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世风日下,私欲,本心等问题,听听王明阳怎么说

在《传习录》的第六章节,王阳明的学生陆澄和尚谦问了几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一千多年前问的,但是现在看来,依然对人的内心修持起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于现在整日忙碌的都市人,更是值得去仔细研读和学习下。那究竟是哪几个问题呢?接着往下看,自然有收获。

第一个问题——世风日下。

原文如下:

陆澄问:“世道日降,太古时气象如何复见得?”

王曰:“一日便是一元。人平旦时起坐,未与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时游一般。”

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学生陆澄问,如今世风日下,伏羲以前太古时期的淳朴民风什么时候才能再现?王阳明回答说,一天就是一元。一个人早上起来坐着,没有与任何事物接触,这时心中清净明朗,就好像在伏羲所处的那个时代游历一样。

王阳明把一天的早晨时刻看的很重要,并认为这是一个人修炼自身,完善内心的开始,是向内求心,继而拯救坏风气的最好时刻。

第二个问题——内心贪念外物。

原文如下:

陆澄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

王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陆澄问老师,内心要是总贪念外物,该怎么办?王阳明回答说,国君庄重肃穆的坐在朝堂上,六卿各司其职,天下才能得到治理。人心统领五官,也要如此。假如眼睛要看时,心便用在追逐颜色上;耳朵要听时。心便用在追逐声音上。这如同国君要选拔官吏时跑到吏部,调动大军时又跑到兵部一样,不仅失去了君王的身份,文武百官也不能好好的履行其各自的职责。

从这些可以看出,王阳明把人的心灵看做是身体的君王,它统领着人的五官及身体,要想避免外物的侵袭,就必须要在“心”上下功夫。

第三个问题——如何区分私欲?

在《传习录》的第六章第三节,陆澄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好色、贪财、慕名、虚荣等心,固然是私欲,但像平日的那些闲思杂念也是私欲吗?”

王阳明的回答堪称一绝,他说:“闲思杂念,归根结底还是从好色、贪财、慕名、虚荣等这些病根上滋生的,如果能从本源上寻求,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你自信绝对不会有抢劫、盗窃,甚至强奸的想法,这是为何呢?因为你自己本身根本就没有这份心思,如果你对色、财、名、利等这些心思,根本就不动心,在自己内心深处都铲除干净了,你的内里只剩下完完全全的心的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呢?而这便是‘心本身的宁静不动’,便是‘感情的未发之中’,便是‘心胸宽广,大公无私’。这样,人心自然会与万事万物感应相通,自然可以做到情感上的中正平和,没有了闲思杂念和外物的干扰,遇到事情时就会很坦然很从容的自如应对”。

王阳明真不愧为一代心学集大成者,他的这一“祛除私欲要做到心净”的观点,充分证明了他在心学上的高度认识和深刻理解。在王看来,只有做到本心不动(本心良善),世界才会变得更纯,更美好,罪恶或邪恶才会减少。如果一个人心里整天装的都是乱七八糟、低俗恶毒之物,那你还能指望他做出些好的事情或高贵的举动出来?

第四个问题——存养本心。

陆澄问:“身体的主宰是心,心的灵动神明是认识,认识的发动就是思想,思想的载体是事物,是这样吗?”

王阳明回答道:“是这样的,能够做到存养本心这本身就是学习,是一种能力的代表。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想它有什么用?只不过白白丧失本心罢了。生活中我们说话时会出现语无伦次,这就是没有存养好本心的缘故。”

讲到这,我不禁想起了《红楼梦》里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说过的话“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处在时间的长河,我们谁又能逃得过呢?或早或晚,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既然这样还不如只求现在,保持好自我的本心,让它不至于在对过去和未来的瞎想或妄想中迷失。

第五个问题——天性或天理。

王阳明的另外一个学生尚谦问道:“同样是不动心,为何孟子说的含义和告子讲的不同呢?”王阳明告诉尚谦说:“告子的观点是僵硬的,是硬捉着心不让它动;而孟子的观点却是要人从存养本心出发,不断的修持、历练,使心最后达到自然不动,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王接着告诉我们,心的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欲望多了,杂念多了,一些不好的东西进入了心里,人的心神就乱了,心灵也就随着产生各种不好的念头,而心灵的所思所想会导致行为和结果的发生。本心就是天性,天性就是天理。人的天性原本就不动,天理也是。我们聚集正义,追求良好,就是要恢复心的本体,达到本心与天性或天理的完美化一。心中万事万物呈现时,也就达到了寂然无我的境界,获得了天理。之后,万事万物也会反过来自然的呈现在心中。人的本心之外没有事物,如果你的心中有孝敬父母、追求美好正义的意念,那么孝敬父母、追求美好正义的意念就是事物,就是你的意义和目标。

好,今天对《传习录》的学习就到这,看完了以上王阳明对这五个问题的解释和分析,你的感受如何呢?你觉得有哪些可以运用到你今后的生活当中呢?欢迎在后台和大家一起评论,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如何克服私欲?王阳明心学:成己在于克己,克己须有为己之心
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细读《传习录》(10)
王阳明:修心的两种手段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你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即是理?
万化根源在乎一心 有情欲横流的危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