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古政务大模型,给城市一个未来答案
userphoto

2023.10.31 浙江

关注

作者 | 葛覃

中国大模型产业发展至新阶段的标志之一,一定是数百个城市开始应用大模型。

过去几个月,大模型的喧嚣从未停歇,但是内里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政策视角,8月底首批大模型正式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国家有关机构对大模型采取了“备案制”而非“审核制”,被视作鼓励新技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安全底线内,政策并不严格限制大模型的发展。

从行业视角,人工智能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角逐,甚至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焦点,大模型从尝鲜性质的体验,进入到实战级别的业务场景,产品化落地阶段更能看清彼此之间的身位,如何降低大模型的应用门槛,使之真正在更多场景里跑起来,是产业上下游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发令枪响,城市起跑,如同中国兴建智慧城市的热潮一般,当下城市竞逐政务大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

城市掀起大模型争夺战

无论是《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还是智慧城市抑或大模型,其主线逻辑都是相通的——善政、惠民、兴业,推动城市的进化与经济的发展。

这也是解释了为何城市对大模型的热情高涨,面对工业革命级别的机会,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会眼睁睁错失。例如北京率先发布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和《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两大政策,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建设相关举措落地实施。

随后更进一步,北京市科委组织专家凝练并发布现阶段技术创新性相对较强、成熟度相对较高、应用前景广阔的首批10个行业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聚焦城市治理、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智慧金融、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在政策上保驾护航,在落地上不遗余力。

同样地,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公布,并提出“模”都倡议,成立上海人工智能开源生态产业集群,打造AI“模都”。

深圳印发了《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进“公共服务+AI”、推进“千行百业+AI”等措施,最后还列出了第一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覆盖民生诉求办理、临床辅助决策、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医用机器人等26个场景。

还有更多的城市都在筹备中,大模型已经成为城市比拼的焦点。“在数字中国的浪潮和趋势下,我们看到了大量机会的涌现,城市从治理走向智理,对应用敏捷、政务智能、场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华为云公有云业务部总裁高江海表示。

以盘古政务大模型为例,在7月份召开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Cloud)上,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正式发布,是一个完全面向行业的大模型系列,分为L0基础大模型、L1行业大模型、L2场景模型。

华为云具有10年政务行业800多个政务项目的实践,积累了超过300个场景算法,将最新的AI技术与政务行业知识结合,打造出盘古政务大模型,L0层提供基础能力,L1层基于政务行业,L2更专注于政务热线、视频感知、文案生成等场景化能力。

盘古政务大模型甫一推出,各大城市就表现出了十足的兴趣,与外界的看热闹心态不同,城市想要真切地用大模型重塑城市,优化政务场景的体验和效率。

从城市中来,到城市中去

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大模型不外如是,但要求更大的算力、更强的算法和更多的数据。以Transformer和BERT等架构为基础,大模型有了智能涌现的前提,以AI算力为基础,大模型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以海量数据为养料,大模型才不至于凭空捏造。

要品尝大模型的果实,必然要越过高筑的围墙,新技术总是要经历由“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过程,产业链的参与者们都在努力降低大模型的门槛,城市先行,不失为一条近路。

政务大模型的落地需要有理有据,华为云盘古政务大模型铺就了清晰的坦途。高江海总结道,“首先通过构筑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让服务触手可及,让智能高效落地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其次我们携手伙伴和开发者共同发展开放的政务生态,让政务数字化的经验能够快速进行复制。第三我们还建设了长效的运营服务体系,构筑规范高效的运营保障能力,让政务的应用能够稳定地安全地运转起来。”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数据源,包含各种不同场景的集合,城市中的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非常频繁和密切,这都为大模型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和场景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输入,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

不得不提的是,城市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面对高昂的算力成本,晦涩的人工智能技术,无序中找寻有序的数据,城市能够先一步将大模型“消化”,再提供给区域内的企业和个人,实现大模型的普惠。

城市天然提供了大模型栖息的空间,大模型也自然能够反馈于城市。盘古政务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广泛,涵盖政府决策支持、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

具体来看,盘古政务大模型面向政务一网通管、一网协同、一网通办、一屏统览等场景,通过千亿级参数、超网络兼顾局部与全局、海量政务知识预训练和多模态理解与识别一切能力,提供政务热线对话问答、政务文案生成、城市视频感知、视频多模态理解、开放事件发现5大政务技能,构建从感知-认知-处置-决策全流程智能化能力。

政府还期待盘古政务大模型完成辅助政策制定、规划布局、资源调配等工作,并在公共安全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在城市管理方面提供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方案,在社会服务方面洞察数据真相,解决人民群众急盼所需。

言而总之,盘古政务大模型为城市的善政、惠民、兴业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补全政务大模型的技术代差

政务大模型有令人艳羡的潜力,当务之急却是补足技术代差,才能让城市兑现大模型的价值,盘古政务大模型便是如此想,也是如此做的。

技术代差递补性(Technical Generation Complementary)是指,当一项具有代差的全新技术出现时,由于它自身的不完备性,往往需要现有技术作为其补充,与之形成在技术上的“高低搭配”。因此新技术并不能够完全取代现有技术而主宰整个市场。

这在大模型领域体现得十分明显,大模型依赖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成熟技术,华为云在政务领域持续深耕,已经累计服务超过了800多个政务云项目,在150多个城市成立了政务云运营中心,如今正为大模型埋伏了先天条件。

华为云在业界相继发布了盘古大模型、安全云脑、分布式数据库等一系列重磅产品,构筑了城市一朵云的参考架构,包含分布式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四大生产线、政务aPaaS、安全合规的保障体系、以及卓越的运营组织,这些都支撑了大模型向上生长。

譬如广州市白云区建设了白云区政务云底座,通过地图引擎、事件引擎、AI算法平台、物联感知平台共同搭建起了白云智慧城管的平台,实现智能感知、分析、管理、服务以及监察。

白云智慧城管系统已将4.5万多个城市部件和1.4万多个城市物资纳入可视化动态管理,大到压缩站,小到垃圾投放点,从城管的执法队伍、辅助队伍、环卫队伍到绿化队伍,数量庞大的人和物,通过前端物联网设备赋予感知能力,都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运作情况。

再如长沙,利用视觉(CV)大模型提供城市事件智能发现能力,全面覆盖城市治理自动化事件上报场景,精准识别事件并智能上报、自动工单分派。

华为云和伙伴一起对原有的视频云方案进行了云原生的改造,实现了整体方案成本优化30%以上,并且弹性资源能力提升了10倍,帮助政府实现了24万路的视频大联网,让全市的视频做到看得见、找得到,有效保障了极端天气应急防汛等场景下的调度指挥工作,目前该样板方案已在全国100多个项目里面进行推广落地。

大模型的出现,本质上是提供了更高效的生产力工具,譬如华为云盘古政务大模型(政务CV大模型)相当于为摄像头加上智慧大脑,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慧眼识事”,盘古政务大模型(政务NLP大模型)相比人工答复效率提升 100%。

新的生产力将决定新的生产关系,城市应该顺应潮流缔造新的生产关系。盘古政务大模型加持的应用将成为一个原点,城市中的千行百业拥抱AI,将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改造进程,帮助城市加速实现善政、惠民、兴业的目标。

时间把一个个世代贯穿起来,城市有了新的内在肌理和外在风貌,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携裹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要素不断向城市涌动,城市正在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变化。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00 字详解盘古大模型:能否撑起世界 AI 另一极?
华为云正式发布盘古大模型3.0 打造世界AI另一极
华为重磅发布!盘古大模型3.0来了
盘古大模型,不一样的「烟火气」
盘古大模型3.0发布,不聊天不写诗,只做事(附股)
AI重塑千行百业 华为云发布盘古大模型3.0和昇腾AI云服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