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中的成语[“语音+文字”](二七)父母之国

父母之国

一、成语

[父母之国] 指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邦国”二字,意思一样,“邦”就是“国”,“国”就是“邦”,因此这个成语又称“父母之邦”“父母邦国”。

二、故事

“父母之国”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齐国田常欲作乱,却又惧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通过攻打鲁国来转移他们的军队。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于是子路、子张、子石请求出行,孔子最后却只让子贡前往。子贡如何不辱使命,将鲁国于水火中救出,我们将在下一个成语“存亡继绝”中加以论述。

三、评析

“父母之国”释义上指“自己出生的国家”,即自己出生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是自己的祖国,这种说法严密吗?孔子在讲鲁国是自己的“父母之国”时,前面还有一句“坟墓所处”——祖坟所在地。敬“祖”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不忘“祖”是为人的根本,“数典忘祖”是骂人的话,挖人“祖”坟是要被咒诅死的。《田单列传》,齐田单用反间计称即墨人最怕“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然后燕军果然就“尽掘垄墓,烧死人”,然后“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即墨人的怒气与士气也就激发起来了。《陆贾列传》中,陆贾出使南越,南越王傲慢无礼,陆贾开口第一句就是“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结尾又说南越王不归顺的话,汉将“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伍子胥列传》中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最后“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申包胥这一行为“其以甚乎”——太过份了;且言“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你不讲天理已经到了极点!伍子胥也称自己的行为是“倒行而逆施之”!所以,“父母之国”,把祖国比喻成父母,哺育了自己,这是一层;埋葬着自己的“父母”祖辈,那儿是自己的根,这是第二层。我们把这二层结合起来,对“父母之国”理解是否更全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孔子是鲁国人,曾任鲁国大司寇,然而受到排挤,政治理想不能实现,被迫周游列国,死前几年才回到他的“父母之国”;但离开“父母之国”的十四年,却没有一日忘记鲁国;鲁国可负孔子,孔子终不负鲁国!这种爱国精神何其伟大,几乎可以与屈原相媲美。

屈原《离骚》曰:“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有其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独怀乎故宇?”——天下如此宽广,难道只有这里才有美女?……什么地方没有芳草,你为什么总是依恋故都?屈原把他的“父母之邦”楚国比作“美女”“芳草”,虽然天下之大,处处都有,但他还是对故国充满依恋。其实屈原完全可以离开楚国到其他国家去,那个时代,“楚材用晋,卫鞅入秦,去国易主”是常有的事,如李斯《谏逐客书》中所说的“客”,春秋战国时期屡见不鲜,是不会受到任何舆论指责的;韩愈就曾说过:“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毕竟那个时代不像后世“天下一君、四海一国”一样,臣子是随处皆可安身的。

但在屈原的心中,“故都之外,虽有世界,非其世界”——楚国之外,即使还有世界,但不是他的世界。与其背弃自己的国家,不如舍弃自己的生命;他眷恋自己的祖国,为之生为之死,与其作逃亡的人,还不如作羁绊的臣。屈原就像歌德笔下的那个被拘禁于狱中女子,她的心上人运用魔力,让监狱开了一个洞,让她快走。那女子推辞说:“吾何出为?此生无所望已!”屈原又像王尔德剧中那个女主角。有人劝女主角逃亡他国,说:“世界偌大!”(The world is very wide and very big)女主角答曰:“大非为我也;在我则世界缩如手掌小尔,且随步生荆棘。”(No,not for me.For me,the world is shrivelled to a palm’s breadth,and where I walk,there are thorns)世界已经不是她的世界,旧日朋友已失去,还有谁能做朋友,天如此高地如此厚,但都不属于她,无路可走,离开监狱就如同在监狱一样,逃亡他处也等同于囚禁狱中。屈原也是“世界偌大”而“大非为我也”!离开楚国,“此生无所望已!”于是最终他还是“从彭咸之所居”——投河自尽!他不是“远逝”他乡他国,而是长逝于汩罗,令人爽然若失,黯然以悲。而屈原的伟大就这里。屈原为后人景仰,不仅因为他创作了《离骚》这一杰作,而是因为从他开始,爱国思想逐步成为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一种核心思想,爱国精神从屈原开始逐步发扬光大!

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对“父母之邦”的忠诚,到汉朝的苏武身上被发扬光大。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这十九年,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是真正地做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是个真正的“大丈夫”!“苏武牧羊”成为传奇,为人敬仰,历世流传,就源于他的对“父母之邦”的忠诚。而投降匈奴又前来劝苏武投降的李陵,虽然他的身世遭遇也令人同情,但终究是人生留有污点,令人惋惜;恰如太史公在《李将军列传》中说到李陵投降匈奴里说的:“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民族大义,家国之情,邦国之恩,不可不忘,不可违

四、原文

一、父母之国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二、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为士师①,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微子》

[注释]

①士师:官名,主管刑罚。

三、“独不怀乎故宇”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有其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独怀乎故宇!”按表喻则《左传》成公二年申公巫臣所谓“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也;里意则《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朱家所谓“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也。楚材用晋,卫鞅入秦,去国易主,如李斯《书》中之“客”,春秋战国间数见不鲜;下文亦曰:“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所谓:“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而非“天下一君、四海一国”之比。《邶风·柏舟》云:“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屈子则固能“奋飞”者,故下文曰:“历吉日乎吾将行。”去父母之邦,既为物论之所容,又属事势之可行……读“又何怀乎故都”而试阖卷揣其下文,必且以为次语是《魏风·硕鼠》“去女适彼”之类,如马融《长笛赋》所谓“屈平适乐国”,安料其为“吾将从彭咸之所居”,非“远逝”而为长逝哉!令人爽然若失,复黯然以悲。盖屈子心中,“故都”之外,虽有世界,非其世界,背国不如舍生。眷恋宗邦,生死以之,与为逋客,宁作累臣。

——钱锺书《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二 离骚·(八)“独不怀乎故宇”》

四、出狱犹如在狱,逃亡亦等拘囚

歌德名篇写女角囚系,所欢仗魔鬼法力,使囹圄洞启,趣其走,女谢曰:“吾何出为?此生无所望已!”王尔德名剧中或劝女角出亡异国,曰:“世界偌大”(The world is very wide and very big),女答:“大非为我也;在我则世界缩如手掌小尔,且随步生荆棘。”(N0,not for me,For me the world is shrivelled to a palm’s breadth,and where l walk,there are thorns)盖斯世已非其世,群伦将复谁偷,高天厚地,捻彼无与,有碍靡骋,出狱犹如在狱,逃亡亦等拘囚。

——钱锺书《管锥编·诗经正义·五三  正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扬传统文化:中华古圣先贤 你知道多少? 五
道者论孔子与屈原
孔圣人也会出尔反尔
孔子为何离开父母之邦的鲁国——《论语》学习464
公元前497年,55岁的孔子离开父母之邦,踏上周游列国的漫漫长途《大梦春秋》131
柳下惠三黜不离祖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