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草
userphoto

2023.03.11 黑龙江

关注

艾叶,中药名。又称艾蒿、艾草。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

此草可乂疾,久而弥善,故字从乂,而名艾。

《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诗经·王风》中的一首情诗,从诗中可以看出,采艾,是当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事活动。

据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

历代典籍中关于艾的记载

《孟子·离娄》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治癣甚良。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苏恭言其生寒,苏颂言其有毒,一则见其能止诸血,一则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性寒、有毒,误矣。盖不知血随气而行,气行则血散,热因久服,致火上冲之故尔。

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滞漏之人,以艾和归、附诸药治其病,夫何不可,而乃妄意求嗣,服艾不辍,助以辛热,药性久偏,致使火燥,是谁之咎欤?于艾何尤!

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胶艾汤治虚痢及妊娠产后下血,尤着奇效。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明代《景岳全书》

味微苦,气辛,生用微温,热用微热。

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

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故能安胎,止心腹痛,治带下血崩,暖腰膝,止吐血、下痢,辟风寒寒湿瘴疟、霍乱转筋,及一切冷气鬼气,杀蛔虫并下部匿疮。

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明末清初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肝、脾二经,主灸百病,温中理气,开郁调经,安胎种子,止崩漏,除久痢,辟鬼邪,定霍乱,生捣汁,理吐衄血。

艾叶温能令肝脾疏畅,而无壅瘀之患。夫人之一身,惟兹气血两端,今土木既调,则营卫和而百病自却矣。至于湿中等效,又举其偏长耳。煎服者宜新鲜,灸火者宜陈久。生用则寒,熟用则热。

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

艾叶,味苦,气温,阴中之阳,无毒。

世人俱以蕲艾为佳。然野艾佳于蕲艾。盖蕲艾乃九牛草也,似艾而非艾,唯香过于艾,而功用殊不若野艾。

入脾、肾、肺三经。祛寒气而逐湿痹,安疼痛而暖关元。胎漏可止,胎动可安,月经可调,子宫可孕,且炙经穴,可愈百病。无如世人舍近而求远,舍贱求贵,为可叹耳。

或问艾叶,取野而不取蕲,前人已论之,但未言野艾之何以佳于蕲艾耳?夫蕲艾依种而生者,野艾则天然自长于野者也,得天地至阳之气,故能逐鬼而辟邪,祛寒而散湿,其功实胜于蕲艾药,何舍此而取彼哉。

十年之疾,求三年之艾,大抵即野艾,非取乎蕲也。

但野艾实妙,余启冠而肩膊患风痛,用野艾而愈。

艾叶药膳食疗

艾草青团是一种常见的传统节日食品,用青艾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

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

民间吃法:煮粥或煎汤。

采集

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本草图经》:“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曝干,经陈久方可用。”

产地

艾草分布广,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地。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多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可一年一收。

艾草的适应性较强,但以潮湿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好,在池塘边、村口、小桥边,常会长满野生的艾草。

性状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入药部分

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炮制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

鲜艾蒿割回来以后,先拿到太阳底下晾晒一到两天,然后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全部阴干后摘下叶子,便为艾叶。也可以鲜艾蒿割回来以后,先拿到太阳底下晾晒一到两天,摘下艾叶,直接阴干艾叶。

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质柔软、香气浓郁者为佳。

艾叶阴干后,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制艾绒

将艾叶放石臼或研槽内研成绒状即可。艾叶捣制成绒,为针灸常用的料品。用以烧针,则热气内注,具有温煦气血的作用。

贮藏

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用法

内服:煎汤;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事项

阴虚血热者慎用

摘录 南怀瑾先生著述中有关艾叶的部分

山泽通气与气

道家把天地视为大宇宙,把地球上的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

道家在修丹道的时候,首先是注重人体的气。

地球在道家的心目中既是有生命的,当然也是有“气”的,这就是《易经》上“山泽通气”的原理,被道家所加以应用的原因。

气是什么?在道家学说上的“气”是一个很神妙的问题,在中医学上的“气”,也是一个神秘的问题。

八卦上的艮为山,如果把艮错过来,则是兑卦,就是海洋,这就说明了山下是海,海下是山。

山的最下面与海的最下面是相连接的。

但是,山泽为什么通气呢?

道家的兵学,本是秘而不传的,现在说到了“山泽通气”,先让我们看一遍古代道家兵学上出征塞外的情形吧。

在千百年以前的中国社会里,带领万干大军出塞,既没有现在的通讯设备及补给,单是水源问题,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可是道家却有办法,在行军时,携带许多的蓬艾,到了西北高原或沙漠地带,先挖一个约一丈见方的坑井,把蓬艾放在坑中烧,这时注意遥远的四周,不久就会看见别的地方冒出烟来,从冒气的地方打井,必可得水。

这也就是“山泽通气”的应用和证明。

但是为什么用艾草呢?

据道家和中国药物学的研究,艾草是通气的,这点要留待植物专家和科学家去作进一步的研究了。

不过针灸所用的艾草,也正是这种艾草。

----恭录自南怀瑾先生的《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

有人问,端午节为什么擦雄黄?消毒呀!因为端午节湿度最高,是培养细菌的温床,艾草呀、放鞭炮呀、擦雄黄呀、喝酒吃大蒜呀,全是杀菌的。细菌是鬼嘛!古人不告诉你这个理由,他说赶鬼,这些鬼赶跑了就没有事啦。

这个道理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告诉他那么多理由,他仍然没完没了问你,没有时间给他讲,照着这样做就对了。

----恭录自南怀瑾先生的《我说参同契》

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属于旁门,不过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你们也可以用。

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

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

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大陆当年有些吃鸦片的人,政府禁烟,抓住了要关起来,所以不敢抽啦,就把鸦片烟膏放肚脐上,效果差不多。

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

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那个温灸器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

这个是真的秘方,你们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过不要收钱,我公开讲的你们去卖钱,那不太好啊!这个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气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凉的在上。

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脚底心还发暖,冬天脚都不怕冷的,一定长寿。

-----恭录自南怀瑾先生《我说参同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叶
秘方奇效
艾草与中国传统文化
艾叶相关论述及古今临床应用
艾灸经典语句
气交灸法 常见问题汇总 – 经络养生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