為欲解,宜服桂枝麻黃湯。

辨傷寒熱病兩感証候

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夫巨甚不煩滿而渴,(足太陽膀胱之經足少陰是腎心經也)二日足陽明與足太陰俱病,則腹滿體熱,不食譫不入口陽為腑是表

辨傷寒熱病不可治形候

傷寒三部脈陰陽俱盛,大汗出不解者,不可治,傷寒陰陽俱虛,熱不止者,不可治,傷寒脈至乍數乍疏者,不可治,傷寒譫言妄語,身有熱,脈浮大,手足溫者生,脈沉細,手足逆冷者,不可治,傷寒咳而上氣,其脈散者,不可治,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沉小者不可治,傷寒已得汗,脈沉小者生,浮大者不可治,傷寒譫語,直視而喘者,不可治,傷寒下利厥逆,躁不能臥者,不可治,傷寒發熱下利,至厥不反者,不可治,傷寒病惡寒,蜷而利,手足逆者,不可治,傷寒五六日,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時自吐利,複煩躁不得臥寐者,不可治,傷寒六七日喘息高者,不可治,傷寒發汗不出,若大灌發者,不可治,傷寒泄而腹滿甚者,不可治,傷寒目不明熱不已者,不可治,傷寒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不可治,傷寒汗不出,嘔血者,不可治,傷寒舌本爛,熱不已者,不可治,傷寒咳血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不可治,傷寒髓熱者,不可治,傷寒熱而痙者,不可治,傷寒熱病腰折瘈瘲,齒噤者,不可治,傷寒四逆惡寒,脈不至,其人不熱而躁者,不可治,熱病脈代者一日死,熱病二三日身體熱,腹痛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至八日不可治,熱病三四日,腰已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不可治,熱病四五日,頭不熱,腹不痛而吐,脈來微細,至十二日不可治,熱病七八日,其脈微,小便如黑,口乾脈代,舌焦乾,黑者不可治,熱病七八日,脈微小,病患便血,口中乾,一日半而死,熱病七八日,脈不躁不數,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者死,熱病八九日,頭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疊疊,按不彈手,時大心下堅者,至十七日不可治,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熱病脈常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者生也。熱病已得汗,體熱不去者不可治,熱病其人 大熱,脈細小者不可治,熱病下痢不止,腹中痛甚者不可治。

辨可發汗形証

大法,春夏宜發汗,凡發汗,欲令手足周遍,汗出 益佳,不欲流離,病若不解,當複發汗,汗多則無陽虛則不得重發汗也。凡欲發汗,中病便止,不必須盡意也。太陽病脈浮數者,宜發汗也。太陽病脈浮大數者,宜發汗也。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外未解,宜發汗,陽明病脈浮數者,宜發汗,太陽病常自微微汗出,更宜發汗,凡脈浮而緊者,浮則為風,緊則為寒,宜發汗,太陽病下之微喘者,外未解也。宜發汗,太陽病發熱汗出而惡寒,宜發汗。

辨不可發汗形証

凡脈沉數病在裡,不可發汗,無陽故也。凡脈尺中遲,不可發汗,榮衛不足,血少故也。凡脈微軟弱者,不可發汗,凡咽中閉塞,不可發汗,凡腹中有動氣在左右者,不可發汗,凡有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衝於上,在心端也。凡有動氣在下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心中大煩,目眩惡寒,飲食則吐,凡諸動氣脈微弱者,皆不可發汗,汗則小便難,脬中干煩躁也。凡咽燥者,不可發汗,凡失血者,不可發汗,發汗必恍惚心亂,凡積熱在臟,不宜發汗,汗則必吐,口中爛生瘡,凡下痢水穀,忌攻其表,汗出必脹滿咳嗽,小便利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即逆。

辨可吐形証

凡服湯吐者,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大法,春夏宜吐,凡病頭不強痛,寸口脈浮,胸中痞滿,上衝喉咽,不得息,此為有痰,當宜吐之,夫胸心滿實,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多涎唾,下利,其脈遲反逆,寸口脈數,此可吐也。病者手足冷,脈乍結,在胸心下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宜吐之,傷寒胸滿痰逆,乾嘔熱嗽,及肺壅唾膿等,宜吐之,夫宿食在胃管,宜吐之。

辨不可吐形証

太陽病惡寒而發熱,自汗出而反不惡寒熱,關上脈細數者,不可吐之,少陰病其人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複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乾嘔,此膈上有寒,不可吐之,當宜溫也。諸四逆者,不可吐之,諸虛羸,不可吐之,新產者,不可吐之,病者惡寒而不欲近衣,不可吐之。

辨可下形証

大法,秋宜下,凡可湯勝丸,中病便止,不必盡之,少陰病得之口燥咽乾,宜急下之,傷寒病患腹滿,不大便者,亦然,傷寒下痢,三部脈皆和,按其心下堅,宜急下之,傷寒下痢,脈遲滑者實也。其痢未得便止,當更宜下之,傷寒病腹中滿痛者為實,當宜下之,傷寒脈數而滑者,有宿食,當下之則愈,傷寒六七日,目中瞳子不明,無外証,大便難,微熱者,此為實,宜急下之,太陽病七八日,脈微浮者,其人發狂,此下焦有熱,小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下血乃愈,瘀熱在裡故也。宜下之,陽明病但頭汗出,其身無汗,小便不利,渴汁水漿,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宜急下之,傷寒有熱,而小腹滿者,小便反利,為有蓄血,當宜下之,傷寒病五六日,不大便,繞臍痛,煩躁汗出者,此為有結,汗出後則暫解,日晡則複發脈實者,當宜下之,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滿者,宜下之,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越出,胃中有熱,大便必堅,宜下之,傷寒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熱不解,腹滿如痛者,此有宿食,宜下之,傷寒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不能臥,此胃內有結燥故也。宜下之。

辨不可下形証

傷寒脈濡而弱,陽氣不足,不可下之,下之則心下痞,津液內竭,咽燥鼻乾也。傷寒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榮,寒則傷衛,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而不可下也。傷寒脈浮濡弱,不得發汗,無陽故也。陽亡虛盡中弱澀者,不可下,傷寒結胸証,其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矣。太陽與陽明合病,喘促胸滿,不可下,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堅,頸項強而眩,不可下也。夫四逆病厥者,不可下也。夫病欲吐者,不可下也。夫病有外証未解,不可下之,下之為逆也。夫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於咽,作結胸也。太陰病其人腹滿吐食,不可下,下之益甚,少陽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下之,後利不止者死。

辨可灸形証

少陰病其人雖裡和,其病惡寒者,宜灸之,少陰病吐利,手足逆而發熱,脈不足者,灸其少陰,夫吐下手足厥無脈者,當其厥陰灸之,不溫及微喘者死,傷寒六七日,脈數,手足厥,煩躁不已,灸厥陰,不順者死。

辨不可灸形証

凡微數之脈不可灸,因熱為邪,必致煩逆,內有損骨傷筋血枯之患,脈當以汗解,反以灸之,邪無所去,因火而盛,病當必重,此為逆治,若欲解者,當發其汗而解也。

辨可火形証

凡下利後,下部中痛,當溫之,宜炒枳實,若熬鹽等熨之。

辨不可火形証

傷寒寸口脈浮而弱,即血氣虛,衛氣微,其脈浮則汗出如流珠,衛氣微,榮氣虛,故脈浮汗盛即或治傷寒脈浮,而以火逼劫,汗即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太陽病以火蒸之,不得汗者,其人必燥結,若不結,必下清血,其脈躁者,必發黃也。太陽病而熨其背,大汗必出,火氣入胃,胃中乾渴,必發譫語。

辨可水形証

太陽病瘥後,胃中乾燥,不得眠睡,渴欲飲水,當稍稍飲之即愈也。若嘔吐,熱在膈上思水者,與五苓散,即可飲水也。傷寒七八日大渴,欲飲水,然當與之,常令不足,勿極意也。凡傷寒病能飲水者,為欲愈也。若不渴而強與之,因此成禍者,其數多矣。

辨不可水形証

凡發汗後飲水,水灌之,其人必喘,水藥不得入口,入則為逆,傷寒結胸無熱証者,宜與平和氣寸口脈浮大,醫反下之,此為大逆,浮則無血,大則為寒,寒氣相搏,即為腹鳴,醫不知而反飲其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病必甚也。

辨可溫形証

大法,冬宜熱藥,凡病發熱頭痛,脈浮數,身有疼痛,宜溫其表,太陽病下利不渴,其臟有寒,當宜溫之,其人欲食,入則吐,手足寒,脈弦遲,此為中寒,不可吐下也。當宜溫之,少陰病其脈沉者,急當溫之,下利不食者,當宜溫之,下利脈遲緊,為痛未止,下利脈浮大者,此皆為虛,宜溫之,凡脈浮革者自腹鳴,若渴之與水者,必噦,宜溫之,夫病下之後,續得下利,水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裡,宜溫之,與治中四逆附子湯諸溫藥之輩。

傷寒三陰三陽應用湯散諸方

桂枝湯方
桂枝(一兩) 赤芍藥(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赤芍藥(一兩) 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桂枝芍藥湯方
桂枝(一兩) 赤芍藥(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桂枝麻黃湯方
桂枝(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赤芍藥(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二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朮(一兩) 乾薑(一兩炮裂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麻黃湯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桂枝(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麻黃附子湯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朮附湯方
白朮(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枝(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小柴胡桂枝湯方
柴胡(一兩去苗) 桂心(一兩)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赤芍藥(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大柴胡湯方
柴胡(二兩去苗)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小柴胡湯方
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浸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葛根湯方
葛根(二兩銼) 麻黃(二兩) 赤芍藥(一兩)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葛根半夏湯方
葛根〔一(二)兩銼〕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麻黃(一兩去根節) 赤芍藥(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半夏湯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濃朴湯方
濃朴〔一(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半夏(二兩湯洗七遍去滑)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葛根黃連湯方
葛根(二兩銼) 黃連(半兩去鬚) 黃芩(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神丹丸方
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附子(一兩半炮裂去皮臍) 川烏頭(一兩半炮裂去皮臍)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薑湯下五丸,良久吃熱粥一盞投之,以得汗為度。

瓜蒂散方
瓜蒂(一兩) 赤小豆(四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溫水調服,藥下便臥,即當有吐,候食頃若不吐,即再日如多者

甘遂散方一名水導散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白芷(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溫水調服。

蒸法出汗
白以薪火燒地,良久掃去火,微用水洒地,取蠶砂桃葉柏葉糠及麥麩等,皆可用之,鋪著地上,便佳,汗

六味青散方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桔梗(一兩去蘆頭) 白朮(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防風(一兩去蘆頭) 細辛(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生薑湯調服,服藥後食頃,不汗出者,飲稀粥一盞以發當更

大青龍湯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桂心(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小青龍湯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赤芍藥(一兩) 細辛(一兩) 桂心(一兩) 五味子(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橘皮湯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生薑一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分為四服,每服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竹葉湯方
竹葉(每服入二七片細切) 石膏(二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豬苓湯方
豬苓(一兩去黑皮) 赤茯苓(一兩) 澤瀉(一兩)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微黃) 滑石(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五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豬苓(一兩去黑皮) 白朮(一兩) 澤瀉(一兩) 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以汗出為度。

赤茯苓湯方
赤茯苓(一兩)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甘草桔梗湯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桔梗〔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茵陳湯方
茵陳(一兩) 梔子仁(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梔子湯方
梔子仁(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瀉心湯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連(半兩去鬚)
上件藥,並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二兩湯洗七遍去滑) 黃芩(一兩) 乾薑(一兩炮裂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黃連(一兩去鬚)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乾薑湯方
乾薑(一兩炮裂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芩湯方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抵當湯方
水蛭(半兩微炒) 虻蟲(半兩微炒)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虎湯方
知母(二兩) 石膏(三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玄武湯方
赤茯苓(一兩) 赤芍藥(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朮(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建中湯方
桂心(一兩) 白芍藥(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後入餳半兩和勻,不計時候熱服。

龍骨牡蠣湯方。
龍骨(一兩) 牡蠣(一兩燒如粉) 桂心(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四逆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一兩炮裂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熱服。

當歸四逆湯方
當歸(一兩) 桂心(一兩) 細辛(一兩) 白芍藥(一兩) 木通(半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桃仁承氣湯方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桂心(半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朴硝(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大承氣湯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濃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小承氣湯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桃花湯方
桃花石(二兩搗碎) 乾薑(半兩炮裂銼) 粳米(半合)
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分為二服,食前服之。

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人參(二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白通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一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大陷胸湯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一兩)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小陷胸湯方
黃連(一兩去鬚) 半夏(二兩湯洗七遍去滑) 栝蔞(一枚)
上件藥,並細銼,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卷第九

治傷寒一日候諸方

夫傷寒一日,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也。為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於腰脊,主於頭項,故得病一日而頭項腰脊痛也。

治傷寒一日,太陽受病,頭痛項強,壯熱惡寒,宜服桂枝湯方。
桂枝(半兩)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半兩炮裂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麻黃(二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五裡,以稀蔥粥投之,衣蓋取汗,如未汗,一依前法再服。

治傷寒一日,頭痛,身體百節酸疼,惡寒,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桂心(三分)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芎 (一兩) 赤芍藥(三分) 白朮(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五六裡再服,濃覆取汗。

治傷寒初患一日,宜服解肌湯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赤芍藥(半兩) 葛根(一兩半銼) 石膏(一兩半) 桂心(三分)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以汗出為效。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目四肢疼痛,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 赤芍藥(一兩) 桂心(三分) 乾薑(半兩炮裂銼)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蔥粥投之,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脈弦而數,頭項腰脊痛,身熱煩滿,不得睡臥,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乾薑(半兩炮裂銼) 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分,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惡寒,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半兩去根節)白朮(半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衣蓋出汗,如未汗出,即再服之。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煩悶,其脈洪數,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桂心(三分) 赤芍藥(半兩) 白朮(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麻黃〔二(三)分去根節〕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並四五服,汗出效。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心神煩悶,宜服石膏飲子方。
石膏〔二(一)兩搗碎〕 柴胡(半兩去苗) 豉(一合微炒) 麻黃(一兩去根節) 蔥白(二莖) 薄荷(一分)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二(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三二裡相續服,盡濃蓋取汗。

治傷寒百邪毒瓦斯,在皮膚肌肉,宜服解肌湯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 桑根白皮(半兩銼) 赤芍藥(一分) 梔子仁(一分) 前胡(一分去蘆頭)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桂心(一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以濃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覺頭痛,膈上痰壅,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分炙微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初覺一日,頭項腰脊痛,惡寒,麻黃散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 乾薑(半兩炮裂銼) 蔥白(三莖) 豉(一合)
上件藥,搗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項腰腳疼痛,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葛根(一兩銼) 柴胡(一兩去苗) 赤芍藥(三分) 桂心(三分)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合,椒六(二)七粒,蔥白二莖,薄荷二十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服藥後吃蔥豉粥投之,以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覺,憎寒壯熱,頭痛口苦,宜服此方。
桂心(一兩) 赤芍藥(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須臾吃蔥豉粥投之,衣蓋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頭痛項強,上連腑,壯熱憎寒,體痛口苦,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分) 麻黃(半兩去根節) 乾薑(半兩炮裂) 蔥白(四莖) 豉(半合)
上件藥細銼,和勻四分為二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衣蓋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初覺,頭痛惡寒,壯熱,腹內熱,脈洪大,宜服葛根湯方。
葛根(一兩) 蔥白(五莖) 豉(一合) 柴胡(半兩去苗) 生薑(一兩) 黃芩(半兩)
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裡再服,衣蓋取汗。

又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銼)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銼) 生薑(半兩切) 蔥白〔二(五)莖切〕豉(一合)
上件藥,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裡再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頭痛,遍身壯熱,時時惡寒,宜服發汗神丹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一兩) 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十丸,良久吃蔥豉粥投,以衣覆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其背惡寒者,宜服附子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赤茯苓(半兩) 赤芍藥(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朮(半兩)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先宜煎蒴 湯,淋背發汗方。
蒴 (五兩) 槐枝(三兩) 柳枝(四兩) 桃枝(三兩) 構葉(四兩) 豉(一升) 蔥白(十莖)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斗,煎取二斗,去滓,於無風處看冷暖,淋背訖,便吃蔥豉粥了,以衣蓋取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痛,宜服蔥豉湯方。
蔥白(三莖切) 麻黃(一兩去根節銼) 豉(一合) 生薑(半兩拍碎)
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頻服,衣覆出汗。

治傷寒一日,服蔥豉湯不得汗,宜服此方。
葛根(一兩銼) 蔥白(三莖切) 豉(一合)
上件藥,都以水二大盞,入生薑半兩,同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頻服,衣蓋取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在皮膚,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宜用青膏方。
當歸(三兩) 芎 (三兩) 川椒(三兩去目及閉口者) 吳茱萸(三兩) 白芷(三兩) 附子(三兩去皮臍生用) 川烏頭(三兩去皮臍生用) 莽草〔二(三)兩〕
上件藥,細銼,以醇酒浸之,良久漉出,以煉成豬脂四斤,煎至藥色黃,絞去滓,不計時候,以溫酒服如半棗大,日三服,稍稍增之,若頭項強,即摩之。

治傷寒一日,敕色,頭痛頸項強直,賊風所中,宜用黃膏方。
川大黃(半兩) 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 細辛(半兩) 乾薑(半兩) 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 桂心(半兩) 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
上件藥,細銼,以醋浸一宿,漉出,以臘月豬脂一斤,煎之,附子色黃即止,濾去滓,瓷盒走注

治傷寒一日,敕色惡寒,肢節疼痛,並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頭馬鞍瘡,癰腫,摩之皆
天雄(三兩去皮臍生用) 川烏頭(三兩去皮臍生用) 莽草(三兩) 躑躅花(三兩)
上件藥,以酒三升,浸一宿漉出,用煉了豬脂三斤,與藥一處,於銅器中,文火,煎令諸藥棗核

治傷寒二日候諸方

夫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之經也。主於肌肉,其脈絡於鼻,入於目,故得病二日,也。

治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主於肌肉,其氣往來寒熱,鼻乾不可眠臥,面赤身熱,
桂枝(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即愈。

治傷寒二日,頭痛鼻乾,面赤壯熱,四肢煩疼,宜服人參湯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訶黎勒皮(三分) 乾薑〔三(一)分炮裂銼〕 桂枝(三分) 赤茯苓〔一(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頻服之,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頭痛發熱,煩悶,宜服麻黃湯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桂心(三分) 石膏(三分) 黃芩(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赤芍藥(半兩) 杏仁(二十一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愈。

治傷寒二日,頭痛壯熱,骨節煩疼,宜服解肌湯方。
乾薑(一兩炮裂銼) 麻黃(一兩去根節)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三分) 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二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三五裡再服,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皮膚煩(頑)痛,項強,四肢煩疼,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當歸(一兩銼微炒) 芎 (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兩去目及閉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二服,頻服,以衣覆取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頭項強,四肢煩疼,宜服荊芥散方。
荊芥(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前胡(一兩) 麻黃(二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朮(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以衣覆出汗。

治傷寒二日不解,宜服發汗白薇散方。
白薇(半兩)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貝母(三分煨令微黃)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服二錢,衣蓋出汗愈。

治傷寒二日,頭項四肢,煩熱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桂心(一兩) 石膏(二兩) 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以衣蓋取汗,如人行五裡未汗再服。

治傷寒二日,心中悸而煩者,宜服建中湯方。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芍藥(一兩) 桔梗(一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朮(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二日,頭疼壯熱,發表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白朮(一兩)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宜頻服,令有汗出即瘥。

治傷寒二日,發汗立效方。
附子(半兩去皮臍) 白附子(一分) 半夏〔半兩(分)〕
上件藥,並生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衣覆出汗。

治傷寒二日,痰逆頭疼,四肢壯熱,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水煮一伏時晒乾) 澤瀉(一兩) 桂心(一兩) 乾薑(一分炮裂銼)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

治傷寒二日,頭痛壯熱,宜服走馬散方。
草烏頭(半兩燒灰) 桂心(半兩) 硫黃(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稍熱頻服。蓋出汗瘥。

治傷寒二日,頭痛,腰脊強硬,憎寒壯熱,遍身疼痛,宜服霹靂散方。
大黑附子(一枚入急火內燒唯存心少多在臨出火時便用瓷器合蓋不令去卻煙焰)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汗出立瘥。

治傷寒三日候諸方

夫傷寒三日者,足少陽受病,少陽者膽之經也。其脈循於脅,上於頭耳,故得病三日,胸脅熱而耳聾也。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於臟,可汗而解也。

治傷寒三日不解,頭痛肌肉熱,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葛根(一兩銼)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汗出瘥。

治傷寒病三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嘔者,屬少陽病証,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赤芍藥(半兩) 白朮(半兩)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經三日,不得汗,頭痛發熱,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附子(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

治傷寒三日,咳嗽,胸膈不利,四肢煩疼,壯熱頭痛,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葛根(三分銼) 荊芥(一兩) 白朮(一兩) 赤芍藥(一兩銼) 五味子(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經三日,頭痛,壯熱不解,咳嗽痰逆,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一兩) 前胡(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二(一)兩去根節〕 白朮(一兩) 細辛(一兩)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之。

治傷寒三日,壯熱不解,發汗香豉粥方。
麻黃〔三(一)分去根節〕 葛根(一分) 梔子仁(一分) 石膏(半兩) 荊芥(半兩) 生薑(一分) 豆豉(一合) 糯米(一合半)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先煎麻黃等七味,至一盞半,去滓,下米煮作稀粥,不計時候服之,衣蓋出汗瘥。

治傷寒三日,雖發汗後,頭痛壯熱未得全解,毒瓦斯猶盛,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 薺 (一兩) 葛根(一兩銼) 黃芩(二分) 麻黃(三分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煩熱悶亂,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葛根(二兩) 桂心(一兩) 豉(二合) 赤芍藥(一兩) 石膏(二兩搗碎)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便吃蔥粥投之,衣覆取汗,如未汗出,即再煎服之。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四肢不利,宜服通關散方。
附子(一顆炮裂去皮臍) 乾薑(半兩炮裂銼) 桂心(一分) 麻黃(一分去根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宜服正陽丸(丹)方。
太陰玄精(二兩) 硝石(二兩) 硫黃(二兩) 砂(一兩)上都細研,入瓷瓶子中,固濟,以火半斤,於瓶子周一寸 之,約近半日,候藥青紫色,住七日出為

治傷寒三日,服藥之後,不得汗,宜用蒸法。
上以薪火燒地,良久,掃去火,微用水洒地,取蠶砂桃葉柏葉糠,及□面等,皆可用之周身

治傷寒四日候諸方

夫傷寒四日,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也。為三陰之首,是故三日以後,陽受病訖,傳之於故可

治傷寒四日,太陰初受病,宜服恆山散吐之方。
恆山(三分) 甘草(三分生用) 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 ) 石膏(三分) 柴胡(三分去苗) 知母(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十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當吐頑涎,後即服和氣治中湯主之。

治太陰初受病,服恆山散吐後,宜服和氣治中湯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藿香(半兩) 白朮(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乾薑〔一分(兩)炮裂銼〕 白茯苓(一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即去生薑,和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吐後,或壯熱頭痛,身體酸疼,口苦心煩,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 葛根(三分銼) 柴胡(一兩去苗) 知母(三分) 赤芍藥(一兩) 梔子仁(三分) 石膏(一兩半)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月,頭痛背膊急疼,心腹壅滯,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恆山(一兩半) 茵陳(一兩) 知母(一兩)赤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微黃去裙 )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淡漿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微吐為度,未吐再服。

治傷寒四日嘔噦頻煩,頭疼大渴,此証是脾胃痰滯,宜服半夏湯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四日,脈浮大,發熱惡寒,身體疼痛,無汗而煩者,宜服大青龍湯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石膏(二兩) 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因下後大渴,服冷藥過多,喘急者,陰盛故也。宜服小青龍湯方。
桂心(一兩) 五味子(半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白芍藥〔二(一)兩〕 細辛(三分)乾薑(湯浸去皮尖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雖經發汗後,心胸不利,頭目多疼,胃氣不和,少思粥食,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半兩去蘆頭) 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半兩) 人參(歸(半兩銼微炒) 葛根(半兩銼) 柴胡(半兩去苗)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木香(半兩)旋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腹脅脹滿,心胸不利,四肢疼痛,咳嗽惡寒,喘急壯熱,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 葛根(三分銼) 桑根白皮(三分銼) 川升麻(半兩)赤芍藥(一兩) 石膏(一兩半) 荊芥(半兩) 子芩(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腸澀,宜服朴硝散方。
川朴硝(三分) 犀角屑(三分) 梔子仁(半兩)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三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柴胡(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三十片,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頻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四日,頭重身強,腰脊痛,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 大青(三分) 黃芩(半兩)石膏(一兩) 赤芍藥(三分) 麻黃(二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腸秘澀,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黃芩(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半兩) 地骨皮(三分)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川朴硝(一兩) 木通(二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微利為度。

治傷寒四日,頭痛,背膊急悶,骨節煩疼,心燥口乾,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二分) 防風(二分去蘆頭)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未經吐,宜服瀉心湯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黃連(一兩去鬚) 黃芩(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三陰受病,其脈浮而滑,腹滿,口熱,舌乾而渴,大便不利,宜服三黃散
黃芩(一兩) 梔子仁(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朴硝末二錢,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大便利即藥止,未利再服。

治傷寒四日,毒瓦斯入胃,喉中閉悶,宜服吐痰散方。
瓜蒂(一分) 丁香(一分) 赤小豆〔半分(合)炒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二錢,空腹服之當吐,後便可吃蔥豉粥補之。

治傷寒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惡,但欲吐,宜吐之方。
豉(二合) 鹽(半兩) 蜜(一合)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頓服之,良久當吐,如人行十裡未吐,再服。

又方。
苦參(半兩銼) 甘草(一分生用銼) 赤小豆〔二(三)十七粒炒熟〕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取半盞去滓,空心,都作一服服之,當吐,不瘥者更吐,以苦參一

治傷寒四日,寒熱不退,頭痛,百節煩疼,此毒瓦斯在胸中,宜服松蘿散方。
松蘿(半兩) 川升麻(一兩) 甘草(一兩生用) 恆山(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取七分,入粗米(茶末)二錢,更煎一兩沸,去滓,空腹溫服,如未吐,相去如人行三四裡再服,以吐為度。

治傷寒四日,已嘔吐,更宜吐方。
苦參末(二錢)
上以溫酒五合調服之,得吐即瘥。

治傷寒四日,心胸中滿悶,取吐方。
豬膽(一枚取汁)
上以醋一小盞,酒一小盞,內豬膽汁相和,溫過,分為二服,當吐之瘥。

治傷寒五日候諸方

夫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也。其脈貫於腎,絡於舌,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引飲也。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也。

治傷寒五日,舌乾而渴,煩熱不解,大小腸皆澀,宜服柴胡湯方。
柴胡(一兩去苗) 犀角屑(一兩)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一兩) 梔子仁(十四枚)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朴硝(一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四五裡再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五日,頭痛目眩,大渴飲水,口乾,小便不利,憎寒壯熱,腿膝酸疼,不可忍,
豬苓(一兩去黑皮) 赤茯苓(一兩) 白朮(半兩) 桂心(半兩) 澤瀉(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錢,日三四服,若嘔吐不可下食者,服之亦效。

治傷寒五日,口熱舌乾頭痛,腳脛酸疼,四肢壯熱,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子芩(三分) 葛根(一兩銼) 前胡(一兩去蘆頭) 知母(三分) 玄參升麻(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熱在胸中,不能言語者,宜服麥奴丸方。
麥奴(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一兩) 灶下黃土(一兩) 黃芩(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 梁上塵(一兩) 釜底墨(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下一丸。

治傷寒五日,發熱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吐,心下痞結,外証未解,柴胡桂枝湯方。
柴胡(二兩去苗) 桂枝(一兩)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半薑汁炙令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煩熱未退,大小便澀,宜服川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知母(一兩) 川升麻(一兩)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 ) 赤茯苓(一兩) 梔子仁(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川朴硝(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大小便稍利為度。

治傷寒五日,不能言語,熱在胸中,宜服(撫)聖丸方。
犀角屑(半兩) 麻黃(半兩去根節)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朴硝(一兩) 黃芩(半兩) 釜下黃土(半兩) 梁上塵(半兩) 灶突墨(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服一丸之。

治傷寒五日,熱毒瓦斯在臟,令人心腹煩躁壅悶,不得眠臥,宜服此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犀角屑(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取利為度,如不利再服。

治傷寒五日,心腹壅滯,煩熱不退,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一兩) 川朴硝(一兩) 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取利為度,不利再服。

治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口舌乾燥,煩渴欲水,心膈不利,大腸秘澀,其脈滑者生,小
檳榔(一兩) 牽牛子(一兩微炒)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茶調下二錢,良久,吃薑粥投,利三兩行,如未利再服,少陰病,服檳榔散下之後,宜服和氣白朮散方,白朮(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茯苓(半兩) 濃朴(半兩去白芍藥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但通體熱,面如桃花,皮膚乾燥,無潤澤,口乾渴,此名陽氣攻胃,大腸
川升麻(一兩) 黃連(一兩去鬚)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地骨皮(一兩) 黃芩(一兩) 大青(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頭痛,口舌乾燥,煩渴欲飲水,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 黃芩(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葛根(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都以水二大盞半,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一盞二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傷寒五日,吐利後,身熱不去,煩而腹滿,臥起不安,宜服此方。
梔子仁(一兩)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能飲食,嘔逆不定,宜服梔子散方。
梔子仁(三分) 黃連(三分去鬚) 黃柏(三分銼) 川大黃〔二(三)分銼碎微炒〕蘆根(一兩銼) 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半合,蔥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口熱舌乾,頭痛,腳脛酸疼,宜服三黃承氣湯方。
梔子仁(一兩) 黃芩(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候諸方

夫傷寒六日,足厥陰受病,厥陰者肝之經也。其脈循陰,絡於肝,故得病六日,煩滿而陰縮也。此則陰陽俱受病,毒瓦斯在胃,故可下而愈也。

治傷寒病六日,其病深結在臟,是三陰三陽俱受病,若五臟六腑榮衛皆不通,其人難治
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人參〔一(二)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體重,四肢煩疼,多渴,或譫語不知人事,如此病証者,胃中有結燥,宜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枳實(二兩麩炒微黃) 川朴硝(二兩)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粗搗羅為散,每服四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如人行十裡未利,再服。

治傷寒六日,心胸妨悶,煩熱不解,面赤大渴,壯熱,身體疼痛,此証是毒瓦斯攻心,宜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人參(半兩去蘆頭) 木通(一兩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黃芩(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粗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嘔噦不定,頭痛體疼,時有虛汗,此証是冷熱未和,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二兩去蘆頭) 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朮(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發汗不解,嘔逆,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黃芩湯方。
黃芩(一兩) 桂心(一兩) 赤茯苓(一兩) 前胡(二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粗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發熱惡寒,(四)肢節疼痛,微嘔,心下痞結,外証未去,柴胡桂枝湯方,
桂枝(一兩) 柴胡(二兩去苗) 芎 (二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其人已發汗而不解,胸脅滿,小便不多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
牡蠣(一兩燒為粉)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乾薑〔一(半)兩炮裂銼〕 柴胡(二兩去苗)木通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吐瀉,百骨疼痛,腳冷腹熱,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柴胡(三分去苗) 白茯苓(三分) 牡蠣(三分燒為粉) 黃芩(三分)白薑(三分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發熱煩悶,渴欲飲水,得水而吐,其脈浮數,小便不利者,宜服豬苓湯方
豬苓(三分去黑皮) 白朮(三分) 澤瀉(一兩) 桂心(半兩) 赤茯苓(三分) 丁香(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濃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心躁煩渴,肢節解痛,小腹急滿陰縮,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三分銼) 石膏(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川升麻(三分) 知母(三分) 梔子仁(半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心躁煩悶,四肢疼痛,小腹滿急,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三分)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一分) 川升麻(三分) 知母(三分) 石膏(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脈沉細不足者,宜服通關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五(半)兩炮裂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黃(三分銼) 桔梗(半兩去蘆頭) 防風(三分去蘆頭) 羌活(半兩) 五加皮(半兩) 桂心(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頭痛壯熱,百節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川升麻(三分) 黃芩(三分) 知母(一兩) 赤芍藥(一兩) 大青(三分)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熱在臟,胸中煩悶,口噤不能言,唯欲飲水,成壞傷寒,醫所不療,宜服
麻黃〔三分(兩)去根節〕 灶下黃土(二兩) 川大黃(二兩) 黃芩(二兩) 川芒硝(二兩) 灶突墨(二兩) 梁上塵(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井華水研下一丸。

治傷寒七日候諸方

夫傷寒七日,病法當不愈,陰陽諸經傳病終故也。今七日以後,病反甚者,欲為再經病也。再經病者,是經絡重受病也。

治傷寒七日不解,頭痛,有熱在裡,大腸秘澀,與承氣湯後,其小便清者,病不在裡。
桂枝(一兩) 赤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麻黃(一兩去根節) 芎(一兩)柴胡(一兩去苗)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裡未汗,再服。

治傷寒七日,脈浮,發熱無汗,渴欲飲水,無表証,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 石膏(二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粳米(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葛根(半兩銼)
上件藥,都銼,以水三大盞半,煎至二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五服。

治傷寒七日,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堅,宜服前胡湯方。
前胡〔二(三)兩去蘆頭〕 赤茯苓(二兩) 白朮(二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赤芍藥(一(二兩去粗皮塗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七日,大下後,脈沉遲,手足厥逆,喉咽不利,胸膈煩躁,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當歸(一兩銼微炒) 川升麻(一兩) 知母(一兩) 赤芍藥(一兩)天門兩) 白朮(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七日不解,心煩,腸中有結燥,譫語,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二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赤芍藥(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參(一兩去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溫頻服,稍利為度。

治傷寒八日候諸方

夫傷寒八日病不解者,或是諸陰陽經絡,重受於病,或因發汗吐下之後,毒瓦斯不盡,所以病証猶在也。

治傷寒八日,熱勢深重,大便結澀,心腹痞滿,食飲不下,精神恍惚,譫言妄語,宜服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 ) 細辛(一兩) 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蘚皮黃〔一(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微利為度。

治傷寒八日,煩熱不退,四肢疼痛,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 川升麻(一兩半) 柴胡(一兩半去苗) 葛根(一兩半銼) 吳藍(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次入馬牙硝二錢,更煎三二沸,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柴胡(一兩去苗) 黃芩(一兩) 犀角屑(三分) 茯神(三分)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下朴硝二錢,再煎三二沸,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傷寒八日不解,默默煩悶,腹中乾燥,大腸結澀,狂言,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赤芍藥(半兩) 知母(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 葳蕤(半兩) 黃芩(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微利為度。

治傷寒八日,風濕相搏,身痛心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下之脈浮者,宜服附子湯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白朮(一兩) 白芷(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葛根(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傷寒九日以上候諸方

夫傷寒九日以上,病不除者,或初一經受病,即不能相傳,或已傳三陽訖,而不能傳於陰,故日

治傷寒九日不解,心腹堅滿,身體疼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宜服前胡湯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朮(一兩)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 赤芍藥(一兩) 黃芩(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病九日,曾經發汗吐下未解,三焦生熱,其脈滑數,昏憒沉重,欲入百合狀証,
石膏(三兩) 黃連(一兩去鬚) 黃柏(一兩) 黃芩(一兩) 豉(二兩) 梔子仁(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十裡再服,以微利為度。

治傷寒九日,下之後,胸膈煩滿,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宜服赤茯苓湯方,
赤茯苓(二兩) 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一兩) 龍骨〔二(一)兩〕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白瓤焙)半夏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九日,心肺熱,氣急,喉中有膿血,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青竹茹(一兩) 桔梗(一兩半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下芒硝末一錢,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九日,心中滿悶,腹脹喘急,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半兩) 訶黎勒皮(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桑根白皮(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一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九日不解,往來寒熱,狀如溫瘧,胸膈滿悶,時有痰逆不止,半夏散方。
半夏(二兩湯洗七遍去滑) 葛根(一兩銼) 白朮(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柴胡(二兩去兩)甘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九日不解,胸脅滿逆,日晚即潮熱,此由失下,內實故也。宜服芒硝散方。
川芒硝(二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葛根(一兩銼)川大黃〔二(一)兩銼碎微炒〕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發汗通用經效諸方

治傷寒解表,利四肢,和胃氣,人參散方。
人參(二兩去蘆頭) 桂心(二兩)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濃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微黃)白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頭痛壯熱,心胸燥悶,不得汗者,宜服通神散方。
麻黃〔一(二)兩去根節〕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附頭) 五味子(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三錢,良久,以熱水漱口三五度後,吃熱薑茶一盞,衣蓋出汗。

治傷寒解肌,持聖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朮(半兩) 五味子(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頭痛項強,壯熱憎寒,四肢不利,宜服此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羌活(半兩) 桂心(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防風(三分去蘆頭歸(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遍身壯熱,頭痛腰疼,肢節不利,宜服通關散方。
吳茱萸(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羌活 附子(炮裂去皮臍) 芎 五加皮 桂心 防風(去蘆頭) 麻黃(去根節) 旋複花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薄荷七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頭痛壯熱,鼻塞惡風,宜服此方。
羌活(一兩) 五加皮(一兩) 桂心(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海桐皮(一兩銼) 青橘皮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頭目四肢疼痛,正氣散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 桂心(二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乾薑(一兩炮裂銼) 川大黃(二兩(二兩去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頭痛身熱,四肢不利,宜服解表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一分炮裂銼) 麻黃(半兩去根節) 桂心(半兩) 芎(半兩) 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生薑,和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更以熱酒調下一錢,當便汗出。

治傷寒陰陽二毒,出汗敗毒丸方。
乾蠍(半兩微炒) 麻黃(一兩去根節) 躑躅花(一分) 芫花(一分醋炒令乾) 朱砂(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水研豉心和丸,如梧桐子大,陽毒煎薑豉湯下七丸,陰毒熱水下七丸,不用衣覆,汗當自出。

治傷寒表裡不解,宜服三神丸方。
附子(半兩燒令半黑) 芫花(一兩醋拌炒令黃) 皂莢(一兩不 者去皮炙焦黃去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豆豉心,宿用湯浸,至來旦,研絞,取細稀者,用和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十丸,服藥後,或吐或瀉,若得一般,當便為效。

治傷寒,發汗極效方。
蒼朮(四兩銼去皮) 甘草(二兩) 豬牙皂莢(四梃) 麻黃(二兩去根節)
上件藥,生用,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煎三兩沸,不計時候,和滓溫服。蓋覆令汗出,立效。

治傷寒發汗,神驗白散方。
白附子(半兩) 附子(半兩去皮臍) 半夏(一分) 乾薑(一分) 天南星(一分)皂莢子仁(一分)
上件藥,皆生用,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入生薑半分,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當有汗出便瘥。

治傷寒發汗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太陰玄精(一兩研細) 硫黃(半兩細研) 馬牙硝(半兩細研)
上件藥,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熱酒調下一錢,良久,以稀蔥粥投之,通身有汗。

治傷寒發汗,浮萍草散方。
浮萍草(一兩四月十五日者) 麻黃(半兩去根節)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汗出立效。

卷第十

治傷寒中風諸方

夫傷寒中風之候,陽浮熱自發,陰弱汗自出,澀澀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此其候也。虛語微聞為

治傷寒中風,頭疼,腰膝痛,四肢不利,壯熱,取汗不出而喘,宜服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之,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項背強急,澀澀汗不出者,宜服葛根湯方。
葛根(二兩銼) 麻黃〔二(一)兩去根節〕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發熱頭痛,咽乾舌強,心胸痞滿,腰背強,不得汗,宜服葳蕤散方。
葳蕤(一兩) 石膏(二兩) 白薇(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獨活(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木香(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之,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煩躁,乾嘔,宜服栝蔞湯方。
栝蔞(一兩) 柴胡(三分去苗) 黃芩(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治傷寒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渴,欲飲水而吐逆,豬苓散方。
豬苓(一兩去黑皮) 澤瀉(一兩) 赤茯苓(一兩) 桂心(半兩) 白朮(半兩) 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治傷寒中風下之後,日數多,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非是結熱,是胃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黃芩(半兩) 黃連(半兩去鬚) 乾薑(半兩炮裂銼)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木通(半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傷寒中風,脈浮,發熱往來,汗出惡風,項強鼻鳴,乾嘔,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三分) 赤芍藥(三分) 獨活(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治傷寒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汗不出,煩躁,宜服此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石膏(一兩半)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稍熱頻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四肢不舉,言語謇澀,煩疼壯熱,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茯神(一兩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稍熱頻服。

治傷寒中風,陽浮熱自發,陰弱汗自出,澀澀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宜服此方,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一兩) 葛根(一兩半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夜一服。

治傷寒中風,身體疼,不煩躁,能自轉側,脈浮虛者可發汗,宜服桂附散方。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稍熱服,衣覆出汗。

治傷寒中風,骨節疼痛,煩悶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或
麻黃(二兩去根節)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朮(二兩) 桂心(一兩) 赤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每日四五服。

治傷寒中風,汗後虛燥,頭痛,四肢乏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 石膏(三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茯神(一兩)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分去蘆頭)地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夜一服。

治傷寒中風頭昏,皮膚疼痛,宜服藿香散方。
藿香(一兩) 白附子(半兩炮裂) 零陵香(一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甘松香(一兩) 川烏頭(半兩炮去皮臍) 牛黃(一錢細研) 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與牛黃麝香同研令勻,每服,以熱蔥酒調下二錢,日三服,夜一服。

治傷寒中風,筋脈拘急,天麻散方。
天麻 附子(炮裂去皮臍)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 乾蠍(微炒) 石膏 白附子(炮裂)天南星(炮裂)(以上各半兩) 雄黃(一分細研) 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每服,生薑湯調下一錢,日三四服。

治傷寒中風,頭痛項強,身體壯熱,服諸藥不得汗者,宜服白附子散方。
白附子(半兩) 附子(半兩) 天南星(一分) 天麻(半兩) 半夏(半兩) 烏頭〔半兩(分)〕 朱砂(一分細研) 乾蠍(一分) 麻黃(半兩去根節)
上件藥生用,搗細羅為散,入研了朱砂令勻,每服,以生薑湯調下一錢,良久,以熱蔥豉粥飲投之,當便汗出。

治傷寒中風,語澀,四肢拘急,壯熱,烏頭散方。
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 防風(一分去蘆頭) 羌活(一分) 丹參(半兩) 麻黃(半兩去根節) 桂心(一分) 白朮(一分) 乾蠍(一分微炒) 黑豆(半合炒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二錢,良久再服,以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頭項強,汗不出,煩悶,宜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防風(一兩去蘆頭) 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頻服,以衣覆之,汗出為度

治傷寒陰陽剛柔痙病諸方

夫傷寒痙病之狀,身熱足寒,頭項強直,惡寒頭面熱搖頭,卒口噤,背脊反張是也。此由肺寒。

治傷寒陰痙,節筋急硬,陽痙即易瘥,陰痙即難瘥,宜羌活散方。
羌活(一兩) 黃松木節(一兩銼) 茯神(一兩) 石膏(一兩) 防風(一兩去蘆頭) 王不留行(半兩) 桂心(半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當歸(半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汗出

治傷寒陰痙,頸項強直,四肢拘急,疼痛,足冷口噤,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人參(去蘆頭) 白茯苓 前胡(去蘆頭) 白朮 麻黃(去根節) 桂心(半兩炮裂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溫頻服。

治傷寒陰痙,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 桂心 附子(炮裂去皮臍) 防風(去蘆頭) 芎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三分(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陰陽痙病,頭痛壯熱,百節酸疼,吐逆悶絕,口噤,腰背反張,手足強直,肉熱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防風(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秦艽(一兩去苗) 葳蕤(一兩)牡丹(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入淡竹瀝一合,更煎三兩沸,分溫二服,日三四服。

治傷寒,汗出後成陰陽痙,骨節煩痛,不得屈伸,近之即痛,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朮(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陰痙,三日不瘥,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不出,恐陰氣內傷,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 白茯苓(半兩) 麻黃(半兩去根節) 五味子(半兩) 桂心(三分)高良薑(一分銼) 羌活(半兩)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陰痙,閉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脈拘急,汗不止,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 白朮(一兩) 白茯苓(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五味子(一兩)乾薑(三分炮裂銼)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防風(三分去蘆頭)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經二三日不瘥,毒瓦斯攻五臟,心神煩躁,四肢疼痛,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 柴胡(去苗) 赤茯苓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 檳榔 甘草 細辛(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身熱無汗,惡寒,頭項強直,四肢疼痛,煩躁心悸,睡臥不得,宜服羚羊
羚羊角屑(一分) 犀角屑(一分) 防風(一分去蘆頭) 茯神(一分) 柴胡(一分去苗)麥門殼(一分麩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身體壯熱,項背強直,心膈煩躁,發熱惡寒,頭面赤色,四肢疼痛,宜服
麥門冬(三分去心) 麻黃(三分去根節) 赤茯苓(三分) 知母(三分) 犀角屑(三分)地骨杏仁(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通身大熱,宜服龍齒散方。
龍齒(三分) 前胡(二分去蘆頭) 犀角屑(半兩) 木通(半兩銼) 子芩(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末一字,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通身熱,仰目頭痛,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 龍齒(一兩) 犀角屑(半兩) 前胡(半兩去蘆頭) 秦艽(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五十粒,蔥白七寸,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末一字,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傷寒陽痙,壯熱不歇,筋脈拘急,牙關急痛,宜服防風散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 木通(一兩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 川升麻(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虎杖(一兩銼) 石膏(二兩) 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面色赤,發熱,形如中風,常自汗出,嘔逆,下之益煩,心懊,腹如飢
芎 (一兩) 獨活(二兩) 柴胡(一兩半去苗)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防風(三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壯熱不渴,筋脈不能舒展,牙關疼急,不欲見食,宜服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一兩) 百合(一兩) 石膏(一兩半) 羚羊角屑(一分) 木通(一兩銼)防風(一兩去蘆頭) 川升麻(一兩) 龍齒(一兩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七寸,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通體大熱,心神煩悸,宜服龍齒散方。
龍齒(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犀角屑(半兩) 牛黃〔半分(兩)別研〕 麥門冬〔二(一)兩去心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同研令勻,每服,以竹瀝調下二錢,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發熱惡寒,頭項強直,四肢拘急,心神煩躁,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朱砂(一分細研) 人參(一分去蘆頭) 赤茯苓(一分)屑(一分)地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朱砂麝香,同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竹瀝調下二錢

治傷寒汗後熱不除諸方

夫傷寒陰陽受病,毒瓦斯未除,其人已經服藥出汗之後,而脈洪大實數,腹內脹滿,小便難,或煩或渴,面色變赤,此為臟腑有結熱故也。

治傷寒得汗後熱不除,朝暮壯熱,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 赤芍藥 黃芩 梔子仁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麥門冬(去心)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石膏 葛根(銼)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三合(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得汗,熱不除,發歇朝暮煩熱,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分) 犀角屑(一分) 麥門冬(半兩去心) 百合(半兩) 柴胡(半兩去苗)地骨皮(半兩) 木通(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得汗後,熱不除,發歇,身熱,肢節煩疼,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銼)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 人參(去蘆頭) 柴胡(去苗) 赤茯苓 桑根白皮(銼) 木通(銼) 羚羊角屑 知母 麥門冬(去心)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三分)赤芍藥 白朮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汗及吐下後,煩熱不除,頭痛滿悶,口乾渴逆,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 川升麻 麥門冬(去心) 人參(去蘆頭) 黃芩 葛根(銼)(以上各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 ) 石膏(一兩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葛根(銼) 麥門冬(去心) 黃芩 川升麻 地骨皮(以上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一兩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汗後,餘熱不除,四肢拘急,胸膈不利,嘔逆,不思飲食,宜服秦艽散方。
秦艽(一兩去苗) 柴胡(一兩去苗)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桑根白皮(三分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 葛根(三分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蘆根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頻服。

治傷寒雖得汗後,熱不除,心腹煩滿,大小便秘澀,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柴胡(三分去苗) 赤芍藥(三分)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檳榔(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十裡再服,以通利為度。

治傷寒汗後,熱不除,進退發歇,身體溫,心神煩悶,口乾舌澀,不思飲食,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 犀角屑 麥門冬(去心) 柴胡(去苗) 黃芩 川升麻 玄參 赤茯苓地骨皮 葛根(銼) 梔子仁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七八日,汗後,餘熱不除,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 人參(去蘆頭) 柴胡(去苗) 葛根(銼)(以上各一兩) 梔子仁(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汗後,餘熱不除,宜服解肌散方。
知母 川升麻 天門冬(去心) 黃芩 葛根(銼) 柴胡(去苗)(以上各一兩) 石膏(一兩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得汗後,熱不除,心神煩躁,宜服此方。
赤茯苓(一兩半) 人參(三分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汗後,熱不除,內有熱實,腹脹煩躁,宜服此方。
柴胡(三分去苗)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赤芍藥(半兩) 枳實(三分麩炒微黃)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汗後,心肺熱不除,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 麝香(半兩細研) 牛黃(細研) 人參(去蘆頭) 茯神 麥門冬(去心焙)天竺黃(細研) 朱砂(細研) 黃芩 梔子仁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服,以竹葉煎湯調下二錢,不計時候服

治傷寒汗後,熱不除,心神不安,宜服茯神丸方。
茯神(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羚羊角屑 梔子仁 白蘚皮 川升麻 玄參(以上各二分) 車前子(半兩) 鐵粉(半兩細研) 朱砂(半兩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鐵粉朱砂,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

治傷寒汗後,餘熱不除,頭痛內熱,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雞子(一兩去殼)
上件藥,細銼,麻黃等二味,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雞子攪令勻,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放微溫,分二服。

治傷寒十日以上,曾發汗未解,煩熱不除,宜服此方。
大青(二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煩躁諸方

夫傷寒煩躁者,此由陰氣少,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少陰病惡寒而拳,時自煩欲去其被者損死

治傷寒,四肢煩躁,頭痛口乾,壯熱,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銼)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赤芍藥 麥門冬(去心焙) 赤茯苓葛根(銼)(以上各半兩) 石膏〔一(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盛,口乾煩躁,不得汗,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半兩去心) 人參(半兩去蘆頭) 麻黃(一兩去根節) 梔子仁(三分) 生乾地黃(半兩) 赤茯苓(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木香(一分) 黃芩(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身體酸疼,頭面如火,心胸煩躁,背膊壅悶,不思飲食,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三(二)分〕 葛根(一兩銼) 前胡(一兩去蘆頭) 馬牙硝(一兩) 子芩(半兩)知母麥門冬(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汗後,大下,胃中乾,煩躁不得眠臥,欲得飲水者,少與飲者,令胃和則愈,
豬苓(去黑皮) 白朮 澤瀉 桂心(以上各一兩) 赤茯苓(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二錢。

治傷寒,頭痛鼻塞,痰壅,四肢壯熱憎寒,恍惚煩躁,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川升麻(一兩) 桔梗(半兩去蘆頭) 犀角屑(半兩)柴胡通(半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身體疼痛,頭面如火,胸心煩躁,背膊妨悶,不思飲食,宜服子芩散方。
子芩(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葛根(半兩銼) 川升麻(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玄參(半兩) 犀角屑(半兩) 赤芍藥(半兩) 檳榔(半兩) 馬牙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伏熱在心,煩躁恍惚,或多驚恐,及不得眠臥,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 茯神 梔子仁 赤芍藥 麥門冬(去心) 黃芩(以上各半兩) 犀角屑(一分)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得汗後,身熱未退,心神煩躁,宜服此方。
梔子仁 甘草(炙微赤銼) 黃柏(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煩躁,不得睡臥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豉(一合)
上件藥,搗篩,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傷寒未得汗,發煩躁,心悶,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 麥門冬(半兩去心)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稍熱服,衣覆出汗,如人行十裡未得汗,再服。

治傷寒五六日,心膈煩躁,壯熱,不得臥,宜服梔子仁散方。
梔子仁 川升麻 柴胡(去苗) 石膏 生乾地黃 甘草(炙微赤銼) 葛根(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得汗及未得汗,煩躁悶亂,宜服不灰木散方。
不灰木(一兩用牛糞火燒通赤) 延胡葉(半兩) 子芩(半兩) 黃藥(半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甘菊花(半兩) 羌活(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用淡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之

治傷寒煩躁,干逆,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銼)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川大黃(銼碎微炒)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微赤銼)檳榔(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煩渴諸方

傷寒病煩渴者,此謂經發汗吐下以後,腑臟空虛,津液竭絕,腎家有餘熱,故使其煩渴也。

治傷寒大汗後,煩渴,熱不解,脈大者,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知母(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去黑皮) 赤茯苓 秦艽(去蘆頭) 滑石 澤瀉(以上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身體大熱,小便黃赤,煩渴不止,心中悶絕,言語錯亂,睡多驚恐,宜服犀角散
犀角屑(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赤茯苓(半兩) 茵陳(半兩) 細辛(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 麻黃(半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吐下後,內外有熱,煩渴不止,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微赤銼) 麥門冬 柴胡(去苗) 葛根(銼)(以上各一兩)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大腸秘澀,煩渴不止,宜服栝蔞根散方。
栝蔞根(一兩) 黃芩(一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梔子仁(半兩) 川芒硝(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十裡再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下後,煩渴,宜服此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五味子(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煩渴不止,宜服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去滓溫服。

治傷寒煩渴不止,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銼) 麥門冬(去心) 黃芩 葛根(銼) 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 梔子仁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柴胡(去苗) 赤芍藥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項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欲飲水者,是瘀熱在裡,身欲發黃,宜服
茵陳 梔子仁 川大黃(銼碎微炒) 滑石 木通(銼)(以上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十裡再服,以小便快利為度。

治傷寒,已大汗,後下利,其人頻渴不解,其脈洪大,宜服石膏湯方。
石膏(二兩) 知母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銼) 人參(去蘆頭)(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粳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壯熱,煩渴頭痛,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去根節) 葛根(銼) 知母 柴胡(去苗) 梔子仁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石膏〔一(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下後,上氣,煩渴不止,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去心) 五味子 人參(去蘆頭) 葛根(銼) 甘草(炙微赤銼) 石膏 芎桑根白皮(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嘔吐,煩渴欲飲水,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蘆根(一兩銼) 赤茯苓(三分) 澤瀉(三分) 桂心(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麥門冬(三分去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骨節煩疼,或已吐下,餘熱不盡,口乾煩渴,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知母(一兩半) 葛根(一兩半銼) 石膏〔三(二)兩半〕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吐利後,煩渴不止,宜服竹茹飲子方。
青竹茹(一雞子大) 人參(半兩去蘆頭) 烏梅肉(二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一中(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頻服。

治傷寒後,熱結在胸膈,煩渴,宜服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一兩) 黃芩 龍膽(去蘆頭) 梔子仁 苦參(銼) 黃柏(銼) 栝蔞根(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傷寒,心神熱躁,口乾煩渴,宜服此方。
秦艽(一兩去苗)
上件藥,細銼,以牛乳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三)服。

又方。
栝蔞根(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新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譫語諸方

夫傷寒四五日,脈沉,喘滿,沉為在裡,而反發汗之,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裡實,久此身

治傷寒邪熱在胃,譫語錯亂,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 川升麻 柴胡(去苗) 葛根(銼) 川芒硝(以上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藍葉(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譫語,頭疼壯熱,百骨節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 赤芍藥 知母 梔子仁〔以上各二(一)兩〕 川升麻 黃芩 大青 杏仁(湯浸(三分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邪熱在胃,譫言妄語,身體壯熱,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三分) 遠志(三分去心) 川升麻(一兩半) 柴胡(一兩去苗) 黃芩(一兩) 犀角屑(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蘆根(半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逼心,譫語見鬼神不安,宜服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半兩) 桂心(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生地黃(二斤研絞取汁)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地黃汁中,更入水一大盞,調令勻,入銀器中盛,於甑中蒸半日取出,每服三合,以溫水下之,不計時候服之。

又方。
犀角屑(一兩) 黃連(半兩) 茯神(苓)(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日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心膈熱毒,煩悶,譫語失度,宜服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二兩) 玄參(一兩半) 赤茯苓(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川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經五六日,未經發汗,大便結澀,譫言妄語,煩躁不安,宜服此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葛根(一兩銼)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熱毒在裡,譫言妄語,體熱心躁,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銼) 黃芩(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柴胡(一兩去苗)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犀角屑(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通利為度。

治傷寒,心臟虛熱,譫語恍惚不定,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半) 牡蠣(一兩燒為粉) 龍骨(一兩半) 黃芩(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先以水二大盞,入羊心一枚,煮令熟,去羊心,次入藥五錢,生薑半分,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放溫分為二服。

治傷寒陽明病譫語,有潮熱,不能食者,必有燥糞在腸胃,若能食者,但耳聾,宜服大
川大黃〔二(一)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一兩半) 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濃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行五裡再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得汗後,心狂譫語欲走,宜服鉛霜散方。
鉛霜(細研) 馬牙硝 人參(去蘆頭) 鬱金 茯神(以上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煎麥門冬溫水調下二錢。

治傷寒發狂譫語,大便不通,心腹脹滿欲走,宜服鬱金散方。
鬱金(三分)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梔子仁(三分) 柴胡(半兩去苗)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犀角屑〔半兩(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煎蔥豉湯下二錢,如人行十裡再服,大便通利為度。

治傷寒伏熱在心脾,譫語,其狀如痴人,宜服朱砂散方。
朱砂(半兩細研) 太陰玄精(半兩細銼) 犀角屑(一兩) 鉛霜(半兩細研) 紫石英(三分細研水飛過)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防風(一兩去蘆頭) 訶黎勒皮(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上件四味,同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蔥湯調下二錢。

治傷寒發熱,面目赤黃,煩躁欲走,如見鬼神,譫語不禁,宜服黃藥散方。
黃藥 川大黃(銼碎微炒) 梔子仁 人參(去蘆頭) 檳榔 鬱金 甘草(炙微赤銼)龍膽(去蘆頭) 犀角屑(以上各半兩) 川朴硝(一兩)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雞子清調下二錢,蜜水調下亦得。

治傷寒發斑瘡諸方

夫傷寒病証在表,或未發汗,或經發汗未解,或吐下後而熱不除者,此由毒瓦斯盛故也。毒

治傷寒,斑出癮疹如錦紋,而咳嗽,心神煩悶,嘔吐不止,宜服漏蘆散方。
漏蘆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前胡(去蘆頭) 麻黃(去根節) 黃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臟腑壅毒,不得宣疏,肌膚發斑,宜服此方。
黃芩 大青 川升麻 石膏(以上各一兩) 梔子仁(半兩) 川朴硝(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半,入豆豉五十粒,蔥白二莖,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稍利為度。

又方。
犀角屑(一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梔子仁(半兩) 藍葉(一兩) 川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十日內,未得汗,表裡有熱,發斑,狂言欲走,眼目俱黃,心中煩悶,大便不利
黃芩 大青 川升麻 川大黃(銼碎微炒) 茵陳 川朴硝(以上各一兩) 梔子仁(半兩)黃連(半兩去鬚)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身面發斑,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一兩半) 川升麻(二兩) 甘草(二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小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斑瘡欲出,脈洪大,心躁熱,但令患人溺於紙上,如金色是也。宜服此方。
豬膽汁(一合) 釅醋(一合) 雞子(一枚打破去殼)
上件藥相和,煎三兩沸,放溫頓(頻)服。

治傷寒熱毒不解,欲變成斑,解毒升麻散方。
川升麻 梔子仁 大青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 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汁半合,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赤斑出不止,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 麻黃(去根節) 梔子仁 黃連(去鬚)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銼) 馬牙硝鬱金(以上各一兩) 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黑斑出不止,宜服此方。
川升麻(一兩) 黃芩(一兩半)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犀角屑(一兩半) 川芒硝(一兩) 梔子仁(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煎甘草湯放冷,調二錢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斑瘡已出,心臟尚有餘熱,發歇煩躁,宜服天竺黃散方。
天竺黃 川升麻 子芩 茯神 犀角屑 赤芍藥 人參(去蘆頭) 鉛霜(研)(以上各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梔子仁(一分) 黃連(一分去鬚)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煎竹葉湯調下二錢。

治傷寒斑毒不解,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鬚) 犀角屑(半兩) 石膏(二兩) 梔子仁(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一二日及十餘日,發黃膽斑出,皆主之方。
大青(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黃明膠(半兩杵碎炒令黃燥) 豉(二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豌豆瘡諸方

夫傷寒熱毒瓦斯盛,多發此瘡,其瘡色白或赤,發於皮膚,頭作漿,戴白膿者,其毒則輕有紫黑色作根,隱隱在肌肉裡,其毒則重,甚者五內七竅皆有瘡,形如豌豆,故以名焉。

治傷寒毒瓦斯未散,發豌豆瘡,宜服黃連飲子方。
黃連(一兩去鬚) 糯米(一合) 寒水石(三兩)
上件藥,都搗碎,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傷寒,壯熱頭痛,發瘡如豌豆,遍身,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 梔子仁 川大黃(銼碎微炒) 犀角屑 川升麻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都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未解,欲生豌豆瘡,發熱疼痛,宜服解肌出汗方。
葛根(一兩銼) 石膏(二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黃芩(半兩) 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暖酒調下二錢,並三服,衣蓋取汗。

治傷寒病,發豌豆瘡,未成膿,初覺,宜服此方。
黃連〔一兩去鬚(蘆頭)〕上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放溫頓服,便消,不成膿也。

又方。
上以好蜜遍摩瘡上。

又方。
木香(半兩)上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頓服之。

治傷寒發豌豆瘡,欲出,宜服此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任食前後,細細服之,以防瘡出,如已出即不服。

又方。
上以清油一小盞服之,即不生。

又方。
上以生羊血一小盞頓服,即不生。

又方。
牛乳(四兩) 酥(一兩)
上件藥,先暖乳令微沸,即下酥,酥消盡,便空腹溫溫頓服,即不生。

治傷寒病,壯熱頭痛,發瘡如豌豆遍身方。
豬膽(一枚)
上以醋半小盞,合豬膽汁,煎一沸,放溫為一服,不計時候服。

治傷寒白頭瘡,四邊赤腫,欲發豌豆瘡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銼碎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豌豆瘡,未作膿方。
青黛(一兩細研)
上以新汲水,不計時候,調下一錢。

治傷寒鼻衄諸方

夫傷寒病衄血者,此由五臟結熱所為也。心主於血,熱邪傷於心,故衄血也。衄者鼻出血也必汗出則寒栗而振,脈緊,發熱,其身無汗,自衄者愈也。

治傷寒上焦壅熱,心神煩躁,鼻衄不止,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三分)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梔子仁(一分) 犀角屑(半兩) 石膏(三分) 羚羊角屑(半兩) 藍葉(三分) 川朴硝(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心肺熱毒,鼻衄不止,或兼唾血,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二(三)分去鬚〕 黃芩(一兩) 梔子仁(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伏龍肝(三分) 淡竹茹(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亂髮灰一錢,攪令勻,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放溫頻服之,以瘥為度。

治傷寒衄血及吐血,連日不絕,欲死,宜服艾葉湯方。
艾葉(半兩細銼炒微黃) 生乾地黃(半兩) 阿膠(一分杵碎炒令黃燥為末)
上件藥,都和令勻,分為二服,每服,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下赤馬通汁一合半,攪令勻,不計時候,放溫頻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衄血不止,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 犀角屑(二分) 牛黃(一分細研)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茯苓(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 黃耆(三分銼) 梔子仁(三分)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紫菀(三分去苗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牛黃末一字,攪令勻,不計時候,放溫頻服之,以瘥為度。

治傷寒鼻衄不止,頭痛壯熱,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 青蒿(半兩) 犀角屑(半兩) 紫蘇莖葉(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下地黃汁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溫服之。

治傷寒鼻衄不止,兼唾血,宜服刺薊散方。
刺薊(一兩) 黃連〔二(三)分去鬚〕 黃芩(一兩) 梔子仁(三兩) 亂髮灰(一分) 紫蘇莖葉(半兩) 阿膠(二兩杵碎炒令黃燥)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羚羊 角屑(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下生地黃汁,生薑汁,各半合,和令勻,不計時候服之,以瘥為度。

治傷寒發汗而不快,致內有蓄熱,及鼻衄血不盡,內有餘血者,面色黃,大便赤,消化
生乾地黃(四兩) 赤芍藥(一兩) 牡丹(三兩) 犀角屑(一兩) 黃芩(一兩) 茜根(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衄血數升不住者,飛雪湯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 石膏(三兩杵碎) 芫花(一兩) 川大黃(二兩)
上件藥都銼,以水一斗半,煮取七升,放冷,披發仰臥,以淋其囟,血住即止。

治傷寒鼻衄苦參散方。
苦參(三兩銼) 黃連(二兩去鬚) 梔子仁(二七枚)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生乾地黃(一兩) 石榴花(半兩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鼻衄不止,心胸煩悶,宜服此蒲黃散方。
蒲黃(三分) 犀角屑(半兩) 子芩(三分) 紫蘇莖葉(半兩) 側柏葉(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以伏龍肝半兩,水浸,取清一合,相和令勻,不計時候,分為二服,以瘥為度。

又方。
生地黃汁(三合) 白藥末(半兩) 生藕汁(二合) 刺薊汁〔二(一)合〕
上件藥相和,煎三二沸,放溫,不計時候,分為三服。

又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紫蘇莖葉(一兩) 淡竹葉〔一兩(握)〕
上件藥,搗碎,以水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衄血不止方。
阿膠(一兩杵碎炒令黃燥) 貝母(半兩煨令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一錢。

又方。
赤芍藥(赤馬糞)(半兩燒為灰) 石耳(半兩) 龍骨(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更研令極細,取少許吹入鼻內,未定,相續用之。

治傷寒口鼻俱出血,可及三五升,宜服此方。
亂髮灰(半兩) 伏龍肝〔二(一)兩〕
上件藥,同研令細,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錢,頻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鼻衄不止,雞冠花散方。
雞冠花(一兩) 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與麝香同研令勻,以生地黃汁一合,冷水半盞,攪令勻,不計時候,調下二錢,頻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胸膈間有餘熱,衄血不止方。
牡蠣(二兩燒為粉) 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調下二錢,頻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氣毒熱盛,鼻衄不止,宜服刺薊散方。
刺薊(半兩) 土瓜根(半兩) 子芩(半兩) 蠟面茶(一分) 麝香(半錢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冷蜜水調下二錢,以瘥為度。

治傷寒鼻衄,可及一斛以來,不止方。
黃藥(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錢。

治傷寒熱毒攻眼諸方

夫眼者,臟腑之精莖,肝之外候也。傷寒熱毒壅滯,熏蒸於肝,上攻於目,則令目赤腫痛,若毒瓦斯盛者,眼生翳膜也。

治傷寒熱毒,氣攻眼昏暗,及有熱淚,瞼下澀痛,漸漸至重,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去心) 羚羊角屑 防風(去蘆頭)(以上各一兩) 赤茯苓(三分) 決明子(一兩) 赤芍藥(半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蕤仁(半兩) 地骨皮(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氣攻眼,赤澀浮翳,宜服此方。
川升麻(二兩) 黃芩(三分) 甘草〔三(二)分炙微赤銼〕 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攻眼,障翳赤腫,宜服蕤仁散方。
蕤仁 漏蘆 黃芩 犀角屑 連翹 川升麻 甘草(炙微赤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以上各一兩) 梔子仁(半兩)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瓦斯攻眼,障翳赤澀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三分去苗) 地骨皮(三分) 玄參(半兩) 黃芩(三分) 石膏(一兩) 甘菊花(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羌活(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 川朴硝(一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攻眼,赤澀昏暗疼痛,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 梔子仁(半兩) 決明子(一兩) 芎 (一兩) 羌活(一兩) 石膏(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瓦斯攻眼,翳膜赤痛,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 黃連(去鬚) 決明子 玄參 柴胡(去苗)(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瓦斯攻眼,忽生赤翳,疼痛不可視明,或眼外浮腫,宜服秦皮散方。
秦皮 前胡(去蘆頭) 蕤仁 黃芩 川升麻 赤芍藥 白薇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 梔子仁(半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攻眼,生翳赤痛,不得見明,心神煩悶,宜用此方。
秦皮 川升麻 黃連(去鬚)(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三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候冷,每用三合,仰臥,以綿纏箸頭取汁,滴眼中,如屋漏狀,盡三合止,須臾複用,日五六度乃佳。

治傷寒未解,熱毒瓦斯上衝,頭痛目赤澀,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 葛根(半兩銼) 赤芍藥(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黃芩(半兩) 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二莖,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瓦斯攻眼,生赤脈白翳,澀痛不可忍,宜服決明子散方。
決明子 川升麻 黃柏(銼) 秦皮 川芒硝(以上各一兩) 蕤仁(半兩) 黃連(一兩半去鬚)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攻眼,生翳,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 黃芩〔一(二)兩〕 黃連(三分去鬚) 青葙子(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川芒硝(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攻眼,赤痛兼白翳暈,宜服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連(去鬚) 黃芩 川升麻 梔子仁(以上各一兩) 兔肝(三分微炙) 川朴硝(二兩) 苦參〔三分(一兩)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治傷寒熱毒瓦斯攻眼,生赤白翳,宜用此方。
烏賊魚骨(一兩不用大皮)上搗細羅為散,入少許龍腦,更研令細,日三四度,取少許點眼。

治傷寒大病後,熱毒瓦斯攻眼方。
露蜂房(二兩)
上以水三大盞,煎至二大盞,去滓,放溫,洗眼,日三五度。

治傷寒,熱毒攻眼生翳方。
豉(三七粒燒為灰)上細研如粉,以少許點翳上,日三四度,即瘥。

治傷寒咽喉痛諸方

夫傷寒病,過經而不愈,脈反沉遲,手足厥逆者,此為下部脈不至,陰陽隔絕,邪客於足少陰之經,毒瓦斯上熏,故咽喉不利,或痛而生瘡也。

治傷寒毒瓦斯攻,咽喉痛,心煩躁熱,胸膈滯悶,大小便難,宜服射干散方。
射干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川升麻 馬牙硝 木通(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 玄參(以上各一兩) 犀角屑(三分) 甘草(半兩生用)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毒瓦斯攻咽喉,窄窒痛疼不可忍,宜服馬藺子散方。
馬藺子(半兩微炒) 地骨皮(半兩) 川升麻(半兩) 黃芩(半兩) 馬牙硝(二兩) 犀角屑(半兩) 甘草(半兩生用) 大青(半兩) 苦竹葉(二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濾去滓,入蜜二合,同熬令稠,不計時候,取一茶匙含咽津。

治傷寒,咽喉閉塞不通,小便赤澀,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 羚羊角屑(一兩) 川升麻(一兩) 射干(一兩) 赤芍藥(半兩)蘆根(二兩銼) 甘草(一兩生用)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在心脾,口舌乾燥,咽喉腫痛,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半兩去心) 木香〔二(一)分〕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漢防己(半兩)葛根(半兩銼) 滑石(半兩) 玄參(半兩) 木通(半兩銼) 甘草(一分生用)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心胸氣壅,閉塞不通,咽喉疼痛,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 木通(銼) 羚羊角屑 前胡(去蘆頭) 桑根白皮(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以上各半兩) 馬藺根(一兩) 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咽喉疼痛,心神煩悶,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 木通(銼) 射干 川升麻 地骨皮(以上各一兩) 蘆根(三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經數日,胸中妨悶,咽喉噎塞,痛不能飲食,宜服此方。
射干(三分) 川升麻(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 甘草(半兩生用)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三二日,咽喉痛,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三兩去蘆頭) 甘草(二兩生用) 苦參(半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毒瓦斯攻咽喉痛,宜服絡石散方。
絡石 玄參 川升麻 射干 子芩 木通(銼)(以上各半兩) 甘草(一分生用)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舌堅強硬,黑色,咽喉閉塞腫痛,宜服金花硼砂丸方。
硼砂 馬牙硝 鬱金 苦葫蘆子 川大黃(銼碎微炒) 鼠粘子(微炒) 白礬灰 黃藥梔子仁 甘草(生用) 黃芩(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並沙糖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用綿裹,含化咽津,以瘥為度。

治傷寒二三日,毒瓦斯攻咽喉痛腫,宜服甘草散方。
甘草(一兩生用) 川升麻(半兩) 射干(半兩)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三大盞,煎至二盞,去滓,分為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圣惠方2
[卷一百三十七 伤寒门]伤寒烦喘(附论)
人参汤
读书网
太平圣惠方 -- 治胆实热诸方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一 乳石门 乳石发寒热头痛附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