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定法华塔|登龙桥南,浮屠出尘表
中国的古建筑往往只有一、两层,少数楼阁可以达到四、五层,在无数“匍匐”于地面的古建筑之中,唯有一种古建筑,敢于向上突破,它便是塔。塔本是佛教建筑,但在中国的传播中逐渐衍生出护法镇邪、登高瞭望、导航引渡等功用,结构之奥妙常为后世称道,其本身又成为了名胜风景。
在嘉定城区里,也有这样一座塔,历经沧桑依旧风姿绰绰,在州桥老街的一隅静静伫立,俯看繁华闹市。它就是“嘉定法华塔”。
法华塔的前世变迁

法华塔,顾名思义,原先必然是佛塔。塔始建于宋开禧年间(1205~1207),塔院曾住僧人,故亦称僧院。建塔一百年后,元至大元年(1308),僧人道坚重修,此时僧舍尚在。

法华塔在嘉定城中的位置,《民国嘉定县续志》

到明嘉靖万历年间,法华塔不知遭遇何种灾祸,仅剩一层,几成废墟。“登龙桥南法华塔,一级犹存万廛匝。香火消为肆市尘,喧嚣何处安缁衲。此塔肇建自开禧,至大元年复葺之。四百余年一回首,人民屡迁陵谷移。”明张恒《法华塔歌》记述了当时情形,此时僧院变市肆,香火不见,缁衲无存。

目睹法华塔如此颓败景象,万历三十六年(1608),时任知县陈一元主持募款重修恢复七重楼台。从此,法华塔铃铎响诸天,浮屠出尘表。挥手宕青云,侧足蹑飞鸟。(清张锡爵《金沙塔眺望》,法华塔又称金沙塔)的昔日雄姿,重又矗立于练水之滨,横沥西岸,晚霞辉映,景色迷人,“金沙夕照”遂成为疁城(嘉定别称)一处绝佳胜景。

1870嘉定城中南横沥河两岸景象。

明清之际,嘉定科举兴盛,人才辈出。而,或许是巧合,当法华塔于明嘉靖后颓败不堪时,嘉定却同时出现了“科名寝衰”的状况。据《嘉定县志》统计,在法华塔重建前的十年间,嘉定只中试一名进士。而在法华塔重建后的十年里,嘉定又再度“科名鹊起”,七人金榜题名。因法华塔长期有塔无庙,在重建后又出现如此巧合,法华塔就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逐渐被附会为风水塔,变成了用于名副其实的“文峰塔”。而法华塔的佛教色彩则已被完全淡化,正如清康熙嘉定知县王文焕《重修法华塔碑记》所称:“城市之建塔,非以崇尚西域之教,盖系于文明者实甚。

1900年代嘉定北横沥河与西清镜塘交汇处河道景象

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间,法华塔几经重修。到了清末,法华塔又偶然成了一个特殊的标志。

宣统三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后,嘉定亦由当地自治公所于11月6日宣布“夺权”,当时起事者臂上都裹以白布为号,当晚在法华塔上悬挂白布大旗宣告清政权在嘉定统治的结束。次日,嘉定城里凡支持革命的商号、百姓,门口都扯起白旗,法华塔上的这面白旗,是全城最大、最高、最引人注目的。11月6日也被确定为“嘉定光复纪念日”。

▲法华塔旧影(民国修缮前)

▲法华塔旧影(民国修缮后)

进入民国时期,法华塔又凋零不堪。民国十三年(1924),人戴思恭等募资大修,拆除各层腰檐、斗拱,又将各层平座、栏杆,七层塔顶及底层围廊等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以水泥粉饰外墙面,古塔风貌尽失。

1937年嘉定城中西栅口弄一带景象

1963年5月,嘉定城中南横沥河沿岸风貌,王永堂摄。

新中国成立后,法华塔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经风侵雨蚀,塔表严重风化、开裂,钢筋水泥块不时掉落,危及塔下居民及过往行人安全。再加上塔体明显向东南倾斜,宝塔渐成危塔。1994年起,上海市对严重倾斜(中心位移达120厘米)的法华塔进行纠偏加固,按明代风格对该塔进行了全面修复,直到1996年底竣工。

修缮过程中,还先后发现了上下叠压的明代和宋元时期的两个地宫及六、七层间的壁龛暗室(天宫),清理出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地宫出土文物主要为雕刻精美的“狮子滚雪球”、“双凤穿牡丹”、“二龙戏珠”三个石函。

法华塔元代地宫二龙戏珠石函

石函内有铜佛像、瓷舍利盒、玉弥勒佛及玉雕人物、动物和玛瑙、水晶饰件等,以及大量宋代钱币和少量元明时期的钱币。元代地宫中出土的钱币中最晚为元代早期铸造的钱币“至大通宝”、八思巴文“大元通宝”,从而也印证了法华塔建于元至大年间的记录。

法华塔地宫出土元代铜熏炉,上海博物馆藏
法华塔地宫出土元代水晶蝉,上海博物馆藏。

法华塔元代地宫出土玛瑙羊距骨

在天宫内发现四个杉木箱,箱内装有鎏金铜佛像、瓷观音像、瓷香炉、木质花瓶以及鲜花、经书、古籍和明隆庆、万历钱币等文物40余件。可惜的是,其中一只箱子因塔心木朽腐而被鸟雀钻了空子,变成飞禽的安乐窝,箱内古籍文物则尽遭毁坏。此外,在塔内墙壁上,还发现了著名职业外交家“顾维钧到此一游”的墨迹,看来名人也不能免俗。

法华塔天宫发现德化窑白瓷观音像

法华塔今日胜景

“金轮城外见,宝铎市中闻”,康熙《嘉定县续志》中这两句诗今天仍然是实景,还没走进州桥景区,远远地就能看到法华塔高耸的塔刹。

法华塔通高41米,铁制塔刹由覆钵、仰莲、相轮、宝瓶等组成,相轮九重,四条浪风锁。

远望着古塔沿着祁河一路行来,到济川桥上,远望横沥河上的日晖桥(德富桥)和法华塔相映成趣,旁边是青瓦白墙,构成了嘉定古城的经典景象。

▲同一角度法华塔的今昔对比

如今,法华塔已重新构筑起塔院,入口在南大街上,靠街围墙上是顾廷龙所书塔名。

塔院内一边是顾维钧的纪念陈列馆,一边是翥云堂,横沥河边则是一座不知何处移来的老牌坊,共同拱卫着法华塔。

法华塔为砖木结构,四面七层楼阁式,石砌台基。层有副阶匝,出檐深远,可遮蔽风雨。

外檐下斗拱为单杪双下昂,当心间有两朵补间铺作,次间为一朵。里转柱头无出跳,补间有上昂,呈45角斜向上撑起,支于挑斡之半,并用鞾楔为饰,这种作法是江南木构的一种斗拱作法,北方少见。

底层南面门额题刻楷书“法华塔”三个苍劲有力的砖刻大字,落款“万历戊申冬,知嘉定县晋安陈一元重建”,“伊蒲戒弟子娄坚书”,则塔名由“嘉定四先生”之一的娄坚题写。壁间嵌有康熙三十九年(1700)《重修法华塔记》、《重修法华塔捐助督碑记》碑刻两方。

进入塔门,塔内是一方形塔室。塔门上有一藻井,菱角牙子,中有砖雕,其他各层塔门形制相同,但从这个塔室不能登塔。

登塔需要从北面一个木梯进入塔的二层方可。可惜现在塔门紧锁,已不允许登塔。

古塔二层以上逐层收分,塔身二面设门,二面壸门,逐层互换,两侧都灯龛,转角为圆形砖柱隐出。

每层都有腰檐,出檐很大,檐下壁上设泥道重拱,并有木质斗拱挑出,斗拱皆为单杪双下昂六铺作。每层设平座栏杆,下菱角牙子叠出。

对照民国修缮前后的旧照,可以看出,现在的法华塔腰檐和斗拱皆是上世纪90年代重修时增补的,相较民国那次修缮而言基本恢复了古塔风貌,“铃铎响诸天”的旧景重现,法华塔依然是“教化嘉定”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法华塔
沪印丨法华塔游览小记
上海嘉定古镇
5·18特辑 | 嘉博邀您云游法华塔~
州桥老街
再游古城嘉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