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密结盟友、重点打击和“据险养威”的战略是李渊争霸天下的保证

在隋末众多的起义军及贵族官吏割据势力中,李渊军在初期的声势并不显赫,比之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起义军来说,李渊军是势单力薄的,加之北方的隋军势力尚强,这就迫使李渊在战略上必须采取广结盟友,重点打击的谋略。即使在唐王朝建立,唐军力量大增的情况下,李渊仍然坚定不移地贯彻了这一策略。这是唐军能够先后战胜各路义军和割据势力的重要保证。从战争进程看,这一谋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假装谦恭,坐观虎斗。

李渊西进入关时面临三大危险:长安方面派遣大量军队阻击唐军;势力最大的瓦岗义军半路杀出,纠缠不清;瓦岗义军奔袭晋阳,夺占李渊的后方根据地。

在三大危险中隋军阻击虽已成为现实,但军队数量有限,根据当时各种迹象判断,隋延没有继续派遣大量军队迎击的征兆。后两种危险是主要的,无论出现哪一种,李渊进军关中的行动都会夭折。于是李渊即致书瓦岗军首领李密,通报自己的起兵情况,表示要与瓦岗军友好相处的强烈愿望。李密自恃兵强,欲为盟主,便遣使携书于李渊,说密、渊

“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

并提议让李渊步骑数千前来,面结盟约。李渊得书便知李密妄自矜大,思忖自己起兵不久,力量薄弱,又要挺进关中,若拒绝李密的提议,便会增加一个敌人。《资治通鉴》记载李渊假装谦恭以骄其志,让瓦岗军

“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思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鸸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

李渊又修书一封给李密,说当今天下大乱,

“必有司牧,当今为收,非子而谁!”

意思是你李密肯定要当新的天子了。又说,自己已年逾五十,赶不上什么好机会了,没有争权天下的志向。接着把李密再吹捧一番,希望“弟早应图谶,以宁兆民”。到了那时,自己能再受封为唐王,也就心满意足了。李密得书高兴得很,把书信拿给将领们看并且说:

“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

李渊的谦恭是表面货,实质还是韬晦之计,而李密却很信任李渊。

自此以后,李渊军和瓦岗军信使往来不绝,互不干扰,互不攻伐。一直到瓦军基本溃散,李密只剩下2万左右军队,才自觉再也难成气候,便率部投靠了唐王朝。瓦岗军最盛时期达三四十万之众,专门与隋军作战,一次作战竟然能够聚歼宇文化及10万军队。瓦岗军消灭了隋王朝精锐部队的主力,最后自己败灭,其中的教训十分深刻;而唐军未花大力便消灭了残存的隋军,李渊踌躇满志地坐收渔翁之利,足见其坐观虎斗策略是成功的。

二、是诱之以利,化敌为友。

当年李渊出任弘化留守、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时,曾经多次与突厥兵戎相见。太原起兵之时,突厥数万兵马攻到太原城下,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皆死。后来李渊巧使疑兵之计,才吓跑了突厥军队。李渊与突厥是有仇恨的。但是,李渊起兵并不是为了占地自守,而是西入关中,号令天下。这样,晋阳这个根据地是万万丢不得的。

那么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保住晋阳呢?

太原起兵时李渊所得军队没有详细数字可查,以李渊帅兵3万入关推算,最多三四万人马,留下重兵把守显然不行,会直接影响西进行动。于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从太原起兵到进入长安,是李渊军最为艰难的时期,由于和亲政策的成功,晋阳未遭突厥的侵犯,李元吉坐镇太原。为前线输送了相当数量的人员和粮草。到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三月,刘武周攻占晋阳时,唐王朝已在关中牢牢站稳了脚跟,依据这块新的幅员辽阔的根据地。不费多大力气便又收复了晋阳。

三、封官给爵,拉拢安抚。

唐朝初立。关中尚未安定,尤其以薛举、李轨两股势力为大。薛举父子拥有30万军队,欲进占长安,在浅水原击败刘文静、殷开山所部。李渊以薛举父子为心腹大患,准备首先消灭这股势力,又怕凉州的李轨与薛举父子联兵。便遣使秘密去凉州。李渊称李轨为从弟。表示手足之情。以和为贵。李轨大喜,遣其弟李懋入长安,李渊立即拜李懋为大将军,又急派鸿胪少卿张俟德册拜李轨为凉州总管,进爵凉王。稳住李轨后没几天,唐军主力便大举出击薛仁杲,三个月之内得胜回朝。在此期间李轨按兵不动,坐视薛仁杲全军覆灭。半年之后,李渊仅派一将领暗地联系诸胡部落,之后便击败李轨,将其斩首于长安。

密结盟友,贵在一个“密字。秘密交结,使被打击对象蒙在鼓里。无法防范邻近诸侯或起义军与李渊结盟。李渊就是采取这种策略来分化义军、诸侯势力,孤立重点打击目标。因此,李渊军除了围攻东都后期至虎牢战役期间是处于以一对二的局势以外,其余在每一个阶段的作战对象都只有一个,李渊每次能达成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奥妙正在于此。围攻东都之战,其实李渊事先也连好于窦建德,只因建德后来变卦,才使唐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不过此时唐军已经争得了八个月的宝贵时间,将王世充军主力基本歼灭,王军当时已经非常弱小,仅剩数千兵马,根本无力实施反突击,对唐军主力构不成任何威胁了。唐军从容不迫东击窦建德军,又回师席卷王世充军,一举歼灭了两个主要敌人。这两次巨大胜利进一步证明了李渊分化、孤立策略的成功。

关中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起源自秦始皇帝嬴政那个时期。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又是先取关中以慑天下,然后东向争权,统一了全国。隋又建都长安,无疑是把关中视为立国之本。到了隋炀帝南巡后,关中很虚,京师及周围地区的军事力量很弱,皇帝及大部分朝廷官员又不在京,是最容易被攻占的时机。为此,隋末几路大的义军和诸侯势力都曾想一举进占关中,达到号令天下的目的。但是后来除了李渊以外,其他各路的领袖被小利所惑,留恋于一时一地的利益而在其他地方攻城略地,或者已无力量,或者没有心思去达成这一战略目的了。唯有李渊从举兵之初起,便牢牢把握住这个战略目标,哪怕失去晋阳这个老根据地,也要进军关中,这就是由李渊亲自制定的“据险养威”战略。

这个战略,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

一、据险。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抢占关中。

从时间上区分,是指从起兵到进入长安这一阶段,这是最为艰苦、最为危险的阶段。对李渊来说,有利因素是北方隋军的主力没有部署在李军的进军沿途,不利因素是进军路途上有黄河天堑阻隔,若瓦岗军从河南包入关中,二者路途差距不大,但河南地形有利,便于进军。主要原因在于李渊起兵伊始,兵力不足。当时的瓦岗军已达数十万之众,然而李渊只有3万兵马可供西进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李渊一方面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连亲突厥、结交李密等工作,另一方面指挥部队快速机动以速度来弥补力量不足的缺陷。

从整个进军过程看,李渊的作战指导方针是能绕则绕,能打则打。霍邑之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霍邑距晋阳很近,隋将宋老生的3万精兵盘踞于此,犹如一颗钉子,东逼晋阳,西屏河东,不得不拔。河东攻坚战打得很不合适,幸亏李渊军及早罢手,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此次攻坚失利以后,李渊在河东作出的决策,是他一生中在战役决策中最漂亮、最精彩的杰作。按裴寂的主张,河东非攻占不可,若舍其而西,李渊军必招致腹背受击之苦;以李世民之见,则应放弃河东,直入关中。李渊的决策是留小部兵力监视,阻击河东隋军,以主力疾进关中。看起来李渊是当了个和事佬,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其实细细想来,这个方案折中得非常绝妙:

隋将屈突通所率兵马是隋军中的精锐部队,又据黄河边上的坚城,继续围攻,克之无期,难免坐失良机;舍其而西,一旦长安受攻击,屈突通必定西救,裴寂的预言肯定会变成现实。李渊的决策,既顾头、又顾尾,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一举多得。李渊军按照这个决策行动,进展顺利。屈突通虽然倾全力实施反击,但在李军监视部队的顽强阻击下,未能前进一步,保障了李渊军主力部队的侧后安全。

刘文静率领的阻击部队后来又迫降了屈突通,为李渊军的东进取得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前进基地。只用半年时间,李渊“据险养威”战略便达成了一半。

二、养威。就是充分利用地利优势,迅速增强实力,满足争权天下的需要。

在很大程度上。“据险养威”战略难在后半部分。老实说。李渊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这一战略的第一部分,除了主观决策正确以外,容观上有不少偶然因素起了作用,比如陇西、凉州各割据势力画地为牢,不视长安;瓦岗军醉心于在中原扩张势力范围而无意西向;长安隋廷特别是东都隋军主力对李渊军不甚重视,等等。这些因素中哪怕只有一个方面发生变数,李渊军的“据险”行动即使不流产,至少也不会那么顺利。或多或少,李渊“据险”成功带有一定的侥幸色彩。

进京途中,特别是在长安周围并没有遇到多少隋军和割据势力,李渊在“据险”之初,长安基本上是座孤城城。如果想要达成“养威”目标,首要任务是稳定长安。李渊的行动,无疑大大刺激了长安周围的割据势力,薛举父子就是其中之一。在李渊军的精心策划下,终于逐个消灭了长安以西、以北的割据势力,稳定了关中。接着,又遣大将进入巴蜀,安抚当地的割据势力。把关中与巴蜀连接起来。

李渊“养威”采取的第三个战略步骤,是审时度势,及时以唐朝取代隋室。李渊虽然尊杨侑为帝,但这个只有13岁的皇帝不过是一具傀儡而已,并且这具傀儡作用的大小,主要还取决于远在江都的太上皇杨广。杨广被杀,隋王朝实际上已经消亡,再要尊隋给李渊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只会起到消极作用。新的唐王朝虽然还没有统一全国,但它有广阔的疆域,有精兵强将,有英明的君主,有更符合贵族、官吏、豪强利益的各种纲领,这个吸引力是巨大的,也是异己力量所无法拒绝的。

总结:仅仅三年时间,李渊便取得了与秦始皇帝嬴政、汉高祖刘邦开始统一战争时一模一样的有利地位,这无疑是李渊战略成功的根本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渊建唐为何只用了短短一年?
李渊晋阳起兵 奠定大唐基业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117 李渊袭取关中,王世充盘踞中原
李唐为何只有三万人就能快速一统天下?
【长安万年】之二百四拾五:“狱中对”,刘文静描绘出顺天应人四海定的唐王朝蓝图
晋阳起兵,定鼎长安,唐高祖李渊是怎么成功从隋炀帝手中夺走大权建立大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