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一:罗山村:罗山村的传说 八百里丹江出名的水上货运村 感天动地的青海支边移民刘邦西之母亲

  

罗山村属浅山丘岭地貌,三面环河,一面靠山。解放前,陆地交通很不方便,但村庄三面环水的丹江,是旧中国唯一一条东西南北皆通达的黄金水道。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一

罗山村:罗山村的传说

八百里丹江出名的水上货运村

感天动地的青海支边移民刘邦西之母亲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1
罗山村位于滔河乡政府东约5千米处,因后山有罗山故依山名定名。全村辖赵家营,刘家,贾家,杨家,郑家,岗子上(刘姓),后营(刘姓)8个自然村。2011805日,南水北调搬迁移民301户,1191人,迁入漯河市临颍县巨陵镇罗山新村,仅留下5个村民小组,92户,446人。
明属下白亭保,清属下百里,民国三年(1914年)属西一区滔河第三段,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四区滔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滔河乡,194805月淅川解放属三区滔河,1950年属三区滔河乡,1955年属滔河区滔河乡,1956年属金营中心乡白亭小乡,1957年属滔河区金营乡,1958年初至08月属滔河乡金营小乡,19589月至1961年属滔河人民公社,1961年属滔河区滔河公社,1969年属滔河公社置罗山大队,19831225日体制改革后属滔河乡置罗山村。
罗山村没有一户姓罗的,那么罗山村因何而名?关于罗山村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话说,罗山村的后山上埋有一个金锣,没有人知道在什么地方,只知道山崖下有一深潭,潭中不时发现有金灿灿的金锣的影子。
开始,好多人都认为在潭上,都想下潭去捞,下去的几拨人,都被淹死了,金锣就是捞不到。
村中有个青年叫徐三郎,发誓外出求仙拜师学艺,学成后捞出金锣,换成了银子,分给全村人,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很快,徐三郎听说昆仑山有位得道神仙,可助其一臂之力。于是,他一路跋山涉水,经寒冬,历酷暑,斗猛兽,一路走到离昆仑山还有300里的地方。因又渴又饿,又冷又病,病卧途中,一病不起。
此事被土地爷知道,告诉了天庭玉皇,玉皇便派太白金星下凡搭救徐三郎。太白金星下凡用仙丹治好了三郎的病,问他为何病于途中,三郎将自己的愿望告诉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指点迷津,架起祥云送徐三郎回了家。
徐三郎回到家后,让人用竹竿挑起席子,在石崖上来回移动,待挪到崖下水潭没有金锣的时候,就插上标记,开始在崖上开挖,很快找到了金锣。接着,他将金锣换成银两和铜钱,一一分给村民,使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三郎死后,村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就把本来叫徐家营的村名,改名为罗山。崖上有金锣的地方叫“罗山嘴”。罗山与丹江河对岸的鼓山相对,罗山村由此而得名。

2
民国时期,罗山村有弟兄三人,老大名叫徐兆鸿,老二名叫徐兆祥,老三名叫徐兆林。他们不非作歹,勾结朱山土匪朱丰周,在村中欺男霸女,夺田霸户,无恶不作。
村中开了油坊,他们抢油;杨泗爷的庙户,他们霸占为己有;罗山码头,他们向过往商客抢夺货物。谁家娶了新媳妇,花烛夜他们硬要“尝鲜”。小寡妇漂亮,他们强奸后将其卖往妓院或卖给他人做妻做妾。
村民他们的恶行很是气愤,但若有人上前劝说制止,他们便将其人吊树上毒打,并警告说再多管闲事,就把其活埋,再用铁耙耙。
据罗山村老教师徐保华讲,他奶奶19岁守寡,徐氏兄弟数次上门抓人,均因没在家而未抓到,他奶奶不敢再住罗山,便回到湖北娘家,一住二十年,等到儿子长大了,方回到婆家。但徐氏三兄弟仍不放过。
他们的恶行惹恼了老奶,他老奶娘家是姬营的,和当时任地方民团团长的金仙周是同村人,他老奶对金仙周哭诉了徐氏兄弟的恶德恶行。
金仙周一怒之下,派了一个小队团丁,抓了徐氏三兄弟和朱山的朱丰周,徐家三兄弟的老娘送厚礼,央求金仙周。最终,金仙周枪毙了老大、老二和朱丰周,放过了较为老实的老三。

3
罗山村属浅山丘岭地貌,三面环河,一面靠山。解放前,陆地交通很不方便,但村庄三面环水的丹江,是旧中国唯一一条东西南北皆通达的黄金水道。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罗山有许多船主,由此产生了许多船工,主要运输粮食、油料、竹木、陶器、布匹、水果,夹带私盐(盐局禁运物资)。
当时,罗山村拥有长途贩运货物的船只,共计13艘。其中,贾家的四兄弟四艘,史家四兄弟其中三人各有一艘,徐家两兄弟徐兆祥、徐兆瑞,郑家郑女子、郑有顺,也各拥有一艘。
另外,每只货船需撑蒿、掌舵及纤夫约12人,因此,全村约有160名船夫,常年行走于江河,吃水上运输饭。他们既可逃避国民党抓壮丁,又能靠苦力挣钱养一家老小。
可以说,罗山村是八百里丹江出了名的水上货运村。解放后,随着丹江大坝的修建,原有的私人船只,由公私合营逐步转为国营企业,水上运输已在不复存在。
解放后,因为滔河位于豫鄂交界的特殊区位,陆上交通运输很不发达,车辆较少满足不了山区货物交易的需求,于是,不少有着水陆运输经验的罗山村民,十分精明,自发组织起了驴车运输队,借助滔河粮食管所罗山粮站设在本村这一良机,把粮站往外调运的玉米、小麦等农副产品,通过驴车运往罗山等水陆码头,再装船运往武汉三镇等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罗山村还成立了一个长途运输队,约有30人长期参与。他们把本地收购的龙须草或者草绳运往南阳,又将滔河供销社在外地采购的农用产品、糖烟酒、副食品、布匹、燃料、小百货等生活日用品运进来。
当时,按国家统一运输费1001002.80元结算,从县城拉1000斤货物到滔河,按100公里计算,运输费28元,实际上,每次单车运输都在1500斤左右,这样,一次来回运输需4天,收入可达80元左右,每月大致可运6次,每月收入每人每车可达480元,一个月给生产队交30元,可盈利400元以上。在当时,这个收入相当于一个省部级干部的工资。因此,传出这样一句顺口溜:“拉车轱辘转一转,给个县长都不干。”“鞭子一响,黄金万两。”“鞭子甩一甩,钞票马上来。”
除赚钱养家外,运输队还可买到别人买不到的物资,如红糖、白糖、白河桥香烟。当时的形势下,党委书记武中信曾在大会讲:“社会主义在罗山不香,资本主义在罗山不臭”。
除了运输队之外,村里还有一个装包队,专业负责为罗山粮站外调的菜干、玉米、小麦装麻袋缝包。还有一个上车队,当汽车来粮站拉粮时,负责装车。
因丹江河中有大量河砂,砂中有金。同时,村中后山是典型的古海洋隆起地质,山中土内也有黄金。河中的河沙,有钱的村民用淘金船洗沙淘金,没钱的则用细钢筛洗沙淘金,也有村民在后山上挖井取土,到丹江河用细钢筛过滤淘金。
这些淘金的村民,每天少则200元,多则500多少不等。2015年后,国家明令禁止,强制取缔淘金,采金业在该村就偃旗息鼓,成为了历史。

4
罗山村有一对夫妇,丈夫刘邦西,妻子全新换,夫妇俩都是1959年淅川县第一批响应号召去青海支边的。
当时,他们坐汽车到许昌集合,又从许昌做闷罐头大车,到甘肃河口下车,再坐汽车到西宁,分三批到达不同的安置点。
那里气候恶劣,从内陆去高原都不适应。道路全是很窄的山路,有一辆汽车掉入山崖下,一车青年全部摔死。
到军马场后,一个连住一个院子,打地铺冷得要命。解小手就能冻成冰柱,一天到晚刮大风,天昏地暗。大家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开荒造地。当时,每人每天任务是7分荒地。一天只吃两顿饭,顿顿吃土豆。
完不成开荒任务的,轻则短你伙食,重则捆住吊打。有一个叫王玉女的女青年,因例完不成任务,被活活打死。当时饿死,冻死,病死,打死的人很多。
正因为这样,刚开始去,就有人想返淅,寻找机会逃跑。一经发现就被抓回去,吊起来挨打。
刘邦西的父亲去世早,母亲守寡拉扯他们的姐妹四人,听说去青海支边的死了不少人,就整天打听儿子的消息。可怎么也打听不到,因母亲思儿盼儿心切,于是决定赴青海寻亲。
刘邦西母亲把家里的玉米面,红薯面蒸成花卷馍,按儿子刚到贵南时给她写信的地址,背上干粮,拄着棍子,拖着一双旧社会所缠的小脚,摇摇晃晃,步履维艰从滔河老家地向青藏高原地跋涉着。
临出发时,刘邦西母亲给儿子寄了一封信,告诉她想我,疼我的心情,告诉了儿子来青海寻亲的时间。
我的娘,靠着一双缠了足的小脚,翻越秦岭,一步一个脚印,穿过河西走廊,历时28个日日夜夜,最终来到兰州。
十多天后,刘邦西收到母亲的信,他的心情又激动,又害怕,激动的是可能不久就要见到母亲,害怕的是路途遥远,困难险情很多,能否见面是未知数。
一连很多天,他特别担心,尤其是夜深人静时,就特别想滔河老家,想疼爱他的娘亲。想娘时就忍不住哭,越哭越想娘,越哭越担心。于是,就萌生了寻找逃跑的想法。
当母亲启程第16天时,刘邦西想娘可能已到西安了,于是逃离马场的欲念越来越强烈。第17天至19天没机会。第20天的夜晚,连长换他站岗。机会来了,估计夜里一点半时,我趁连长刚查过夜,一直到天明不会再查哨了,就头也不回拼命往西的方向逃跑。
刘邦西一路逃饭,困了找个避风处歇一下,闭一会儿眼,渴了不管啥水,见到就喝,就这样,不分昼夜连跑七天,来到西宁汽车站,他找了三天三夜不见母亲,又赶往兰州。
到了兰州,刘邦西先去车站找了一天,又去汽车站找了一天,根本找不到。
也许是母子连心,也许是冥冥中,他听到了妈妈的呼唤,也许是亲情产生出巨大能量,他认定妈妈就在我附近。
当刘邦西走到车站的一个小道,眼前突然一亮,多么熟悉的妈妈的背影!
母亲背着一个碎花布包袱,手拄拐棍,步履蹒跚的在小道中行走。“娘——”,刘邦西高兴地大声喊叫起来,可是娘没有回头。一百多步的距离,飞也似的奔跑过去,大喊“妈!”
这次母亲回头,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紧接着,母亲哭了,两行老泪从她饱经风霜的脸上缓缓流淌。
随之,母亲瘫坐在地上,刘邦西赶忙解下她的包袱。这时,母亲的腿已经严重肿胀,原打算解开她的裹脚布,给娘揉搓腿,让娘放松一下,可是当揭到第二层,他的泪水已夺眶而出,因为缠在三寸小脚上的布又是脓又是血,已经和脚粘在一起。
刘邦西跪在母亲的面前,紧紧地抱着她瘦弱的身体,忍不住连喊几声娘,娘轻轻喊着他的小名,从包袱里拿出,从家里带的早已干硬的花卷馍让他吃。
早饿得肚皮贴着脊梁的刘邦西,就着凉水一口气吃了三个。母亲看他吃东西的样子,终于露出了笑容。这家乡的馍,养命的馍,母亲乞讨挨饿,却舍不得吃,顿时,他一下子泪流满面。
第二天,刘邦西背着母亲一路乞讨,历时三个月,最终回到老家——淅川县滔河乡罗山村。
本文摘编自单长瑞编撰的《滔河史志》等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山这几位青年,大过年的干了一件让人非常感动的事儿!
传说美丽吊罗山,山清水秀美誉传
丰城罗峰茶 简介 历史 茶园 特点
七律·夜访罗山寺
秋思
淅川这个小山村,曾经是楚国的首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