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骑兵最后的血性:3万铁骑血战8000联军,毫不畏惧,不输骨气

1860年,是我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年。

这一年,清政府统治者或主动、或被动地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举世瞩目的圆明园,也被联军无情烧毁。

这些历史事件,加快了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我国也随之步入了长达了百年的落后于国际社会的困境。

当时,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深入人心,看不到外面世界发展的清朝,采取的封闭举措,关闭了对外贸易的道路,关闭了看到国际社会的发展,更是关闭了随着时代潮流发展的途径。

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让欧洲的统治者们变得蠢蠢欲动。他们想要通过侵略来达到打开我国大门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打开我国市场,为他们自身争取更多的权益。

为了守卫清朝政府统治的江山,保证我国的权益远离侵害,满蒙军队与侵略我国领土的联军,在北京近郊的八里桥,爆发了一场战争。正是这场战争,决定了满清帝国的历史发展走向。

而在英法联军侵入我国领土之时,清政府曾经有过怎样的举措来反对侵略,结果又是如何,又为何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这还需要从八里桥的这场战争来讲起。

交战过程

1860年,英法联军,屡屡向我国寻衅。2月扩大侵华战争规模,4月占领舟山,5、6月先后占领烟台、大连湾。联军四处侵略的不和之心,昭然若揭。

但实际上,对于英法联军的无理入侵,当时的统治者起初是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的。结果不遂人愿,双方谈判破裂。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好组织反击,于是双方在八里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满蒙军队有三万余人,其中有一万骑兵,其余均为步兵。要知道,满蒙军队在当时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咸丰帝希望以人数优势,达到守卫国土的目的。

当时还派出了精于兵法、久经沙场,曾在战场上全歼李开芳带领的太平军北伐军的将领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认为,英法联军是以步兵为主的组建军队,要想将敌人全部歼灭,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军队中骑兵的重要性,首先将敌军分割包围,进而再将其逐个击破。

分析过当下的局势之后,僧格林沁决定以速度较快的满蒙的骑兵队伍作为先锋,正面迎击敌人,将联军的先锋部队击溃后,再以步兵人数众多的优势,从两翼包抄,从而达到将联军围歼的目的。

僧格林沁将全军分为南、东、西三路,利用八里桥附近灌木丛生的优势,还临时构筑了战壕和堡垒,准备在八里桥与敌军决一死战。

8月21日凌晨五点半,法军的两个炮兵连和参谋部兵员,作为先头部队行军出发。

面对携带先进武器的先锋队,清军的骑兵部队毫不畏惧,迎头而上。

面对重型武器,有一部分骑兵冲破层层阻挡,冲到了距离敌军阵营四五十米的地方,有的甚至即将深入敌人指挥部之内。

上午7点,英法联军也分为了东、西、南三路对清军的阵地发起了攻击。激战进行了将近一小时,由于战争装备相差甚远,满蒙军队死伤众多。

交战结果

面对经过频繁战争锤炼的英法联军,这场战争以满蒙部队的失败而告终。八里桥之战,也变成了蒙古骑兵在历史上最后的亮相。

史料数据统计,在草原上横行霸道的三万清朝军队,伤亡人数过半,而总数不到一万的英法联军,却只有十二人阵亡。

造成这样伤亡人数悬殊的原因来自于许多方面,比如英法联军的充分准备,战前满蒙军队的疏于训练以及武器条件的落后。

参战之时,英法联军已经经历过了拿破仑之战和克里米亚战争的考验,在装备方面,还配备了配刺刀的枪和滑膛炮,使用了最新发明的线膛火炮以及步枪。在排兵布阵方面,也运用了改良版的战术。

经历过战争锤炼的英法联军,有装备加持,又采用了全新战术,士气正盛。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反观满蒙军队,将领所带领的一万马队,两万步兵,人数虽多,武器装备却远远不如满蒙联军的先进。他们使用的是上膛时间久的旧式滑膛枪、自制的本国鸟枪和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尽管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在这场惨烈,甚至可以说是悲壮的战争中,名震宇内满蒙军队的表现可圈可点:士兵异常英勇,毫不退缩,每个人都奋不顾身,将一往无前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战争得到的启示

八里桥之战给每一个记得历史的人一个警示:落后就要挨打。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当前的国际社会,绝对力量标志着国家是否能够得到尊重、是否拥有国际地位,也意味着在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是否有话语权。

当今社会,都是以硬实力作为大国之间的博弈筹码的。以谋略智取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只有提升自身的硬实力,才能够让八里桥之战的悲剧不再重演。

灰溜溜地挨打,是没有骨气的,而仗势欺人,更是不可取的。只有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调动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外交,为和平的世界局势做出贡献,才能够获得其他国家从心底里的尊重。

此外,我们更要做到放眼世界,开拓视野。虚心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对目前看来稍加落后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应该像历史上的英法等国家,通过侵略他人来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

侵略是没有礼貌的、是不友好的,是对别国发展不尊重的表现。

保尔·瓦兰的作者在《徵华记》中对这一战中满蒙军队的表现是这样记载的:“中国人和以勇气镇定著称的鞑靼人在战斗的最后阶段表现得尤为出色……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全都以身殉职”。

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即使有可能在战争的开始,这些士兵就已经清楚了最后的结局,他们仍然选择义无反顾,即使就地阵亡也不做逃兵,这样的精神获得了全世界历史学家们的一致称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骑兵对骑兵,1500英法骑兵大胜满蒙八旗
八里桥之战,清军伤亡上万,而英法联军仅阵亡几人,这是真的吗?
蒙古骑兵最悲情的一战也是最后的辉煌
再看八里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骑兵战(组图)
成吉思汗兵法浅谈
曾经无敌的蒙古铁骑最后一战,悲壮!大清最后的遮羞布,被撕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