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农尝百草 传说中的实在

神农尝百草 传说中的实在

        神农和药的关系最早见于《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说尝百草,有了药而医学勃兴。后又见于《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既尊神农为三皇之一,又是医药的创始人。《世本》也说:“神农和药济人”。可见神农不只是尝百草认药,还有遣药之能。宋代刘恕又把以上诸论综合起来,他在《通外纪》中说:“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近年考古尚没有发现方书,但确认了尝百草的历史年代和活动区域,说明古人以神农尝百草之说溯本崇源言大道的立意正确不谬。

现代考古认定,距今五千至一万年前,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距今五六千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时期,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神农、黄帝既是氏族领袖,又是氏族和部落的称号,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神农氏族,姜姓,又称炎帝,《大戴礼记.五帝德篇》又称赤帝,原是西戎族的一支,以牛为图腾。最早居住在大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青海、陕西等省,炎帝族先于黄帝族自西北进入华北、中原等地区,后来又逐渐向南方转移至湖湘。炎帝族在进入中部地区时,与最早进入中部地区的南方“蛮族”的九个部落联盟的九黎族发生冲突: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的酋长,炎帝族被迫逃避到涿鹿,后来炎帝族与姬姓、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的黄帝族联合,在涿鹿大械斗,攻杀蚩尤。继后炎黄两族在阪泉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统帅以熊罴、貔貅、虎的各族打败了炎帝族,之后炎帝族逐渐在中部定居下来,延续了炎帝的文化。

神农氏族时代,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也是重要的部门,并有制陶、纺织等手工业,已经用弓箭,有货物交换。在陕西半坡遗址出土有石斧和骨锄,有一陶罐粟在居室内发现,另一陶钵粟是作为殉葬物放在墓葬里。在湘南,八千年前左右的澧县八十?遗址,发现稻谷和大米两万多粒,是全世界史前稻谷物发现最多的地方;还有木耒,木铲和骨铲等农具,以及木杵等加工工具,与《周易?系辞》“神及氏作,木为 ,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记载完全相合。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尸子》说“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续三皇本纪》记载炎帝称帝“五百三十年”。近年史家据澧县八十?遗址发掘出的一些台基式建筑,认为该处曾是6500年前神农氏族的中心所在。第一代神农当是从这里出发南巡为民治病,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这也与神农氏尝百草而遇毒的传说相合。神农氏族因缔造农耕文明而被拥载为中心氏族,其子孙从此繁衍于四方。最后一代炎帝榆罔部落,因败于阪泉之战,叶落归根于先祖的寝陵附近。

据以上考古资料,足以说明中药起源于先民的农业文明时代,尝百草遇毒,果然实有其事,故《墨子.贵义》说:“譬若药然草之本”,后世以此称著作为“本草”。汉代把药学名著冠名《神农本草经》,既是“言大道”(《尚书.孔安国序》),又是对先人发现药物的尊崇。

        “神农尝百草”缘于苦味基因强
2011-6-23 14:44:01105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炯强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李辉博士昨天发布消息:由他带领的一个团队经过对现代中国人群的基因调查显示,中国有更多的人对“苦味”最敏感,敏感程度远高于其他人群。

        研究指出,一个名为“TAS2R16”的苦味基因表达于人体舌头细胞内,这个基因在所有味觉基因中对毒性的识别力最强,而中国人群的“TAS2R16”基因显现出超强的能力,使中国人普遍具有充分敏感的苦味感觉,能够通过味觉判断食物是否含有毒性。研究报告透露,对中国人“苦味”基因突变的自然选择出现在5000至6000年前,与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处于同一时代,因此可以证实,所谓的“神农尝百草”确有真实的历史环境。目前,李辉的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生物学著名杂志《人类生物学》上。
 
        人类的味觉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五个大类。有人喜欢吃酸,有人嗜糖如命;有人讨厌西兰花的苦涩,有人嚼起来却浑然不觉——科学家告诉我们,这都是源于人体内味觉基因不同所决定的。味觉差异在世界人群中十分普遍,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吃西兰花或者孢子甘蓝的时候,不会对这种食物特有的苦涩味道有觉察,而另一部分人群则对苦味十分敏感。
 
        李辉介绍,辨别苦味的能力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他们发现,约在5000至6000年前,中国人群与世界其他人群相比,在“TAS2R16”基因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古代人从采集、渔猎生活正向农耕文明过渡。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伴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传统的渔猎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要,由于当时的人缺少食物,又不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只得尝试各类食物。在尝试过程中,苦味不敏感的人被淘汰,使得中国人群在“苦味”基因上具有的优势,能够很快识别有毒的植物,他们抛弃了有毒的物种,保留有用的农作物,进而促使了农业的发展。
 
        李辉说,“传说中,我国很久以前有一个神农氏,在人们缺少食物的时候,他亲自尝试各种食物,最后还是中毒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奉他为神,更有人称他是中国古代农业和医学的发明者。”李辉认为,传说中神农是否真有其人已经无从考察,但通过基因研究证实,当时“神农尝百草”确有其事,也许神农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中国人“苦味”基因的优势,使古代中国人的食物种类远超过欧洲,中国人口增长也超过欧洲,这也许是中国创造灿烂文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反推苦味基因TAS2R16 ”证明确有“尝百草”

  神话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确有其事吗?复旦大学科学家通过对中国人苦味基因TAS2R16研究倒推历史,证明五六千年前,“神农”或许未必有其人,但“尝百草”确有其事。据悉,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最新的美国《人类生物学》研究期刊上。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人们在水深火热之中,艰难地繁衍生息。于是,神农为救治子民,尝百草平毒寒温之药性,悟草木涩苦之口味,品药草攻毒祛病之疗效,宣药疗疾,救民于疾病毒伤之中,这就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神农尝百草”究竟是神话故事还是历史真实呢?很多人认为,“神农”并非确有其人,所谓“尝百草”只不过是杜撰的,《神农本草》是一部集结前人经验的书。然而,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李辉运用DNA手段,通过研究中国人苦味基因TAS2R16来倒推历史,研究表明,“神农”未必有其人,但“尝百草”确有其事。
 
  这一结果是如何推论出来的?首先必须得明白什么是苦味基因TAS2R16。
 
  据介绍,人的舌头上总共有五种味蕾,分别是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相比酸味、甜味、咸味、鲜味各只有几个基因,苦味基因则是个“另类”,它一共有几十个基因,不同的基因它们喜好的“苦味”各有不同。其中TAS2R16基因是苦味基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它能辨识出哪些是苦味的植物是有毒的。
 
  环境压力使基因变异
 
  “我们利用DNA技术对基因片段进行分析,推测出中国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受到自然选择的。对照中国历史,那段时间正好是神话‘神农尝百草’发生的时期。当时由于人口增长迅速,缺少食物和治疗的手段,这才有了尝百草的动机。”李辉说,正是因为
“尝百草”,当时很多人去吃了各种不知明细的植物,很多对苦味不灵敏的人被毒死,苦味灵敏的人则能够辨认毒草而存活,这就造成对苦味基因TAS2R16的自然选择,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植物是否有毒的辨析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农业世界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
 
  李辉表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6年前开始,他就与同事一起开始寻找那些影响深远的环境难题在人类基因组里留下的印记,得益于遗传变异研究领域不断进步的技术,他们开始有能力解答这些问题。
 
  那么人类是否仍在进化呢?他表示,经典意义上的自然选择的发生其实非常缓慢,而且还需要环境长期保持不变,现在还很难找到自然选择作用于当今人类的证据。但是不难想象,只要基因组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人为改造,人类仍然会是今天的人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得到基因上的反证
苦味敏感 生存机会大
神农之死
关于炎帝的有关历史记忆
神农与茶之为饮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炎帝黄帝问题探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