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双新鞋换一条命:“铁面御史”也不铁,只用一招送人情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有一个名扬全国的清官,被誉为“铁面御史”,他就是赵抃,字阅道,衢州人。历任地方知州及御史,官至参知政事、太子少保。由于他为官清廉,死后皇上封其谥号为“清献”。

正当赵拃在朝中做大官时,他家乡陈氏之子陈戈因殴死人命,被逮捕在衢州狱中。

有一天,赵抃下朝回家,骑马走到府门口,遇上陈戈的父亲陈老翁站在马前向赵抃作揖。赵抃认得是同乡人来见自己,便让陈老翁随他进入自己府中,以客礼相待。寒暄一番之后,陈老翁从随身所带的一个包裹中拿出了一双陈戈老母亲精工缝制的布鞋,陈老翁双手捧着这双新鞋赠送给赵抃。赵抃一看这双鞋,那精美的样式和针脚又匀又密的做工都是他十分熟悉的,一见便认得是陈戈老母的手艺。这样的鞋,在赵抃没当官以前曾穿过好几双,既合脚又舒服。自从当官后,已经十来年没穿过这样舒服的布鞋了。

原来,赵抃未考中进土以前,被陈家聘为儿子陈戈的老师。陈家对赵抃这位少年书生必恭必敬,待遇十分优厚。学生的母亲每年给这位家庭教师做一双优质的新布鞋。陈母做鞋的技艺是她的一项“绝活”,亲友之中求她做鞋的很多。特别是常在官场走动的文官们,见了她做的鞋没有不喜欢的,以致不少地方官通过自己认识的陈家亲友,求陈母代做新鞋。这样一来,陈母的做鞋绝技便在江南才子中传扬开来。但做这种手工布鞋,很费工夫,陈家又不开鞋厂,不能多做。因此,能穿到陈母所做布鞋的才子是不多的,这更显得物以稀为贵了。有个曾有幸穿上一双这种鞋的衢州秀才,高兴之余,为这种鞋起了一个雅号,叫做“陈母鞋”。

说起来,赵抃还是天下穿“陈母鞋”最多的文人呢。这也可算一项纪录吧——竟然穿过五双之多,若再加上今天陈老翁送来的这双,就是六双了。赵抃把这双由衢州送到汴京的特殊家乡土产接到手中,已想象到穿上以后的轻便舒适情形。老御史毫不掩饰心中的兴奋,不由得叹道: “自从步入官场,十几年没穿到这么好的鞋了!老东家还惦记我行路难啊!太好了,哈哈哈哈!我这就穿上你看!”

赵抃边说边拿着鞋进入内室,过了挺长时间才出来。原来他到自己的卧室,先洗净了脚,换上一双新袜子,然后才把这双不远千里而来的“陈母鞋”穿在脚上。穿上自己青年时代常穿的名鞋,自己似乎马上年轻了许多,步履轻健地回到客厅,远远地就向陈老翁说道: “怎么样?”

陈老翁见赵御史对这双新鞋如此满意,感到自己这次也许不会白跑一道,忙回答道:“好!好!正合式,风釆丝毫不减当年啊!”

赵御史高兴之余,想到一句俗话:“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自己为官之后,为了防止开请托之门而影响为官清正,从来不收别人送的礼物,更不要说收贿了。因此才好不容易博得了清廉的美誉。但老东家送一双新鞋,如果拒收,也就太不近人情了。于是他猛然想到,与这位老东家十几年没见面,也无书信来往,今天他奔波数百里路来见我,绝不会单单是为给我送鞋来的,肯定有事求我帮忙。想到这,赵御史便直截了当地对陈老翁问道:“老东家,此来想必有事,请不妨明告,如能效力,也好早做安排。”

陈老翁正等这种机会,便说:“说来惭愧,犬子陈戈与本县泼皮牛二赌斗,失手将牛二摔破头颅而死。现已下在州中死囚牢内。大人如念师生之情,救他一命,我老夫妇没齿不忘!”

赵御史对此事未置可否,只说:“你暂且在我的书房住下吧。”

过了十多天,赵御史一直没有给陈老翁一个明确的答复。陈老翁心急如火,不知这位“铁面御史”肯不肯破例为自己儿子说一次人情。实在忍耐不住,便再次向赵御史提出请求。赵御史听了,只是含糊地答应道; “你来那天不是说过了吗?我还记得呢。你来京城跑一趟很不容易,就安心多住些天吧。”

陈老翁无奈,只好住下来。等了一个多月,还没见赵御史有什么表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向赵抃告辞要回家去。赵抃说:“别急,请放心再等几天。”

一直等到两个多月以后,有一天赵抃把陈老翁家里写来的信拿给他看,信上谈到他儿子陈戈的案子已经从轻发落,免去死罪了。陈老翁反复看着信,问赵抃道;“这是真的吗?我不是做梦吧?”

赵抃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随身的仆人赵琼刚从衢州回来,这封信就是他带来的。不信我让他来对你细说。”

于是赵御史传令让人把赵琼唤来。陈老翁听赵琼一说,才完全放心了。原来,赵御史同衢州刺史是十分要好的同榜进士,古代叫做“同年”。凭二人的关系,只要赵御史说上一句话,慢说为他的学生开脱死罪,就是无罪释放也是办得到的。但这位有“铁面御史”美名的赵大人不肯公开说情,以免影响了自己的清官形象。但私人感情又不能不报答,所以,他既不明确答应为陈老翁的儿子说情,也不直接向衢州刺史打招呼,而是把自己最亲近的一个能干仆人赵琼派到衢州,让他每天到狱中给陈戈送饭。州中的典史和书吏们曾多次见过赵琼亲随赵大人到州府看望这位同年,一见面就认出了他。赵大人的亲随给陈戈送饭的事,顿时成为衢州的一大新闻,很快报到刺史那里。刺史立即命令手下亲信了解赵大人同陈戈的关系,并马上密令狱卒给陈戈以特别优待。当刺史知道陈戈是这位朝廷高官的学生之后,便暗中开脱了陈戈的死罪,以“误杀”罪名结案了事。

赵御史不愧是老谋深算,既巧妙地影响了地方官判案,救了自己的学生,又丝毫没有影响自己清官的名声,人不知鬼不觉地送了人情。

陈老翁心想,自己刚到赵府求见赵大人,把门的军卒不给通报,真是“侯门深似海”,当时还以为赵抃不会认自己这个旧东家呢。现在,两个月没有白等,总算保住了独生儿子的性命,于是千恩万谢地告辞而去。

赵大人的亲信仆人赵琼这次去衢州公干,一去半月有余。回到家中,他妻子问他这次公差办得是否顺利,赵琼笑了笑说:“事情倒顺利,不过没捞到什么好处,倒是住在赵大人书房中的那个陈老头得了个天大的便宜——用一双鞋换了他儿子的一条命,你说这有多么合算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官也玩潜规则?揭秘宋朝铁面御史的另类徇私
微言大义(20):铁面御史的另类徇私
为什么说包青天的原型有一半是赵抃
“包青天”原型之一赵抃,历事三帝,5次求退休,帝不允:办案去
铁面御史
赵氏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