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人的功过感!

哲学诗画,生命精华

人的一生会成功,也会犯一些过错,那么当功绩与过失出现时,我们该如何对待呢?一起来看下。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情感或内心的感受,是我们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评论我们整个行为善恶,最终必须依赖的基础。他还告诉我们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看待感情时,要从两方面进行考量或切入,一是引起它的原因、动机,另一个是它所想达到的意图,或者说它倾向于产生的后果或行为。从这位哲人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带有着感情的行为一旦做出,一般就会产生功与过,要么做对,建立或累积功绩,要么做错,犯下过失,给人生增加无谓的苦恼或负担,而引起这些功与过行为的背后,正隐藏着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我们内心情感的倾向。

我们在对人的众多行为分析后得出,人的某一行为受到奖赏,必定有其背后的某种情感的适当表现,反之亦然,在人的情感里,最直接促使我们去做出奖赏行为的情感是感激或感恩,反之,最直接促使我们做出处罚行为的情感是怨恨、不满或愤怒。人们的自然理性告诉我们,一个人做出了功绩,就很自然的会受到奖赏,而一个人做了错事或犯了过失,就很自然地会受到惩罚,无论这种惩罚的形式是什么样的。

虽然怨恨、憎恶或反感这种感情往往使我们变得性格阴郁、心灵麻木不仁、失去同情心,甚至令我们以别人的苦恼和痛苦为乐,但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我们对那些建立功绩、功业之人表现出超出意料的好感和感激,但对那些有时并不是出自本心所犯下的过失或错误却紧追不放,也同样表现出超出意料的、强烈的憎恶与反感,在结果的惩处上甚至过于严厉与苛刻,我们不能做到客观,我们把怨恨与报复的情感也加了进去。

对于一个心中充满着强烈憎恶感与报复心的人来说,听到他所厌恶之人死于意外事故或其他偶然事件,会让他感到心情无比舒畅,即使这个人之前建立了不少功绩,甚至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性是如此之多变,如此之复杂,又如此之维护自我。

对于功与过的评说,中国人一直讲究“盖棺定论”,意思就是这人活着时,是不能总结他的功与过的,只有等他死了,才能回顾他的一生,总结他一生的所作所为,看他是否遵守了道德,是否为人们带来了幸福或福利。但即便这样,人们也总是习惯把自己的个人善恶观、心里喜好及观念上的世俗偏见等隶属于自我情感的事物掺杂进这种评说当中,有时还会以当时的心情或处境而定,那些吃瓜的群众中,很少有人能客观、公允地做出评说或付诸行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看问题的偏颇之所在,这也正是我们生活中之所以出现偏见或执念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的朋友或同伴成功时,我们会分享他的喜悦,祝福他的成功,同时对于心胸宽广、富于正义之人来说,他自己还会觉得幸福与满足,因为他体会到自己心里那种对朋友或同伴的关爱和友谊之情。但对于我们的敌人或厌恶之人,当他们成功时,我们却无谓地生出烦恼与反感,我们不会祝福他们,更不会在内心深处去分享这种属于敌人或厌恶之人的喜悦。反之,当我们的朋友或同伴遭遇失败或犯些过错时,我们会自然的生出同情,感到难过,而且还会安慰他们,原谅他们的过失。而对于我们的敌人或厌恶之人呢?我们恨不得把失败或过错在他们身上加倍,以便让他们得到更重的惩罚,达到你复仇的虚荣心。相比于回报朋友的赞许、好评,我们回报敌人或厌恶之人的往往是更大的厌恶与憎恨。

而这就是我们,就是我们对他人功与过所表现出的态度。

对于别人的功与过,我们评头论足,颐指气使,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头头是道。一旦到了自己那,就变样了。对于自己人生的功与过,以上所有的情感陷阱或处事准则似乎都不是很适用,不仅功与过,在其他方面,比如对爱的要求、对幸福的追求、对道德伦理的执行等等,情况也是这样,适用于他人身上的标准或准则,一到自己身上就不灵了,这其中的道理和“算命大师从来不为自己算”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隐含着人世间一个最大的秘密,估计很多人至死都未必能搞清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书 第五章 遵义章(笔记之一)
士赢之五
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
10分钟看完《道歉的五种语言》,掌握修复关系的方法
如何为人处世:处世经典哲理(10)
责与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