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笔记

       倘若说《红楼梦》中众女儿薄命,是因为她们最后都落不了好的结局,那么有一个几乎没有一天活得轻松,还落个悲惨结局的人,是不是就连薄命都不如了呢?这个人正是贾府最重要的担当者,贾政。

      这是个很奇怪的说法,相比贾赦,贾政更得贾母的疼爱,他自幼酷爱读书,自其祖父起就是最受疼爱的,虽是次子,却也袭了官,还是国丈。在贾府,他虽然不是长子,却是实实在在的领跑者,他的妻子王夫人又是贾府内务的大管家,掌权人。他的女儿贾元春是贵妃,光宗耀祖,他的次子贾宝玉衔玉出生,合家上下视若珍宝,他的长孙贾兰是荣国公唯一的嫡系传人。这么数落下来,贾政应当活得有滋有味才是,可偏偏他又不是享乐主义的人,在贾府的每一天,他都活得是步步惊心!

      打从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起,贾府的奢华就一幕一幕地叫人惊叹,随着贾元春被封为贵妃,贾府的奢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用秦可卿的话来说就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在小说的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见过贾母后去拜见贾赦和贾政。林黛玉在王夫人日常起居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一番景象:“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这里王夫人的起居室虽然不是描金绘彩的,却也是低调的华丽。再看接下来林黛玉去的贾政的正房:“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來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正房里连着三个“半旧”的软装饰,不是“青缎”的,就是“弹墨”的,分明与王夫人的“大红金钱蟒”,“石青金钱蟒”,“秋香色金钱蟒”形成了鲜明对比。王夫人多少还是迁就了贾政的喜好的,因此只是低调的华丽,否则不知道该有多富丽堂皇。倘若说贾政的房间装饰简单是出于他的品味,那么这几个“半旧”的软装就不是品味的问题了,显然是贾政弃奢从俭的表现。有权有钱,受皇上宠爱,极尽奢华的贾府,领跑人贾政却弃奢从俭,不得不说他是很有忧患意识的。

      接着看贾元春被封为贵妃一节,小说的第十六回,贾政过生日,宁荣二府正为之摆酒唱戏地庆生。太监突然来传旨,要贾政入宫,这里有一句“唬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一个“唬”字写出了贾政等人对皇帝突然下旨的惊慌,生怕是出了什么纰漏,惹得龙颜大怒。接着又写贾政进宫后,“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地使人飞马来往报信”,直到得知元春被封为贵妃之后,“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这里分明写出了贾府高层对于皇宫下旨的恐慌。身为当家人的贾政,在朝为官,当然是这些人当中最恐慌的了。

       再看元妃省亲,有这么一段: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 : "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 , 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 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

       很多人都因此这一段话说贾政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卫道士,没有儿女父母情义,只知道一味地颂上。其实殊不知,当时贾府已经没有人才可出,男丁皆不中用,贾府上上下下,就指着元春的得宠来维系一贯以来钟鸣鼎食的局面了。贾政在听到女儿说出”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这样令人心酸的话来,他也心疼得很,因此才会含泪作答,伴君如伴虎,贾元春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他怎么会不知道呢?可元妃省亲,是在众多妃嫔宫女和太监的监视下进行的,所有的程序都事先排练过,到了时间太监说要走就一刻也不能晚的,这样的环境下,元妃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有违圣上对她的恩宠的,倘若贾政再顺着元妃的意思说下去,被太监宫女汇报给皇上了,那么贾府就完了。因此贾政为了元春的未来,为了贾府的未来,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表忠心,他的这番话,显然是在教育元春的,他的意思其实就是:贾府没有什么有本事的人,即”鸠群鸦属“,有幸出了元妃这么一个靠山,说什么也要好好珍惜,希望元春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不要挂念家中父老,一心侍奉皇上,这才是我们为了振兴贾府要担当的重任啊!元春听完这番话,大概也意识到自己的失言了,便不再说天伦之乐的事了,只说国事为重之类的话,来端正自己的态度,也好让贾政放心。此时的贾政,有苦难言,所有的重担,似乎都在他一人的身上,做为父亲,他也希望女儿过得好,女儿的话让他心酸内疚,但是为了贾府的未来,他不得不让女儿成为牺牲品,这正是他含泪的原因。

       到此为止,贾政的忧虑还只是淡淡表过,到了小说第二十二回,终于有了一个很正面的描写。小说第二十二回,标题是《听曲文宝玉悟惮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一个标题很明白地道出了众姐妹做的诗都是谶语,将来都要应验的,贾政猜完灯谜以后,书中这样写道: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之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这里的贾政,看到几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做的灯谜,竟然还当真了,愁得整夜睡不着觉。为什么他会当真?因为他觉得这些谜语体现出来的荒凉之气正好似他所担心的贾府未来,倘若他心情好,那么这些谜语作的不过是一些玩物,猜到了笑笑就完了,正是因为他的心情本来就不好,忧虑过多,所以不过是一些玩物,几句玩话,就能让他觉得寝食难安。可以看得出来,贾政无时不刻不在忧虑贾府的未来。

       也正因为如此,贾政在听说金钏投井的时候,如此紧张:贾政听了惊疑, 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喝令快叫贾琏,赖大,来兴。这里可以看得出来,贾政以前对家中的大小事件还是管得比较紧的,但后来为了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就一心做官,就把家务都交给了王夫人和贾琏了。可是他哪里知道,如探春所说的:“可知这样大族人家, 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他只顾着巴结皇上,却没有把后院治理好,王夫人冷漠自私,贾赦贾琏荒淫无度,王熙凤只知一味地敛财,不惜伤害人命,贾珍把整个宁府翻了过来,正是这些家务事让贾府一败涂地的。

       关于贾政忧忿的高潮,在小说第三十三回表现得尤为突出。曹雪芹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宝玉挨打,把原因,经过,都写得清清楚楚。先是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访,气势汹汹地来找宝玉讨蒋玉菡的下落,可以看得出来,忠顺王府与贾府的关系并不好,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来。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这里一个“又惊又气”,一个“无法无天”,一个“祸及于我”,充分地表现出贾政的不安。巧的是,这事还没完,贾环又在贾政面前添油加醋,污蔑宝玉强奸金钏未遂,把金钏打了一顿,导致了金钏的自杀,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

       这里贾政打宝玉高潮迭起,先是贾宝玉结交蒋玉菡,贾政担心贾府因此得罪忠顺王府,招来横祸,此时贾政刚有了教训宝玉的意思,又遇上贾环告状说宝玉强奸金钏未遂,导致金钏自杀,让贾政气得一发不可收拾,要关门打宝玉。可他打宝玉之前,是“满面泪痕”,接着往死里打,别人劝他,他说不能等到宝玉将来“弑君杀父”,可知他为什么要打宝玉了,正是因为宝玉可能会给贾府招来大祸,他才打的宝玉。这时王夫人得到消息赶了来,贾政看到王夫人的反应是“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在贾政看来,正是王夫人的纵容溺爱,导致了宝玉的“无法无天”,宝玉一个小孩子能犯下这样的大错,正是由于王夫人的教育不当导致的,因此贾政看到王夫人就更来气了。直到王夫人哭出贾珠的名字,连李纨也一并哭起来,贾政才停了手,他听到贾珠的名字,“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贾珠是贾政的长子,虽然读书好,却活不过二十岁,贾府唯一能指望的继承人就这样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没出息没指望只会惹祸的宝玉。贾政的泪一半是为贾珠死的惋惜难过,一半是为贾府未来无望的悲哀无助。正如贾政含泪答复贾母的话说“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贾政的泪全因担忧贾府的命运而出啊!

       这就是贾政,一个从头至尾都在为家族命运与兴衰操碎了心的当家人,也是贾府里仅有的一个有品行有担当的男主人,他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崇尚俭朴,他将唯一的女儿送进了“见不得人的地方”,作为家族兴旺的牺牲品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他为了让长子早早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却不幸让儿子早夭;他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贾宝玉的身上,却不料贾宝玉是个最厌读书的人,还给他招来大祸;他一心读书做官,日夜为家族的未来担忧,却最终败在了自家人的手里,只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命运。全书之中,活得最痛苦的人,莫过于贾政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事系列(五)
红楼梦:她有显赫的出身,争气的儿女,为什么成为让人讨厌的样子
细品《红楼梦》之三十四
33 贾环告黑状 贾宝玉挨打
王夫人陈设为何多是半旧?你永远不懂她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红楼梦中“半旧”一词经常出现,贾府中的人为何总用旧东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