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军原创 | 溺爱孩子危害大,把握这几个原则才是真爱

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分享给我部动画短片《巨婴》,最近稍微有点闲暇,抽空看完深有感触,今天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片中巨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剃胡须都妈妈动手吃饭也全靠妈妈喂,而他的世界里只有游戏。“巨婴”的父亲除了掏钱和默不作声看报纸家里其它一切都与他无关。

不幸的是,“巨婴”的爸爸有天意外去世没多久家里陷入窘境妈妈不得已变卖家产,以维持“巨婴”的消费需求,直到妈妈不得已用自己的肾,耗尽最后的生命满足了巨婴毫无人性的物质需求

最后,“巨婴”不堪饥饿,扒开妈妈伤口,重新回到妈妈的肚子,再次成为一个婴儿。

剧情虽然夸张,并不是毫无厘头片中巨婴的妈妈不加判断和选择,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在精神给予方面却极度匮乏,以至于让孩子认为向父母索取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是当今很多家庭亲子教育中的一个极端表现。

类似事件的个案在我也经常在处理,在新闻报道中也有时不时能看到,虽然大多数还没有悲情到如此结局,也终归是一幕幕悲剧,但在这样的悲剧里,没有人是无辜的!

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一个“内在小孩”父母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对待孩子,基本上“内在小孩”向外的投射。如果父母的“内在小孩”是丰盛具足的,自然就会看到孩子的需求变化如果父母的“内在小孩”是匮乏的,就会把这匮乏部分,投射给现实中自己的孩子无节制地满足孩子以填充自己的内心匮乏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溺爱”是父母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孩子的成长需要。

曾经有一位来访者因为社交恐惧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而经她妈妈的朋友介绍来到找我做咨询。初次见面,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衣着得体,妆容精致,看起来有些高冷。在后边的接触中感觉她的安全感严重缺乏。

:“我每到一个新环境,都努力想和周边人搞好关系,但这种理想状态通常持续不了多久,然后我就想逃离这个环境一个地方这样我就会有新的环境和朋友这让我身心疲惫,我厌烦这样的生活,我讨厌自己,也不想和我的家人多说一句话。

回溯中了解到这位来访者自小家境殷实,从小被包围在两代人的呵护中家里两代人抢着宠,绝对是家里的小公主,受家人伺候,依赖成病态,公主行为受娇纵,她自然而然的习得这种生活模式。工作里稍有不如意,就抱怨指责牢骚满腹,对同事颐指气使,连单位领导都不放在眼里,十足的大小姐脾气。大家和她相处一段时间,大都受不了逐渐排斥远离。而她,没有力量去面对,只是选择逃避。

本质上,她的选择与短片中那个躲在家里只会打游戏的巨婴并无区别他们都习惯于把自己封闭在父母的溺爱营造的温存世界,对外在的真实世界充满恐惧,一次次受挫,一次次退缩。最终,自己禁锢在可以安全感的狭隘空间里。

溺爱足以摧残孩子的心智,而且毁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一个家庭。现实中,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通过了解很多父母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对孩子有没有溺爱。

有的父母和我提出这样的担心:现在养孩子真是个艺术活,给的少了怕孩子受委屈,给的多了怕惯坏孩子,尺度很难拿捏,太难了。

其实,把握好几个大的原则,在孩子不同的成长期给予不同的关爱和满足,并对其偏差行为实时纠正,孩子就可以积极向上阳光地成长。就像我课堂上讲到的:“你恰当地满足了孩子,孩子就会满足你”。

01

营造不偏不向、互相尊重、长幼有序的家庭氛围,不过分凸显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比如吃饭的时候可口的饭菜放在孩子面前任由他在盘子里挑挑拣拣,供他一人享用家里其他人过生日可以从简甚至忽略但是孩子过生日大搞特搞等等……类似这样的做法容易让孩子自感特殊,会不自觉把身边亲人对他的好,当成理所当然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很可能会变得自私自利、同情心薄弱、不懂得关心他人。

要让孩子明白,没有理所应当。一旦孩子把家人的爱当成了蛮不讲理的资本,这种爱就已经与父母的初衷背离了。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告诫他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有一天孩子步入社会我们父母不能时刻陪在他身边的时候,孩子能够以平和心对待生活,以感恩面对人生

02

爱孩子并不把所有好的东西都不加选择地给他,而是要在孩子的不同发育阶段,给予孩子该有的关注。如果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要求,父母都不打折扣地加以满足,在未来的独立生活中,孩子会出现诸如缺乏奋斗意识、缺乏耐性、韧性、抗挫折能力差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难免使孩子饱受挫折和打击,严重者由此产生忧郁、躁狂等心理疾病。

孩子的物质需求,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三种满足方式:实时满足、延迟满足,不能满足。对于当前必须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要实时满足;对于孩子有需要的或者对于学习成长有帮助的,我们也可以承受的但不是紧急的需求,可以延迟满足;对于孩子不该满足的要求,即便他因为需求暂时得不到满足而伤心痛哭,也不能姑息迁就,一味的满足孩子不当的要求,看似爱孩子,实际却助长了孩子对不合理欲望的贪婪之心,是对孩子一种隐性的伤害。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曾经针对4、5岁的小朋友做了一个研究需求延时满足“糖果实验”。实验开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糖果。孩子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但是假如能等一会(15分钟)再吃就可以多吃一块。再后来的跟踪调查获得意外的发现当年接受等待多吃一块糖的孩子在青春期表现更为出色。所以,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应用"延迟满足"的方式来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03

现在许多的家庭往往全家上下都围着孩子转,既然可以享受这种毫不费力就拥有的“幸福”,孩子当然愿意“坐享其成”。我们对他疼爱有加,不愿意让小小的他受累,因此什么事都替他做好。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父母包办越多,孩子的能力就会越差,而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越差,就越难融入新的环境,父母不要让自己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父母保姆式为孩子包办一切,不仅会毁了孩子,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当孩子具备足够的能力时,父母要将做事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引导孩子尝试做一些事情由他自己主动去完成,让他在体验中渐渐成长

“溺爱”是父母对自己“内在小孩”的自我满足父母想走出这个困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到内观外察。向外察觉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他需要什么样的成长体验?向内觉察自己的童年,与孩子的现在做比较,问自己,我为孩子付出的这些,究竟是“我”想要,还是孩子需要

借用华雅智航讲师团一位讲师在沙龙分享中的一句话,她的孩子对他说:“妈妈,你说你爱我,可是我只是想要一颗苹果,你却非要给我一筐梨。”只有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才能做到真正爱孩子

父母的爱是充分给予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精神层次的满足,但是仍然要对孩子错误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和纠正,而溺爱则是不计一切的满足孩子,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不要认为在童年给了孩子不计后果的爱就是真正的对他好,真正的爱是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足内在小孩的需求算不算溺爱?
【微课堂】如何陪伴孩子成长1
你的“原生家庭”和“内在小孩”,对你到底有多大影响?
所有“巨婴”的诞生,都源自父母的溺爱
总要有一个人终结这一魔咒,这个人可以是你
乖孩子危机:懂事孩子的崩溃,都是静悄悄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