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黔东南的红色景点及战斗故事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由于历史的原因或机遇,黔东南正处于这条“红色”主线主题形象为“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重要中段,区域“红色旅游”是全国、全省主题性旅游活动的重要一环,是自治州“旅游活州”发展战略整体旅游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黔东南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为主线,其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党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和永恒的生命力。二是与清水江、都柳江“两江”流域分水岭的自然生态、苗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相伴生,可以与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等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基地和产品线路,构筑、整合“三色”(红色—革命遗址,绿色—生态环境,蓝色—民族风情)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形成“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格局。三是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主线及周边的革命老区黎平县及东北中南部12个县。既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连线成片,便于进行基地建设和整体开发。四是影响深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黎平会议因“三个第一次”,在中共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是黎平会议是长征中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二是它第一次以中央政治局名义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三是它第一次结束了长达三年时间内毛泽东在中央受排挤的地位,开始形成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转而赞成、支持、拥护其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确立他的领导核心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最早入黔的红七军在黎、从、榕发展人民武装、创建红色政权、打击军阀劣绅的系列革命活动(榕江战斗是红军入黔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榕江是红军入黔解放的第一个县城,在榕江召开的“五一”祝捷庆功大会是贵州省最早、规模最大的“五一”庆祝集会),以及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早期实践等所积淀的厚重红色文化,在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中独具特色,具有重要开发价值。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五次经过黔东南,转战从江、榕江、黎平、锦屏、天柱、剑河、三穗、镇远、施秉、台江、黄平、岑巩等12个县境。从1930年4月至1936年1月,红七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军团先后进入黔东南,传播革命真理,实践党的民族政策,播撒革命火种,在苗侗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在黔东南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会后作出了《中央军委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定》,对红军在黔东南、黔北的行动路线和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红军在新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机动灵活,迅速挺进,沿途屡挫敌军,连克城镇,革命形势为之一新。挽救中国革命、实现毛泽东正确主张的黎平会议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伟人毛泽东足迹遍及4县15乡镇100多个村寨,在黔东南度过了他难忘的41岁生日、诗人《十六字令》三首词赞苗岭雷公山、朱总司令与侗族石大爷同桌进餐、《红星与十字架》、《太阳石》、红军树、侗族诗人杨和钧的红军情结等红色故事在黔东南经久流传,榕江《四季歌》、台江红军山歌等在苗侗群众中广为传唱。黔东南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实践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地区之一。红军在黔东南宣传《关于对苗徭(瑶)民的口号》、作出《关于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1934年12月24日红军总政治部),针对少数民族的实际,开展民族工作、实践民族政策,并获得成功,为建国后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的制定、实施、完善积累了经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织及共产党人宣传进步思想,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了黔东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用生命热血谱写了解放黔东南、剿匪除患的英雄篇章。红色历史印迹、先辈英烈事迹已深深根植在苗侗各族人民心间,红色文化在苗乡侗寨影响深远。

  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较大历史事件和革命遗址遗迹,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红色文化软件基础和硬件设施。据初步调查,全州有较为著名的革命遗址85处,其中,黎平县17处,镇远、天柱县各10处,凯里市7处等。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4月到1936年1月,红军各部在黔东南的活动长达两个多月,足迹遍及12个县,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红军传播革命思想,建立革命政权,实践党的民族政策,播撒革命火种,浴血奋战,一往无前,留下了感人的事迹,留下了众多红色历史、革命遗址遗迹。

  1930年4月,红七军第一、二纵队奔袭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后勤基地—榕江古州城,歼敌500余人,取得榕江战斗胜利。

  榕江县的主要革命遗址有:红七军军部旧址(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榕江战斗遗址、红军街、红军渡口、红军广场、烈士陵园、红军烈士墓(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1934年9月20日,红六军团西征进入黔东南,转战黎平、锦屏、剑河、天柱、三穗、镇远、台江、施秉、黄平、岑巩等10个县境,历时一个多月,行程1500余里,战胜了数倍于己的湘、桂、黔敌军的围、追、堵、截,经潭溪、凯寨、孟优、大广、红庙、路腊、黑冲、旧州、冠壁山等大小战斗11次,克服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任务,为中央红军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起到了侦察、开路的先遣队作用。红六军团沿途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宣传,播下了革命种子,给黔东南各族群众以极大的影响,为红军长征经过黔东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在9月26日的剑河大广坳反伏击战斗中,红五十二、五十四团为负责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团长和两个营长等145人浴血牺牲,大广坳战斗是红军入黔最惨烈的一次战斗。10月2日,黄平旧州天主教堂法国传教士勃沙特连夜为肖克军团长翻译了一张法文版贵州地图,此图为红军转战云贵、东出湘西起了重要作用。10月11日,17师为掩护主力转移,在施秉黑冲与追敌桂军19师展开激战,保存了红军有生力量。10月25日,18师师长龙云率52团200多战士在岑巩冠壁山与围追堵截的岑巩民团展开血战,不幸被俘(后在长沙英勇就义)。1936年1月8日,贺龙率红二军团长征进入岑巩县,三天后兵分两路转入铜仁江口县。

  剑河、三穗、施秉、岑巩、黄平县的主要革命遗址有:大广坳、黑冲、冠壁山、黄平红军战斗遗址;杨至成将军纪念馆、将军广场、将军故居(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良上红军树、红军纪念碑、亭;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胡家铺新屋)、施秉县烈士陵园(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旧州天主教堂)、红军群众大会遗址(仁寿宫)、红军临时医疗住地(天后宫)、红军临时银行(朱氏民宅)、朱德、毛泽东等旧居(万天宫)、红军街(西上街)、“红军浴”(浪洞温泉)、阿尔佛雷德·勃沙特旧居、红军纪念碑、烈士陵园(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黔东南,12月12日进入黎平,到12月31日离开施秉、黄平的17天中,足迹踏遍黎平、锦屏、剑河、榕江、台江、镇远、施秉、黄平等8县的广大地区,行程1000多里,历经大小战斗10次,毙敌俘敌600多人。特别是在黎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一军团突破黔军王家烈部周芳仁旅防线,打响“红军长征入黔第一仗”——五里桥战斗。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县城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12月15日,红九军团先头部队在锦屏铜鼓击溃守敌黔军王家烈部第十五团,俘敌100余人。12月16日,右路纵队先头部队与守敌黔军杜肇华旅第五、第六团激战河口,歼敌二百余人。12月25日,红一军团15师和九军团在镇远古城与守敌黔军王家烈部25军蒋德铭旅及民团展开血战,歼敌近200人。12月26日,红三军团打响黄平战斗,毙伤敌200余人,击溃黔军王家烈部第一师三道防线,27日凌晨攻克黄平县城。31日,中央红军各部陆续离开黄平、施秉县境,进入黔南瓮安、遵义余庆等地。

  黎平、锦屏、镇远县的主要革命遗址有:黎平会议会址、中央红军总司令部驻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何长工、博古、李德、凯丰等领导人旧居,红军群众大会旧址(红军广场),红军街(翘街),红军银行办事处旧址,八舟河“红军桥”,五里桥、羊角岩、樟树坳、下温红军战斗遗址,革命烈士陵园(省文物保护单位,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铜鼓、河口红军战斗遗址、启蒙侗族诗人杨和钧烈士墓、偶里红军树、龙大道故居(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革命烈士陵园等;镇远古城、红庙、路腊、红军战斗遗址、红军桥〔祝圣桥〕、红军广场、红军渡口、红军街、红军墓、革命烈士陵园(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达文故居、镇远地下党活动遗址(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随着马列主义在贵州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进入黔东南这块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胡仲毓、肖次瞻、李光庭、李长青、王定一、田伯萍、杨光文等先后在雷山、凯里、镇远、黄平、施秉、锦屏、天柱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宣传进步思想,中共凯里小组、中共镇远支部及进步组织建立后,组织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参加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活动,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筹建地方革命武装,发展党的组织,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当局和地方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使马列主义思想和共产党的影响在黔东南得到不断扩大,革命力量得到不断壮大。自1929年2月黔东南有中共党的活动开始到1949年11月黔东南解放,凯里党小组、镇远党支部及在各地活动的共产党人,宣传进步思想,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运动,迎接解放,用生命热血谱写了英雄篇章。

  凯里市、麻江、台江、雷山、黄平等县有中共贵州省工委军事小组、凯里党小组活动遗址----金泉湖李家祠堂、李长青故居、大良田酒精厂、李记客栈、文昌阁、加巴小学等。镇远县有中共镇远党支部活动遗址----周达文故居、镇远师范等。

  三、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在黔东南的地下组织、黔东南各级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活动,发动各界进步人士、爱国人士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动员各民族、各阶层群众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支援抗战前线。各族人民为抗战承受巨大痛苦,作出了巨大牺牲。红军和中共地下党传播革命真理,实践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反帝抗日主张,红军及中共地下党形式多样的抗日宣传使各族人民深受影响,为后来黔东南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红军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印发传单、布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激励各族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号召民众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中共凯里党小组成员以及进入黔东南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李光庭、李长青、喻雷、王毅、熊铁樵、王定一、陶涵春等先后在凯里、麻江、台江、雷山、天柱、锦屏、镇远等地开展活动,以组建抗日组织、集会演说、演出、讲学等形式向民众宣传爱国抗日进步思想。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黔东南各族人民情绪高涨,各县先后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抗日救援会”、“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抗日救国后援会”、“抗日铁血团”等各种抗日组织,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三穗抗日志愿军、麻江、丹寨抗日游击队、黎平侗苗抗日联军、黄平苗陇苗族抗日志愿兵榕江县抗日义勇队等民众抗日武装,奔赴抗日前线,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16个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集会高呼“抗战必胜!还我河山!”口号,愤怒声讨日寇侵略罪行,强烈反对国民党的妥协投降。社会各界大力组织募捐,为抗日前线筹集资金。抢修旧州飞机场、三穗飞机场、天柱飞机场和榕江飞机场,修建桂穗公路、黔桂公路、铁路,为对日作战和物质运输服务。组建(“战地服务团”、“抗日自愿新民大队”等战地服务组织,慰问抗日官兵,褒扬抗日爱国精神,支援前线抗战。各族青年应征入伍,浴血捐躯抗战前线,王泽龙等组织侗苗子弟兵6000余人改编开赴上海抗日前线,数千将士屡创日军,浴血“八一三”淞沪会战。8年中黔东南16个县的征兵入伍或自愿参军者为91747人,阵亡将士1156人,黄平县在抗战前线为国捐躯官兵达百人。国共合作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团体及其坚持反战活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世界反法西斯史上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1938年12月至1944年8月,迁住镇远的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和平村)先后关押日本战俘500人,其中部分日本人被发展为“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会”盟员,在和平村管理人员康天顺(中共地下工作者)、朱宗熹等人组织下,将“日本八路”反战同盟队伍扩大至137人,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战活动,为黔东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黔东南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黔东南近代、现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黄平县有为抗战作过重要贡献的盟军“飞虎队”旧州机场旧址;镇远县有“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和平村训练班”旧址;丹寨县有“黔南事变”、“九·一三”事件遗址;天柱县有抗日名将吴绍周故居、高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

  四、1949年11月,承担解放贵州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挺进黔东南,黔东南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十六军、十七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下,由湘西兵分两路向贵州进发。十六军四十六师为第一路,溯沅江而上清水江,突破“黔东第一关”瓮洞,于11月4日解放贵州第一座县城——天柱。该师一三八团沿桂穗公路前进,连续击溃守敌国民党四十九军二四九师和地方“防剿大队”共2000余人,于11月7日解放三穗。第二路以十七军五十师一四九团为先头部队,于11月5日从湖南芷江出发,经湖南晃县直插贵州的玉屏,一四九团突破敌三二七师防线,6日解放玉屏县城。一四九团于8日凌晨抵达清浪镇乘夜渡河,一举全歼敌四十九军三二七师九八O团的两个营和一个团部计1500余人,俘400余人,缴枪370多支,下午6时一四九团进入镇远城,与十六军胜利会师,黔东重镇镇远宣告解放。解放军一三八团解放镇远后继续前进,夺取镇雄关后进抵天险鹅翅膀,前卫二营五连借夜幕掩护,攀悬崖,走险道,迂回敌后,出其不意地将睡梦之中的守敌消灭。天险鹅翅膀被破,敌军仓皇后撤。一三八团于9日兵不血刃解放施秉,10日解放黄平,11日解放炉山,飞兵直插省会贵阳。人民解放军十七军四十九师沿岑巩、余庆、瓮安、开阳向贵阳迂回进军。前卫部队师侦察连和一四六团在岑巩的黑茅坡歼敌200余人,8日解放岑巩。在向余庆(时属镇远地区)前进途中,消灭敌七四七团团部及两个连,12日解放余庆。11月14日,十七军五十一师一五一团解放麻江。12月4日,一五一团二营等部解放丹寨。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由湖南南下解放广西途中,三十八军一五一师等部取道贵州入桂。

  11月13日解放黎平,14日解放榕江、从江。11月中旬,国民党台江县长包和麟先生弃暗投明,到炉山向人民政府投诚,1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一五三团三营九连进住台江县城。12月28日,一五三团一部解放剑河。国民党锦屏县当局要求“和平解放”,1950年1月15日,镇远军分区司令员曾宪辉率一五三团一部进入锦屏县城。2月4日,人民解放军五十一师4个营追击国民党“贵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贵州东南绥靖区”司令佘辉庭部,解放雷山。11月初至12月底,经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黔东南16个县相继解放,长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黔东南各族人民盼来了光明,黔东南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1950年1月始,黔东南境内残余势力垂死挣扎、反功倒算,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匪暴乱。匪势最为猖獗时全地区境内有大小股匪数百股,拥匪近6万之多,黔东南绥靖区司令部谢世钦匪部有20个纵队,匪1.5万人。面对严峻局势,黔东南各族人民和剿匪、接管部队贯彻执行“军事进剿、政治攻势、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针,实行“野战军地方化、领导一元化”,紧密团结,不畏艰险,发动群众一手拿枪,一手生产,誓死保卫新生人民政权,开展了轰轰隆隆的剿匪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共同对敌的胜利凯歌。历时一年多的剿匪斗争,黔东南境内一共消灭土匪53400多名,缴获各种枪支23900多支。黔东南各族人民、各级政府、镇远、独山军分区及其所属各县警卫营、四千多名民兵和剿匪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显示出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在黔东南的解放和剿匪战斗中,470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干部民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剿匪部队、县区武装、农民自卫队与土匪进行了大小战斗1000余次,其中,镇远军分区(含一四九团一五0团)与匪进行较大战斗290次,歼匪13637名,一八六师对匪作战110次,歼匪31168名。

  众多的解放及剿匪战斗遗址、遗迹,铭刻着人们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永恒的记忆。州内各县、各乡镇大多都有解放战争、剿匪斗争期间一些较大红色历史事件及重要战斗遗址、遗迹,如三穗战斗、青溪战斗、鹅翅膀战斗、九潮坳战斗、一碗水战斗、梨树坳战斗遗址,石(阡)岑(巩)镇(远)施(秉)合围、雷公山合围、盘山合围、剑(河)朗(洞)合围、黎(平)从(江)榕(江)合围、雪(洞)凉(伞)合围“六大合围”,以及天柱、锦屏围歼,旧州、凯里、下司剿匪保卫战,天柱、麻江、台江、施秉县城保卫战等重要战斗遗址、遗迹。

  所有这些,构成了黔东南宝贵、丰富、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为黔东南州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重庆市—-—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乡南界村
洪州镇1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18)
铁八师李卫成——走长征路温习党史 不忘初心增强党性
贵州历史及文化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扶风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