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飞朱仙镇撤兵之前,曾有机会恢复中原,误事的不是秦桧而是贤相

人们谈起宋史,讲到抗金英雄岳飞在朱仙镇撤兵功败垂成的那一段,总不免扼腕嗟叹,有恨米高宗的,有骂秦桧的,也有怨岳飞一片愚忠的。其实,宋高宗力求偏安,秦桧卖国求荣,这是本性使然;岳飞在朱仙镇屯兵时,诸将已退,后方乏援,孤军突出,势孤力寡,不撤兵已是不可能。

如果说,奸臣陷害忠良令人可恨,那么,因忠臣之间误会而耽误国事的,就更令人痛心了。对于岳飞来说,恢复中原的时机,早在朱仙镇撤兵之前,已有一次大好机会失去,误事的不是奸相秦桧,而是贤相张浚。

张浚是南末朝廷的中流砥柱,至死坚决主战,他曾力挽狂澜,为抗金立过许多大功;他也曾破格把岳飞提拔为最年轻的节度使,对这位年轻的元帅十分倚重。

宋高宗七年,屡战屡胜的岳飞奉诏入觐,高宗当时把岳飞视为心腹嫡系,不但宠信,而且对他的文武全才十分赞许。尤其喜欢他忠心耿耿,治军有方,因而拜为太尉。

前不久,临阵畏缩、治军无方的节度使刘光世被解职,偌大的一支淮西军群龙无首。宋高宗有意将这支军队并入岳家军。宋朝历来有限制武将发展的传统,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等大将,各人麾下通常只有数万人,岳飞在面临大战时,常常是以少敌众。这一方面是由于南宋只剩半壁江山,养兵不易,另一方面是皇帝要搞平衡,互相牵掣。

尽管岳飞在防御反击战中,在局部进攻战中都能以少胜多。但一谈到恢复中原的大进攻,岳飞就显得兵力不足了:所夺取州县要分兵把守,供应线拖长要后勤保卫,大兵团决战需要做到“十则围之”,否则只能打击溃战。

因此,人们可以想象岳飞在听到要把整整一支淮西军拨给自己时的兴奋,这不但意味着特殊的信任,还意味着对恢复中原大计的实际支持。宋高宗已经下诏给当时统率淮西军的王德和郦琼,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

这时,此事的成败就全在主持大政一言九鼎的宰相兼都督张浚身上了。

张浚主张对金作战,他此时也深得皇帝信任。但是,也许是出于私心忌意,也许是出于传统的权术,张浚召岳飞来议事,却不准备把淮西军交给他,想拨归自己直属,另派人直接负责。

一见面,张浚提出要由王德当都统,加派尚书吕祉去领导淮西军,以此征求岳飞的意见。这样做,明里是尊重,实则上给岳飞兜头泼冷水。

岳飞说:“王德与郦琼一向不和,本来是平级,现在要郦琼服从王德领导,必起争端。而吕尚书又不懂军事,恐怕难以服众。”

张浚说:“派张俊去如何?”

张俊,就是后来依附秦桧谋害岳飞的将领,一向作战愚缩,断没理由不给岳飞增兵却让一员败将扩军一倍。

岳飞说:“张俊为人粗暴而又少谋略,郦琼他们肯定不服。”

张浚又问:“那派杨沂中可以了吧?”

杨沂中是与岳飞并列而能力远远不如的另一将领。

岳飞答:“以沂中的能力,驾驭不了这支军队。”事实刘光世正是因驾驭不了部队,部队军纪败坏才被免职的。

张浚终于拉下面来,出言讥讽:“我就知道,除了你岳飞谁也不行了!”

岳飞本来一向温厚待人,被这一激,也火了,说:“都督正式征求我对工作的意见,我不敢不尽陈愚见竭诚以告,哪敢为自己争夺军权呢?”

当天,岳飞就上表请求解除兵权,并回乡继续为母亲服丧(他本来就在为母服丧期间,因朝廷调遣不得不离乡)。

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贤相张浚。尽管十分明白岳飞所说意见是对的,但他克服不了自己虚荣心爱面子的毛病。一方面依然下令把淮西军直属都督府,为防岳飞所说的危险出现。加派张俊、杨沂中、刘琦共同管理;另一方面对岳飞的冲撞实行报复,派张宗元到岳家军作监军,找岳飞的毛病。

结果,南宋恢复中原的一个重大决策就这样破坏了,形势由此急转直下,出现了岳飞意料中的恶果:郦琼果然不服吕祉、王德节制,酿成兵变,吕祉被杀,郦琼率兵投向敌方。南宋白白失去一支重要的部队和一块重要的地盘。

张浚后悔莫及,引咎辞职。高宗问他:“是否由秦桧代位?”他回答不可。由此用了赵鼎,秦桧还是因此进入权力中心,主和派取代主战派。

幸亏,张宗元督军岳家军,还算有良心,回来禀报皇帝,说:“将和士锐,人怀忠孝,皆飞训养所至。”岳飞才免去祸事,恢复兵权。但是,一场将相之争,两败俱伤的局面已成。

南宋朝廷从此没任用过强于张浚而又主战的宰相。再没出现过给一位主战派将领以如此大兵权的机会。再没出现过皇帝有心作战。宰相一心主战。将领决心作战的“上下同欲”的局面。

可以说,朱仙镇撤兵,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的必然结果。从高宗七年这一场事变就注定了。

若不是良相与良将这一场争执,秦桧还得不到机会登上相位。

若不是岳飞的兵力始终受限制,在郾城一战,也不至出现金兀术所说的那种“岳少保以五百骑破五十万”的场面,直观上看是英勇无敌的奇迹,内里却是兵力严重不足,只能打击溃战的背景。

若是当年张浚摒弃私心,从善如流,他本人不至于事业从此走下坡路,留下毕生的遗憾;主战派也可借此良机,将相一心促使宋高宗不得不打,集中兵力恢复中原。

当年正处成败之间,机会稍纵即逝。后世人只知秦桧误国,谁又知张浚一念之差,早已将国事、军事、个人之事,统统因爱面子而误尽,痛失淮西,痛失良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害惨岳飞的张浚与张俊
岳飞之死(二)宋高宗赵构
岳飞为何跟主战派宰相张浚从相知到反目?
30岁,下属强迫我造人
细说宋朝52:秦桧、张浚与赵鼎的三角关系
淮西事变:导致南宋对武将政策的重大转折(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