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到'九思',把握自己就可顺天而行,就获得自由,就可天马行空

《论语》中有言:'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讲'君子有九思'的'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阳数之极。

中国文化将单数称为阳数,而'九'在阳数中最大。

这意思包含内容太多,但有一点应当说清,即'九'这一阳数之极似乎是对人之'思'的极高要求。

'九思'在这里可能不仅指'思'得要宽,将事情之方方面面俱思考周全,不可丢三落四,不可挂一漏万,亦不可片面。且'九思'还要求人应想得深,应一层层想下去直至问出究竟。

人想得越深看得就越透,心里就越明白。明白了办事就自如就可把握自己就可顺天而行,到了此时人就真正获得了自由。

应当知道有了这'九'思,有了这深深的思,人才可天马行空!

'视思明',就是人用眼睛看世界时应过脑,这样才能看得清楚明白。

实际上'视思明'讲了一个过程,'视'即看乃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而'明'即目的乃是这一过程的逻辑终点,贯穿于这一过程之中的是'思'。

孔子提出'视思明'归根到底是为使人正确发挥眼的功能,从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人须靠眼了解世间之长短高低,而只有眼睛看清了是何事、何物、缘何起、有何用才好决定己之行为。

眼睛看得真看得准心中才明白,才好作决定也才能做出好决定。看走了眼甚或看的是假象则会作出错误的决定由此人生就只能是失而不是得。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庚哉?人焉庾哉'。

意思是,看一个人首先应看其目前所作为何,然后再去观察其做事之动机,之后再去了解此人所追求的目标。

如此,将一个人的动机、行为和目的都了解清楚,就可从整体上把握其人。

事物有大还有小,这也要求'视思明'。

这个问题也有两面,一面是如何看'大'才算'明'。有人好大喜功,心气很高,满脑子皆为虚幻,皆为不着边际,看不起小事,不愿做小事。

这种人往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道理何在?视'大'之时未能'明',未见到在'大'之中有无数个'小',不晓得是数不清的'小'构成了天地之'大'。

说到底,眼中只有'大'而没有'小'的人最终必然见不到'大'、也得不到'大'。

对于'大'还有些人也是视而不明,不但视而不明而且视而不见。

这种人的眼是只见'小'不见'大',本来天地很宽、世界很大,可这些人的心眼却很小,为人斤斤计较,办事小里小气。国家的事、集体的事、许多大事皆不上心,心里有的全是自己的鸡毛蒜皮。

人看事有远有近,这也对'视思明'提出要求。对'远'和'近'的视当然不同,一般情况下,远处的看起来容易模糊,近处则会清楚些。但太近亦不行,太近了反而也看不清。

明白此理很重要,因为对身边的事情、与身边人的关系即常因认识不清反而处理不好,此理尤其适用于人之自身,人视自身之时因无距离常为不明,由此所带来的种种牵扯使人不可不慎。

认清当前及长远对人皆很重要,但长远应排在首位,应先看明白。

因为长远往往是人的大利益,是人的希望。

认清长远才能确定大目标大方向,眼前的事也才好安排。

'视思明'的'明'除有'究竟'之意,还可解为'光明'。它要求人看事物时应多将眼睛盯在光明的一面。

因为只有如此才会有豁达人生和乐观精神,且如此活法自己不累别人也不累。而人心中的'明'大概即为孔子所言之'君子坦荡荡'。

'听思聪'的大意是,人在用'耳'接受信息时应将该听的听进去,将不真实的挑出去,将确凿的沉淀下。

如何避免听而不聪,孔子也曾有过谆谆告诫,他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意思是从随便哪里听来的话即不负责任地往下传,此乃小人所为而为德者所不齿。

中国还有句著名的话:谣言止于智者。

是说对那些没有根据的流言蜚语,肯动脑筋之人既不会相信更不会去传,传谣乃糊涂人所为。

'听思聪'重要的是端正听者的立场。

人之听因角度不同,便感觉不同。清代名人郑板桥有首传播很广且影响颇深的小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许尔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他在山东潍坊做知县时所写。郑板桥为何卧于衙门之内听到风吹竹动之声即发出这般慨叹,原因是他心中总装着受苦受难的百姓,心中有了此一念头,便将哗啦啦的竹子响声听成是百姓的呻吟声。

从这首诗中可清晰看到郑板桥这官多好!好就好在他将官和民这对矛盾融合在一起,将民装进了官的心中。

'听思聪'还须注意于无声处听声。这种听不是用耳而是用心。

鲁迅也说过'于无声处听惊雷'。

意思是倘若老百姓都将嘴巴闭上,可能惊天动地的一响便要发生。人尤其是为官之人如何才能不听惊雷,办法即为让人说话,让将心中的话都说出来,将各种意见都讲出来,这样惊天的一响即会在日常的吵吵嚷嚷声中烟消云散。

'听思聪'还有一点,即有所不听。因为社会上不仅有很多无用之言,听了让人费神,还有许多乃无中生有,听了让人气恼。对这些话理所当然应充耳不闻不予理睬。

关于'色思温'。

'色'的表现及'温'的价值。'色',指人的面部表情,'温'乃温和。'色思温'的大意是人应当注意做到表情温和。

人之'色'不'温'于谁都不好。因为人之'色''温'这一外在表情实际乃人内心世界的素描,'温'所表达的乃是人平和的内心世界。

人活得平和,心中宁静,才可享受人生,这是'温'之于己。'色温'之于人更大有益处。人活在世上总要与他人打交道,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都会发出信息从而影响对方,显然,'温'乃以平和待人而这自然会使人感觉舒服,亦即是说以'温'待人则会给人带来享受。

关于'貌思恭'。

貌恭之利。'貌'在这里乃是指人之行为举止,而'思'则是说人之行为举止须过脑而不能盲目。'恭'似是指人之行为应'得体'或恰到好处。

行为举止得体于人非常重要。因为人的行为举止多发生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而此时人的不同表现不同则会给人不同感觉。

人举止得体别人感觉就好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甚或是一份心中的快乐,而得到快乐之人自会对举止得体之人产生一份尊重。人与人之间通过'得体'的一来一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可形成。

而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彼此间的心理满足之外,重要的还在于'貌恭'可将分散的个人连结起来从而形成较为强大的集体力量。

从小处看,则可发现由貌恭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帮助,从大处看,它则有利于促进团体乃至国家目标的实现。

关于'言思忠'。

'言思忠',是人在说话时应想到该说实话,而不能说空话、假话。孔子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乃是因为它既重要且做起来又很难,而难就难在了'忠言逆耳'。

事实上可以说,几乎人皆不愿听逆耳之言。

在家里说实话行言之忠往往会得罪老婆或先生,在朋友间'言思忠'似乎可以,但亦须遵孔子之嘱:'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倘听不进则不可再说以免伤了感情。在单位里对老板之'言'思'忠'则更应慎重。

关于'事思敬'。

'事'之关系重大。'事思敬'的大意是人做事应有一颗虔诚之心,小心翼翼将事做好。

人的年华在做事中流逝,人的成功在做事中体现,人的幸福在做事中得来,人的价值在做事中衡量。

人之一生离不开做事,人要活得好就须将事做好。

关于'疑思问'。

'问'是人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肯于问才能知得多,深入问才能看得透,善于问才能有明察。应当明白,凡事皆须问个为什么。

关于'忿思难',忿思难对人说,人在心中不平时做事应想到会因此带来数不清的麻烦。很清楚,孔子在这里是教人控制情绪。

因为人就是人,人除了有理智还有情感、情绪,而情绪却经常将人本该办好的事毁掉。

关于'见得思义'。

'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种解说:一种是墨子的'义'。墨家倡导的'义'是侠义之'义',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所谓'见得'其实就是已见之'得'而非潜在之'得'。

人之利害得失在平时乃处于潜在状态而并非显露出来,只是在一定条件之下它才会处于现实状态,当现实利益已经清楚地摆在了面前伸手即可得到之时,得还是不得人却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往往忘了'义',忘了恰当不恰当而将本不该得的得到。得到了又会如何?人发了不义之财很不好,发不义之财是招灾,而这个灾就叫'失'。

孔子说'见得思义'是告诉人在名和利面前都应讲究恰当。

当今时代,人们对资源和财富的使用能力日益增强,因之'得'之欲望大增,在此种情形之下,更应将'见得思义'用于济世救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名贤集》原文及注解
古人家训经典,修身齐家指南!
智慧故事18:孔子掌权,借口杀对手
古人论知耻
《孝经》中的十大智慧,百行孝为先,让我们一起感悟!
不自信的学生看过来,可能你只是语速太快或者没有爱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