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淅川文化散文之二十一​ 星罗棋布的淅川楚墓葬

  

淅川因为属于大楚始都所在地,所以楚墓葬众多,主要有丹江库区楚墓群,包括下寺楚墓群、和尚岭楚墓群、徐家岭楚墓群、毛坪楚墓群、吉岗楚墓群、大石头山楚墓群、杨河楚墓群和拜太子楚墓群。



淅川文化散文之二十一

星罗棋布的淅川楚墓葬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淅川因为属于大楚始都所在地,所以楚墓葬众多,主要有丹江库区楚墓群,包括下寺楚墓群、和尚岭楚墓群、徐家岭楚墓群、毛坪楚墓群、吉岗楚墓群、大石头山楚墓群、杨河楚墓群和拜太子楚墓群。
20世纪90年代,配合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部门对丹江水库周围(淅川县境内)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群28处,如太子山、九女冢、凤凰山、张湾、大石头山、张营、毛坪、马川、石桥等地,总数达2000多座。
丹江口水库于1958年9月动工,1967年11月蓄水,最高水位海拔157米。丹江口水库分为丹江库区和汉江库区。丹江库区在淅川县境南部,面积达365平方公里。
水库每年都有消落期,由于这些楚墓群一般都分布在丹江水库两岸海拔130~160米之间的丘陵地带,当库水消落时,风浪冲击地表,剥蚀地面,使墓葬封土或墓口明显的暴露地表,大量的楚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现的。丹江库区楚墓群,南接湖北丹江口市,北至原淅川县城附近,南北长近10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
主要地点包括仓房镇的下寺、和尚岭、徐家岭、大石头山、格家山,香花镇的杨河、拜太子、太子山、三官殿、吉岗,宋湾镇的毛坪等处。最具代表性的是下寺、和尚岭以及徐家岭楚墓群。
下寺楚墓群  位于淅川县南约50公里丹江水库西部,1977年库水下降到130米时,部分墓口被水冲出地表,淅川县文管会派人前往调查研究,收藏了有关文物,同时发现古墓30余座。1978年4月发掘了其中1座。8月又发掘了3座。1979年2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处抽调文物考古人员10多人组成丹江水库考古发掘队,对该墓地进行发掘,共发掘春秋时期楚墓25座,车马坑5座。
和尚岭春秋楚墓  位于淅川县城西南约50公里丹江水库西岸,西南部紧毗下寺楚墓群。1989年丹江水库水位下降,墓口裸露地表被当地居民盗掘。1990年2月28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组成考古发掘队抢救发掘,3月19日结束。两座墓葬共出土文物692件。
徐家岭楚墓群  位于丹江西岸的淅川县仓房乡沿江村徐家岭,东南距下寺楚墓群约5公里,西北距大石头山楚墓群约3公里。1989年丹江水库水位下降,徐家岭下端四座墓葬被盗,1990年4月至10月份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组成了考古发掘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楚墓10座,车马坑1座,最具代表性的是9号墓和10号墓。
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徐家岭附近又发现一座大型楚国贵族墓葬,共发掘出土铜鼎、铜壶、铜矛、铜斧、玉珩等弥足珍贵的楚国早期文物210余件。其中一鼎上铸有铭文50余字。2006年12月30日,国家文物局专门派出考古专家组到现场勘察并指导发掘工作。
专家组对此次出土的墓葬形式、随葬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该墓葬为战国早期的楚国贵族墓葬。他们从该墓葬出土的铜鼎、铜镜、铜矛、玉珩、玉佩、石壁等礼器的组合形式和数量推测,墓主人可能是大夫级的楚国贵族。
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研究员信立祥说,这座墓葬是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比较完整且出土文物较多的一座大型楚墓葬,也是南水北调文物发掘以来发现的最具楚文化研究价值的墓葬。它的发掘,将对研究楚国历史文化发展、丧葬习俗、楚国与周围各诸候国的关系以及古文字书法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徐家岭墓地的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该楚墓群发掘出土的青铜礼器数量多,品类齐全,工艺精美,是研究丹江流域的埋葬习俗和丹阳地望的又一重要发现。
毛坪楚墓群  位于淅川县城南35公里毛坪村。处于丹江、淅水交汇处的小岛上。1974年冬至1975年春由河南省博物馆和淅川县文管会联合发掘了27座楚墓,发掘的都是中、小型土坑竖穴墓,多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墓口可分无台阶型、二边有台阶和四边皆有台阶型三种。墓中的随葬品各不相同,出土器物共计167件,其中铜器32件,有鼎、盘、剑等,陶器32件,有鬲、鼎、豆、壶、缶、敦等。毛坪楚墓群的早期墓葬为春秋中期,晚期墓为战国早期。
吉岗楚墓群  位于丹江水库东岸,淅川县东南香花镇宋岗码头西北约2公里处的白岗岭上,吉岗楚墓一字型东西分布在白岗岭的岗脊上。1991年春,丹江水库水位下降,丹江库区古墓被盗,同年5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对该墓地的5号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由于丹江水库水位上涨停工,1992年5月,又在墓地的西段发掘4座墓葬。在长达1.5公里的白岗岭脊上发现了75座墓葬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墓葬呈东西向,间距15.5米左右,非常有规律,大多数墓中随葬铜剑,专家认为该墓地为楚国在战争中阵亡的士兵埋葬地。
大石头山楚墓群  位于丹江库区南岸淅川县仓房乡沿江村北,距淅川县城约80公里,南距徐家岭楚墓群3公里。由于丹江库水的涨落,风浪冲击地表,有51座楚墓暴露地表,部分已冲到底部。1992年5月21日至30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趁水位下降之时,发掘了保存完整的15座墓。共出土文物143件,其中陶器有鼎、豆、壶、敦、盘、罐共137件。
杨河楚墓群  位于淅川县香花镇杨河村北约0.5公里的南岗上,系战国楚墓。高8.5米,周长约180米。墓的中部有一座汉代土坑墓,俗称南岗古塚和汉王塚。1976年春,淅川县文管会对该墓进行调查,在古塚南部挖一约20米长3米宽的向北探沟,向下钻探13米,因无法带土而停工。初步探明该墓为一大型多台阶的梯形土坑竖穴墓。
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该墓进行发掘,共发掘墓葬2座,两座墓均为甲字型,东西方向,南北并列,墓道向东。两座墓葬均已被盗,二号墓被盗一空,仅剩一件玉佩。
一号墓墓口东西长40米,南北宽38.2米,深14.2米。共14层台阶,台阶光滑整齐。台阶高度和台面宽均在0.75米左右。室长10.7米,宽9.3米,高3.7米,因此墓自汉、唐以来多次被盗,随葬的青铜礼器盗窃一空,仅剩部分兵器、车马器和陶器,部分戈有铭文。

此墓随葬器物虽然被盗掘一空,但是从其规格形制分析,其规模比王子午的墓要大,墓口规模略次于楚幽王的墓。专家认为其可能是楚国王室大墓。
拜太子楚墓群  位于香花镇杨河村西10公里的拜太子土梁上,1997年~1999年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和淅川县文管会联合发掘,共清理墓葬16座。清理发掘的墓葬为东西向,墓口呈甲字型,土坑墓,墓内出土铜器、陶器、兵器、车马器和玉器共计200余件,主要遗物有鼎、壶、敦、豆、鬲、盘和兵器等。根据墓室结构及主要遗迹、遗物特征来看,拜太子墓群应为战国时期墓。
其他有大石桥西岭战国墓,荆紫关武当山楚墓群,盛湾马川秦墓,有待于发掘。
丹江库区楚墓群的发掘,对研究楚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丹江水库还淹没着很多已经发掘和没有发掘及没有发现的大型墓葬,如台子山(太子山)大墓,现存封土高约7米,上部有西汉时期墓葬,墓口长宽30米左右。三官殿楚墓群,一道东西长约3公里的土梁上部已发现长宽20米左右的大型墓葬20余座。
这些众多的楚国贵族墓群为什么远离郢都葬于淅川龙城周围,这些现象只能说与楚国的早期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楚国王室大墓,究竟葬于丹江河畔的何处。但是,笔者相信,今后随着丹江库水的涨落,考古发掘技术的进步,以及考古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桩历史问题是会得到解决的。
本文摘编自《大楚始都》一书,在此表示感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淅川楚墓群或是司马迁所说楚国最初封地丹阳(图)
楚地文明
丹淅流域与楚文化
丹淅楚文明——走近淅川楚墓群
古老神秘楚文化|墓室|考古
秦楚丹阳大战与淅川吉岗楚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