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台国清寺|浮名般若,慈云法雨多宝塔。

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诸幡盖,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至四天王宫。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供养宝塔。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

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妙法莲华经》为天台宗根本经,国清寺为天台宗祖庭,寺之内外,山之上下,浮屠高排,塔影重重。

初访天台,所见诸塔,有千年遗存,有晚近所建,此处不分新旧,约略记录,谨志一段因缘。

隋塔塔垂三天语,松结太古色

“高塔迎远客,佛光照世人”,耸立于天台五峰之间的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此塔俗称为隋塔,但现今所存其实为宋塔

隋塔之名,因此塔与国清寺创建于同时。隋开皇十八年(598)晋王杨广命司马王弘至天台山,按智者大师生前所绘图样“创造寺塔”,仁寿元年(601)寺塔初成,天台僧众又致函杨广表示谢意,并称“寺居五峰之内,夹两涧之流。堂殿华敞,房宇严秘……既兴塔庙,故现灵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清寺雇工修理此塔时,于第二层内壁发现了刻铭“导师、弥勒、药王、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七尊线刻造像。这七尊菩萨像用笔飞动流畅,流转自如,错落有致,粗细自然,线条繁褥华丽,形象高贵雍容。经考证,这七尊菩萨像为隋代之物,也成为塔初建于隋的重要佐证。
石刻七菩萨像拓本及陈锺祺题跋(图见《支那文化史迹》)
既有史料,又有实物,但为何又称为“宋塔”?据明释传灯《天台山方外志.寺观考》载:唐“会昌法难”,国清寺遭拆毁,寺塔当在被毁之列。宋代国清寺曾经两度重修,一在景德二年(1005),一在建炎二年(1128),后者有“浮屠插汉”之记载。此外,陈从周等专家从塔砖铭文、建筑工艺和结构特征等综合因素来分析,此塔重建应在南宋初期。
巍巍古塔矗立于祥云峰西麓,寺前干道右侧的山坡上,拾阶而上可近处观瞻。
古塔六面九级,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年久失修,古塔内外部木结构毁坏殆尽,腰檐、平座、塔顶已毁,塔刹无存,只剩下砖石结构的塔身,原来的斗拱仅剩孔洞,腰檐和塔顶布满荒草,显得分外沧桑。
古塔底层用青石砌建以加固塔身,北面的墙上镶嵌着《天台山国清寺古塔》碑。原来东西向各有一拱门,如今已封闭。
第二层仅有东南、西北方开有塔门,与其余各面完全不同,此处为外回廊。三层以上各面开有塔门,转角处有六面倚柱。
从壁上的斗栱空洞残迹来看,底层补间置一朵,其上至九层均两朵。塔檐斗栱为四铺作。腰檐下为五铺作重栱计,平坐下为单斗只替。平坐下残留菱角牙子结构。
此塔为天台胜景之一,历代多有题咏。唐时隐逸诗人,国清三贤之一的寒山子曾有诗,“丹丘迥耸与云齐,空里五峰遥望低。雁塔高排出青嶂,禅林古殿入虹蜺”,国清寺塔的挺拔出尘,千古如一。
七佛塔: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
在寺塔下方,大道之旁,有一式七座相轮宝塔,似在迎候往来僧众。
此七座塔,人称七佛塔,与隋塔相邻,一高一矮,一竖一横,竖的简洁挺拔,直入云霄,横的连绵起伏,绰约多姿。两处塔互相呼应,自带一种特别的韵律和节奏。

此七佛塔形制完全相同,塔基为六边形多层须弥座,除最下一层各面浅刻壸门外,其余各层平白无饰。中间为卵形塔身,塔身正面开一火焰形龛门,其上分别书七佛佛名。再上为攒尖式塔檐,承托五相轮,宝珠在顶。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和贤劫中四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

七佛塔之制,多为单层多檐的小型“窣堵坡”式石佛塔,往往布置于寺庙山门前,呈一组七塔排列。浙江地区现有的七佛塔遗迹多为两宋时期遗存,据文献资料可考的七佛塔共计15处,时空跨度自宋到民国,主要分布于钱塘江南岸的宁波、台州、温州、丽水等地。

七佛塔和隋塔旧影(见《支那文化史迹》)

七佛塔形制类似,一方面源于印度“窣堵坡”式佛塔东传后所形成的僧人墓塔,另一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仿木构石塔的精髓,在《法华经》佛塔信仰及经卷受持功德的促进下,与流行于沿海地区的密教相结合,继而形成了其特殊的佛塔形制。

天台山原有两处七佛塔,一在国清寺前,一在天台下方广寺前,可惜的是,这两处七佛塔均在文革中被毁。国清寺前这处七佛塔为后来重建的了。昔时模样,只能在旧照中看个隐约了。

巨赞法师塔和报恩塔

从隋塔向左沿小路向上,偶见山林间有一座塔,为“巨赞法师之塔”,想不到,这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高僧竟葬在此处。

塔为1986年所建,塔身花岗岩建,平面四方单层。塔座雕刻覆莲飞天等图案,塔身无雕刻,塔檐挑角雕龙,式样与国清寺檐角相同。

报恩塔在国清寺观音殿西邻。塔体为录岩所造,呈四方形,高约三米。塔身正面刻南无妙法莲华经碑名,另三面各嵌有黑底金字的经文。

塔檐用紫铜瓦,上为黄铜宝顶,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此塔为日本日莲宗信徒捐建,日莲宗同信法华,为天台宗一脉,建此塔以表知恩报恩之意,因此称为报恩塔。

天台山向有“佛窟”之称,历史上宝塔无数。除隋塔外,隋炀帝建有万松径双塔,五代吴越德韶建有大雄殿前砖砌双塔、山门外双塔,赤城山巅有南朝梁岳阳王妃所建的梁妃塔,佛陇有真觉寺前双塔,宝华山有唐乾符年间建的宝华寺塔、华顶有智者大师降魔塔,石梁有建于宋代的七佛塔,万年有宋释 白询所建的万年寺塔,无记载的更不知有多少。

可惜这些塔历经风霜,多已倾颓无存,遗留下来不过一二。此行匆匆,仅见此数处。期待再上天台,再听梵呗之音,细寻多宝佛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十七座的古塔
中国古塔届的“天花板”,难道你还不知道?
塞上行:海宝塔和承天寺塔
中國古塔【60P】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塔的前世今生
9、宋代佛塔(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