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淅川文化散文之八 九重汤山、禹山和杏山的来历

  

九重渠首附近有远近闻名的三山,即汤山禹山和杏山。南北对峙,引丹总干渠从夹峡穿过,沿禹山边沿向东南方延伸。昔日因供奉华夏民族的祖先禹、汤,故山上的殿堂、庙宇规模宏大,人流如潮,香火旺盛,辉煌一时。



淅川文化散文之八

九重汤山、禹山和杏山的来历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1
九重渠首附近有远近闻名的三山,即汤山禹山和杏山。南北对峙,引丹总干渠从夹峡穿过,沿禹山边沿向东南方延伸。昔日因供奉华夏民族的祖先禹、汤,故山上的殿堂、庙宇规模宏大,人流如潮,香火旺盛,辉煌一时。
禹山位于九重镇西南8公里陶岔引丹工程总干渠南边,是淅川县九重镇与邓州市彭桥镇的界山。该山是秦岭的余脉,西起陶岔,东至下洼,全长7公里,海拔295.8米。相传大禹治水曾到此地,故名禹山。
话说古代渠首属夏域地界,西有丹江、东有刁河,中原大地河水泛滥,洪水遍野,人不得安宁。大禹走遍大江南北,实地巡查寻求解决洪水泛滥的出路。
大禹从西向东寻找洪水水源出路时,路过现在的渠首,站禹山山顶向西望去,汪洋一片,向北望去有一道岗梁拦截了洪水不再东流向东看,地势较缓并有一条峡长地带漫延着向东南方向
于是大禹走下禹山,向西走过汤山,看到汤山北有低洼的地方但拦挡着西北部的大面积水面。
随后,大禹召集了一群壮年男子,在汤山的北边开挖了一个口子,洪水顺势而下,从汤山北向东流经周家庄、张河直到邓州彭桥地界称为龙潭河。
后人为纪念大禹作出的贡献,便取其山名为禹山,并在山上修建了禹王庙,代代朝拜。
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入侵中原的蒙古军朱廉山修筑了长城防御工事,在禹山上修筑的前哨堡禹山寨
传说宋末进士彭而述在明亡后隐居在禹山寨,重修了禹王庙,修建了读书亭,并在禹山寨讲学传道多年
由于禹山寨有庙宇,读书亭等设施,风景秀丽,因此历朝历代引来了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到此游玩。
如今,昔日所建造的夏王宫和禹王宫已不复存在,那残留的石柱基印证旧时宫殿、庙宇的豪华。

2
汤山位于九重镇西南陶岔引丹工程渠首闸北边,西起香花镇杜寨村,东至引丹工程渠首闸,全长3公里,海拔251米。山下一温泉有“熟鸡之力”,因称汤泉,故名汤山。后因开山建厂,汤泉毁于一旦
话说周朝第二位大王——成王,他从不身居宫廷,时刻牵挂百姓,经常下乡户访问百姓疾苦
,周成王由顺阳向南沿丹江东岸去禹山朝拜禹王,路过汤山附近一个村庄,看到这里的很多人身长疥疮,奇痒无比,十分难受。
于是,周成王请教身边的御医,问其疗法御医答道,这里有一种地下水洗身体可治好此病
周成王闻听后又问何种地下水御医答道温泉水。
周成王又问哪里有?”御医又答,南面山上有这种温泉水,正热气腾腾。
接着,随从带着周成王来到汤山脚下,果然有一处热烟升腾,但没有水流出。
随后,周成王让随从到老百姓家中借来工具,开挖冒烟的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开挖,突然有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成王用双手接过一捧水,感到一股温热浸人心扉,不禁叫道:“这不是泉水,而是热汤啊,好舒服啊。
于是,周成王随从叫来当地百姓用此水清洗皮肤。老百姓们大胆试洗,无比清爽。接着,人们都来洗身擦背,经过几天的洗疗,疥疮都好了
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经常来此洗浴个个身体健壮,百病不患。
人们为了纪念成王的恩德此山为汤山。后因温泉为后人疗百病,成王说是热汤,因此,人们便成王为汤王。
20世纪70年代初,因为开挖渠首修筑渠首大坝及刁南干渠,汤山温泉也就因此断流。

3
杏山位于丹江水库南岸,西向东,长3公里,海拔469.7米。因昔日多杏树而得名,又因多石洞,名洞儿山。
杏山天然“神道”,是山体断裂所形成的石槽,壁如刀削,不可攀援天然石林,或卧或立,各呈异趣;天然洞穴,空灵多窍,大则能容千余人。山上奇石遍布,敲击石块,声音清脆悦耳,古人用它制作打击乐器一一石磬。
山上,还有雄伟壮观的楚长城,平缓宽敞的跑马场,固若金汤的石山寨,充满神秘色彩的藏兵洞...可以想见杏山曾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曾当差放牧,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曾在杏山给一大户人家放牛。主人不把当人看,让他吃糠咽菜,睡牛棚。
朱元璋亲眼见当地地霸豪强侵占田产,欺压良善,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便萌生了除恶扬善的意念。
为了惩治这户人家,一天夜里,朱元璋与伙伴一起把主人家的牛杀了,在杏花山煮牛肉吃。
牛肉吃完,牛骨还没有藏好,煮牛的锅还没有送去,天就要亮了,伙伴们着急得直流泪。
朱元璋随口道:“天要是再黑一个时辰就好了!”没想到,天真的黑了下来。这就是黎明之前黑夜的来历。
朱元璋把牛尾巴插到山洞里,对主人说:“牛钻进山里了,我怎么拉也拉不出来。”主人不信,到杏花山一看,牛尾巴露在山洞外,还乱摆呢!用手拽一-拽,牛还在山洞里叫。主人没办法,只得作罢。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整肃吏治,倡导廉政,严惩贪官污吏。杏山一带的人们便把朱元璋幼时放牧的杏山叫作“朱廉山”。
古时,朱廉山上杏树多,春天刚至,杏花便铺满了山。文人骚客们在此留下了不少名诗佳句。
清朝的邓州才子庞震坤游朱廉山,写下了“客至刚逢春酒热,雪消才放一花看。”“更欲移樽危砌上,流连日暮倚栏杆”(出自《早春游杏山》)
观杏花,喝热酒,令人陶醉。清朝的宋继郊游杏山,写下了“夕阳晴烘雅背紫,春风香趁马蹄红”(出自《杏山铺锦》)
汤山、禹山和杏山近在咫尺,各有千秋,曾令古代达官墨客留恋忘返。“遗民渐易化,接聘更汤山”,“夏王宫殿石门开,金碧曾传付劫灰”就是古人即景咏唱的诗章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水源头探渠首
渠首赋 作者:南阳竹子
十二花田 ‖ 寒香斋征文入围作品 ‖ 题《淠史杭总干渠》
成就 ‖ 首条渠堰——放马大堰修建记
隋大运河永济渠,在冀南一县的前世今生
十二花田 ‖ 古典听风诗社征文入围作品 ‖ 题《淠史杭总干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