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8年《红高粱》获奖,是拿落后愚昧“投洋人所好”,真是这样吗?

1988年,在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由来自美、苏、法、德等国的国际电影界知名人士担任的评委们,第一次没有任何争议,将十一张选票一致投给了中国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红高粱》。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金熊奖”,也是亚洲电影第一次赢得此项殊荣。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不少网友议论说:《红高粱》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描写了中国的落后、愚昧”,是“投洋人所好”。我以为这种认识是浅薄的。我觉得《红高粱》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它在立意和艺术方面确有超凡之处。

《红高粱》讲的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它的主要立意,就是赞美生命,赞美自然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导演张艺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长期的封闭和重压,造成人肉体上、精神上的扭曲,人变得衰弱,平康,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不阴不阳,这样下去,这个民族怎么会强盛起来?所以在这部影片中,我就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生大死,大恨大爱。”

影片中写了一些看似消极的东西:贫穷、落后、粗俗等等。但在这表面现象下却蕴藏着人物深厚的内在精神:超旷放达,淳朴敦厚,不拘小节,讲义气,敢爱敢恨,一股顽强的生命力。

影片开始“颠轿”一场戏,从那一片尘土飞扬的黄土坡和抬轿人破烂的服装上,观众感受到了那种贫穷和落后。但在这种困境中生存着的人们,却那么乐观,那么精神富有。在单调而繁重的劳作之中,娶新娘当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于是轿夫们开着新娘子的玩笑,唱着诙谐的民歌,疯狂的舞着。那凄厉的喇叭,崎岖的山路,雄壮的歌声,滚滚的黄尘,是青春热血的沸腾,是自然生命的骚动,是人们在贫困煎熬中聊以自娱的解脱和痛快淋漓的宣泄。

当疯狂的边舞边唱中传来新娘九儿的呜咽声时,正在兴头上的轿夫都静了下来,同情爱怜之心油然而生。他们那种既超旷放达又淳朴敦厚的内心世界此刻也就无疑地坦露在观众面前。

“我爷爷”和“我奶奶”是影片中两个主要人物。影片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没有说教,没有拔高使人感到非常真实。

比如“我爷爷”,他是一个身强力壮的轿夫头,是个敢爱敢恨,心里面没有多少道道弯弯的男子汉。影片并没有把这个人物“英雄化”,反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具体的普通人来写,写出了他身上那种顽强的生命力,那种“土匪抢了我的女人,我就要找他算账;日本人杀了我的朋友,我就要找他报仇”的勇猛、坦率、质朴性格,同时也表现了他的狂放不羁,无拘无束、不拘小节、有时甚至有些粗野的性格。

这个人物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是英雄,更是凡人,影片表现出了他性格的多层次和复杂性。

有人认为,“我奶奶”九儿的性格前后变化太大,开始是一个善良纯情的农家女子,后来却以一个“机智勇敢、倔强、敢爱敢恨、永不屈服于命运”的形象出现。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九儿在影片一开始,性格起点就高,她和一般的农家女子一样不愿嫁给那个五十多岁的麻风病人,但她并没有乞求,没有哭哭啼啼,她是痛苦的但却不是软弱的,上轿时怀里端着那把剪子就能说明问题。我们看,当劫道土匪掀开盖头时,九儿并没有吓得大哭大叫,只是微微一笑,这一笑,连王匪也有点心忧了。

怎样理解这一笑呢?

我觉得,这是坦然的笑,也是漠然的笑——因为九儿对自己的命运看得很清,嫁给那个麻风病人和遇着土匪没有什么两样,在心里已经承受了最可怕的事情之后,一切都不复可怕了。再说,她手里有那把剪子,身后还有那些身强力壮的轿夫。

在被土匪逼着往高梁地里走的时候,她几次回头看着轿夫头,那眼神有期待,有责问,有召唤,但并没有祈求。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九儿是一个坚强的女人。自从和轿夫头相爱之后,随着高粱地里那“妹妹你大胆地朝前走”的歌声,她的脸上出现了坦然、自信的笑容。

麻风病人死了,她重新开始安排自己的生活,使那个烧酒铺子换了新貌,使伙计们都留下来忠心耿耿地跟着她干。随着情节的发展,她的倔强,大胆及号召力越明显地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我爷爷”喝醉酒胡说八道的时候,九儿用木掀狠狠地打他,这时她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啊——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爱得深,也恨得狠!最后,九儿终于完全被那有着一身豪气的轿夫头所征服,成了他光明正大的妻子。

九年之后,十八里红酿酒场里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被日本人打破了,他们甚至当着九儿和群众的面,残忍地活剥了曾像父亲一样给了九儿帮助和支持的罗汉大叔的皮,对于九儿这样一个佩强的烈性女子来说,她怎么会无动于衷或者只是痛哭流涕呢?她的复仇举动完全符合她的性格,是不愿受人欺负,被人宰割的自发的行动,非常真实。

“打鬼子”一场戏也极真实。作为一种自发的行动,他们只有几个伙计,土雷长矛,并无周密的计划,也只打了一辆日本车,消灭了几个鬼子,最后自己也血染高粱地。但这场戏给观众心理的震撼绝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斗。因为人们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精神。

正如张艺谋自己所说:“可以感受历史上遭旁人欺负不是一回了,至今还留有残症,因此国家要强大。这电影里平行着一个'打日本’的背景,是说这些庄豫人,平日自在惯了,不愿被人欺负,因为不下这口气,便去拼命。现在过日子,每日里长长短短,恐怕还是要争这口气,这样国力才能强盛不衰,民性也便激扬发展。人靠精神树靠皮,要说这片子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一层。”

真实,是《红高粱》的一大特点,不论人物的行为还是具体的历史背景、事件交代都是真实的,没有掩饰什么,也没有回避什么。

比如高地里相爱那段戏,有些人觉得不好理解,“我爷爷”抢了“我奶奶”,能算得上相爱吗?是的,这就是那个具体时代、具体环境、具体人物的爱!他们不可能花前月下、情话绵绵,生存环境和人物性格决定,他们别无选择!因此当“我奶奶”仰面朝着苍天,朝着太阳躺在高粱铺成的“婚床”上,“我爷爷”缓缓地跪在这神圣的祭坛前时,突然而起的音乐是那样地高亢、察亮而又凄凉,一种悲壮的感觉紧紧地攫住观众的心灵。

在我国传统的绘画和戏曲艺术中,有一大原则:就是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形是事物的外在表现,而神则是事物的内在蕴含,对于人来说,“神”就是隐藏在人外形之中的精神、气质、性格,意志和追求。中国画中的荷花图,往往是泼墨极度渣染那荷叶,使之显出一种郁郁苍苍的神韵。因为如果仅从外形上看,它与现实中的荷叶是有很大差别的,但人们为什么一眼就会把那团墨迹看成是浓绿阔掉的荷叶呢?这是因为画家抓住了最能体现荷花神韵的部分极度渣染,而把其它部分省略或减少笔墨。这样就突出了重点,突出了神韵。画家写意传神、欣赏者心领神会。

电影《红高粱》也有这个特点,它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整个影片以写意传神为主,而并不以故事情节取长。本片的题材如果按照过去一些老套式来表现的话,可能观众好接受,但也就没有什么震撼力了。它并不完全依赖情节,也没有按部就班地详写九儿出嫁前的情况,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气质、内在精神的情节重点来表现。如“颠轿”、”相爱”“祭酒神”、“打鬼子”等情节就写得非常详细,突出了人物身上那种旷达豪爽的性格、奔放的激情和顽强的生命力。

传奇色彩是《红高粱》的另一大特点。它讲的是传说中的故事,所以整个影片有一种吸引人的神秘色彩。比如,轿夫头往酒里撒尿,酒居然成了好酒,这完全是民间传说、童话故事中的事。

那么,前面说过的真实性与此刻的传奇色彩是不是矛盾着呢?

我误为这并不矛盾。真实指的是一种“意”上的真、艺术的真,是传奇事件中蕴含的本质上的真。如轿夫头往酒里撒尿这个举动,它本身是一种恶作剧,是一种发泄,他找土匪秃三炮报仇,最后却遭暗算,因此他心里着气,当他回来看到人们酿成酒后的高兴样子,心理上产生了逆差,所以他便以此举动发泄心中的阀气,这种心理状态是真实的,但对这种心理表现方式——往酒里撒尿——的自然主义的处理手法,从审美角度我是不大赞赏的。

《红高粱》抓住电影自身的特点,非常重视画面的处理,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不论是人物活动的场面还是景物的画面,都使得影片的内涵得到充分的体现。

“祭酒神”这个场面在影片中共出现了两次,造型上相似,但含义却不太一样。

第一次是在高粱酒酿好之后,伙计们顾不上擦头上的汗、脸上的黑,端起盛满酒的老碗,站在酒神像前,背景是烧酒作坊,他们唱酒曲时的神态既神秘,又诙谐,表现出他们在收获之后那种兴奋、快乐的心情及对酒神的虞诚之心。

而第二次唱酒曲时,背景和人们的表情已经完全不同了。罗汉爷爷被日寇所害,大人们怒火中烧,他们站在那碗燃烧着的高粱酒前,悲愤地唱着酒曲,身后是一片红色,这是对罗汶爷爷的祭奠,更是要为罗汉爷爷报仇的誓师会!

看到第一次唱酒曲的场面,有的人往往会笑了,为她们那虔诚而快乐的心情所感染,但第二次唱酒曲的场面,只能使我们感到悲壮、激愤,尤其是当看到九岁的小豆官也端着大碗的酒,张嘴唱着雄壮的酒曲时,令人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人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希望,十年之后,豆官又将是一条“一人敢走青杀口”、“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好汉!

景物的画面也很有韵味。如那百亩高粱的多次出现,所有高粱叶子都在风中摇曳着,起伏着,那么有灵性、有活力,如同翻滚的浪涛,直向观众心中涌来,它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悲壮气氛,本是人的化身:野生野长,生生不息,一股顽强的自然生命。

其他一些富有装饰效果的静的画面,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日全食,九儿和众伙计死后那摆满饭菜、酒碗的大石桌,还有那一片荒漠的土地,断墙残壁,黑蓝的夜幕上镶嵌着的一轮苍月,以及月下雕塑似的拱洞等等,都使观众的心灵受到震动。

《红高粱》的音乐运用也与整个影片的风格、气氛配合默契,恰到好处。那几首民歌式的插曲,旋律豪放,激动人心,歌词朴实无华而泼辣。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和“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见了皇帝不磕头”这些歌词、曲调,都准确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坚毅、豪放、乐观的精神状态。

电影结尾,在那热血、枪声的极浓的色彩和音响之后,传来了豆官悠长的声音:“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一一长长的宝船——”好像是一声声的祈祷,送他母亲的灵魂升天……在前面的大动荡之后,这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静,给人的感觉是凉,婉转,而又有一种神话色彩,余味无穷。

当画面就要结束的时候,那悲壮、苍凉的音乐又突然响起,好像千钩重力压在人的心头。哪怕你看完电影后,那音响还会在心头萦绕不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艺谋没看中,莫言不看好,巩俐凭什么挤掉史可,主演《红高粱》
30年前没看懂,30年后才明白《红高粱》是张艺谋精心布下的一个局
20年前的今天巩俐、张艺谋、姜文在《红高粱》首映式上
红高粱
盘点经典又精彩的8部中国电影,错过任何一部都是遗憾
郭宗利●亲历·亲见·亲闻·亲访 电影<<红高粱>>拍摄中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