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大奕之后,微博的造星能力还有多少?

互联网现在喜欢喊“渠道下沉”,声响最大的可能就属电商公司了。从前几年淘宝、京东在农村“刷墙”至今,农村及县域的电商并没有明显起色,一是因为物流等基础设施没建好,二是线下人情生意的语境太复杂,不是标准化电商说攻破就攻破的。

要说不声不响就把渠道下沉到位的,一个是微信,一个是头条和抖音。前者连接了人与人的信息流和部分小额在线资金流;后者满足了人们的基础欲望。如果再往下看,应该要算微博了。下这个结论,我一开始也有点惊讶。

前几天,我在一个网红汇聚的场合听几位网红分享他们的“成名史”,有游戏圈的Miss、有时尚博主、搞笑怪咖等。我发现多数人玩微博时间都不长,两年左右,然后莫名其妙就红了。

一位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一心想靠唱歌出名的东北姑娘张凯毅,却在微博上靠美妆视频走红,从无到有8个月来积累了480多万粉丝。因为被粉丝说长得像唐嫣,她就发了一条模仿唐嫣化妆的视频,单这一条就涨了100多万粉。

说实话我已经看不懂了。微博前两年捧红了超级网红张大奕,后者被服饰电商公司签约,年销售额以亿计。一开始本以为这属于个体现象,凤毛麟角,且有偶然因素,但现在看不是那么回事。

微博方面有一组数据,至2018年5月,微博上粉丝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网红人数较去年增长51%,粉丝规模过100万的头部网红增长了23%,有100万以上粉丝的网红现在超过2万人。如果把拥有千万级粉丝的大明星再往下的一层叫草根明星,那这部分群体在迅速壮大。希牧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希牧财富

艾瑞网红报告节选

究竟是什么人在支撑这个网红群体,每天给她们捧场?艾瑞近期发布的《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对网红背后的粉丝做了一个画像,最大的粉丝群体来自四线及以下城市,占比31.1%,二线和三线城市基本持平,均为22%左右。其中,19-22岁的粉丝群最庞大,占比24.2%。

与网红多集中在一线城市、一半以上是80后相比,她们的粉丝更多是分布更加分散、年纪小得多的一群人。这和微博的用户有很高的关联度,微博现在16-25岁的用户占比高达61%。身边同龄30多岁的人现在刷微博的热情确实不比当年了,但“长江后浪”的迹象非常明显。

这就对应上了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数增长曲线。今年一季度微博MAU达到4.11亿,环比增加了1900万。最近两年每季度MAU的增长量大概在1500-2000万之间,且DAU/MAU一直保持在45%上下,反映了平台的用户粘性不错,没有出现激增后大量流失现象。我想这背后与“小镇青年”们的贡献有关。

这样看,微博的渠道下沉与年轻用户渗透做的是不错的,这也是它经历了之前的阵痛后转型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艾瑞的监测显示这种用户渠道下沉和年轻化的趋势仍在缓慢延续。这超出了我所能接触到的用户范畴。

某网红孵化基地

反过来想,到底是什么让粉丝经济在“张大奕”之后得以继续发展?或者问,网红平台的持久度如何?上述场合中的一位拥有900万粉丝的网红感慨,红了之后怎么能让自己不过气,是网红界现在的普遍焦虑。

我判断,一是看粉丝黏性,二是看红人变现。怎么才能不过气?这些网红普遍意识到,单一内容现在越来越无法满足粉丝兴趣,所以她们在拼命拓展十八般武艺,让内容与呈现方式更多元化;同时广撒网,在十几个平台注册账号,以求在不同平台用户的偏好差异性中找到最大的交集。

所以你看现在的网红在学历和专业背景上比前两年有所提升,门槛高了,兴趣点也开始从搞笑、时尚类往音乐、美食、两性、健身、电影,甚至财经方向拓展。有太多本科、硕士在校生打算在毕业后投身这行,期待迅速走红。

而这种多元化的内容与传播形式考验平台的综合基础设施。抖音的迅速造星能力也很强大,但粉丝沉淀目前看是个短板,所以红人喜欢在自我介绍中加上微博账号,把粉丝往社交平台上导,更看重与粉丝在生活轨迹上保持互动,展示“舞台下的那个她”。微博上的图文、短视频、直播、问答等传播形式对不同领域的网红来说是一个可选的“工具库”。

变现方面,张大奕强大的“带货”能力让很多后来者效仿。服装类现在占到了网红电商GMV的七成,网红的人格魅力仍旧是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的最强因素。另外,由直播衍生出的打赏分成、签约费等在网红收入结构中增长很快。

相比电商和直播,我更看好广告收入的持久性,一是因为广告是这其中受周期性风险影响最低的,二是经济景气度让广告主有钱可投。所以,一个可以容纳多元化网红风格的平台才能支撑起这个广告大盘,广告主挑网红,也挑她背后所在平台的属性。

一位专注发布萌宠短视频的网红“国民老岳父公”已经开了线下的宠物俱乐部,他打算以俱乐部成员的生活点滴为素材拍短视频综艺。这已经上升到品牌IP化的玩法,而IP变现的落地最后仍会回到广告植入这种形式。

所以,看一个平台的造星能力,需要看它的粉丝黏性与变现环境,说白了还是考验它的基础设施搭建的怎么样,有没有构成生态。

网红现在越来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签约MCN机构已成主流,让后者去打理流量、广告、分发等。俗话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网红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容与粉丝互动端。其实,微博也可以绕开MCN去直接和网红签约,就像很多直播平台的做法一样。但微博一直没有碰这条路。

我想这其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平台直接签约红人,一是可能引起厚此薄彼的抱怨,没签约的网红还能够公平地获得流量和曝光吗?二是网红个体的不确定性比较大,比如因各种原因倒戈、触碰监管红线,平台可能得不偿失。倒不如专心做好自己的平台,只要粉丝基础与社交活跃度在,不愁红的是张三还是李四。这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姿态。

以及

爽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视改变微博红包玩法背后:微博重塑社交平台生态
淘宝用户增长的5 1个策略
这两款App为何在春季异军突起?核心原因在于生态流量经营
微信继续发力短视频内容领域,视频号又迎新变化
微博现在想起开视频号了,你玩儿吗?
深网| 短视频进入瓶颈期 秀场直播能否抓住逆袭机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