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样是四世三公,一流人才都去投奔庶出袁绍,而不投嫡出的袁术,这是为什么?

袁绍和袁术,一个是庶出,一个是嫡子。在家族内部,地位有天壤之别。

这种差别体现在很多方面。

别的不说,单说继承权。如果哪天袁氏老人都不在了。要推荐晚辈继承家族产业、职务和爵位。继承人也是袁术,轮不到袁绍。


像这种情况,搁到一般人身上,可能也就认命了。当不了凤头,当个凤尾,也行。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即便只是庶子,那也比一般士族子弟强多了。

但袁绍不同。他不是一般人,他有极强的好胜心。在他看来。虽然在家族内部,自己没有翻身机会。但他可以另立门户,通过自己后天努力,爬到比祖宗更高的位置。

他就是要让袁家人知道,自己比袁术强。迟早有一天,要让袁术臣服于他!

那么,袁绍到底做了什么,才完成他的人生逆袭呢?

首先,他认真包装了自己形象,在士人眼中留下了很好的形象。

东汉以孝治天下。母亲时去世,袁绍立刻辞官回家服丧。

后来生父又去世,他又服丧。(袁绍已经过继给二伯袁成了,可以不用为生父服丧)

这前后两次服丧,共计六年。

绍生而父(养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英雄记》

等于说,袁绍耽误了六年时间。

在现代人看来,守孝六年,傻不傻?但作为古代四世三公的门阀世家之子,袁绍当时的这一行为,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其二,他结交了许多有识之士,与许多党人结为朋友。

守孝期满后,袁绍跑到京城洛阳。不应朝廷的征辟,而是与当时的党人,如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人结为奔走之友。

他的这一举动,招致了宦官不满。宦官们公开指责袁家:你们家的袁绍不出来做官,还与党人结交。他到底要干什么!

袁绍的叔父袁隗听说之后,专门跑去警告袁绍不要与党人结盟。但袁绍不为所动。后来是为了家族不受影响,才“勉强”应命,成为大将军何进的部下,担任司隶校尉。

他的这种行为,使得他在广大士人的心里的形象又高大了不少。

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绍叔父隗闻之,责数绍曰:'汝且破我家!'——《英雄记》

当时很多人谈起汝南袁氏,总要说袁家的袁绍真了不起。不仅孝顺,颇有德行,在外面也是姿貌威容,是个很有出息的年轻人。

第三,他在几个重要关头,屡次站队,还都站对了。风头出尽,吸粉无数。

黄巾之乱被镇压后,大将军何进与宦官水火不容。有的人劝何进不要与宦官斗,但袁绍深知何进的心思。在后面极力拱火。

值得一提的是。他当时不仅在何进一党与宦官之间拱火。他还偷偷征召董卓进京。使得时势的发展变得不可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史学家认为,东汉朝纲的崩坏,是袁绍引发的原因)


何进被杀后,袁绍立即带着人马,会同袁术等人把宦官全部诛灭了。一个真正由士族子弟主导的大汉朝廷,眼瞅着就要建立。

但不想,董卓进京后,不按套路出牌,京城被搞得大乱。董卓当时还放出话来——要废掉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袁绍听说了此事,又听说自己的叔叔袁隗是董卓废立皇帝的支持者(也有一说,认为袁隗才是废立皇帝的幕后黑手,董卓只是照袁隗的意思行事)。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他立即与董卓翻脸。

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三国志·袁绍传》

别人都不敢跟董卓较劲。唯独袁绍敢。这一幕简直帅呆了。

董卓在事后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只能忍住怒气不发,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可以想象得到,袁绍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形象是有多么的伟光正。


相比于袁绍,袁术在当时,什么都比袁绍慢一步。而且还经常站错队。

袁绍积极结交士人,他从不结交。他的朋友居然大多是外戚。

何进死后,号召大家诛杀宦官,是袁绍第一个挑的头,袁术只是参与者。

董卓乱政时,也是袁绍先站出来反对。袁术表明立场,反对董卓,带着虎贲军(袁术是虎贲军统领)跑路时,已经是袁绍跑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

而在这之前,他居然犹豫了,幻想与董卓和平共处。

第一和第二,是有差距的。更何况,袁术还不是第二。

他是一步慢,步步慢。既然比袁绍慢,那他在袁氏门生故吏心里的地位,就只能排在袁绍之后了。

而且,袁术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他以社会人自居,喜欢跟一些三教九流,如黄巾余党、匪帮、流寇、山大王之类的势力玩在一起。自身的形象很负面。

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三国志·袁术传》

当然,英雄不问出身。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三教九流,也不见得就比士大夫差。

但问题是,袁术不怎么搭理士人,且他还喜欢跟士人天然就不是一个阶级的三教九流玩在一起。那士人们肯定也就懒得搭理他了。

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十三路诸侯(演义中是十八路,但其实只有十三路)联合誓师讨董时,除了孙坚外,别人都不搭理袁术。

被大家奉为盟主的就是袁绍。不是袁术。


袁术当时对此很不满,大骂一群王八蛋竟然不来辅佐自己,而去辅佐袁家的奴才袁绍!

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三国志·袁术传》

然而,骂归骂。人心已经没了。埋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后来,袁隗被董卓干掉。袁氏的门人大部分都跑到袁绍那里去了。就连不是袁氏门生的颍川荀氏也慕名而去,投靠了袁绍。(后来荀彧两头下注,指定一个兄弟留下,继续效力,他自己跑到了曹操帐下)

至此可以说,袁绍的人生逆袭之路完成。他取得了比祖宗更高的成就。

当然,天下很大。天下士人很多。天下士人也不都是袁氏门生。

一部分士人不搭理袁术。袁术自己完全可以另起炉灶。

实际上,袁术生前,他自己旗下的人才,以及他在淮南地盘上的人才,也有很多。(也包括孙策打下的地盘)

如孙策、周瑜、鲁肃、张昭、吕范等,都是当世之人才。可以说,后来东吴政权半个领导班子,都是从袁术地盘上走出来的。

如果袁术能招揽他们,利用他们。他不说一统天下,至少割据东南,不成任何问题。


然而还是老问题。袁术这个人,屡到关头就大脑短路,站错队,走错路,成不了大事。

公元197年,他见自己地盘广大,又觉得汉室已经没戏了。于是,他居然称帝了。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一群人,纷纷与袁术划清关系。

孙策宣布自立门户,单飞,不陪袁术完了。

周瑜、吕范看出来袁术不成气候,袁术征召他们,他们扯了个理由跑路,投靠孙策了。

鲁肃也看穿了袁术。袁术活着时,他死活不出山等。袁术一死,他立马带着一家老小渡过长江,投奔了孙权。

总之,袁术在世时,他的地盘上不是没有当世人才。他的问题在于,有眼光的才俊,看不起他。甚至还有点怕他。

处在袁术的势力范围内的人才,各个都千方百计找机会出去谋生路。

而愿意为袁术卖命的人,水平又都不行。



袁术集团,至始至终,外强中干。看起来好像很强,其实实力很弱。不经打。

总的来说。同样是四世三公,一流人才都去投奔庶出袁绍,而不投嫡出的袁术。是三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第一,袁绍的竞争。这点已经详细说了。袁术和袁绍是同质化竞争。人才都奔袁绍去了,投奔袁术的自然就少了。

其二,性格因素。袁术是公族子弟,他其实最容易团结士人。就算袁氏门生故吏不愿意搭理他,他也一样可以招揽人才。但他不遵守当时社会名流的游戏规则,没风度,不讲礼貌。他如此傲慢,一流人才当然不愿意搭理他了。在当时,就连刘备,刘表都有不少死忠粉丝,可袁术愣是没有一个死忠粉。

以他的出身,收服士人竟然还要靠绑票,也是当时的一大奇观了。

第三,能力不足。 袁术争取不到一流人才的支持,他就病急乱投医,犯了当时公孙瓒一样的错误,吸收一堆不上台面的三教九流加入自己的队伍。

如果说,他能把这些人利用好,打出自己的特色,都罢了。他势力大,自然有士人会去投奔他。可他并没有那个能力。他的地盘只是看起来大,势力只是看起来大。大家都看穿了他的虚实,有眼光的才俊自然就都不愿投奔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袁绍庶出,袁术嫡出,为什么一流人才,都去投奔小老婆生的袁绍?
袁绍集团与曹操集团的深度对比
不一样的三国——董卓之乱内幕解析⑹
袁绍、曹操为什么反董卓?| 刘三解
顶级豪族汝南袁氏,崛起的“第一桶金”是什么?
同样四世三公出身,为何一流人才都投奔庶出袁绍而不投嫡出的袁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