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云吐槽中国教育: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前段时间,在网上刷到马云参加2019国际校长联盟大会的一段演讲,觉得他的观点很有意思,跟很多父母传统观念不太一样。

他说:

不同年龄要有不同的教育重点。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给孩子种下文化的种子,学习琴棋书画。

小学要培养的是价值观,做人的道理。

初中强制要有一些记忆,初中孩子最活跃,要培养纪律性。

高中一定要找到未来的兴趣……

马云之所以提议把琴棋书画这类艺术学习放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是因为他觉得,“唱歌能够通向灵魂,舞蹈能够懂得节奏,画画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这些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加巨大。

这种观点我其实是很赞同的,之前身边很多朋友问过我什么时候给孩子报艺术类的兴趣班。

我回答幼儿园阶段就可以让孩子接触了。

也常被朋友调侃“学太早给孩子太大压力了吧”、“学太早好像没什么用”。

不过我觉得让孩子接触艺术,是件很自然的事情。

并不是一定要求孩子将来成名成家,或者以后作为“特长”“艺考”的加分项。

只是觉得艺术能够大大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审美体验。

这些看似“压力”和“无用”的东西,就像是一笔巨额的存款,让孩子以后的人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它带来的丰厚利润和回报。

审美,能唤醒孩子的生命力

梁晓声曾说过一句话: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其实,通过艺术培养孩子的审美也一样。 

我们能从肉眼看到的,常常是审美对一个人穿衣打扮、选择商品的影响。

事实上,审美,对一个人的精神,有着巨大的滋养作用。

记得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来自中国的二胎妈妈周轶君跟着孩子们去了养老院。

在那里,孩子们和老人一起画画。

在画之前,周轶君不自信地说:“我不太会画画。”

当画完一个孩子的侧脸人像时,她又自嘲道:“这是我第一次画一个人像。”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的芬兰老人,老人全神贯注、很投入地一边观察一边作画。

这时,周轶君忍不住问:“你原来学过画画吗?”

老人很自信地答:“我没学过画画,但是我喜欢画画,我从小就喜欢画画。”

同行的芬兰老师解释说:“每个人都可以画画,因为画画不是为了彼此竞争,是为了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去看待事物,是为了在纸上自由的表达自己。”

听了老师的话,周轶君竟然感动到哭。

艺术类的东西,不是无用,而是很多人难以“致用”。

周老师把画画这种审美艺术,理解成了固定的技能和技巧,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实用”论不无关系。

而荷兰老人却认为:艺术是为了让我们在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同时,表达自己,释放和寄托情感。

当一个人,拥有深层次的审美能力时,他能感受到,来自艺术这种形式的安慰和滋养。

这就像当我们伤心郁闷时,一场治愈的电影,能激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找到自己。

当我们开心时,一曲欢快的乐曲,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多彩。

当生活平淡乏味时,一支舞蹈,可能焕发我们对生活新的热情。

生命的能量,不光要迸发在此刻,更要为下一刻蓄积能量。

我们带孩子看那些“难懂”的名画展览,带他们听名家音乐会,不是为了让他们“懂”,而是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去感受,去思考。

这些“无用的东西”,能唤醒孩子的感官,丰富他们的审美力,激发他们的生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孩子房间乱,不爱卫生,原来是缺乏这项能力
吴一钶:当90后成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家庭教育美感,0 8岁儿童教育
教孩子画成这样,要把他们的审美趣味带往何方?
学会审美,从欣赏中国画开始
真正的富养,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 10月儿童美育主题书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