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冰淇淋:书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是图书馆或书店内出现频率最高的金句,我与书的缘分也由此展开。

小学时,四海楼后的总工会图书馆我时常光顾,南边阅览室的小人书让人印象深刻。上初中后,由于植物、动物这些副科都算总分参加排名,课外书也就看得少了。各门学科,我从不厚此薄彼,开学典礼领奖台倒是没少去。以至于大学毕业招聘会现场,我把单位一把手下意识地当成当年颁奖的教导主任,脱口而出的“主任”倒是让他眉开眼笑,对着招聘组人员说“你们看,嫡学生,如假包换。”

中考结束后某天,我在家北边的安定小学玩,被如中的徐尔昌老师喊到西边家属区的小院家中,一进门,我就被徐老师家里笔走龙蛇的书法条幅震撼了,徐老师是高中老师,并没教过我,怎么会喊我去他家呢?很可能是注意到了领奖台上我这个同住一条巷子的小邻居吧。徐老师侃侃而谈,从美学思想到读书心得,印象最深的是他指着门口半人多高的维纳斯雕像说了件趣事:八十年代初期一个农村考上来的女学生到徐老师家里来,一进门就被雕像吓了一跳,连忙捂住眼睛,害羞地说:那个女的不讲文明,连衣服都没穿。我记得当时徐师母王邦慧老师在一旁咯咯笑个不停。后来我进大学后,在古色古香的校史馆看介绍,才知道徐师母竟然是我们的杰出校友、幼教专家能手。

从徐老师家回来没过几天,徐老师竟然拎着两捆书到我家,说是借给我看看。那个暑假没有作业,但很充实,我看着徐老师从学校借的六十多本书,至今记得有《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孤星血泪》等。只是现在旧城改造,老屋动迁,斯人已逝,满满都是怀念。

上高中了,功课紧了,我还是不忘走进现在联中围墙那儿的图书馆,记得借的第一本书是《我在慈禧太后身边的日子—— 德龄回忆录》。看书的同时自然少不了读后感什么的,当时还被鞠党生老师催着写亚运征文,好像获了个二等奖。家里从小学里油印的征文获奖集到中学征文获奖书籍内页的红戳,总是在无言地提醒着我对恩师引领的感谢和思念。

上大学后,那时没有网络手机,没有王者吃鸡,有的只是书报杂志,西山图书馆是我常去的地方,曾经创下一天借还八本书的纪录;后门口的小书店也是有空就去光顾;山西路的军人俱乐部长三角文化市场自然是节假日的首选。毕业多年同学聚会,大家仍对我床里书架上的书记忆犹新。

工作之余,还是喜欢手不释卷。每逢出差旅游,打卡之地自然少不了当地特色书店图书馆。南京先锋,苏州诚品,扬州西西弗等等,杭州钟书阁因为时间太紧,未能成行,有点遗憾,不过也为再睹西子芳容备足理由。

无心插柳柳成荫,家里沙发桌上哪哪儿都是书,连鞋柜上也不例外。女儿倒是从小沐浴在书的海洋里,从历史人物到科学世界,文学经典,甚至我的专业书籍都偶有涉猎,兴趣广泛。原来的范止安图书馆空间有限,现在的如皋图书馆一直是我和孩子喜欢的休闲之所,窗明几净,空间宽敞,藏书丰富,更新迅速。博览群书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小家伙的文章不时见诸媒体,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

书籍滋养着我们,虽然纸媒的式微是不争的事实,网络便捷,手机诱惑的当下,阳光明媚的午后,左手香茗右手握卷的感觉仍是无法替代的,我和书的缘分也将会不断延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而强丨我唯一的优点——“爱看课外书”(一)
图书馆:有一座殿堂为你守候
​《近几年的投资感悟与收获》
梁文道:在图书馆里找乐子
【德式阅读的力量】一种习惯改变一个民族
0441 但是,还有书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