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8岁两进戛纳,有他在,明年奥斯卡绝对要炸

5月的戛纳,9月的威尼斯。

国际电影节依次落幕后,下一个电影盛宴是什么呢?

毋庸置疑,必然是奥斯卡了。(第92届奥斯卡的举办日期定为2020年2月23日)

自9月起,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确认选送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的电影。

2019年4月24日,奥斯卡主办方学院表示对奥斯卡规则作出修改,把“外语片(Foreign Language Film)”类目改名为“国际电影长片(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最佳外语片奖随之将更名为最佳国际电影奖。


西班牙是今年戛纳大爆的阿莫多瓦作品《痛苦与荣耀》

法国今年好作扎堆,最终选出《悲惨世界》作为其“申奥片”。

日本选的是新海诚新作《天气之子》

奉俊昊的《寄生虫》毫无疑问代表韩国出征。

目前我国的情况是,《扫毒2》《谁先爱上他的》分别代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参与角逐。

截止到发稿日,大陆地区的“申奥片”还迟迟未定。

总之,如火如荼的竞争中,各国、各地区摩拳擦掌。

而在最近选送的影片中,阿飞淘到一部好片。

电影看罢,阿飞不由感慨,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今天,就带大家见识一下这部俄罗斯的“申奥片”——

《高个儿》

2019.5.16(戛纳电影节)



《高个儿》的导演康捷米尔·巴拉戈夫是位俄罗斯90后导演。

2017年,他携第一部作品《亲密》闯进了戛纳,作品深受好评,口碑大爆。

“惊艳的处女作”、“前途无量”……各式夸耀下可以看出影评人们对巴拉戈夫的偏爱。

烂番茄评价


再加上巴拉戈夫年纪轻轻,一副帅气模样,影评人们常将他和另一位新秀导演多兰(代表作《我杀了我妈妈》)做比较,称他为戛纳的另一个“亲儿子”。

左:巴拉戈夫 右:多兰


有意思的是,今年第72届戛纳电影节,俩“儿子”都有作品参赛。

不过,俩人境遇却全然不同。

不似多兰被影评人讨伐攻击,作品频频被诟病。

电影《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

戛纳场刊1.7分(满分4分)排名倒数,且烂番茄指数53%


康捷米尔的《高个儿》征服了挑剔的影评人,甚至还在“一种关注”单元拿下了最佳导演奖

戛纳闭幕后,9月25日,俄罗斯官方宣布《高个儿》代表国家冲奥。

今年不过28岁的康捷米尔,两闯戛纳,如今还挺进奥斯卡。

看来沉寂许久的俄罗斯如今也要诞生一名世界级名导了。

巴拉戈夫(左一)在片场


再说回到电影。

电影《高个儿》是巴拉戈夫看过Svetlana Alexievich(阿列克谢耶维奇,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的小说《战争中没有女性》后有感而发的一部作品。

并未亲历过二战的他深受触动,决定拍出这段连老导演都不敢碰的历史。

1985年版本


《高个儿》的背景设定在1945年——二战胜利后。

故事的主角是列宁格勒医院的护士伊娅

她本是前线的战士,但因在战斗中被炮弹伤到了脑部,被遣回了后方。

愈后的伊娅虽和常人无异,却留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

她变得迟缓呆滞,时不时会失去神志,任旁人怎么叫都不能清醒过来。

不过好在这个后遗症并未干扰到她的生活,白天伊娅照顾受伤的战士,晚上照顾她的儿子芭莎。

生活虽辛苦,但在周围人的帮助下过的也还算安稳。

直到一天,意外来临了。

伊娅与儿子玩耍,两人在嘻闹过程中,伊娅突然发病,她压在了芭莎身上陷入痉挛状态,瘦小的芭莎怎么挣脱也无法让伊娅苏醒。

最终,伊娅闷死了她的儿子。

这件事对伊娅的打击很大,她的脸上除了悲伤不见了任何表情,变得更加木讷呆滞。

就在这时,一个女人出现了,她既让伊娅感到开心,却也更加悲伤。

她,就是玛莎。

玛莎见到伊娅,质问芭莎去了哪儿。

在伊娅躲闪的神情下,玛莎大约猜到了结果,她依旧一脸甜笑看着伊娅,眼里却噙满了泪。

原来,芭莎的母亲不是伊娅,而是玛莎。

伊娅和玛莎当年是前线战友,在战地生下芭莎的玛莎拜托伊娅带走自己的儿子。

这么多年都挺过去了,没成想在玛莎马上退伍前,芭莎遭遇了意外。

出人意料的是,玛莎好像没有怪罪伊娅的意思,她甚至拉着伊娅去跳舞,泡澡堂……

在玛莎疯癫张狂的每个举动下,伊娅始终小心谨慎。

因为两人之间隔着不仅是芭莎的生死债,还夹杂着一段难以遗忘的残酷战争……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介意者慎看)---

《高个儿》2个多小时的故事里,虽没有一帧在展现战争,却能让人感觉战争无处不在。

这个战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列宁格勒战役。

1941年9月9日至1944年1月27日,希特勒下令围攻列宁格勒。

这场被后世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其损失甚至超过了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纳粹德国50万士兵伤亡或失踪,前苏联350万士兵伤亡或失踪,另有100多万列宁格勒市民死亡,而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饥饿。

图源:网络


对于这段历史的复述《高个儿》并不是通过大场面展现出来的,而是在各种细节中显露出来。

比如电影中曾有一个情节。

医院的战士们帮伊娅照看芭莎,一帮男人用笨拙的动作扮演成动物的模样逗芭莎开心。

大家鼓励害羞的芭莎也参与到游戏中,芭莎不知道表演什么,有人建议表演小狗,哄闹的大厅顿时安静了下来。

“他什么时候见过狗,狗都被吃光了”


这个突然哽住的快乐向观众侧面介绍了当年列宁格勒战役的饥荒,对当时人们造成的心理伤害。

在当年的列宁格勒战役中,因没有生活物资的补给,900多天里,人们为了生存吃了所有能吃的东西。

不止是吃自己的宠物,甚至还有人食人的事件发生。

而颇具讽刺的是,电影后半部分里,玛莎去拜访男友家。

男友母亲却牵着一只尊贵的苏俄牧羊犬在悠闲地散步。

饥饿问题,食物分配不均,官僚主义横行……各种锋利的问题就这么被导演有意无意间表达了出来。

不同于其他战后题材电影将镜头投注到大片的废墟景象,用刻意的煽情来撩拨观众的情绪。

《高个儿》关注的只有人。

毕竟真正的废墟,从不是断垣残壁,而是人类的灵魂。

电影中,有一对夫妻的故事虽比重不大,却最戳泪点。

士兵因战时受伤导致全瘫,脖子以下毫无知觉。

他在所有人面前都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模样,唯独无法对自己的妻子伪装出开心的样子。

士兵现在瘫痪,他们有两个孩子,还有年迈双亲。

千疮百孔的家庭,全压在妻子的身上。

他们知道,如果士兵回到家庭,谁也活不下去。

在士兵的最后一夜,妻子温柔地对他哼着歌,士兵眼含热泪对妻子说:

“对不起,就因为战争啊。”

他让妻子走了,在自己的请求下,让医生为自己注实施了安乐死。

生与死,在《高个儿》里变得特别平静。

但平静之后,微微一瞬,都是险些崩溃的脆弱失控,每个人身上都绷着一根线,想要毁灭。

表面上说“活下来就好”,但每一件事、每一个处境都在预示,死亡才是脱离病态的唯一出路。

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摇摆,《高个儿》带给观众的情绪是层层递进地饱满复杂。

就拿故事的主角,伊娅和玛莎而言。

两人经过了战火的洗礼,她们跨越了死。

却因芭莎之死,始终无法走过生的救赎。


玛莎偏执地要做一个母亲,自己却生殖能力丧失。

伊娅虽能正常生育,却对男女之事保持强烈的排斥与恐惧。


两个女人对生育显露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我看来也隐喻着以战争为线两类人对希望的态度。

偏拗执着,或麻木冷漠。

两个人的纠缠厮打,相守相伴,也是另一种病态扭曲的战后自愈过程。



除了深邃沉重的历史内核和现实思考,《高个儿》最令人拍手称赞的是它的视听。

别看导演巴拉戈夫年纪不大,他的执导能力完全不容小觑。

拿视觉来说,巴拉戈夫用最浓郁饱和的色彩来对人物关系进行赋义。

整个电影用大片的红、黄、绿等深色调充斥,充满油画感。

但这种撞色并未打破电影的忧伤氛围。

浓烈的色调完全失去了跳动的生机之气,与人物的冰冷情绪形成抽象的矛盾对立。

将压抑颓唐的氛围在大片撞色中显得更加浓重。

另一个音效更是绝了!

全片几乎没有配乐,背景音就是放大的场景音。

比如伊娅犯病时,喉咙发出的嘶哑怪音。

男友面对玛莎害羞时,喉结吞咽口水的声音……

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都能根据特定情景营造出恐惧,压抑,窒息感。

总的来说,《高个儿》里看出了巴拉戈夫超出同龄导演的成熟稳重,以及在电影艺术上的野心。

但巴拉戈夫毕竟还是年轻,还不具备驾驭太宏大的历史的能力。

《高个儿》跳出了现实和生活经验,脱离了当时前苏联的国内历史背景,并没有考虑到历史的复杂性。

不过,年仅28岁的巴拉戈夫,作为新一代的导演,有着反思沉痛历史的觉悟,并将这个觉悟融入到自我电影风格中,这已很难得了。

如今的世界影坛,有阿莫多瓦这类老辈艺术家用作品在回望过去,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导演如巴拉戈夫来“打天下”。

每一位艺术家都在过去、现在、将来的三点时空立足于人类这个群体讲述更宏大的故事。

他们用一部部或青涩、或老练、或生冷、或热情的电影告诉我们:

电影不死,希望仍在。

(高个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个儿》揭露卫国战争中针对女战士的丑史:畸形的希望值得去追求吗?
奥斯卡电影金曲137首
哪怕是尚未结果的花,也美得触目惊心
近百部佳作冲击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哪吒》的对手都有谁?
《金屋泪》:1959年西蒙西涅莱主演英国电影,西蒙获奥斯卡戛纳奖
世界经典电影之<3>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