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读书:建立知识框架

如何读书:建立知识框架

关于如何读书只是我自己的总结,不一定适合其他人,但可以参考。首先单就中国古书籍来说,仅现存民国年间的就三百余万册(卷),但值得读的并不多,因为这些基本是围绕四书五经、儒释道的典籍、唐诗宋词等一千多种原创的书等所展开的注释、说解、批注、从考、治要等,因而除了这一千多种其它可读性不高。

西方的书籍原创性的多(科学),但是可读性的东西也不多,不要认为原创性多就代表思想先进,没这个事!因此就要清楚,两种知识体系的区别在哪。所以要从源头进行区分。我的概括是中国文化是形而上的形而下,西方文化是形而下的形而上,是相反的,因此哲学上的差别就是人性本善和本恶。

因此形而下的形而上思想下西方强调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必然产生科学,信仰宗教,但是是以人性恶的表现方式;中国形而上的形而下思想强调对人的要求,礼义廉耻等,那么必然产生专制,缺乏信仰,但是是以制度恶的表现方式。所以梁启超说:“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

所以两千来中国人对制度向来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情节,推翻拉到,整天盼清官,盼伟人,对科学既没人重视,也没人总结。要是别人不给总结,(李约瑟的四大发明等、坦普尔总结的航运、石油工业、气象观测、现代音乐等)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民族发明过什么!

西方由于人性恶,宗教成为统治的必需品,那么通过经济活动达到人性善成为必由之路,科学成为提高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但是科学不断进取,必须建立在经济活动上,越客观则越离生命的本质越远。19世纪后到现在西方出不来思想家,只能出专家了。哲学上已经推论无数遍,不可能了。

简要介绍以上那些是为了建立一个读书的心理基础,对自己不高看,对西方不低估。所以读书先读懂西方的思想著作,把体系摸清楚。读万卷书是需要方法的,不是去算一万本书除以多少年,掰指头算时间,那是胡闹呢,没有方法一辈子你也读不完,读完了也是个书呆子。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必须是文武兼备!

对一般人来说从15岁开始用10~15年的时间读东西方一百本书主要著作,读精读透,期间可以参杂其它的书。要分清精读、泛读、意读的书,用参、堆、扫的方法。李商隐的「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几十本上百本一起读,前提是精读的书要精,中心建立得越稳固,同时读多少本都不会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讲究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自秦以来,光修身齐家治国了。而西方对知识的探索和想象力,做到了格物致知而达正心诚意的科学精神。所以对西方要学习,对自己要反思。唤回中华文化的精髓,将我们所丢失的格物致知即西方的科学精神补充到我们的思想中去。

尼采、马克思、恩格斯、罗素、怀特海、维根斯坦特、海德格尔等一大批哲学家已推论和指出了西方思想的终结。西方的科学再发达,只能往精细发展,思想上的突破不可能,理论建设只能用过程、博弈等方法,那没戏。而科学要想发生质的变化,思想是前提。中国文化在思想和哲学层面是无敌的!

导师很重要,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和学术发展上,但在构造思想上可就未必了,所以禅宗有句话:“我本眼明,因师而盲。“因此你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是你最好的老师。达芬奇不看世俗书,就以观察力和想象力作为所有知识和思想的来源,但他是天才,所以一般人还是要读世俗书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贺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子曰:君子不器!
阅读《思想的力量》,说明形而上学一词的来源
形而上之书法
物理学哲学: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