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以活人殉葬,大开历史倒车?错,其实是替宝贝孙子背了锅 

历史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一直都是毁誉参半:一方面,人们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驱逐胡虏、平定天下,并带领华夏复兴。

另一方面朱元璋的残暴好杀也是公认的,其性格偏激多疑、广用酷刑、滥杀功臣,很多人更是诟病他恢复了臭名昭著的“人殉制度”,大开历史倒车,害死了很多女子,为人们所不齿。

但确切地说,这事跟朱元璋真没啥关系,更怪不到他的头上!至于具体为什么怪不到朱元璋头上,在后文中笔者会和大家做一番探讨。

首先,我们要来说说“殉葬”这件事。

所谓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活人或陶佣、木俑等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达到保证死者亡魂享受生前同等待遇的冥福。

而其中最伤害天理的便是以人殉葬,人殉是古代当权者丧葬事宜中一种常见行为,这与我们所熟悉的陪葬有巨大不同,它是以某些手段对活人造成非正常死亡后与死者同葬于墓中,且这一行为有自愿与强迫两种形式。

一般情况下,殉葬者为死者的妻妾、臣属、仆人、奴隶等,被随同埋葬,当然还有财物与死者生前喜爱之物等一同随葬,这是古代当权者为了保证自己可以继续享用生前所拥有的一切的一种“理想行为”,是极其典型的奴隶制或封建王朝体制下压迫与剥削百姓的一种手段。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殉葬这一“违天理、无人道”的制度,至少在六千年前便已存在,高度体现了古代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你说,当权者死了,却要剥夺那些原本活生生的生命,公平么?当权者生前,这群人为他为奴为仆,受尽了屈辱,好不容易熬到自己的主人死了,却依旧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还要跟着自己的主人共赴黄泉,继续服侍自己的主人。

这样的行为兴盛于先秦时期,从汉至宋逐步式微,然而,在元明清三代却又再一次“死灰复燃”。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其中,朱元璋为典型代表,根据明末《彤史拾遗记》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后宫中共有46人为其殉葬。

时光越千年,自秦以后,人殉逐步式微乃至消散,为何在朱元璋时这一惨无人道的制度竟然得以“死灰复燃”?是朱元璋在开“历史倒车”?背后的真相?

首先,并非朱元璋在开“历史倒车”,而是继承了元朝的一些“陋习”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说朱元璋开“历史倒车”一说,是极不负责的一种说法,虽说从汉至宋,人殉逐步式微,但总的来说还是存在的,且明承元制,继承了元朝一部分的东西,刚好人殉这一制度恰恰正是在元朝再度“复兴”的。

所以,我们将板子只打在朱元璋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人还是比较尊重女性,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除了自己的战马外,女人便是部落最为重要的财富,因为只有女性才可以生育,部落也只有不断繁衍和对外夸张才能保持强大。

所以,正常情况下,古代大部分游牧民族的妇女在自己的丈夫去世后,她们是不需要殉葬的,而是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传统”,成为叔叔或者“儿子”的女人,继续第部落的繁衍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自然也包括蒙古大汗,他的妃嫔在他去世后,便会嫁给新继任的大汗。

但是,随着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不断对外扩张,特别是蒙古帝国被建立起来以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传统”也随着发生了改变。无他,因为大汗有太多女人了,自己去世后,带一些殉葬其实也没什么了。

如今我们在《世界征服者史》、《中国殉葬史》中都可以查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自己去世后,有40位妻子为其殉葬的事;拔都大汗去世后,将自己的奴隶和部分妻子杀死为自己殉葬……

发展起来的蒙古人使用活人殉葬,其实也不算是偶然。因为在蒙古之前,同为游牧民族的契丹人(辽国)、女真人(金国)都有这样的操作。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他们不比中原民族,那个时候的游牧民族刚从野蛮民族开化还不久,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时代,并非只有皇亲国戚才这样,元朝的平民也有不少丈夫死后妻子殉葬的例子。

且看《元史》的记载:

《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中有这么一句话,“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缢殉葬,并旌其门。”

《本纪第三十五·文宗四》“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

……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从诸多的史料中得到证明,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作为明朝“继承者”的清朝,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如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在他去世之后,作为大妃的阿巴亥还有诸多妃嫔都为他殉葬,后来的皇太极、顺治也同努尔哈赤一样,实施了人殉,这在《清史稿·后妃传》中便有详细的记载,这一直到康熙一朝才被废止。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将这件事算在朱元璋头上,事实上明朝作为元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虽然朱元璋再大力恢复汉人衣冠和民俗文化,但还是不可避免的继承了元朝的一些落后的东西,好在这一行为在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被明英宗给废除了。只是,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时到了清朝又被复活了,所以,我们将板子打在朱元璋头上合适么?这完全没道理啊!

而且,这锅朱元璋真不背!因为,真正要为这件事背锅的是朱元璋的乖孙儿朱允炆。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布衣天子”的本色,不仅要求自己的身后事所用的治丧物品不用金玉;要求百姓只需为自己服丧三日即可,三日过后便可除丧,无论婚嫁皆属于自由,就这点而言,古往今来也就朱元璋这一位了;同时规定藩王不必进京吊唁,在封国内悼念即可,有人说这是朱元璋怕藩王进京不怀好意,其实并不是,试想一下,几十位藩王入京吊唁,这一路吃喝拉撒算谁的?还不是落在老百姓头上。朱元璋这么做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因自己去世,搞得劳民伤财!

从这几点出发来看,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明太祖朱元璋对自己的身后事,还看得是很通透的,所谓人死灯灭,走了就走了,没必要搞一大堆的花花绕绕。

所以,我还是有理由怀疑他去世后,后宫中数十人为其殉葬的命令是否是他下的。

也许有人会说,朱元璋生前本就“残暴”,无论是为了子孙后代诛杀开国元勋上,还是在对待贪官污吏上,朱元璋的手段不可谓不凶残。甚至为了惩治贪官污吏,打造自己心中理想的帝国,开创了“剥皮楦草”的恐怖先例和无数可怕的刑罚,且动不动“株连”,数以万计无辜之人因此白白丢掉了性命。

朱元璋的“残暴”还是有迹可循的。我想说的是,朱元璋死后残暴没错,但同时朱元璋毋庸置疑是一位好皇帝,他只对官员残忍,这位布衣出身的皇帝对老百姓那是真叫一个好,我们不能因为朱元璋诛杀功臣和贪官污吏时的残暴,便对他下定论。

最重要的是,在正史中,找不到朱元璋生前下过任何殉葬命令的记录,甚至是朱元璋他喜爱的儿子朱标、最深爱的女人马皇后去世时,都没有下过殉葬的命令,翻阅史书也找不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朱元璋有过这样的行为,哪怕是只言片语。(当然了,野史日记除外,但这些并不具备很高的可信度)

那么,一切的答案,我们只能归结于主持朱元璋葬礼的继任者建文帝朱允炆身上,作为孝子贤孙的朱允炆,害怕自己的爷爷到了另一个世界孤寂,所以给他送去了“温暖”,而且,这对朱允炆来说尤为重要。

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他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没有人敢反对。不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清楚地知道,朱元璋是大明帝国的皇帝,他的权威没有人可以挑战。但朱元璋去世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甚至对朱允炆来说是不容乐观,因为朱元璋去世后,偌大的帝国,比他有资格、有能力做皇帝的人一抓一大把。

而朱允炆最大的依托只有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也正是凭借“嫡长子继承制”,作为长子长孙的他成为了皇位继承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又或者说为了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统性,那么便要维护与之相关的“礼”,而这所谓的“礼制”便涉及到了人殉。

“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节丧》

按照“礼制”,身为天子的朱元璋,需要人殉也是自然,加之“前元”本就有这样的“传统”,那么朱允炆为了维护自己地位的合法性,“杀殉”也不足为奇。

当然了,这件事不仅仅只是朱允炆一个人所为,其怂恿者则是崛起的文官集团。整个洪武朝被压得死死的文官集团,碰上了一个读圣贤书的小皇帝,能不出来作妖?只可惜这一群人就理论功夫了得,但是真要他们治国济世就没啥用了,特别是遇到“刘项不读书”的燕王朱棣,所谓的“礼”一点用都没,还成让束手束脚的东西,最终还把江山社稷给丢了。

朱棣去世后,三杨内阁所代表的文官集团把控朝政,殉葬制度这一代表“礼制”体系的东西,被完全确定了下来。一直到朱棣的曾孙子,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才被正式废除!

综上所述,所谓的开“历史倒车”者并非朱元璋,而是他的宝贝孙子朱允炆,当然了,也不完全是朱允炆,因为始作俑者是文官集团,且是两代文官集团的“杰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元璋曾断言朱棣不合适做皇帝,朱棣说:我做出点成绩给你看看
一组明朝皇帝的真实画像,从朱元璋到崇祯,16位皇帝全在这里
朱标不死,朱棣敢反?但凡朱棣有一丁点理智,他也不会自寻死路
胖皇朱高炽的艰难立储之路
朱元璋为何不愿传位于朱棣?得知真相后,估计你也会这么做
朱允炆:爷爷的宠爱招来杀身之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