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的核心是什么?-俩则故事带你探讨究竟什么是孝?

孝,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以贯之的做人准则和教育宗旨,也是中华民族敬奉长辈、敦风沐俗的优良文化传统。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尽管其中也有悖情逆理的乖戾之举,但大多感人至深,至今不失为有益的参照。

那究竟什么是孝?或者说孝的核心精神 是什么呢?这里先举其中两例,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潛之,由是失爱于父 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 供母。

—(元)郭居敬《二十四孝》

这两段简短的文字,分别记载了宋人黄庭坚涤亲溺器和晋人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涤亲溺器说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虽然当时贵为太史大人,但品性极为孝顺,照顾母亲十分诚心。虽然黄庭坚家里侍婢众多,但他一直亲自精心照料母亲,甚至担心侍婢们粗心而洗刷便桶不干净,便亲自为母亲洗刷便桶,以尽人子的孝心,让母亲生活得安心舒适。对于黄庭坚写的诗及其行为,他的老师苏轼极为赏识。

卧冰求鲤的故事,说的则是王祥对其继母的孝顺。王祥年幼时亲生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继母是个不善良的妇人,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因而使王祥连父爱都失去了。尽管在日常生活中,继母对王祥是百般刁难,但王祥没有因此而记恨继母,一直把继母当作亲生母亲一样侍奉,以尽孝道。一次,王祥的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但当时天寒地冻,湖面都结了冰,连街市都没有鱼卖,王祥便到结了冰的湖面,脱下自己的衣服,用自己的身体将湖面的冰融化了,抓了两条鲤鱼拿回家给继母吃。王祥对待继母的孝顺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黄庭坚尽管身为高官,家中侍婢众多,但是对于母亲的生活起居还是自己亲自照顾,甚至连母亲的便器也亲自洗刷。王祥则更是用自己的身体去融化湖面的冰来抓鱼给继母吃。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不必要的,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所谓孝,不仅仅是满足亲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如给父母吃饱穿暖。孔子曾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孝。给予父母物质上的需要,这是动物都能做到的,而人之孝,其可贵之处,就是在于对待父母和长辈发自心底的仁爱与恭敬。所以,人们通常将孝与“顺”及“敬”字连用,即孝敬、孝顺。可见, 孝的精髓含义,即真诚而心身合一地对长辈敬爱和谦顺。黄庭坚若是将照顾母亲的一些生活琐事都让下人代劳,王祥若是到市集上去买几条鱼回来给继母吃, 那么想必他们也就不会成为人们所赞扬的孝子了。他们之所以是历代传诵的孝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待父母的态度极其虔诚和敬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都极其重视对长辈的孝敬,更是将孝作为自己修身立德的根本,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内容和核心所在。

宋代大儒朱熹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就强调在人的年幼时期,尤其要注意一些基本礼节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指出应“教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其中的关键处,即对父母长辈的孝顺敬爱品质的培养。朱熹还论述了“自其孩童时而教以孝悌诚敬之实”的缘由,认为包括孝在内的道德品质“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将以孝为中心的诸多道德品质与内在人伦修 养及外在事功能力相联系。由此可见,孝这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古人心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上述两则故事,透出古人孝心的真切。

孔子在《孝经》中曾言:“孝子之事亲 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 然后能事亲。”可见夫子对孝的理解,正是以孩子对父母的敬爱为根本的。对孔子所提出的五条孝的标准,如果今人尚不能全部做到位,那么就请先学会对父母长辈的“居则致其敬”吧。

孝,所体现和要求的是孩子们对于父母长辈的敬爱之心。学会以一颗孝心去敬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也是履行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责任,这是人伦之道,也是德行修养的基础与根本,更是谋求人生成功与幸福的基础与根本。

各位读者您是怎么看待孝的?欢迎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孝》:孝道启蒙还是愚人谎言?
《孝经》译文
文学|谈孝道
子要孝母要慈
孝道(八)
二十四孝白话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